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张超的七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承乾从来没有想过,原来皇帝也能做的这么不痛快。
他想在铸币上打压一下张家为首的这些大贵族,结果褚遂良、岑文本这两个只知道以张超马首是瞻的家伙,立即来了个釜底抽薪,要推出新币。
铸币利润暴跌,承乾没捞到好处,一年还倒亏六百万,偷鸡不着还蚀了把米,找谁说理去?
本着我亏你也亏的想法,承乾打落牙往肚里吞,同意允许私人铸币,但要加税。铸币特别税从原来的两成,提高到五成。铸币厂的经营所得税也不能少,这两成还得交。
结果,这个加税的议案内阁倒是通过了,可在议院,直接被打回来了。
九位户部科议员负责审议此议案,九票全票反对驳回,一点情面都没有给皇帝留。
那位科议员直接不客气的放话,如果再送来,他们还要驳回。反正,这个议案不可能在他们这里通过。
至于驳回的理由嘛,征七成的税,朝廷这是想钱想疯了吧?
这些议员根本不提朝廷的盐税在盐价上加税十倍的事情。
加十倍的盐税都能用,征七成哪不行?
但他们态度坚决不可能行。
“国舅,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承乾过去有困难都是找张超,现在跟张党斗法,无法再找张超了,他便只能求助于国舅长孙无忌了。
捏着枚棋子,长孙无忌有些无奈的道,“一年百来万贯,对于张超来说,那不过九牛一毛。就算他交出铸币厂,对他来说也不会有半点损伤。”
“陛下,其实真正要害,是纸钞的发行权,而不是铸币权。”
铸币再赚钱,他首先得有足够的金银铜料加是锡铅等材料,才能铸。铸的多,才赚的多。而在现在朝廷要调整这些金属币的情况下,铸币的利润是大降的。
相比起来,反倒是印钞,却不同。
印钞本身来说不赚钱,因为钞不是金属货币,是没有成色等附加利润的。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以为印钞不重要。
印钞相反,是相当重要且赚钱的。他赚的不是钞本身,而是钞可以超发。张家过去的张记钱庄,如今的商业银行,其规模,甚至远远超过朝廷的民生银行,其它两家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甚至把民生银行都加起来,三家凑一起,都远不如工商的规模。
而且李家可是在其它两家私银里也有股份的。
借助这么庞大的平台,张家吸纳的存款相当多,他们手里的金银铜货币量也很大。以这些实物货币为准备金,张家发行纸钞。他们家发行,准备金是两成,也就是有一贯钱的金属货币储备,就能发行五贯钞。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金银铜钱越多,发行的纸钞就越多。而这些超发的纸钞,进入流通。多数情况下,是拿去放贷收息了。
张家钱庄这些年这么迅速的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靠的是什么?
早期靠的是有息存款,吸收百姓手里的零散钱,然后集中起来放贷,靠着利息差赚钱。
到了后来,规模大了,直接开展汇兑业务,提供庄票这种方便存取的存据。再到后来,信用高了后,他们直接就发行宝钞。
宝钞是在张家的庄票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的庄票是一种存单,甚至是有记名的。后来发展为不记名,最后更是形成了固定面额,见票即取,能够直接流通,也能够随时在钱庄兑换为铜钱的纸钞。
宝钞本来应当是发行一贯钞,钱庄银库里就有一贯铜钱的,宝钞数量和铜钱数量是相同的。
可就跟百姓存钱到银行,不会同时取出一样。钱庄可以拿着百姓存款的部分来放贷,只要比例控制的好,也不会发现无法兑付百姓存款的问题,他们拿着百姓的钱去赚利息。
宝钞也是如此,正常应当一贯铜钱一贯钞。
但实际上,一贯铜钱可以发行四五贯钞,因为不可能所有百姓同时来兑换铜钱。
张家的这套手法,钱庄规模越大,就越安全,能够用于放贷的存款越多,能够超发的纸钞也越多。
因此,张家能借来生蛋的鸡也就越多。
这一套东西,精明一些人的都已经明白了。
铸币的利润是看的见的,可发行钞票赚的钱,却是隐密的。
“朝廷真要动手,就应当把印钞、铸币的权力全都收归为朝廷所有。银行只是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而铸币印钞的权力应当归朝廷所有。”
承乾听的很心动。
手里捏着的那枚棋子迟迟放不下去。
如果铸币权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码几百万的铸币利润。而如果印钞权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两千万贯钱做准备金,也能发行一亿贯钞。
以承乾在张超那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只要货币维持一定的总量,和商品总量大致相当,那么就是安全的。
