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背后的阻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啊!
汉京。??
翰林院。
温大雅召集院中学士议事。
“大家就马侍郎的这道摊丁入亩的议案一起讨论一下。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拘谨。”
翰林学士颜师古道,“我觉得此法是乱法,会害政乱民,不可行。”
颜师古是颜氏三雄的老大,与温大雅三兄弟一样的有名。他出身颜氏家族,学识渊博。隋朝时,为科举进士,出任过县尉一职。后李家起兵,颜师古和温大雅一样为李家所聘用。
其实颜师古是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三人并称颜色三雄。老大颜师古在李世民御极之后,出任过中书舍人,如今升任翰林学士,负责内制。而二弟和三弟,分别为弘文和崇贤两馆学士。
他家还有个老四颜育德,少时被称为雏凤,如今也出仕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可以说,这颜色四兄弟在朝中是非常有名的。
另一位学士薛收也表示,“此法万万不可行。”
薛收的父亲是隋朝时一代文宗薛道衡之子,深得家传,也是文学素养很高。
温颜薛三位名气最大的学士一表态,后面的其它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们,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态度了。
翰林院的诸学士,有一个特点,就都是当今朝才最好的一批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出身自士族。
这些士族本身也就是地方大地主豪强。
马周的这个新法,一看就是出自李,这摆明又是一个劫富济贫的新法,当然不能支持。他们在朝中,难道连自己阶层的利益都不保护?
一名学士道,“我们应当立即把此事奏报陛下,并表明我们翰林院的态度。坚决不能同意此等乱法推行,租庸调不可废,均田也不可罢。”
“对,要我说,两税法本来就没有必要,原本租庸调就已经税额不低了,再征两税,这是强行加税。”
温大雅抚着胡须,这次的事情只怕并不会那么容易阻止。
他可是从太子殿下那里听到的消息,而太子的态度,却是摆明了要支持这乱法。他不知道皇帝知道这新法后会是什么态度,但他之前私下里暗暗算了笔账。
如果按这个新法推行,那么朝廷实际上一年能多收两千万的税。并且,百姓的税赋其实大大降低,尤其是那个什么永不加赋的名头,真的很能唬人。
但细思一下,其实永不加赋也没那么的厉害。
毕竟现在朝廷一年的商税等加起来有近五千万贯啊,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而现在按一千五百万课丁额固定下来,以后不再增加丁额,意思就是摊入田地的丁税会一直是这个数。如果田地增多,则摊入每亩的税还变少了。
不过本来朝廷就征不到一千五百万丁的税,一千五百万丁没错,可其中课丁也就三分之二左右,剩下的是官员、奴隶、军人等等免课丁。
但现在朝廷却要把一千五百万丁,都算成课丁,来摊丁入亩。
就算朝廷说一句永不加赋,实际上这摊的税比原来的租庸调多的多了。
加一起,八千万的税收啊。
有八千万的年财收,大唐以后都不会缺钱了。
而这八千万年财收,正是李的各种新政新税法弄来的。皇帝之前接受了两税法,接受了工商税法,接税了常关税海关税,接受了专卖税等诸多税,每年得到大笔的财税,皇帝已经习惯了李的新法能带来巨大好处,那皇帝还会否定这次的新法吗?
有一个学士道以联络其它官员,一起上书反对。”
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应当把官员们都联络起来,一起上书反对乱政。
毕竟,官僚们也是地主,甚至官僚们多数出身地主,新的税法,会让他们大大受损。
温大雅却是叹声气,摇头道,“没用的。此前太子殿下不是也让天下人上书新法的问题,结果呢,你们看到新法罢停了吗?没有,不但没有,新法还推行的更广了。”
“可如果连我们都不反对,还有谁和我们阻止李的乱法呢。”
一名侍读学士有些悲观的道,“李蛊惑人心的本事太强了,陛下总能被他蛊惑的。”
“那我们也得争取,也得抗争,不然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样做,明明就是在抢钱,强迫我们为那些泥腿子们交税。”
颜师古也道,“温相,咱们自己不出头,是不行的,无论如何,也得争一争。”
温大雅叹声气,最后决定写一份联名奏章,收集京城各衙的官员们,一起联名上书反对新法,并且计划让京中的吏员、国子监的学生们一起联名上书。
他们还计划联络各地的官员、士族乡绅,以及那些勋戚贵族们,让他们一起加入反对的大军中。
“如果反对新法的人足够的多,反对的态度足够的坚定,我相信,陛下一定会慎重考虑这新法的。”薛收道。
汉京城中,突然就刮起了一股风。
中书门下。
马周听完幕僚的禀报,只是点了点头。
“相爷,温颜他们来之不善啊。”
“有多少人在他们的联名奏章上署名了?”
