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 免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汉王举行小朝会的书房中,席老头看着蔫头耷脑的朱五进来,一脸坏笑。
“让你sao,一头包!”
屋里没人,朱五也不用跟老头装什么君臣相得。
翻个白眼,当下回嘴,“男人不sao,太阳升不高!”
说着,坐在主位上,看着席老头,“不是说这事,你来处理吗?”
席老头抱着一个光滑的紫砂壶,咧嘴道,“谁知道那陈小娘子来了一个千里寻夫,乖乖,这女子的胆色可了不得。”说着,眼角动动,“小五,叫湘莲的都惹不得,你看那陈世美......”
“打住!”朱五没好气的一摆手,“什么他娘的千里寻夫?老头,你能不能干点正事!”
“说不上咱俩谁不干正事!”席老头冷笑,“你看着吧,不出三五天,满京城都是陈小娘子动芳心,千里追寻多情郎的故事!嘿嘿!说不得还能编进戏文成戏曲和白话小说流传百世!”
朱五眼见调动两下,“谁敢?回头老子禁了唱戏的!禁了那啥鸟白话话本儿!”
“你管天管地还管人家拉屎放屁?”席老头坏笑,“有胆子你就禁,等死了,他们骂你几百年你信不?”
这玩意还真禁不得,此时元朝末世,压抑了百年的华夏读书人,把科举不如意,没有上升渠道的郁闷排解在戏剧和文艺小说上,社会虽然动荡,但是文艺尤为发达。
真要是得罪他们,说不得就得给弄成什么昏君,遗臭万年了。
此时,参加朝会的各位大臣们,也渐渐都到了。
李善长,刘伯温,陶安,朱升,回京述职的汪广洋,杨宪等。还有刚刚回京,担任京城府尹的胡惟庸,和戴罪立功之后,提拔成兵部副尚书的冯国用。本来挺大的书房里,顿时有些拥挤起来。
文臣们都讲究气度,坐得端正,只有席老头一人翘着二郎腿,没个正形。
“臣等参见主公!”
“咱们君臣不闹那些虚礼了!”朱五笑道,“今儿叫大家来,几个事儿!”
“第一,傅友德那些湘地,郭兴拿下了鄂地。这两个地方都是鱼米之乡,如何在两地推行大汉的人口田亩新政,还有官员的选拔任用,推行新币,设置粮草开设军垦。”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说着,朱五指了下自己的脑袋,“说是一方面,其实林林种种好几百样,我这一个人的脑子想不过你们,你们合计合计!”
李善长先开口道,“臣以为,稳定地方为第一要务,降官选其能者继续任用,京城各处选派能臣干员派往鄂湘二地历练。”
大汉还是缺官,缺能干的官员。
李善长的意思是,投降的官员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这些人再能迅速的安抚境内的百姓人和士绅的人心,同时在派遣京城的官员在当地辅助和暗中监督。
“讲大汉境内的天亩人口清查工作,迅速在两地施展,重新征税,设立军卫屯田,开设邮政驿站,废除蒙元宝钞纸币,推行大汉银铜双币!”
李善长话音落下,杨宪在后说道,“推行新政之时,两地的驻军不可轻撤,地方武装不可过盛。湘鄂二地,汉蛮杂居,不得不防!”
朱五连连点头,这年月的湘地鄂地人民十分彪悍,动不动就跟人拼命,打不过往大山里钻,谁也没辙。
“而且,这两地一直施行的是蒙元的两税法,征夏秋两季钱粮。原来官田一亩八升六合,民田一斗两升........”
一斗四十斤,十升为一斗。
这么算其实大元的粮税并不是太高,但是凡事不能只看纸面的数字。这年月一亩上好的田地亩产才多少,最好的田精心伺候,仔细的施肥,还要老天爷给面子,不过两担,差不多两百四十斤左右。
能产两百四十斤的土地大多数不在百姓手里,百姓贫瘠的土地要是一斗两升,那可真是要了命了。等于平均一亩地三分之一的产出归了国家,去了这些,就算农人的田地是自己的,不用交高额的租金。
可还有徭役,还有绢,布,麦,等税。百姓为了不徭役,还要交高额的税摆脱徭役,把农作物换成钱,交给地方官府。在经过商人的盘剥之后,勤苦种植的东西不就不值钱了。
如此算下来,农民身上的负担简直就是N多大山。如此繁重的赋税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把田地交给不交税的大户,寺院,官员,士绅,甘愿做佃户。
长此以往不但贫富相差悬殊,而且国家失去最主要的自耕农财政收入,地主集团越发的膨胀,国力不断的在衰退。
农业时代的国家,想要社会稳定就一定要有大量的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这些人耕种田地缴纳赋税,同时还是很好的兵员。
没有自耕农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阶层,在面对动乱的时候,掌权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要钱没有,要兵没有,然后士绅大户还不鸟你,怎么整?
