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 明日之谋(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陛下,若是想平定西北,吐蕃不得不防,我们是否也要准备对其用兵呢?”江钲指指地图道。
“是啊,吐蕃归顺于蒙元, 受其辖制,他们若是出兵,将对我朝形成极大的威胁1陆秀夫也点头道。
“吐蕃过去与我朝交好,臣以为可加以招抚,不宜急于动兵1邓光荐言道。
“这”对这个问题赵昺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吐蕃这地方的资源以当前的科技能力根本无法开发,所以对于大宋而言都不如鸡肋,吃它实在没有什么油水, 弄不好还卡了嗓子眼儿。而你对其代答不理,它还时不时的给你添点腻歪。
吐蕃也就是现代的西藏地区,由于地理隔绝,且又贫瘠的原因,在唐以前的历朝历代皆没有将其兼并的意思。且青藏高原上的部族一直也是分裂状态,从未出现过威胁中原王朝的强盛政权,对中原王朝构不成威胁,双方也算相安无事的过了千年。
不同于现代人平常认知的是在一千多年前青藏高原的气候并不像今天一样恶劣,彼时的青藏高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完全有条件发展农耕经济,并非如同草原上一样是游牧民族,其主要经济结构是畜牧+农耕,能够给国家提供较为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游牧农业又能为军队提供优良的马匹和优秀的骑手。
吐蕃王朝形成于七世纪初,彼时高原上并非只有吐蕃王朝一家独大,甚至还有两个比吐蕃更强盛的政权,分别是阿里地区的象雄和青海地区的苏毗,而位于藏南河谷地带的吐蕃王朝和唐王朝是被苏毗象雄两国隔开的。
在唐王朝看来,吐蕃自然构不成什么威胁, 对这个方向用兵的兴趣并不大,乃至于吐蕃在对唐朝附庸国吐谷浑用兵时,朝野之内都有很大的声音反对出兵吐蕃支援吐谷浑。但吐蕃在吞并了更为富饶的吐谷浑之后,吐蕃王朝的实力达到顶峰,治下拥有近千万人口。
在唐太宗时期,吐蕃与唐王朝关系较好,在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代表的两国往来之中,吐蕃从中原地区学习到了很多农耕、手工业知识,包括纺织、金属冶炼、陶瓷、建筑等等,尤其是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极大促进了吐蕃王朝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属铁器的到来,不仅使吐蕃农业生产力得到激增,而且为极大提升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
各种先进技术的到来加上良好的气候环境,吐蕃经济一片繁荣,甚至还能进行一定的文化输出。而兵强马壮、国富军强的吐蕃自然而然的也不安分了,想到了继续对外扩张,但是环视四周,南面和西面是不可翻越的喜马拉雅山脉,想要对外扩张, 唯有在北面和东面,直接对抗唐王朝。
可全盛时期的唐王朝完全不是吐蕃能打的过的,但是国内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给吐蕃带来了不被唐王朝灭国的资本。不过唐朝也失去了对吐蕃的缓冲地带,致使唐朝在往后的战争处于不利地位。
此后百余年间,唐朝也曾多次与吐蕃发生冲突,但随着其的衰落实力大不如前,基本处于守势。直到唐代后期,吐蕃发生分裂,后来宗教势力和政治集团结合,形成了噶丹派、噶举派、萨斯迦派、伯木古鲁派、搽八里派等,它们各据一方,互相征伐,持续了近四百多年。
直到十四世纪蒙古人崛起,在窝阔台进攻宋四川的时候,蒙古军进入了吐蕃东北部地区,征服了一些部落。后召请最有影响的宗教首领之一萨斯迦派首领萨班到凉州,议定归附条款:吐蕃各地世俗首领官仍原职;任命萨斯迦首领为达鲁花赤,赐金、银符;各地编出籍册,开列官员姓名、俗众人数和贡赋定额,由朝廷遣官与萨斯迦官员共同征收国赋。
在萨斯迦派的带动下,乌思、藏、纳里诸地归附了蒙古。其他地方仍散布着不少未降服的部落,因此蒙古继续出兵征服。忽必烈南征大理,取道于今四川西部的吐蕃之地,渡过大渡河,直抵金沙江,顺道收服了这一带的许多吐蕃部落。其后,蒙古军不断进兵朵思麻、朵甘思地区,先后把这一带零星部落收归治下。
后来忽必烈颁布藏文诏书,肯定八思巴宗教上师的地位,重申自己皈依佛法。蒙古承认并支持萨迦派在吐蕃的领袖地位并以佛教为国教,而萨迦派则承认蒙古对吐蕃的统治并接受蒙古的管辖。吐蕃的其他教派势力,也相继向蒙古统治者表示忠诚,以取得蒙古朝廷的支持。
