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三方的嘲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月二十一日,南京汉王宫,朝会。
脸色看起了很是健康的陈惠看着堂下叽叽喳喳相互攻奸的文武大臣,头都涨大了。
叽叽喳喳的,不知道他就要做太上皇了么?底下重臣们说的所有的话他都不想听,也不愿意听,那些声音叽里咕噜的全都变成鸟叫了,他要不是需要端着帝王的架子,都想现在就把眼睛一闭,身子向后一趟,歇息一会儿。他现在头晕啊,还头疼!
你说说这都什么人?不趁着最后的时间多说两句好话给听听,天天在自己耳朵根边叽叽喳喳个不停。烦都烦死了。
陈惠现下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但他是一个明白人,对于政事就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反正他是要走人的了,心早就不在正事上了。
“嗯嗯……”
“诸位爱卿之言都不无道理。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处理,待孤王细思。”
陈惠连陈鸣都没有推,他话音落下,身边的太监立刻就高声喊道:“退朝。”
坐在侧下的陈鸣面上也全无表情,从上次朝会开始,大都督府年前提交的整军计划高达4000万费用的事儿就传遍了整个朝堂,内阁和大都督府也就四千万整军费用和一万万军费总额的事情拉开了战幕,彻底摆开针锋相对的架势。从双边的第一次交锋到现在都过去整整十天了!
内阁方面是坚决不认同一万万的军费总额和四千万的整军费用,认为全年军费总额可压减到六千万,整军计划耗费千万足矣,其他的多一个子都没有。
并且针对大都督府的整军计划拿出了多达二十页的报告书,里面大把大把的揭露了大都督府虚报开支增加军费的事例,比方说水师的外海基地和一些岸防炮台的修建费用,大都督府的预算与内阁拿出来的预算能差出两三成来,还有军中骡马的购入和饲料。
因为全军大整编不是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中间主力部队所需要的数以万计的马匹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到位,但是大都督府拿出的军需报表中有一条开列的数值,却是计划中马匹总额全年的食料、人工、马舍耗费,这显然是忽悠人的。
如此的‘漏洞’在整个整军计划书中还有不少,谁都知道这是军方耍的小把戏,为的就是多开军费。
现在的复汉军队伍是铁板一块,陆军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正在更新换代当中的水师已经习惯于作为陆军的附庸存在,这都是几千年的规矩了,早已经将这种印象当成了天经地义。
海陆之争在未来很可能会爆发,但那是在不可预知的未来,现在的整个陈汉军方还是牢固的像铁板一块。水陆齐上阵,跟着内阁针尖对麦芒,寸土不让。
而行政体系的力量动员起来,认真起来,那当然是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的,不过几天时间就找出了计划书中的多项漏洞,并且手中握着了真凭实据。可大都督府也不是吃斋念佛的,他们手里可握着内阁也不知道的一些情报的,比如法国人与南越的拉近,比如英国人对缅甸的支持。
“八个主力师,十五个守备师。”陈二宝冷笑着,十天的斗争就是彼此对抗和妥协的过程,最初五千万的军费被内阁许诺到了六千万,然后是六千五百万,在去掉四个主力师建制的同时增添三个守备师,但内阁要消减一部分明年的造船计划,和一些海岸炮台与外海基地的建设。大都督府能认才怪!
“哼。我看他们这么破解这一着。”今天的朝会上他第一次扔出了英法与广南缅甸在秘密接触的大炸弹,想到陈聪、柳德昭、彭忠瑞这些人脸色瞬间的变化,陈二宝心里这就是一阵好爽。
缅甸作为陈鸣钦定的‘敌人’,英国人与之接触,居心叵测。而广南国算是陈汉的附庸,法国人掺和进来,也是不安好心。而英法作为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却又让中国不得不重视与其那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英法两国的水师力量都无比强大,尤其是英国人。他们的落脚地就在印度,与缅甸相邻……
“不过这一万万的军费……”也真心的不可能了。太子殿下在上头压着呢,双方还是要继续妥协的。
“二宝兄弟。这一万万的军费固然是拿不到,但怎么着也要有九千万啊。”全军大整编,要是大都督府不趁机吃个肚饱圆肥,那就太对不起这个大好机会了。坐在陈二宝边上的后勤部一把手陈权摩挲着手中的茶碗,眼睛里放射着精光。
自从陈家起兵以来,陈权就在后勤系统打圈圈,一开始他是不看好陈家的举动,认为是自寻死路,所以他才不会跟陈二宝那样顶在前头呢。陈权缩在后勤部虽然权利被压制了,但安全得到了保证。可随着复汉军实力的一点点增强,势力的一点点扩大,当陈权发现大事可期的时候,他再想插手一线部队已经做不到了。
复汉军发展的顺风顺水,当初顶在第一线的那些人,各个功成名就,谁会愿意别人突然把手伸进他们的地盘里呢?