朱五现在可不是当初刚来这个世界时的小白了,这么多年一直恶补各种知识,自从当了汉王之后也没少读历朝历代的得失,还有各种史书著作。当然,他看的都是刘伯温等儒家学者标注出来的。
不然,那些没标点符号的玩意,杀之乎者也可要了他的命。
金宋都是两税法,元也是。但元之初的两税法,其实金宋都要轻许多,完全算得上德政,但是后来随着统治阶层的崩塌,制度开始变味儿。
在朱五心中他总是不自觉的把金元等朝代和清相比,尽管他不喜欢辫子,但是越是读历史就越承认,继承了明朝各种制度并且有所改进的清,能有二百多年的国运,不是走了狗屎运。
清朝的稳定在于他有大量的自耕农,尤其是雍正的改革制度。但是在和席老头探讨的时候,老头说雍正的制度其实是脱胎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雍正的改革推翻了过去的弊端,使得隐藏的人口出现在户籍上,并且清朝比较狠,皇上基本上不讲道理了,你丫不听话,杀之。
过去在明朝不肯交税的士绅阶层,大官僚大商人,面对他们的屠刀不得不的恭恭敬敬的奉上。
国家税收有了保障,人口滋生,还有大量的无主田地被官府抄没,而且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这个毒瘤,他取消了过去的人头丁税,收取田税。
自耕农家里田地没有那么多,只要有劳动力辛勤劳作交了田税,自家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他们就满足不会折腾。
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士绅免税集团,清朝皇帝的做法是,老子不管你是谁,你家有多少地,就给老子交多税,不然,宰你丫的没商量。
华夏历朝历代对于商人的税收也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商人居无定所,所以很容易偷税漏税。到了清朝,商贸限定在规定的区域之内,大商人不交税就等着抄家,谁敢不交。
大量的自耕农,和大量的商税关税使得国家的经济提升,社会稳定。
后来晚清时期,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的出现,江南的土地兼并也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地步,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
可是话说回来,太平天国把南方都打烂了,可也从另一方面替清解决了这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人口减少了地自然就多了。所以,清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外敌入侵,清朝当权者要不停的把巨大的财政压力,转化到百姓头上,增收那么多苛捐杂税,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导致各方阶层离心离德,说不定他还能坚持。
“再加上其他赋税,两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以我大汉天军一到,各地箪食壶浆。”
朱五脑中一边想着学到的历史中的得失,一边听着杨宪说话。
“推行新税法和清查人口田亩是德政,但是操之过急不可,两地百姓饱受战乱,当先以稳定人心为要紧!”
杨宪继续说道,“所以,臣请奏主公,斗胆请主公免除鄂地湘之中,战乱频发之地的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机的时间,同时百姓得到了主公的仁德,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免税?
文臣们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默不作声。
那可不是一州一县的地盘,而是两个行省之地。当初汉王吞并淮西诸地之后,因为濠州是汉王的老家,定远和州是汉王的福地,所以这几个地方才减免了一年的赋税。
但是现在,你杨宪一开口就是两省........
鄂地战乱频发,徐寿辉曾经是天下第一批造反的,他的天完曾一度席卷鄂地和湘地的一部分。后来元廷调集了百万大军,在这个地方反复的厮杀,一打就是好些年。
当真是民生凋敝,城池残破,而且由于战争地方的豪族更加横行。
朱五的手指不住的敲打桌面,众人等着他出声。
“杨宪!”
“臣在!”
“你说这些,老成谋国之言!”
杨宪是大汉中实干派的代表,从江浙一带到江西的屯田和军垦,还有人口田地的清查工作,都是他带着那些实干派的官员们尽心尽力做成的。
这些日子,朱五去过京城之外,光是京城玄武湖一侧,屯田就高达七百多万亩,还有那些流民安置田,河堤上的清淤田,等等。这样的臣子,在平时的存在感很低,可是在建设上的成就非常的大。
“臣,只是实话实说!”鬓角有银丝的杨宪继续说道。
“传旨!”
朱五一说话,书记官拿起了笔墨。
“杨宪于农事有大公于国家,加封杨宪为襄城伯!”