元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元廷。
至元元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下诏设立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吐藩地区军政事务。乌思藏、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如此而言,吐蕃已经是蒙元的属地,而今赵昺灭了蒙元,也是要继承其的国家遗产。他若是就此放弃,导致吐蕃自此分裂出去,必将被后人唾骂。可是让他现下派兵收复,那真是有心无力,且拿到手也毫无价值,更会成为国家的包袱。
“陛下,吐蕃地处偏远,物资匮乏,比之琼州还不如。且中原人对那里气候极不适应,劳师远征必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不若缓缓图之1陆秀夫看皇帝踌躇不语,一时间难以定夺,出言建议道。
“陛下,我朝连年征战,当下又分兵两线作战。攻破大都后也许休养生息,又要防备草原余孽的侵扰,准备远征塞外。若是再用兵吐蕃,国力实在难以支撑多线作战,臣以为陆相所言极是,待平定西北和草原,中原稳固后,再图之1江璆也附议道。
“此议不错,但若吐蕃不平,则西域不同,西北不安啊1赵昺点点头,叹口气道。
他当然清楚面临的困难,第一点就是地理问题——宋朝是在中原的,军队里的兵也都是平原兵,而吐蕃是在高原的。上过青藏高原的朋友肯定知道高原反应是什么感觉,呼吸困难、浑身无力,走几步就得停停,严重一些的还要得水肿。而这也是中原王朝几乎没有在高原用过兵的原因之一。
其次,前去吐蕃的道路艰难,直到现代在科技的加持下,才勉强修通公路,而付出的代价不是古代社会所能承受的。现在从吐蕃想到大都,行程不是以月计,而是要以年来算的。漫长的高原行军就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没有生病的士兵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要保证他们的军需粮草也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耗费巨额财富。
再有就是陆秀夫所言,粮就一石粮,嘴却有那么多张嘴,那么用兵方向上肯定是要有个轻重缓急的,北方草原上蒙古人的威胁自不用多说,早在琼州时赵昺就下定了攻灭蒙古的心思,可要将他们剿灭和收服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陛下,西域地区为蒙古的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盘踞,若想打通西域就必须对它们用兵,而那里也非我大宋故土,且我朝早已自海上行商西洋,通达海外众番国。臣以为暂时并无必要用兵西域。”江钲指着地图又言道,“此外,吐蕃在唐时入侵西北只能假道吐谷浑,也就是当下的西宁州,我朝只要在此筑城遣兵据守,就能切断他们进入中原的道路。”
“嗯,有理1赵昺顺着其手指看去道。
吐谷浑的位置在今青海省,紧邻河西走廊,夹在彼时唐帝国和吐蕃王朝中间,是一块很明显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唐帝国和吐蕃王朝必争之地。唐帝国得之,进可以从此地攻打吐蕃,退可以掩护内地;吐蕃得之,那么河西走廊便触手可及,掐断河西走廊西域便是囊中之物,兵锋甚至可以直指长安城。
“陛下,其实吐蕃不足为患1邓光荐笑道,“据唐书所载,吐蕃人每次下高原作战,一开始生龙活虎战力强悍。但是十几天之后就想睡觉,每天浑浑噩噩,没有力气,所以只是在劫掠后便会退兵,从不敢深入关中地界。”
“先生一说,朕也想起确是如此1赵昺也笑道。
他忘记了中原人上高原会因为缺氧而发生严重的反应。而吐蕃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每次一下来便会发生“醉氧症”,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人就会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困倦、嗜睡、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等症状。