货币太少,那么过少的货币过多的商品,就会出现钱紧,到时物价下跌,经济萎缩。这种物价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为没有钱可用,妨碍交易。
而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这同样会拢乱经济。
货币的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
在过去,一直都是货币过少,因此只好把绢布谷等都拿来充当交易的货币,这大大影响了市场交易,经济发展难行。
纸钞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这一困境。
以两成的铜钱准备金,市场上却是五倍的纸钞,这让货币量大大增加,但这些年纸钞的发行量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并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情况。
按工商银行的一份市场报告,大唐的货币量依然还不充足。
货币总量不足,而且市场流通量更不足,许多钱都集中在那些贵族富商豪强们手里,流通不足,货币缺口依然不小。
太具体的承乾还是不太明白,但他知道,现在如果朝廷把纸钞的发行权拿到手里,那么朝廷只要有个几千万准备金,印个一两亿都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
发行准备金得足,起码不得低于两成,另外印出来的钞使用要谨慎一些,比如用来发行一些风险较小的贷款,或者用做一些基础的建设,比如修路、水利等方面投入,钱用出去,换成了各种材料,以及充做百姓做工的钱。
这就是安全的。
只要不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就不用担心一下子涌入市场的钱太多,造成物价上涨。
把纸钞用做各地的官吏教师士兵的薪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朝廷收归印钞权,由中央银行拥有发行权,其它四大行,包括其它一些小的钱庄等,他们都不得发行钞票,他们可以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
相应的,以后也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兑换金属币。
“可他们会放手吗?”承乾问。
谁都看的出钞票发行权有多重要,这可比铸币更肥。
“那就要看陛下的决心了。”
长孙无忌表示他愿意联络一批支持者。
“如果内阁否决,如果科院驳回呢?”
“陛下可以让他们再审。”
“再驳回呢?”
“按制,如果连续三次,科院对同一提案驳回。那么陛下有权罢撤这一届科议员,提前改任他人,重组科院。”
参议院的六科议员握有封驳大权。
但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内阁、皇帝和科院之间出现分歧,议案被驳回,那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内阁或者皇帝修改诏令或议案。
如果皇帝和内阁不肯修改,那同一个提议要是被否决三次,那么科院的人就得自动辞职下台,由皇帝重新任命科议员。
这是一个轻易不会出现的情况。
可现在如果如果由承乾亲自下诏,要将铸币权和发钞权收回,科院负责审议封驳。科院要么通过,要么驳回。
如果驳回,承乾拒不修改撤消,继续提交。
连续三次,皇帝就可以换人了。
“可万一新任命的科议员依然驳回呢?”六科议员,每科九人,都是从现任的参议员中选任的。
“如果再出现一次连续驳回三次的情况,按制,不但要解散这一刷的六科,而且还要解散这届的议院贵族院,所有参议员都要重新推选。”
“那如果新一届的参议员选出,从中选出的新六科,还是驳回不通过呢?”承乾问,这并非没有可能,现在的贵族可不是跟皇帝完全一条心的。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那陛下可以再次解除议会,然后直接通过诏令。”
皇帝跟议会真的这样死拧起来,最终结果当然是皇权更大。
不过长孙无忌相信,除非这些议员想造反,否则没有人敢这样践踏皇帝的威严。
当然,如果承乾要这样用强,那也是主动打破底限了。
由此会产生什么的后果,一切都不好说。
“臣会尽力却游说内阁宰相和科议员们。”长孙无忌也不愿意看到那种决裂的场面,如果能适当的在其它方面,拿出些利益来交换,他相信这事情也并非没有的谈。
承乾从来没有想过,原来皇帝也能做的这么不痛快。
他想在铸币上打压一下张家为首的这些大贵族,结果褚遂良、岑文本这两个只知道以张超马首是瞻的家伙,立即来了个釜底抽薪,要推出新币。
铸币利润暴跌,承乾没捞到好处,一年还倒亏六百万,偷鸡不着还蚀了把米,找谁说理去?