“不少呢。”幕僚回道,“这次反对新法的人有些多,许多官员都在反对。”
马周冷笑,“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知道盯着眼前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利不放。难道他们就看不出,文远为他们描绘的,是一张更美的蓝图吗?”
“朝廷如今一年的非农业土地和丁口的财收,已经达到五千万,远远过传统的税赋收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代已经变了,大唐以后要展要壮大要富强,必须得坚持现在展工商业的路子。”
不过要坚持这条路,则必须放开对百姓的束缚,得让更多的百姓离开土地,让他们进入城镇,进入工坊,成为产业工人。
只有这样,工商业才能展的起来。
马周相信李描绘的那个商品经济社会,也认为土地兼并,土地集约化耕种,能让粮食产量更高,也能让粮食生产的效率更高。
兼并后的集约化生产,也能从土地中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哪怕就不提展商品经济对那些地主豪强们的巨大利益前景,就仅仅是废除租庸调罢均田后,不抑兼并后给地主们带来的新土地生产模式,都能让他们赚到的更多,多交的那点税,根本算不了什么。
“赵国公是一位真正的能人,他的这些新政,其实真正能让大唐强盛五百年而不倒。可惜能够理解赵国公的人,太少了。他的这些强国富民之法,却被很多人视为乱法。真是可惜可叹。”
翰林院。
温大雅看着那长长的折册,上面已经写着密密麻麻的签名还有红红的手印。
“多少了?”
颜思古笑着道,“足足一千多名官员的签名,还有三千多名吏员的签名,另外,士人、乡绅、商贾有八千多人签名。”短短时间,能拿到这么多人的签名,非常的不容易,这充分的证明了,李的那个新法是不可行的,这是触怒了众人利益的。
都说宁犯天条,莫犯众怒。
李的新法还没拿上朝廷讨论呢,已经被无数官绅士人反对,这还怎么推行。
“这一次,我们肯定赢。”
温大雅也是面带微笑,“一万多个签名啊,这就是民意,这就是人心。我相信陛下只要看到了这个,就会明白该如何取舍。陛下不是常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吗,陛下是相当重视人心民意的。”
“对,这一次陛下绝不会再被李给蛊惑欺骗了。”
薛收看着那足足签满了十几本长册的万人签名册,兴奋的道,“事不宜迟,我们应当马上派人把这个送去给陛下阅览。”
温大雅点头。
“把这好消息放出去,让汉京的人都知道,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边来。”
·······
幕僚急匆匆的跑进马周的公房。
马周抬头,见他一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的,连忙倒了一杯温茶。
“喝口茶,什么事情这么急匆匆的。”
幕僚一口气把茶喝干,勉强平息了一下气息,“相爷,大事不好了,翰林院那边,已经集齐了一万多个签名反对摊丁入亩新法。其中有一千多个官员署名,三千多个吏员签名,还有八千多个士人商贾等也签了名。”
马周眉头一皱。
一千多个京官签名了,大唐如今的官吏数量比武德朝时是多了不少,但一千多个京官签名了,也意味着绝大部份的京观都签名反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了。
“看来我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些人的短视啊。”
“相爷,现在怎么办?”
都说民心不可违,现在这么多官吏和士商都全力反对这新法,只怕真的是还没开始拿出来,就要夭折了。
“事到如今,我们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了,如今只能看陛下的态度了。”马周叹气道,虽然皇帝还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但连马周,都已经对此事不抱太大的希望了。8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啊!
