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添妆(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守信和张氏的这几个孩子,连枝儿年纪最长,跟着爹娘受过的苦最多,同时,她也是几个孩子中受张氏的影响最深刻的。 连枝儿的思想非常传统,她心里非常认同这个时代男女在继承家产方面的差异。
五郎和小七两个,以后将会为连家传宗接代,也将为连家顶门立户、光宗耀祖,家里的财产,自然都是他们哥两个的。
而因为家里富足,爹娘、弟弟、妹妹们愿意多给她一些陪嫁,她很知足、很感恩。原先给的那些,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应该得到的。
有句俗话说没有人会嫌银钱咬手。但是连枝儿却从来都是个十分克己、没有贪念的姑娘。她自认为家里能有现在的日子,她的贡献非常小。而她出嫁之后,就连那点非常小的贡献,只怕也没有了。原先给她的,在众人的劝说下,她都接受了。但是烤鸭店的干股,她却不能接受。
连枝儿认为,接受了干股,那么以后她什么都不做,就能从弟弟、妹妹们的产业中获利,而且还不是小利。她觉得这样是不劳而获,爹娘和弟弟妹妹们待她好,但是她却不能够让自己这么占爹娘和弟弟妹妹们的便宜。
而连枝儿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稀有的优点。她虽然思想传统,认为闺女没有和儿子一样继承家产的权利,她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并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此去要求同为连家女儿的连蔓儿。
连枝儿认为连蔓儿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家里能有现在的境况,连蔓儿居功至伟,她认为连蔓儿是理所当然和五郎、小七一起继承家产的。
在连蔓儿的前世,有一个名词是圣母。很多人轻易地就被罩上圣母的帽子。但是连蔓儿并不认同那些说法。如果一定要说圣母,那么连枝儿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圣母。她们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极少对别人有所要求。对待别人,她们一贯采用的是极为宽容的心态和宽松的标准。
共同生活了几年,连蔓儿对连枝儿当然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她愿意将好东西一股脑地给连枝儿,则不仅仅是源于姐妹情深,还有她对连枝儿人品的敬重和喜爱。
不管众人如何劝说,连枝儿就是不肯收下干股。她不善言辞,急的眼圈都红了。连蔓儿见连枝儿要哭,就有些不敢劝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嫌钱多,嫌钱咬手。他们称量自己的付出。只要求更低微的回报。
“……一定要给我,我就不嫁了……”最后,连枝儿无法。说了这样一句话。
连枝儿性情温柔和顺,平常都没什么脾气。而这样的人,一旦真是认准了什么事,那是轻易不会更改的。就如张氏有一次对连蔓儿说的那样“你姐有时候。还挺倔的。”
听连枝儿这样说,大家就无法再劝了。
连蔓儿和五郎交换了一个眼色,只能将干股的契约书先收了起来。
“姐,你咋能说这个话那,你看你把咱爹和咱娘给吓啥样了?”连蔓儿轻轻地戳了戳连枝儿,笑眯眯地道。
连枝儿见连蔓儿和五郎将干股的契约书收了起来。顿时压力大减,被连蔓儿这么一说,就觉得刚才那句话。是她自己任性,吓着了连守信和张氏,因此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姐。你别多想。这是大家伙商量出来的,咱爹娘也是想让你。还有家兴哥知道,咱们几个,在家里都是一样的。咱爹娘这是一视同仁。就算你嫁到家兴哥家里去,那还一样是咱爹娘的闺女,是我们的姐。”连蔓儿又对连枝儿道。
“嗯,我知道。”连枝儿一边点头,一边擦泪。以前在老宅,吃苦受累被欺负,连枝儿从来不会落泪。家人的温暖、爱惜,这份亲情,才能让她落泪。、
虽是落泪,却是喜悦的、幸福的泪水。
大家就忙将这件事撂下,又说起别的话题,又有连蔓儿、小七和张采云在旁说笑,慢慢地,连枝儿才好了。