汉王举行小朝会的书房中,席老头看着蔫头耷脑的朱五进来,一脸坏笑。
“让你sao,一头包!”
屋里没人,朱五也不用跟老头装什么君臣相得。
翻个白眼,当下回嘴,“男人不sao,太阳升不高!”
说着,坐在主位上,看着席老头,“不是说这事,你来处理吗?”
席老头抱着一个光滑的紫砂壶,咧嘴道,“谁知道那陈小娘子来了一个千里寻夫,乖乖,这女子的胆色可了不得。”说着,眼角动动,“小五,叫湘莲的都惹不得,你看那陈世美......”
“打住!”朱五没好气的一摆手,“什么他娘的千里寻夫?老头,你能不能干点正事!”
“说不上咱俩谁不干正事!”席老头冷笑,“你看着吧,不出三五天,满京城都是陈小娘子动芳心,千里追寻多情郎的故事!嘿嘿!说不得还能编进戏文成戏曲和白话小说流传百世!”
朱五眼见调动两下,“谁敢?回头老子禁了唱戏的!禁了那啥鸟白话话本儿!”
“你管天管地还管人家拉屎放屁?”席老头坏笑,“有胆子你就禁,等死了,他们骂你几百年你信不?”
这玩意还真禁不得,此时元朝末世,压抑了百年的华夏读书人,把科举不如意,没有上升渠道的郁闷排解在戏剧和文艺小说上,社会虽然动荡,但是文艺尤为发达。
真要是得罪他们,说不得就得给弄成什么昏君,遗臭万年了。
此时,参加朝会的各位大臣们,也渐渐都到了。
李善长,刘伯温,陶安,朱升,回京述职的汪广洋,杨宪等。还有刚刚回京,担任京城府尹的胡惟庸,和戴罪立功之后,提拔成兵部副尚书的冯国用。本来挺大的书房里,顿时有些拥挤起来。
文臣们都讲究气度,坐得端正,只有席老头一人翘着二郎腿,没个正形。
“臣等参见主公!”
“咱们君臣不闹那些虚礼了!”朱五笑道,“今儿叫大家来,几个事儿!”
“第一,傅友德那些湘地,郭兴拿下了鄂地。这两个地方都是鱼米之乡,如何在两地推行大汉的人口田亩新政,还有官员的选拔任用,推行新币,设置粮草开设军垦。”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说着,朱五指了下自己的脑袋,“说是一方面,其实林林种种好几百样,我这一个人的脑子想不过你们,你们合计合计!”
李善长先开口道,“臣以为,稳定地方为第一要务,降官选其能者继续任用,京城各处选派能臣干员派往鄂湘二地历练。”
大汉还是缺官,缺能干的官员。
李善长的意思是,投降的官员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这些人再能迅速的安抚境内的百姓人和士绅的人心,同时在派遣京城的官员在当地辅助和暗中监督。
“讲大汉境内的天亩人口清查工作,迅速在两地施展,重新征税,设立军卫屯田,开设邮政驿站,废除蒙元宝钞纸币,推行大汉银铜双币!”
李善长话音落下,杨宪在后说道,“推行新政之时,两地的驻军不可轻撤,地方武装不可过盛。湘鄂二地,汉蛮杂居,不得不防!”
朱五连连点头,这年月的湘地鄂地人民十分彪悍,动不动就跟人拼命,打不过往大山里钻,谁也没辙。
“而且,这两地一直施行的是蒙元的两税法,征夏秋两季钱粮。原来官田一亩八升六合,民田一斗两升........”
一斗四十斤,十升为一斗。
这么算其实大元的粮税并不是太高,但是凡事不能只看纸面的数字。这年月一亩上好的田地亩产才多少,最好的田精心伺候,仔细的施肥,还要老天爷给面子,不过两担,差不多两百四十斤左右。
能产两百四十斤的土地大多数不在百姓手里,百姓贫瘠的土地要是一斗两升,那可真是要了命了。等于平均一亩地三分之一的产出归了国家,去了这些,就算农人的田地是自己的,不用交高额的租金。
可还有徭役,还有绢,布,麦,等税。百姓为了不徭役,还要交高额的税摆脱徭役,把农作物换成钱,交给地方官府。在经过商人的盘剥之后,勤苦种植的东西不就不值钱了。
如此算下来,农民身上的负担简直就是N多大山。如此繁重的赋税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把田地交给不交税的大户,寺院,官员,士绅,甘愿做佃户。
长此以往不但贫富相差悬殊,而且国家失去最主要的自耕农财政收入,地主集团越发的膨胀,国力不断的在衰退。
农业时代的国家,想要社会稳定就一定要有大量的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这些人耕种田地缴纳赋税,同时还是很好的兵员。
没有自耕农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阶层,在面对动乱的时候,掌权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要钱没有,要兵没有,然后士绅大户还不鸟你,怎么整?