汉京。??
翰林院。
温大雅召集院中学士议事。
“大家就马侍郎的这道摊丁入亩的议案一起讨论一下。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拘谨。”
翰林学士颜师古道,“我觉得此法是乱法,会害政乱民,不可行。”
颜师古是颜氏三雄的老大,与温大雅三兄弟一样的有名。他出身颜氏家族,学识渊博。隋朝时,为科举进士,出任过县尉一职。后李家起兵,颜师古和温大雅一样为李家所聘用。
其实颜师古是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三人并称颜色三雄。老大颜师古在李世民御极之后,出任过中书舍人,如今升任翰林学士,负责内制。而二弟和三弟,分别为弘文和崇贤两馆学士。
他家还有个老四颜育德,少时被称为雏凤,如今也出仕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可以说,这颜色四兄弟在朝中是非常有名的。
另一位学士薛收也表示,“此法万万不可行。”
薛收的父亲是隋朝时一代文宗薛道衡之子,深得家传,也是文学素养很高。
温颜薛三位名气最大的学士一表态,后面的其它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们,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态度了。
翰林院的诸学士,有一个特点,就都是当今朝才最好的一批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出身自士族。
这些士族本身也就是地方大地主豪强。
马周的这个新法,一看就是出自李,这摆明又是一个劫富济贫的新法,当然不能支持。他们在朝中,难道连自己阶层的利益都不保护?
一名学士道,“我们应当立即把此事奏报陛下,并表明我们翰林院的态度。坚决不能同意此等乱法推行,租庸调不可废,均田也不可罢。”
“对,要我说,两税法本来就没有必要,原本租庸调就已经税额不低了,再征两税,这是强行加税。”
温大雅抚着胡须,这次的事情只怕并不会那么容易阻止。
他可是从太子殿下那里听到的消息,而太子的态度,却是摆明了要支持这乱法。他不知道皇帝知道这新法后会是什么态度,但他之前私下里暗暗算了笔账。
如果按这个新法推行,那么朝廷实际上一年能多收两千万的税。并且,百姓的税赋其实大大降低,尤其是那个什么永不加赋的名头,真的很能唬人。
但细思一下,其实永不加赋也没那么的厉害。
毕竟现在朝廷一年的商税等加起来有近五千万贯啊,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而现在按一千五百万课丁额固定下来,以后不再增加丁额,意思就是摊入田地的丁税会一直是这个数。如果田地增多,则摊入每亩的税还变少了。
不过本来朝廷就征不到一千五百万丁的税,一千五百万丁没错,可其中课丁也就三分之二左右,剩下的是官员、奴隶、军人等等免课丁。
但现在朝廷却要把一千五百万丁,都算成课丁,来摊丁入亩。
就算朝廷说一句永不加赋,实际上这摊的税比原来的租庸调多的多了。
加一起,八千万的税收啊。
有八千万的年财收,大唐以后都不会缺钱了。
而这八千万年财收,正是李的各种新政新税法弄来的。皇帝之前接受了两税法,接受了工商税法,接税了常关税海关税,接受了专卖税等诸多税,每年得到大笔的财税,皇帝已经习惯了李的新法能带来巨大好处,那皇帝还会否定这次的新法吗?
有一个学士道以联络其它官员,一起上书反对。”
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应当把官员们都联络起来,一起上书反对乱政。
毕竟,官僚们也是地主,甚至官僚们多数出身地主,新的税法,会让他们大大受损。
温大雅却是叹声气,摇头道,“没用的。此前太子殿下不是也让天下人上书新法的问题,结果呢,你们看到新法罢停了吗?没有,不但没有,新法还推行的更广了。”
“可如果连我们都不反对,还有谁和我们阻止李的乱法呢。”
一名侍读学士有些悲观的道,“李蛊惑人心的本事太强了,陛下总能被他蛊惑的。”
“那我们也得争取,也得抗争,不然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样做,明明就是在抢钱,强迫我们为那些泥腿子们交税。”
颜师古也道,“温相,咱们自己不出头,是不行的,无论如何,也得争一争。”
温大雅叹声气,最后决定写一份联名奏章,收集京城各衙的官员们,一起联名上书反对新法,并且计划让京中的吏员、国子监的学生们一起联名上书。
他们还计划联络各地的官员、士族乡绅,以及那些勋戚贵族们,让他们一起加入反对的大军中。
“如果反对新法的人足够的多,反对的态度足够的坚定,我相信,陛下一定会慎重考虑这新法的。”薛收道。
汉京城中,突然就刮起了一股风。
中书门下。
马周听完幕僚的禀报,只是点了点头。
“相爷,温颜他们来之不善啊。”
“有多少人在他们的联名奏章上署名了?”