本着我亏你也亏的想法,承乾打落牙往肚里吞,同意允许私人铸币,但要加税。铸币特别税从原来的两成,提高到五成。铸币厂的经营所得税也不能少,这两成还得交。
结果,这个加税的议案内阁倒是通过了,可在议院,直接被打回来了。
九位户部科议员负责审议此议案,九票全票反对驳回,一点情面都没有给皇帝留。
那位科议员直接不客气的放话,如果再送来,他们还要驳回。反正,这个议案不可能在他们这里通过。
至于驳回的理由嘛,征七成的税,朝廷这是想钱想疯了吧?
这些议员根本不提朝廷的盐税在盐价上加税十倍的事情。
加十倍的盐税都能用,征七成哪不行?
但他们态度坚决不可能行。
“国舅,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承乾过去有困难都是找张超,现在跟张党斗法,无法再找张超了,他便只能求助于国舅长孙无忌了。
捏着枚棋子,长孙无忌有些无奈的道,“一年百来万贯,对于张超来说,那不过九牛一毛。就算他交出铸币厂,对他来说也不会有半点损伤。”
“陛下,其实真正要害,是纸钞的发行权,而不是铸币权。”
铸币再赚钱,他首先得有足够的金银铜料加是锡铅等材料,才能铸。铸的多,才赚的多。而在现在朝廷要调整这些金属币的情况下,铸币的利润是大降的。
相比起来,反倒是印钞,却不同。
印钞本身来说不赚钱,因为钞不是金属货币,是没有成色等附加利润的。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以为印钞不重要。
印钞相反,是相当重要且赚钱的。他赚的不是钞本身,而是钞可以超发。张家过去的张记钱庄,如今的商业银行,其规模,甚至远远超过朝廷的民生银行,其它两家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甚至把民生银行都加起来,三家凑一起,都远不如工商的规模。
而且李家可是在其它两家私银里也有股份的。
借助这么庞大的平台,张家吸纳的存款相当多,他们手里的金银铜货币量也很大。以这些实物货币为准备金,张家发行纸钞。他们家发行,准备金是两成,也就是有一贯钱的金属货币储备,就能发行五贯钞。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金银铜钱越多,发行的纸钞就越多。而这些超发的纸钞,进入流通。多数情况下,是拿去放贷收息了。
张家钱庄这些年这么迅速的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靠的是什么?
早期靠的是有息存款,吸收百姓手里的零散钱,然后集中起来放贷,靠着利息差赚钱。
到了后来,规模大了,直接开展汇兑业务,提供庄票这种方便存取的存据。再到后来,信用高了后,他们直接就发行宝钞。
宝钞是在张家的庄票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的庄票是一种存单,甚至是有记名的。后来发展为不记名,最后更是形成了固定面额,见票即取,能够直接流通,也能够随时在钱庄兑换为铜钱的纸钞。
宝钞本来应当是发行一贯钞,钱庄银库里就有一贯铜钱的,宝钞数量和铜钱数量是相同的。
可就跟百姓存钱到银行,不会同时取出一样。钱庄可以拿着百姓存款的部分来放贷,只要比例控制的好,也不会发现无法兑付百姓存款的问题,他们拿着百姓的钱去赚利息。
宝钞也是如此,正常应当一贯铜钱一贯钞。
但实际上,一贯铜钱可以发行四五贯钞,因为不可能所有百姓同时来兑换铜钱。
张家的这套手法,钱庄规模越大,就越安全,能够用于放贷的存款越多,能够超发的纸钞也越多。
因此,张家能借来生蛋的鸡也就越多。
这一套东西,精明一些人的都已经明白了。
铸币的利润是看的见的,可发行钞票赚的钱,却是隐密的。
“朝廷真要动手,就应当把印钞、铸币的权力全都收归为朝廷所有。银行只是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而铸币印钞的权力应当归朝廷所有。”
承乾听的很心动。
手里捏着的那枚棋子迟迟放不下去。
如果铸币权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码几百万的铸币利润。而如果印钞权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两千万贯钱做准备金,也能发行一亿贯钞。
以承乾在张超那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只要货币维持一定的总量,和商品总量大致相当,那么就是安全的。