所以,吐蕃不可能像女真、契丹那样长期占领中原。不仅如此,在对西域的统治中吐蕃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治,主要还是掠夺其兵源和物资。那么自己上不去,其也下不来,解决吐蕃的问题也就不那么紧迫了
“陛下,若是想平定西北,吐蕃不得不防,我们是否也要准备对其用兵呢?”江钲指指地图道。
“是啊,吐蕃归顺于蒙元, 受其辖制,他们若是出兵,将对我朝形成极大的威胁1陆秀夫也点头道。
“吐蕃过去与我朝交好,臣以为可加以招抚,不宜急于动兵1邓光荐言道。
“这”对这个问题赵昺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吐蕃这地方的资源以当前的科技能力根本无法开发,所以对于大宋而言都不如鸡肋,吃它实在没有什么油水, 弄不好还卡了嗓子眼儿。而你对其代答不理,它还时不时的给你添点腻歪。
吐蕃也就是现代的西藏地区,由于地理隔绝,且又贫瘠的原因,在唐以前的历朝历代皆没有将其兼并的意思。且青藏高原上的部族一直也是分裂状态,从未出现过威胁中原王朝的强盛政权,对中原王朝构不成威胁,双方也算相安无事的过了千年。
不同于现代人平常认知的是在一千多年前青藏高原的气候并不像今天一样恶劣,彼时的青藏高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完全有条件发展农耕经济,并非如同草原上一样是游牧民族,其主要经济结构是畜牧+农耕,能够给国家提供较为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游牧农业又能为军队提供优良的马匹和优秀的骑手。
吐蕃王朝形成于七世纪初,彼时高原上并非只有吐蕃王朝一家独大,甚至还有两个比吐蕃更强盛的政权,分别是阿里地区的象雄和青海地区的苏毗,而位于藏南河谷地带的吐蕃王朝和唐王朝是被苏毗象雄两国隔开的。
在唐王朝看来,吐蕃自然构不成什么威胁, 对这个方向用兵的兴趣并不大,乃至于吐蕃在对唐朝附庸国吐谷浑用兵时,朝野之内都有很大的声音反对出兵吐蕃支援吐谷浑。但吐蕃在吞并了更为富饶的吐谷浑之后,吐蕃王朝的实力达到顶峰,治下拥有近千万人口。
在唐太宗时期,吐蕃与唐王朝关系较好,在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代表的两国往来之中,吐蕃从中原地区学习到了很多农耕、手工业知识,包括纺织、金属冶炼、陶瓷、建筑等等,尤其是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极大促进了吐蕃王朝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属铁器的到来,不仅使吐蕃农业生产力得到激增,而且为极大提升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
各种先进技术的到来加上良好的气候环境,吐蕃经济一片繁荣,甚至还能进行一定的文化输出。而兵强马壮、国富军强的吐蕃自然而然的也不安分了,想到了继续对外扩张,但是环视四周,南面和西面是不可翻越的喜马拉雅山脉,想要对外扩张, 唯有在北面和东面,直接对抗唐王朝。
可全盛时期的唐王朝完全不是吐蕃能打的过的,但是国内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给吐蕃带来了不被唐王朝灭国的资本。不过唐朝也失去了对吐蕃的缓冲地带,致使唐朝在往后的战争处于不利地位。
此后百余年间,唐朝也曾多次与吐蕃发生冲突,但随着其的衰落实力大不如前,基本处于守势。直到唐代后期,吐蕃发生分裂,后来宗教势力和政治集团结合,形成了噶丹派、噶举派、萨斯迦派、伯木古鲁派、搽八里派等,它们各据一方,互相征伐,持续了近四百多年。
直到十四世纪蒙古人崛起,在窝阔台进攻宋四川的时候,蒙古军进入了吐蕃东北部地区,征服了一些部落。后召请最有影响的宗教首领之一萨斯迦派首领萨班到凉州,议定归附条款:吐蕃各地世俗首领官仍原职;任命萨斯迦首领为达鲁花赤,赐金、银符;各地编出籍册,开列官员姓名、俗众人数和贡赋定额,由朝廷遣官与萨斯迦官员共同征收国赋。
在萨斯迦派的带动下,乌思、藏、纳里诸地归附了蒙古。其他地方仍散布着不少未降服的部落,因此蒙古继续出兵征服。忽必烈南征大理,取道于今四川西部的吐蕃之地,渡过大渡河,直抵金沙江,顺道收服了这一带的许多吐蕃部落。其后,蒙古军不断进兵朵思麻、朵甘思地区,先后把这一带零星部落收归治下。
后来忽必烈颁布藏文诏书,肯定八思巴宗教上师的地位,重申自己皈依佛法。蒙古承认并支持萨迦派在吐蕃的领袖地位并以佛教为国教,而萨迦派则承认蒙古对吐蕃的统治并接受蒙古的管辖。吐蕃的其他教派势力,也相继向蒙古统治者表示忠诚,以取得蒙古朝廷的支持。