“不少呢。”幕僚回道,“这次反对新法的人有些多,许多官员都在反对。”
马周冷笑,“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知道盯着眼前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利不放。难道他们就看不出,文远为他们描绘的,是一张更美的蓝图吗?”
“朝廷如今一年的非农业土地和丁口的财收,已经达到五千万,远远过传统的税赋收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代已经变了,大唐以后要展要壮大要富强,必须得坚持现在展工商业的路子。”
不过要坚持这条路,则必须放开对百姓的束缚,得让更多的百姓离开土地,让他们进入城镇,进入工坊,成为产业工人。
只有这样,工商业才能展的起来。
马周相信李描绘的那个商品经济社会,也认为土地兼并,土地集约化耕种,能让粮食产量更高,也能让粮食生产的效率更高。
兼并后的集约化生产,也能从土地中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哪怕就不提展商品经济对那些地主豪强们的巨大利益前景,就仅仅是废除租庸调罢均田后,不抑兼并后给地主们带来的新土地生产模式,都能让他们赚到的更多,多交的那点税,根本算不了什么。
“赵国公是一位真正的能人,他的这些新政,其实真正能让大唐强盛五百年而不倒。可惜能够理解赵国公的人,太少了。他的这些强国富民之法,却被很多人视为乱法。真是可惜可叹。”
翰林院。
温大雅看着那长长的折册,上面已经写着密密麻麻的签名还有红红的手印。
“多少了?”
颜思古笑着道,“足足一千多名官员的签名,还有三千多名吏员的签名,另外,士人、乡绅、商贾有八千多人签名。”短短时间,能拿到这么多人的签名,非常的不容易,这充分的证明了,李的那个新法是不可行的,这是触怒了众人利益的。
都说宁犯天条,莫犯众怒。
李的新法还没拿上朝廷讨论呢,已经被无数官绅士人反对,这还怎么推行。
“这一次,我们肯定赢。”
温大雅也是面带微笑,“一万多个签名啊,这就是民意,这就是人心。我相信陛下只要看到了这个,就会明白该如何取舍。陛下不是常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吗,陛下是相当重视人心民意的。”
“对,这一次陛下绝不会再被李给蛊惑欺骗了。”
薛收看着那足足签满了十几本长册的万人签名册,兴奋的道,“事不宜迟,我们应当马上派人把这个送去给陛下阅览。”
温大雅点头。
“把这好消息放出去,让汉京的人都知道,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边来。”
·······
幕僚急匆匆的跑进马周的公房。
马周抬头,见他一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的,连忙倒了一杯温茶。
“喝口茶,什么事情这么急匆匆的。”
幕僚一口气把茶喝干,勉强平息了一下气息,“相爷,大事不好了,翰林院那边,已经集齐了一万多个签名反对摊丁入亩新法。其中有一千多个官员署名,三千多个吏员签名,还有八千多个士人商贾等也签了名。”
马周眉头一皱。
一千多个京官签名了,大唐如今的官吏数量比武德朝时是多了不少,但一千多个京官签名了,也意味着绝大部份的京观都签名反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了。
“看来我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些人的短视啊。”
“相爷,现在怎么办?”
都说民心不可违,现在这么多官吏和士商都全力反对这新法,只怕真的是还没开始拿出来,就要夭折了。
“事到如今,我们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了,如今只能看陛下的态度了。”马周叹气道,虽然皇帝还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但连马周,都已经对此事不抱太大的希望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