而且在后勤部陈权也不是一手遮天,当初军工系统没有与后勤部彻底分家的时候,这里可是三姓子弟汇集数量最多的地方。后来陈汉政权发展壮大了,当权的位置越来越多了,很多的人就分散到其他方面去了,但陈惠和陈鸣父子在后勤部的掌控力不仅没有减弱,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大了。就是当初面对陈惠家主的位置都有着一定抗衡能力的陈权,也在这一过程中,真真的认识到了什么是高下之别,什么是君臣之分。
一句话来描述,陈权和很多陈家子弟,在时间的推移和复汉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已经都乖觉的把自己‘小股东’的认知转化为‘高级经理人’的感悟。这对陈汉是弥足可贵的,却也是中国几千年皇权高度统一的思想的结果。
连皇帝和皇子都先是君臣,再是父子,何况是亲戚姻亲呢?
而这就是东方的皇权,这就是东方的文明。
陈权现在早就把一些陈旧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天外了,他如今眼睛就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别觉得他能操掌后勤部是因为他是陈家人的缘故,这一原因虽然有,但并不是绝对的,陈权自身的能力也不差。
复汉军从弱到强,由无到有,打一开始的几百人队伍到现在的几十万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在一干当年的重要人物中,有跟得上队伍的,也有半道落后的,还有一直都在落后的。你不能指望着队伍停下来等你,如果在队伍的行进中落后了,那就只能永远的落后。
就像陈鸣已经默默无闻的十堂叔陈益,那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还有六堂叔陈嘉,这辈子也只能在军工系统里打滚了,位置重要是挺重要的,但出了那一亩三分地还能有什么大的权利?这样的位置还有很多,任人标准取的是可靠而不是能力,而如此的事例在陈汉这个巨大的集团中还有很多很多。
……
下了朝的陈鸣,跟着老爹坐了一会儿,接过了朝堂上陈惠没有向他甩来的锅儿,然后就去了老太太那里,接着再是老娘那里,最后出宫回到府上的陈鸣都可以直接吃午饭了。
下午的时候他分别收到了内阁和大都督府送交的初步意见书,内阁放宽了一定的军费额度,正金额增加到了七千万,而大都督府的军费预算也消减了五百万,双边都有了妥协和退让,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很。
陈鸣让人把内阁的意见书抵到大都督府去,把大都督府的意见书送到内阁。
陈继卿有些无语的看着两边的财政报告,“他们计划的都是很详细,可这些人就真以为纸币一旦推出,就能当银元使了吗?这肯定是要对于物价货价有重大影响的。”所以一万万的银元在货币改革之后就很可能没有‘一万万’的价值了。陈继卿十分的不解,这样简单的问题,内阁和大都督府怎么就都看不到呢?他们两边吵来吵去,怎么就不找人到银管会来问一问纸币的事情?
这是朝廷自身就在推动着的一变化啊。
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委员,陈继功很清楚在不久后推行的纸币,虽然法律规定一银元就等同一块银元,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银行用银子金子兑换纸币的话,一银元却能兑换道十二元纸币。百姓在最初的三个月内拿真金白银向银行兑换纸币的时候,是能获得百分之二十的增幅。这是一个优惠政策,是一个红果果的诱惑。如此货币流通量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可以预料的到,全国物价会出现普遍的上升态势,而至于这幅度是高是低,那就不是陈继卿现在可以下结论的了。
这件事在银管会中也属于绝对机密,内阁的人没听到消息不奇怪,但他们总要有一定的眼光看到这个事情吧?
