第五百七十六章 输血还是抽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液压对减速机分厂的兼并,在榆重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波澜。几乎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密切关注着韩江月等人在减速机分厂的动作,并据此分析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
在榆重控股公司的支持下,韩江月在减速机分厂对工人进行了全面考核,诸如曹昌盛那样不学无术的工人被直接降级,由中级技工变成了没有技术等级的普工。这些人当然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便举行了抗议活动。
他们先是在自己的分厂里抗议,但没什么效果。韩江月用高薪的承诺笼络住了一批有技术而且也愿意合作的工人,这些人成为韩江月的后盾,当曹昌盛等人开始闹事的时候,这些工人便站出来予以了回击。毕竟想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曹昌盛这些人势薄力单,没占到什么好处,只能转而向控股公司讨说法去了。
易耀忠、郑群等人落马之后,孟凡泽协调从各地抽调来了一批得力干部,充实到了榆重的领导班子里。这些人原本能力就比较强,加上任职之前都得到了指示,让他们要放手工作。未来上级会视他们在榆重的工作情况考虑对他们的提拔,因此到任之后,个个兢兢业业,做事十分勤谨。
面对着这样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领导团队,曹昌盛等人自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一些人见形势不妙,便当了缩头乌龟,或者是回去向韩江月输诚,表示要痛改前非,好好学技术。另外一些人则抱着侥幸心理,试图再到市里去寻求支持,榆北市政府如何处置这些上访者,就是题外话了。
在减速机分厂轰轰烈烈进行改制的同时,其他分厂以及后勤各机构的兼并、重组也陆续展开了。由于国企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种种约束,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难度很大,因此这一轮对榆重的兼并重组主力都是非公有经济,尤以华东、华南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为甚。
金南“轴承大王”姚伟强斥资800万收购了榆重原来的轴承车间。他原本就是一名轴承销售商,手里攥着大把的轴承订单,此时便拿过来交给轴承车间生产。在完成收购的当月,轴承车间就实现了扭亏,所有的工人除领到全额工资之外,还拿到了久违的奖金,一时间轰动了全厂。
姚伟强除了自己出钱之外,还带来了另外几十名金南商人,这些人有做紧固件业务的,有做齿轮业务的,他们或是独资收购,或者合股收购,也消化掉了榆重的好几个车间。
陈抒涵领着一伙餐饮业界的同行也来了,他们看中的目标是榆重的后勤产业。原来的榆重食堂被收购,改造成了一家大众餐厅,同样向全厂职工提供工作餐服务。原来的榆重招待所变成了一家宾馆,面向社会开放。原来需要厂里补助才能生存下去的招待所,在被收购之后居然实现了盈利,这其中的缘由也不必去探究了。
作为冯啸辰的老朋友兼铁杆粉丝,阮福根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一轮对榆重的救助,毕竟这也是为冯啸辰刷政绩的事情。不过,当阮福根提出他的需求时,却把众人都给难住了。
“招收300名有经验的电焊工、钳工、锻工、铸造工到海东工作,必要时还要能够到国外的工地去工作。”
潘才山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位浑身珠光宝气的海东老板,心里老大不痛快。
“阮总,振兴工作小组请您到榆北来,是来给榆北输血的,可是你这样做,相当于是抽血了吧?这是不是和冯组长他们的要求有些不太符合啊。”新任的榆重副厂长张越用委婉的口气说道,同时用眼睛看了看坐在旁边的冯啸辰。冯啸辰只是还以微微一笑,而没有吭声,他要等阮福根自己给出一个解释。
阮福根一脸抱歉的神色,对众人说道:“冯助理、潘厂长、张厂长,我也实在是有些难处啊。冯助理给我打电话,让我来支援榆北,我是没啥说的,马上买火车票就赶过来了。可具体怎么支援,我现在也是很为难。韩总、姚总他们都是直接兼并了一个车间,变成自己在榆北的分厂。可我们全福机械公司的生产有点不一样,我们做的设备是一个整体,不可能拆分成两半,一半在海东生产,另一半在榆北生产,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光是半成品运输都吃不消,万一中间有点什么设计上的调整,要做返工之类的,就更没办法了。”