朱五现在可不是当初刚来这个世界时的小白了,这么多年一直恶补各种知识,自从当了汉王之后也没少读历朝历代的得失,还有各种史书著作。当然,他看的都是刘伯温等儒家学者标注出来的。
不然,那些没标点符号的玩意,杀之乎者也可要了他的命。
金宋都是两税法,元也是。但元之初的两税法,其实金宋都要轻许多,完全算得上德政,但是后来随着统治阶层的崩塌,制度开始变味儿。
在朱五心中他总是不自觉的把金元等朝代和清相比,尽管他不喜欢辫子,但是越是读历史就越承认,继承了明朝各种制度并且有所改进的清,能有二百多年的国运,不是走了狗屎运。
清朝的稳定在于他有大量的自耕农,尤其是雍正的改革制度。但是在和席老头探讨的时候,老头说雍正的制度其实是脱胎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雍正的改革推翻了过去的弊端,使得隐藏的人口出现在户籍上,并且清朝比较狠,皇上基本上不讲道理了,你丫不听话,杀之。
过去在明朝不肯交税的士绅阶层,大官僚大商人,面对他们的屠刀不得不的恭恭敬敬的奉上。
国家税收有了保障,人口滋生,还有大量的无主田地被官府抄没,而且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这个毒瘤,他取消了过去的人头丁税,收取田税。
自耕农家里田地没有那么多,只要有劳动力辛勤劳作交了田税,自家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他们就满足不会折腾。
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士绅免税集团,清朝皇帝的做法是,老子不管你是谁,你家有多少地,就给老子交多税,不然,宰你丫的没商量。
华夏历朝历代对于商人的税收也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商人居无定所,所以很容易偷税漏税。到了清朝,商贸限定在规定的区域之内,大商人不交税就等着抄家,谁敢不交。
大量的自耕农,和大量的商税关税使得国家的经济提升,社会稳定。
后来晚清时期,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的出现,江南的土地兼并也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地步,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
可是话说回来,太平天国把南方都打烂了,可也从另一方面替清解决了这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人口减少了地自然就多了。所以,清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外敌入侵,清朝当权者要不停的把巨大的财政压力,转化到百姓头上,增收那么多苛捐杂税,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导致各方阶层离心离德,说不定他还能坚持。
“再加上其他赋税,两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以我大汉天军一到,各地箪食壶浆。”
朱五脑中一边想着学到的历史中的得失,一边听着杨宪说话。
“推行新税法和清查人口田亩是德政,但是操之过急不可,两地百姓饱受战乱,当先以稳定人心为要紧!”
杨宪继续说道,“所以,臣请奏主公,斗胆请主公免除鄂地湘之中,战乱频发之地的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机的时间,同时百姓得到了主公的仁德,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免税?
文臣们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默不作声。
那可不是一州一县的地盘,而是两个行省之地。当初汉王吞并淮西诸地之后,因为濠州是汉王的老家,定远和州是汉王的福地,所以这几个地方才减免了一年的赋税。
但是现在,你杨宪一开口就是两省........
鄂地战乱频发,徐寿辉曾经是天下第一批造反的,他的天完曾一度席卷鄂地和湘地的一部分。后来元廷调集了百万大军,在这个地方反复的厮杀,一打就是好些年。
当真是民生凋敝,城池残破,而且由于战争地方的豪族更加横行。
朱五的手指不住的敲打桌面,众人等着他出声。
“杨宪!”
“臣在!”
“你说这些,老成谋国之言!”
杨宪是大汉中实干派的代表,从江浙一带到江西的屯田和军垦,还有人口田地的清查工作,都是他带着那些实干派的官员们尽心尽力做成的。
这些日子,朱五去过京城之外,光是京城玄武湖一侧,屯田就高达七百多万亩,还有那些流民安置田,河堤上的清淤田,等等。这样的臣子,在平时的存在感很低,可是在建设上的成就非常的大。
“臣,只是实话实说!”鬓角有银丝的杨宪继续说道。
“传旨!”
朱五一说话,书记官拿起了笔墨。
“杨宪于农事有大公于国家,加封杨宪为襄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