且不说别的,纸币这东西先天上就没有银子能得到百姓们的信任。中国用黄金白银做流通货币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那是好几百年,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朝廷突然一声令下,不让老百姓再用真金白银了。这纸票子拿在手中,他们就是对朝廷再信任有加,内心里也会忐忑的很吧?而且有20%的币值增幅啊,这不就是纸币没有银元之前的明证么?何况中国有了元明纸币的‘前车之鉴’,这纸币拿到老百姓手中实际上钱财就已经在贬值了。
陈鸣才让纸币兑换的时候多出百分之二十,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的补偿,同时也是一个利诱,利用百姓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尽快的推行推广纸币。
所以这么个情况下,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全国物价都会迎来一波上涨**。
这内阁和大都督府实在是有点迟钝的,纵然被封锁了消息,也不该想不到这一点啊?――老百姓对纸币抱有一定的疑义,只这一点,就必会引得市场震动。那个时候他们手里的钱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陈鸣在银管会送交的报告上批了一个‘阅’字,看到陈继卿的喃喃自语,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以为哪个衙门都像银管会一样对社会市场如此敏感吗?”怎么可能呢。
银管会可是陈鸣废了不少精力才筹措起来的精英组织啊,常委会人数不多,只有五个人,而常委会下头的顾问和工作人员也不多,连着外头打杂的,现在总人数也就五十人上下吧。可这五十人里头有很多中低层都是原先在钱庄银号打混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掌柜、大掌柜。是中国现在情况下对于‘货币’认知最深刻的一批人。
而随着纸币的发行,正在研究着西方经济体系的银管会也在筹划着一个新的目标――证券交易所。陈继卿今天送来的这份报告,就是银管会的‘市场预测’。
他们认为,随着天下平定,中国必然会迎来一波无法预计的经济复苏大潮,并且随着公司和股份在经济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开办一家证券交易所势在必行。
要知道,就银管会从各家银行取得的一些资料显示,现在不少的公司、个人在资金运营紧张或是无法满足产业扩张的时候,他们获得钱财的路子只有两条,其一是亲朋好友,这是最保险也最可靠的资金来源;其二就是银行贷款。
各开埠港口的‘市场’虽然远比内陆的普通府城、甚至是省城要繁荣,但前者的面积太小,与广袤的中国内陆相比,就是一只鸡跟一头牛的差距。前者的市场有了初步的饱和趋势,后者却还饥肠辘辘呢。
“……我们银管会经过研究,觉得开办一处证券交易所是日后势在必行之举。所以想要提前对西洋的证券交易所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利用民间财富,银管会想要派人去西洋考察,收集各国证券交易所建成前后的各类细节资料,以及日后的发展趋势预计,好好整合整理,将来好归为己用。
陈鸣给这份报告点了个赞!有进取心。
“你们打算派谁去?”
“黄松带队,卢观恒、伍国莹……”陈继卿嘴巴里飞快的爆出几个预选名额。
这里头的名字陈鸣听着有带印象的,也有一无所知的。比如那个黄松下头,排在第一位的卢观恒。“这人是谁?”能列在老表的身后,显然是银管会极其看好的。
“卢观恒是广东新会人。之前给郑继运过粮米油盐铁,靠着闽中的天地会发了财。但这人是个聪明人,知道天地会不是能成事的主儿,早就主动找上了暗营。然后在去年冬季里,受国安的指示,断掉了与闽中的所有联系。”
“而伍国莹是潘家的伙计出身,在广州南海学宫里读过一年书,但很快厌倦,不顾家人反对从南海学宫辍学,到潘振承的散货档上了一名伙计。十余年里从一普通伙计做到了分号掌柜,很得潘振承的看重,在潘振承入职的时候,也带进了工商署。去年夏天被调入银管会。”
……
一连十一二个人的名字和来历身世,陈继卿不紧不慢的细细道来,可以说这些人都是银管会信得过的人。而陈继卿能把这些人的资料烂熟于心,也可见银管会高层对于这个新计划的重视。
陈鸣点了点头,他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身世了,但他不会轻率的插手其中。论到对这些人的了解,他是远不如银管会的,那么他又何必插一手呢?由银管会拿主意才是最合适的啊。
陈继卿面露微笑,带着陈鸣确凿的答复出了太子府,直接驱车去到黄家。
黄松这次愿意带着人手出洋,那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当然他已经给黄家留下了根苗也是一个绝对的前提。黄松认准了证券交易所,如此当年聚集在陈鸣手下做参谋的这三个顶级二代们,就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前途了。
高彦明投向了外交,陈继卿就要在银管会打转了,黄松的眼睛瞄向了证券交易所……(。)
正月二十一日,南京汉王宫,朝会。
脸色看起了很是健康的陈惠看着堂下叽叽喳喳相互攻奸的文武大臣,头都涨大了。
叽叽喳喳的,不知道他就要做太上皇了么?底下重臣们说的所有的话他都不想听,也不愿意听,那些声音叽里咕噜的全都变成鸟叫了,他要不是需要端着帝王的架子,都想现在就把眼睛一闭,身子向后一趟,歇息一会儿。他现在头晕啊,还头疼!