“这个倒也是。”潘才山点了点头,他知道阮福根的企业是做化工设备的,这类设备讲究的就是整体性,把生产分到两个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地方,也的确是不合适的。
阮福根得到潘才山的肯定,心里踏实了几分,他继续说道:“我是看到榆重这边开工不足,很多工人都下岗在家里呆着了,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招聘一些人到我们海东那边去。我们厂子里现在用的很多都是内地来的农民工,这些人出力气是没问题的,但技术上还远远不够。榆重的工人技术,我是完全放心的,只要他们愿意到我那里去,工资起码能够翻倍,这个我是敢保证的。”
“可是这些工人一抽走,我们榆重剩下的就都是老弱病残了。”张越说道,他原来也是在工业企业里当领导的,对于技术工人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
冯啸辰插话道:“我倒觉得老阮的想法也有些道理。榆北这个地方,甚至是整个临河省,工厂密度太大了,有上千万的产业工人,要想全部在当地消化,恐怕是不可能的。未来咱们国家的工业重心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沿海、沿江地带,临河的工人肯定要向那边转移,才是最终的出路。至于张厂长说担心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我想也不至于吧,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南下的,阮老板那里能够吸纳的人也是有限的,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是啊,我这次准备招300人,相对于榆重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嘛。”阮福根颇有点顺竿爬的天赋,赶紧附和道。
张越没好气地说道:“阮总,你如果要300个家属工,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你了,别说300,就是3000我也不会说一个不字。可问题是,你要招的,都是我们的骨干。这些骨干走了,剩下的人就更没法活了。”
阮福根有些尴尬说道:“张厂长,普通工人我们那里可真的不缺,现在内地到我们那里去打工的人特别多,随便招呼一下,要个几百人根本不成问题。我们缺的就是有技术的工人,我们那里一个四级工都当成宝贝一样,你们这里大把大把的五级工、六级工,就成天在家里呆着打扑克,这不是浪费吗?”
“谁说他们会一直呆着没事?我们这不也正在积极开拓业务吗?”张越反驳道,不过他的口气已经没有那么硬了,因为所谓开拓业务,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设想而已。就算能够开拓出一些业务,要消化掉这么多高级技术工人,也是有难度的。
“好吧,那我们就帮着阮老板招人吧。”潘才山也想明白了。上级派他到榆重来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一万多人吃饭的问题。有技术的工人能够找到出路,也算是减轻了厂子的负担,至于说剩下那些技术水平不行的,回头再想办法吧。毕竟需要安置的人数减少了,问题总是更好办一些的。
至于说万一需要高级技工来撑场子,榆北还有一大堆其他企业,那里也有大批技术工人闲着的,届时再招人就是了。
“这样吧,老阮,你的招聘范围,先限定在榆重,如果你需要的人手在榆重招不满,再扩展到榆北的其他企业去,你觉得如何?”冯啸辰向阮福根问道。
阮福根道:“那是肯定的,我到榆北来,就是来听冯助理招呼的嘛,冯助理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绝无二话。”
潘才山在旁边听着,觉得好生诧异,便笑着对冯啸辰说道:“小冯,你不会是拿住了阮老板的什么把柄吧?人家凭什么这样听你的。”
阮福根赶紧解释道:“潘厂长,不是这样的。冯助理对我们全福公司有恩,我们海东人是讲究知恩图报的。”
冯啸辰笑而不语,阮福根说他到榆北来是因为知恩图报,这种话也就是听听而已。其实他到榆北的最主要原因是盯上了这里大量的高级技工,这是全福公司最稀缺的资源。全福公司也不是没有自己培养出来的技工,但与国营大厂的高级技工相比,绝对只能算是米粒之光,无法与日月同辉。早些年,阮福根想到国营大厂去挖个技工,可谓是难于上青天。现在机会来了,像榆重这样的大企业陷入了困境,大批工人赋闲在家,他岂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
当然,冯啸辰对于阮福根的这种行为并不排斥,这些人到阮福根那里去,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远比躺在家里等着吃救济要强得多了。