货币太少,那么过少的货币过多的商品,就会出现钱紧,到时物价下跌,经济萎缩。这种物价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为没有钱可用,妨碍交易。
而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这同样会拢乱经济。
货币的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
在过去,一直都是货币过少,因此只好把绢布谷等都拿来充当交易的货币,这大大影响了市场交易,经济发展难行。
纸钞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这一困境。
以两成的铜钱准备金,市场上却是五倍的纸钞,这让货币量大大增加,但这些年纸钞的发行量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并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情况。
按工商银行的一份市场报告,大唐的货币量依然还不充足。
货币总量不足,而且市场流通量更不足,许多钱都集中在那些贵族富商豪强们手里,流通不足,货币缺口依然不小。
太具体的承乾还是不太明白,但他知道,现在如果朝廷把纸钞的发行权拿到手里,那么朝廷只要有个几千万准备金,印个一两亿都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
发行准备金得足,起码不得低于两成,另外印出来的钞使用要谨慎一些,比如用来发行一些风险较小的贷款,或者用做一些基础的建设,比如修路、水利等方面投入,钱用出去,换成了各种材料,以及充做百姓做工的钱。
这就是安全的。
只要不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就不用担心一下子涌入市场的钱太多,造成物价上涨。
把纸钞用做各地的官吏教师士兵的薪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朝廷收归印钞权,由中央银行拥有发行权,其它四大行,包括其它一些小的钱庄等,他们都不得发行钞票,他们可以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
相应的,以后也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兑换金属币。
“可他们会放手吗?”承乾问。
谁都看的出钞票发行权有多重要,这可比铸币更肥。
“那就要看陛下的决心了。”
长孙无忌表示他愿意联络一批支持者。
“如果内阁否决,如果科院驳回呢?”
“陛下可以让他们再审。”
“再驳回呢?”
“按制,如果连续三次,科院对同一提案驳回。那么陛下有权罢撤这一届科议员,提前改任他人,重组科院。”
参议院的六科议员握有封驳大权。
但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内阁、皇帝和科院之间出现分歧,议案被驳回,那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内阁或者皇帝修改诏令或议案。
如果皇帝和内阁不肯修改,那同一个提议要是被否决三次,那么科院的人就得自动辞职下台,由皇帝重新任命科议员。
这是一个轻易不会出现的情况。
可现在如果如果由承乾亲自下诏,要将铸币权和发钞权收回,科院负责审议封驳。科院要么通过,要么驳回。
如果驳回,承乾拒不修改撤消,继续提交。
连续三次,皇帝就可以换人了。
“可万一新任命的科议员依然驳回呢?”六科议员,每科九人,都是从现任的参议员中选任的。
“如果再出现一次连续驳回三次的情况,按制,不但要解散这一刷的六科,而且还要解散这届的议院贵族院,所有参议员都要重新推选。”
“那如果新一届的参议员选出,从中选出的新六科,还是驳回不通过呢?”承乾问,这并非没有可能,现在的贵族可不是跟皇帝完全一条心的。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那陛下可以再次解除议会,然后直接通过诏令。”
皇帝跟议会真的这样死拧起来,最终结果当然是皇权更大。
不过长孙无忌相信,除非这些议员想造反,否则没有人敢这样践踏皇帝的威严。
当然,如果承乾要这样用强,那也是主动打破底限了。
由此会产生什么的后果,一切都不好说。
“臣会尽力却游说内阁宰相和科议员们。”长孙无忌也不愿意看到那种决裂的场面,如果能适当的在其它方面,拿出些利益来交换,他相信这事情也并非没有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