你说说这都什么人?不趁着最后的时间多说两句好话给听听,天天在自己耳朵根边叽叽喳喳个不停。烦都烦死了。
陈惠现下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但他是一个明白人,对于政事就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反正他是要走人的了,心早就不在正事上了。
“嗯嗯……”
“诸位爱卿之言都不无道理。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处理,待孤王细思。”
陈惠连陈鸣都没有推,他话音落下,身边的太监立刻就高声喊道:“退朝。”
坐在侧下的陈鸣面上也全无表情,从上次朝会开始,大都督府年前提交的整军计划高达4000万费用的事儿就传遍了整个朝堂,内阁和大都督府也就四千万整军费用和一万万军费总额的事情拉开了战幕,彻底摆开针锋相对的架势。从双边的第一次交锋到现在都过去整整十天了!
内阁方面是坚决不认同一万万的军费总额和四千万的整军费用,认为全年军费总额可压减到六千万,整军计划耗费千万足矣,其他的多一个子都没有。
并且针对大都督府的整军计划拿出了多达二十页的报告书,里面大把大把的揭露了大都督府虚报开支增加军费的事例,比方说水师的外海基地和一些岸防炮台的修建费用,大都督府的预算与内阁拿出来的预算能差出两三成来,还有军中骡马的购入和饲料。
因为全军大整编不是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中间主力部队所需要的数以万计的马匹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到位,但是大都督府拿出的军需报表中有一条开列的数值,却是计划中马匹总额全年的食料、人工、马舍耗费,这显然是忽悠人的。
如此的‘漏洞’在整个整军计划书中还有不少,谁都知道这是军方耍的小把戏,为的就是多开军费。
现在的复汉军队伍是铁板一块,陆军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正在更新换代当中的水师已经习惯于作为陆军的附庸存在,这都是几千年的规矩了,早已经将这种印象当成了天经地义。
海陆之争在未来很可能会爆发,但那是在不可预知的未来,现在的整个陈汉军方还是牢固的像铁板一块。水陆齐上阵,跟着内阁针尖对麦芒,寸土不让。
而行政体系的力量动员起来,认真起来,那当然是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的,不过几天时间就找出了计划书中的多项漏洞,并且手中握着了真凭实据。可大都督府也不是吃斋念佛的,他们手里可握着内阁也不知道的一些情报的,比如法国人与南越的拉近,比如英国人对缅甸的支持。
“八个主力师,十五个守备师。”陈二宝冷笑着,十天的斗争就是彼此对抗和妥协的过程,最初五千万的军费被内阁许诺到了六千万,然后是六千五百万,在去掉四个主力师建制的同时增添三个守备师,但内阁要消减一部分明年的造船计划,和一些海岸炮台与外海基地的建设。大都督府能认才怪!
“哼。我看他们这么破解这一着。”今天的朝会上他第一次扔出了英法与广南缅甸在秘密接触的大炸弹,想到陈聪、柳德昭、彭忠瑞这些人脸色瞬间的变化,陈二宝心里这就是一阵好爽。
缅甸作为陈鸣钦定的‘敌人’,英国人与之接触,居心叵测。而广南国算是陈汉的附庸,法国人掺和进来,也是不安好心。而英法作为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却又让中国不得不重视与其那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英法两国的水师力量都无比强大,尤其是英国人。他们的落脚地就在印度,与缅甸相邻……
“不过这一万万的军费……”也真心的不可能了。太子殿下在上头压着呢,双方还是要继续妥协的。
“二宝兄弟。这一万万的军费固然是拿不到,但怎么着也要有九千万啊。”全军大整编,要是大都督府不趁机吃个肚饱圆肥,那就太对不起这个大好机会了。坐在陈二宝边上的后勤部一把手陈权摩挲着手中的茶碗,眼睛里放射着精光。
自从陈家起兵以来,陈权就在后勤系统打圈圈,一开始他是不看好陈家的举动,认为是自寻死路,所以他才不会跟陈二宝那样顶在前头呢。陈权缩在后勤部虽然权利被压制了,但安全得到了保证。可随着复汉军实力的一点点增强,势力的一点点扩大,当陈权发现大事可期的时候,他再想插手一线部队已经做不到了。
复汉军发展的顺风顺水,当初顶在第一线的那些人,各个功成名就,谁会愿意别人突然把手伸进他们的地盘里呢?