新液压对减速机分厂的兼并,在榆重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波澜。几乎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密切关注着韩江月等人在减速机分厂的动作,并据此分析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
在榆重控股公司的支持下,韩江月在减速机分厂对工人进行了全面考核,诸如曹昌盛那样不学无术的工人被直接降级,由中级技工变成了没有技术等级的普工。这些人当然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便举行了抗议活动。
他们先是在自己的分厂里抗议,但没什么效果。韩江月用高薪的承诺笼络住了一批有技术而且也愿意合作的工人,这些人成为韩江月的后盾,当曹昌盛等人开始闹事的时候,这些工人便站出来予以了回击。毕竟想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曹昌盛这些人势薄力单,没占到什么好处,只能转而向控股公司讨说法去了。
易耀忠、郑群等人落马之后,孟凡泽协调从各地抽调来了一批得力干部,充实到了榆重的领导班子里。这些人原本能力就比较强,加上任职之前都得到了指示,让他们要放手工作。未来上级会视他们在榆重的工作情况考虑对他们的提拔,因此到任之后,个个兢兢业业,做事十分勤谨。
面对着这样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领导团队,曹昌盛等人自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一些人见形势不妙,便当了缩头乌龟,或者是回去向韩江月输诚,表示要痛改前非,好好学技术。另外一些人则抱着侥幸心理,试图再到市里去寻求支持,榆北市政府如何处置这些上访者,就是题外话了。
在减速机分厂轰轰烈烈进行改制的同时,其他分厂以及后勤各机构的兼并、重组也陆续展开了。由于国企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种种约束,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难度很大,因此这一轮对榆重的兼并重组主力都是非公有经济,尤以华东、华南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为甚。
金南“轴承大王”姚伟强斥资800万收购了榆重原来的轴承车间。他原本就是一名轴承销售商,手里攥着大把的轴承订单,此时便拿过来交给轴承车间生产。在完成收购的当月,轴承车间就实现了扭亏,所有的工人除领到全额工资之外,还拿到了久违的奖金,一时间轰动了全厂。
姚伟强除了自己出钱之外,还带来了另外几十名金南商人,这些人有做紧固件业务的,有做齿轮业务的,他们或是独资收购,或者合股收购,也消化掉了榆重的好几个车间。
陈抒涵领着一伙餐饮业界的同行也来了,他们看中的目标是榆重的后勤产业。原来的榆重食堂被收购,改造成了一家大众餐厅,同样向全厂职工提供工作餐服务。原来的榆重招待所变成了一家宾馆,面向社会开放。原来需要厂里补助才能生存下去的招待所,在被收购之后居然实现了盈利,这其中的缘由也不必去探究了。
作为冯啸辰的老朋友兼铁杆粉丝,阮福根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一轮对榆重的救助,毕竟这也是为冯啸辰刷政绩的事情。不过,当阮福根提出他的需求时,却把众人都给难住了。
“招收300名有经验的电焊工、钳工、锻工、铸造工到海东工作,必要时还要能够到国外的工地去工作。”
潘才山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位浑身珠光宝气的海东老板,心里老大不痛快。
“阮总,振兴工作小组请您到榆北来,是来给榆北输血的,可是你这样做,相当于是抽血了吧?这是不是和冯组长他们的要求有些不太符合啊。”新任的榆重副厂长张越用委婉的口气说道,同时用眼睛看了看坐在旁边的冯啸辰。冯啸辰只是还以微微一笑,而没有吭声,他要等阮福根自己给出一个解释。
阮福根一脸抱歉的神色,对众人说道:“冯助理、潘厂长、张厂长,我也实在是有些难处啊。冯助理给我打电话,让我来支援榆北,我是没啥说的,马上买火车票就赶过来了。可具体怎么支援,我现在也是很为难。韩总、姚总他们都是直接兼并了一个车间,变成自己在榆北的分厂。可我们全福机械公司的生产有点不一样,我们做的设备是一个整体,不可能拆分成两半,一半在海东生产,另一半在榆北生产,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光是半成品运输都吃不消,万一中间有点什么设计上的调整,要做返工之类的,就更没办法了。”