连蔓儿一家将给连枝儿的陪嫁这就算都准备齐整了,而亲朋好友来添妆的人,几乎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提前过来帮忙,最早送上了添妆。
张王氏和在家看家、做饭的胡王氏,都送上了厚厚的针线,其中包括成对的帕子、汗巾子、枕套、椅子袱、桌布、门帘、窗帘、不同尺寸的几套各式布罩,甚至还包括包袱皮,全用的是上好的料子,亲手绣的吉祥huā样。
显然,这两位做舅妈是在连枝儿定亲之后,就开始准备这些东西了。
张采云也送了礼,也是她亲手绣的,两张绢帕子,一对绸子枕套,两双棉绫袜子,还有两条汗巾子。
小龙和小虎也送了礼,是一对铜盆,据说是两个小家伙拾山货到集市上卖,积攒下的钱买的。
李氏送的是一对鎏金的银镯子,一对金丁香,另外还有一棉一夹,按着连枝儿的身量缝制的两套彩绣的衣裙。
鎏金的镯子和金丁香都不是现买的,而是李氏年轻时曾经带过,如今压箱底的珍藏。衣裙更是李氏一针一线,精心缝制出来的。
李氏这些年,颇积攒了些金银首饰,现在除了日常戴的两三样,其他的,都是准备给儿孙们的。张氏出嫁的时候陪送了一些,娶两个儿媳妇进门的时候,也给了一些。现在给了连枝儿两件,接下来就是张采云,然后还有连蔓儿的添妆,五郎和小七娶媳妇的时候,自然也要给,小龙和小虎两个孙子成亲的时候,更要给。
李氏曾经跟张氏说过,那些东西,她一件都不打算带走。这个带走,自然是死后装裹的意思。李氏打算将压箱底的这些东西,都分给自己的儿孙。
“……不管多少,每个孩子我都得给,……是个心意,是个念想“……李氏如是道。
在世的时候是个心意,等她过世了,也能给孩子们留个念想。
庄户人家的很多女人,都和李氏一样。年轻的时候积攒这些东西,等年纪渐长,再将这些东西传给儿女们,并且乐在其中。一代一代,都是这么传下去的。
说到李氏,不得不再说说周氏。周氏也有些压箱底的东西,连蔓儿几乎从来都没见过,因为那些东西,都被周氏给了连兰儿和连秀儿两个。家里的这些个媳妇、孙子、孙女,都没得过周氏的东西。
这样的做法,在庄户人家中是极为罕见的。周氏我行我素,有时候说起这件事,她还念念有词,说她这一辈子劳碌,都是为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用周氏的话说,她给她们“扛长活”劳心劳力之外,哪还用再给她们东西。应该是她们孝敬她东西才是应该的。而她的那些东西,自然是给她照顾不到、嫁出门的闺女的。
连枝儿要成亲,老宅那边也送来了添妆。来送添妆的人是蒋氏和连继祖。
连继祖就留在前院,和连守信说话,蒋氏到后院来送添妆。
老宅的添妆很简单,四样针线,包括帕子、枕套、袜子和鞋面,针线倒是极为精巧,huā样也别致,显然是出自蒋氏之手,而所用的料子,连蔓儿也都认识。
那是她家,还有宋家送给老宅的尺头,周氏自家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余下来的边角料。
除了这四样针线,还有蒋氏打的各式各样的络子。
比起张氏娘家送的添妆,老宅的添妆就显得太过微薄。蒋氏心里明白,瞧着一屋子柜子上、地上挨挨挤挤地摆放着的别家送来的各样添妆,蒋氏难免露出几分不自在。
虽是如此,蒋氏也没解释上面。老宅的情况,连蔓儿家都知道,她再说,反而不好,也没什么意思。
老宅如今是连老爷子当家,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周氏做主。张氏也好,连枝儿和连蔓儿也好,都对老宅的添妆没有什么期待。
虽然没有期待,但真的看到这样的添妆,张氏、连蔓儿几个心里还是不痛快的。她们很看重的人、很看重的事,被老宅这样轻慢,即便是没有期待,也不可能痛快。
不过,大家都都竭力装作没事,连蔓儿还拿起那几样针线来细瞧了,李氏和张王氏也在旁边夸赞,自然是夸赞蒋氏的针线好。
连蔓儿拿起那双鞋面,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眼角的余光就看见蒋氏变了脸色。连蔓儿心里隐隐有些猜测,就将鞋面放下,又拿起蒋氏打的络子来。
蒋氏打的络子,即便是在手巧的李氏眼里,也是极新鲜漂亮的。而从这些络子,还有那些针线上面,也能看出蒋氏是用了心,下了力气的。
“四婶,我爷和我奶都发话了,到枝儿那天,我们都不坐席。我和大妞妞她爹都过来捞忙。家里其他的人,也全凭四叔和四婶安排。”
“哪能不让你们坐席。”张氏笑了说了一句。