而且在后勤部陈权也不是一手遮天,当初军工系统没有与后勤部彻底分家的时候,这里可是三姓子弟汇集数量最多的地方。后来陈汉政权发展壮大了,当权的位置越来越多了,很多的人就分散到其他方面去了,但陈惠和陈鸣父子在后勤部的掌控力不仅没有减弱,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大了。就是当初面对陈惠家主的位置都有着一定抗衡能力的陈权,也在这一过程中,真真的认识到了什么是高下之别,什么是君臣之分。
一句话来描述,陈权和很多陈家子弟,在时间的推移和复汉军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已经都乖觉的把自己‘小股东’的认知转化为‘高级经理人’的感悟。这对陈汉是弥足可贵的,却也是中国几千年皇权高度统一的思想的结果。
连皇帝和皇子都先是君臣,再是父子,何况是亲戚姻亲呢?
而这就是东方的皇权,这就是东方的文明。
陈权现在早就把一些陈旧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天外了,他如今眼睛就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别觉得他能操掌后勤部是因为他是陈家人的缘故,这一原因虽然有,但并不是绝对的,陈权自身的能力也不差。
复汉军从弱到强,由无到有,打一开始的几百人队伍到现在的几十万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在一干当年的重要人物中,有跟得上队伍的,也有半道落后的,还有一直都在落后的。你不能指望着队伍停下来等你,如果在队伍的行进中落后了,那就只能永远的落后。
就像陈鸣已经默默无闻的十堂叔陈益,那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还有六堂叔陈嘉,这辈子也只能在军工系统里打滚了,位置重要是挺重要的,但出了那一亩三分地还能有什么大的权利?这样的位置还有很多,任人标准取的是可靠而不是能力,而如此的事例在陈汉这个巨大的集团中还有很多很多。
……
下了朝的陈鸣,跟着老爹坐了一会儿,接过了朝堂上陈惠没有向他甩来的锅儿,然后就去了老太太那里,接着再是老娘那里,最后出宫回到府上的陈鸣都可以直接吃午饭了。
下午的时候他分别收到了内阁和大都督府送交的初步意见书,内阁放宽了一定的军费额度,正金额增加到了七千万,而大都督府的军费预算也消减了五百万,双边都有了妥协和退让,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很。
陈鸣让人把内阁的意见书抵到大都督府去,把大都督府的意见书送到内阁。
陈继卿有些无语的看着两边的财政报告,“他们计划的都是很详细,可这些人就真以为纸币一旦推出,就能当银元使了吗?这肯定是要对于物价货价有重大影响的。”所以一万万的银元在货币改革之后就很可能没有‘一万万’的价值了。陈继卿十分的不解,这样简单的问题,内阁和大都督府怎么就都看不到呢?他们两边吵来吵去,怎么就不找人到银管会来问一问纸币的事情?
这是朝廷自身就在推动着的一变化啊。
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委员,陈继功很清楚在不久后推行的纸币,虽然法律规定一银元就等同一块银元,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银行用银子金子兑换纸币的话,一银元却能兑换道十二元纸币。百姓在最初的三个月内拿真金白银向银行兑换纸币的时候,是能获得百分之二十的增幅。这是一个优惠政策,是一个红果果的诱惑。如此货币流通量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可以预料的到,全国物价会出现普遍的上升态势,而至于这幅度是高是低,那就不是陈继卿现在可以下结论的了。
这件事在银管会中也属于绝对机密,内阁的人没听到消息不奇怪,但他们总要有一定的眼光看到这个事情吧?