“这个倒也是。”潘才山点了点头,他知道阮福根的企业是做化工设备的,这类设备讲究的就是整体性,把生产分到两个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地方,也的确是不合适的。
阮福根得到潘才山的肯定,心里踏实了几分,他继续说道:“我是看到榆重这边开工不足,很多工人都下岗在家里呆着了,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招聘一些人到我们海东那边去。我们厂子里现在用的很多都是内地来的农民工,这些人出力气是没问题的,但技术上还远远不够。榆重的工人技术,我是完全放心的,只要他们愿意到我那里去,工资起码能够翻倍,这个我是敢保证的。”
“可是这些工人一抽走,我们榆重剩下的就都是老弱病残了。”张越说道,他原来也是在工业企业里当领导的,对于技术工人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
冯啸辰插话道:“我倒觉得老阮的想法也有些道理。榆北这个地方,甚至是整个临河省,工厂密度太大了,有上千万的产业工人,要想全部在当地消化,恐怕是不可能的。未来咱们国家的工业重心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沿海、沿江地带,临河的工人肯定要向那边转移,才是最终的出路。至于张厂长说担心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我想也不至于吧,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南下的,阮老板那里能够吸纳的人也是有限的,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是啊,我这次准备招300人,相对于榆重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嘛。”阮福根颇有点顺竿爬的天赋,赶紧附和道。
张越没好气地说道:“阮总,你如果要300个家属工,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你了,别说300,就是3000我也不会说一个不字。可问题是,你要招的,都是我们的骨干。这些骨干走了,剩下的人就更没法活了。”
阮福根有些尴尬说道:“张厂长,普通工人我们那里可真的不缺,现在内地到我们那里去打工的人特别多,随便招呼一下,要个几百人根本不成问题。我们缺的就是有技术的工人,我们那里一个四级工都当成宝贝一样,你们这里大把大把的五级工、六级工,就成天在家里呆着打扑克,这不是浪费吗?”
“谁说他们会一直呆着没事?我们这不也正在积极开拓业务吗?”张越反驳道,不过他的口气已经没有那么硬了,因为所谓开拓业务,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设想而已。就算能够开拓出一些业务,要消化掉这么多高级技术工人,也是有难度的。
“好吧,那我们就帮着阮老板招人吧。”潘才山也想明白了。上级派他到榆重来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一万多人吃饭的问题。有技术的工人能够找到出路,也算是减轻了厂子的负担,至于说剩下那些技术水平不行的,回头再想办法吧。毕竟需要安置的人数减少了,问题总是更好办一些的。
至于说万一需要高级技工来撑场子,榆北还有一大堆其他企业,那里也有大批技术工人闲着的,届时再招人就是了。
“这样吧,老阮,你的招聘范围,先限定在榆重,如果你需要的人手在榆重招不满,再扩展到榆北的其他企业去,你觉得如何?”冯啸辰向阮福根问道。
阮福根道:“那是肯定的,我到榆北来,就是来听冯助理招呼的嘛,冯助理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绝无二话。”
潘才山在旁边听着,觉得好生诧异,便笑着对冯啸辰说道:“小冯,你不会是拿住了阮老板的什么把柄吧?人家凭什么这样听你的。”
阮福根赶紧解释道:“潘厂长,不是这样的。冯助理对我们全福公司有恩,我们海东人是讲究知恩图报的。”
冯啸辰笑而不语,阮福根说他到榆北来是因为知恩图报,这种话也就是听听而已。其实他到榆北的最主要原因是盯上了这里大量的高级技工,这是全福公司最稀缺的资源。全福公司也不是没有自己培养出来的技工,但与国营大厂的高级技工相比,绝对只能算是米粒之光,无法与日月同辉。早些年,阮福根想到国营大厂去挖个技工,可谓是难于上青天。现在机会来了,像榆重这样的大企业陷入了困境,大批工人赋闲在家,他岂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
当然,冯啸辰对于阮福根的这种行为并不排斥,这些人到阮福根那里去,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远比躺在家里等着吃救济要强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