大家伙拿着蒋氏的络子说笑了半晌,直到蒋氏告辞走了,张氏的眉头才轻轻地皱了起来。
连守信和张氏的这几个孩子,连枝儿年纪最长,跟着爹娘受过的苦最多,同时,她也是几个孩子中受张氏的影响最深刻的。 连枝儿的思想非常传统,她心里非常认同这个时代男女在继承家产方面的差异。
五郎和小七两个,以后将会为连家传宗接代,也将为连家顶门立户、光宗耀祖,家里的财产,自然都是他们哥两个的。
而因为家里富足,爹娘、弟弟、妹妹们愿意多给她一些陪嫁,她很知足、很感恩。原先给的那些,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应该得到的。
有句俗话说没有人会嫌银钱咬手。但是连枝儿却从来都是个十分克己、没有贪念的姑娘。她自认为家里能有现在的日子,她的贡献非常小。而她出嫁之后,就连那点非常小的贡献,只怕也没有了。原先给她的,在众人的劝说下,她都接受了。但是烤鸭店的干股,她却不能接受。
连枝儿认为,接受了干股,那么以后她什么都不做,就能从弟弟、妹妹们的产业中获利,而且还不是小利。她觉得这样是不劳而获,爹娘和弟弟妹妹们待她好,但是她却不能够让自己这么占爹娘和弟弟妹妹们的便宜。
而连枝儿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稀有的优点。她虽然思想传统,认为闺女没有和儿子一样继承家产的权利,她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并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此去要求同为连家女儿的连蔓儿。
连枝儿认为连蔓儿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家里能有现在的境况,连蔓儿居功至伟,她认为连蔓儿是理所当然和五郎、小七一起继承家产的。
在连蔓儿的前世,有一个名词是圣母。很多人轻易地就被罩上圣母的帽子。但是连蔓儿并不认同那些说法。如果一定要说圣母,那么连枝儿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圣母。她们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极少对别人有所要求。对待别人,她们一贯采用的是极为宽容的心态和宽松的标准。
共同生活了几年,连蔓儿对连枝儿当然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她愿意将好东西一股脑地给连枝儿,则不仅仅是源于姐妹情深,还有她对连枝儿人品的敬重和喜爱。
不管众人如何劝说,连枝儿就是不肯收下干股。她不善言辞,急的眼圈都红了。连蔓儿见连枝儿要哭,就有些不敢劝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嫌钱多,嫌钱咬手。他们称量自己的付出。只要求更低微的回报。
“……一定要给我,我就不嫁了……”最后,连枝儿无法。说了这样一句话。
连枝儿性情温柔和顺,平常都没什么脾气。而这样的人,一旦真是认准了什么事,那是轻易不会更改的。就如张氏有一次对连蔓儿说的那样“你姐有时候。还挺倔的。”
听连枝儿这样说,大家就无法再劝了。
连蔓儿和五郎交换了一个眼色,只能将干股的契约书先收了起来。
“姐,你咋能说这个话那,你看你把咱爹和咱娘给吓啥样了?”连蔓儿轻轻地戳了戳连枝儿,笑眯眯地道。
连枝儿见连蔓儿和五郎将干股的契约书收了起来。顿时压力大减,被连蔓儿这么一说,就觉得刚才那句话。是她自己任性,吓着了连守信和张氏,因此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姐。你别多想。这是大家伙商量出来的,咱爹娘也是想让你。还有家兴哥知道,咱们几个,在家里都是一样的。咱爹娘这是一视同仁。就算你嫁到家兴哥家里去,那还一样是咱爹娘的闺女,是我们的姐。”连蔓儿又对连枝儿道。
“嗯,我知道。”连枝儿一边点头,一边擦泪。以前在老宅,吃苦受累被欺负,连枝儿从来不会落泪。家人的温暖、爱惜,这份亲情,才能让她落泪。、
虽是落泪,却是喜悦的、幸福的泪水。
大家就忙将这件事撂下,又说起别的话题,又有连蔓儿、小七和张采云在旁说笑,慢慢地,连枝儿才好了。
连蔓儿一家将给连枝儿的陪嫁这就算都准备齐整了,而亲朋好友来添妆的人,几乎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提前过来帮忙,最早送上了添妆。