且不说别的,纸币这东西先天上就没有银子能得到百姓们的信任。中国用黄金白银做流通货币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那是好几百年,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朝廷突然一声令下,不让老百姓再用真金白银了。这纸票子拿在手中,他们就是对朝廷再信任有加,内心里也会忐忑的很吧?而且有20%的币值增幅啊,这不就是纸币没有银元之前的明证么?何况中国有了元明纸币的‘前车之鉴’,这纸币拿到老百姓手中实际上钱财就已经在贬值了。
陈鸣才让纸币兑换的时候多出百分之二十,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的补偿,同时也是一个利诱,利用百姓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尽快的推行推广纸币。
所以这么个情况下,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全国物价都会迎来一波上涨**。
这内阁和大都督府实在是有点迟钝的,纵然被封锁了消息,也不该想不到这一点啊?――老百姓对纸币抱有一定的疑义,只这一点,就必会引得市场震动。那个时候他们手里的钱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陈鸣在银管会送交的报告上批了一个‘阅’字,看到陈继卿的喃喃自语,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以为哪个衙门都像银管会一样对社会市场如此敏感吗?”怎么可能呢。
银管会可是陈鸣废了不少精力才筹措起来的精英组织啊,常委会人数不多,只有五个人,而常委会下头的顾问和工作人员也不多,连着外头打杂的,现在总人数也就五十人上下吧。可这五十人里头有很多中低层都是原先在钱庄银号打混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掌柜、大掌柜。是中国现在情况下对于‘货币’认知最深刻的一批人。
而随着纸币的发行,正在研究着西方经济体系的银管会也在筹划着一个新的目标――证券交易所。陈继卿今天送来的这份报告,就是银管会的‘市场预测’。
他们认为,随着天下平定,中国必然会迎来一波无法预计的经济复苏大潮,并且随着公司和股份在经济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开办一家证券交易所势在必行。
要知道,就银管会从各家银行取得的一些资料显示,现在不少的公司、个人在资金运营紧张或是无法满足产业扩张的时候,他们获得钱财的路子只有两条,其一是亲朋好友,这是最保险也最可靠的资金来源;其二就是银行贷款。
各开埠港口的‘市场’虽然远比内陆的普通府城、甚至是省城要繁荣,但前者的面积太小,与广袤的中国内陆相比,就是一只鸡跟一头牛的差距。前者的市场有了初步的饱和趋势,后者却还饥肠辘辘呢。
“……我们银管会经过研究,觉得开办一处证券交易所是日后势在必行之举。所以想要提前对西洋的证券交易所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利用民间财富,银管会想要派人去西洋考察,收集各国证券交易所建成前后的各类细节资料,以及日后的发展趋势预计,好好整合整理,将来好归为己用。
陈鸣给这份报告点了个赞!有进取心。
“你们打算派谁去?”
“黄松带队,卢观恒、伍国莹……”陈继卿嘴巴里飞快的爆出几个预选名额。
这里头的名字陈鸣听着有带印象的,也有一无所知的。比如那个黄松下头,排在第一位的卢观恒。“这人是谁?”能列在老表的身后,显然是银管会极其看好的。
“卢观恒是广东新会人。之前给郑继运过粮米油盐铁,靠着闽中的天地会发了财。但这人是个聪明人,知道天地会不是能成事的主儿,早就主动找上了暗营。然后在去年冬季里,受国安的指示,断掉了与闽中的所有联系。”
“而伍国莹是潘家的伙计出身,在广州南海学宫里读过一年书,但很快厌倦,不顾家人反对从南海学宫辍学,到潘振承的散货档上了一名伙计。十余年里从一普通伙计做到了分号掌柜,很得潘振承的看重,在潘振承入职的时候,也带进了工商署。去年夏天被调入银管会。”
……
一连十一二个人的名字和来历身世,陈继卿不紧不慢的细细道来,可以说这些人都是银管会信得过的人。而陈继卿能把这些人的资料烂熟于心,也可见银管会高层对于这个新计划的重视。
陈鸣点了点头,他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身世了,但他不会轻率的插手其中。论到对这些人的了解,他是远不如银管会的,那么他又何必插一手呢?由银管会拿主意才是最合适的啊。
陈继卿面露微笑,带着陈鸣确凿的答复出了太子府,直接驱车去到黄家。
黄松这次愿意带着人手出洋,那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当然他已经给黄家留下了根苗也是一个绝对的前提。黄松认准了证券交易所,如此当年聚集在陈鸣手下做参谋的这三个顶级二代们,就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前途了。
高彦明投向了外交,陈继卿就要在银管会打转了,黄松的眼睛瞄向了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