张王氏和在家看家、做饭的胡王氏,都送上了厚厚的针线,其中包括成对的帕子、汗巾子、枕套、椅子袱、桌布、门帘、窗帘、不同尺寸的几套各式布罩,甚至还包括包袱皮,全用的是上好的料子,亲手绣的吉祥huā样。
显然,这两位做舅妈是在连枝儿定亲之后,就开始准备这些东西了。
张采云也送了礼,也是她亲手绣的,两张绢帕子,一对绸子枕套,两双棉绫袜子,还有两条汗巾子。
小龙和小虎也送了礼,是一对铜盆,据说是两个小家伙拾山货到集市上卖,积攒下的钱买的。
李氏送的是一对鎏金的银镯子,一对金丁香,另外还有一棉一夹,按着连枝儿的身量缝制的两套彩绣的衣裙。
鎏金的镯子和金丁香都不是现买的,而是李氏年轻时曾经带过,如今压箱底的珍藏。衣裙更是李氏一针一线,精心缝制出来的。
李氏这些年,颇积攒了些金银首饰,现在除了日常戴的两三样,其他的,都是准备给儿孙们的。张氏出嫁的时候陪送了一些,娶两个儿媳妇进门的时候,也给了一些。现在给了连枝儿两件,接下来就是张采云,然后还有连蔓儿的添妆,五郎和小七娶媳妇的时候,自然也要给,小龙和小虎两个孙子成亲的时候,更要给。
李氏曾经跟张氏说过,那些东西,她一件都不打算带走。这个带走,自然是死后装裹的意思。李氏打算将压箱底的这些东西,都分给自己的儿孙。
“……不管多少,每个孩子我都得给,……是个心意,是个念想“……李氏如是道。
在世的时候是个心意,等她过世了,也能给孩子们留个念想。
庄户人家的很多女人,都和李氏一样。年轻的时候积攒这些东西,等年纪渐长,再将这些东西传给儿女们,并且乐在其中。一代一代,都是这么传下去的。
说到李氏,不得不再说说周氏。周氏也有些压箱底的东西,连蔓儿几乎从来都没见过,因为那些东西,都被周氏给了连兰儿和连秀儿两个。家里的这些个媳妇、孙子、孙女,都没得过周氏的东西。
这样的做法,在庄户人家中是极为罕见的。周氏我行我素,有时候说起这件事,她还念念有词,说她这一辈子劳碌,都是为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用周氏的话说,她给她们“扛长活”劳心劳力之外,哪还用再给她们东西。应该是她们孝敬她东西才是应该的。而她的那些东西,自然是给她照顾不到、嫁出门的闺女的。
连枝儿要成亲,老宅那边也送来了添妆。来送添妆的人是蒋氏和连继祖。
连继祖就留在前院,和连守信说话,蒋氏到后院来送添妆。
老宅的添妆很简单,四样针线,包括帕子、枕套、袜子和鞋面,针线倒是极为精巧,huā样也别致,显然是出自蒋氏之手,而所用的料子,连蔓儿也都认识。
那是她家,还有宋家送给老宅的尺头,周氏自家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余下来的边角料。
除了这四样针线,还有蒋氏打的各式各样的络子。
比起张氏娘家送的添妆,老宅的添妆就显得太过微薄。蒋氏心里明白,瞧着一屋子柜子上、地上挨挨挤挤地摆放着的别家送来的各样添妆,蒋氏难免露出几分不自在。
虽是如此,蒋氏也没解释上面。老宅的情况,连蔓儿家都知道,她再说,反而不好,也没什么意思。
老宅如今是连老爷子当家,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周氏做主。张氏也好,连枝儿和连蔓儿也好,都对老宅的添妆没有什么期待。
虽然没有期待,但真的看到这样的添妆,张氏、连蔓儿几个心里还是不痛快的。她们很看重的人、很看重的事,被老宅这样轻慢,即便是没有期待,也不可能痛快。
不过,大家都都竭力装作没事,连蔓儿还拿起那几样针线来细瞧了,李氏和张王氏也在旁边夸赞,自然是夸赞蒋氏的针线好。
连蔓儿拿起那双鞋面,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眼角的余光就看见蒋氏变了脸色。连蔓儿心里隐隐有些猜测,就将鞋面放下,又拿起蒋氏打的络子来。
蒋氏打的络子,即便是在手巧的李氏眼里,也是极新鲜漂亮的。而从这些络子,还有那些针线上面,也能看出蒋氏是用了心,下了力气的。
“四婶,我爷和我奶都发话了,到枝儿那天,我们都不坐席。我和大妞妞她爹都过来捞忙。家里其他的人,也全凭四叔和四婶安排。”
“哪能不让你们坐席。”张氏笑了说了一句。
大家伙拿着蒋氏的络子说笑了半晌,直到蒋氏告辞走了,张氏的眉头才轻轻地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