元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元廷。
至元元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下诏设立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吐藩地区军政事务。乌思藏、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如此而言,吐蕃已经是蒙元的属地,而今赵昺灭了蒙元,也是要继承其的国家遗产。他若是就此放弃,导致吐蕃自此分裂出去,必将被后人唾骂。可是让他现下派兵收复,那真是有心无力,且拿到手也毫无价值,更会成为国家的包袱。
“陛下,吐蕃地处偏远,物资匮乏,比之琼州还不如。且中原人对那里气候极不适应,劳师远征必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不若缓缓图之1陆秀夫看皇帝踌躇不语,一时间难以定夺,出言建议道。
“陛下,我朝连年征战,当下又分兵两线作战。攻破大都后也许休养生息,又要防备草原余孽的侵扰,准备远征塞外。若是再用兵吐蕃,国力实在难以支撑多线作战,臣以为陆相所言极是,待平定西北和草原,中原稳固后,再图之1江璆也附议道。
“此议不错,但若吐蕃不平,则西域不同,西北不安啊1赵昺点点头,叹口气道。
他当然清楚面临的困难,第一点就是地理问题——宋朝是在中原的,军队里的兵也都是平原兵,而吐蕃是在高原的。上过青藏高原的朋友肯定知道高原反应是什么感觉,呼吸困难、浑身无力,走几步就得停停,严重一些的还要得水肿。而这也是中原王朝几乎没有在高原用过兵的原因之一。
其次,前去吐蕃的道路艰难,直到现代在科技的加持下,才勉强修通公路,而付出的代价不是古代社会所能承受的。现在从吐蕃想到大都,行程不是以月计,而是要以年来算的。漫长的高原行军就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没有生病的士兵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要保证他们的军需粮草也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耗费巨额财富。
再有就是陆秀夫所言,粮就一石粮,嘴却有那么多张嘴,那么用兵方向上肯定是要有个轻重缓急的,北方草原上蒙古人的威胁自不用多说,早在琼州时赵昺就下定了攻灭蒙古的心思,可要将他们剿灭和收服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陛下,西域地区为蒙古的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盘踞,若想打通西域就必须对它们用兵,而那里也非我大宋故土,且我朝早已自海上行商西洋,通达海外众番国。臣以为暂时并无必要用兵西域。”江钲指着地图又言道,“此外,吐蕃在唐时入侵西北只能假道吐谷浑,也就是当下的西宁州,我朝只要在此筑城遣兵据守,就能切断他们进入中原的道路。”
“嗯,有理1赵昺顺着其手指看去道。
吐谷浑的位置在今青海省,紧邻河西走廊,夹在彼时唐帝国和吐蕃王朝中间,是一块很明显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唐帝国和吐蕃王朝必争之地。唐帝国得之,进可以从此地攻打吐蕃,退可以掩护内地;吐蕃得之,那么河西走廊便触手可及,掐断河西走廊西域便是囊中之物,兵锋甚至可以直指长安城。
“陛下,其实吐蕃不足为患1邓光荐笑道,“据唐书所载,吐蕃人每次下高原作战,一开始生龙活虎战力强悍。但是十几天之后就想睡觉,每天浑浑噩噩,没有力气,所以只是在劫掠后便会退兵,从不敢深入关中地界。”
“先生一说,朕也想起确是如此1赵昺也笑道。
他忘记了中原人上高原会因为缺氧而发生严重的反应。而吐蕃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每次一下来便会发生“醉氧症”,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人就会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困倦、嗜睡、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等症状。
所以,吐蕃不可能像女真、契丹那样长期占领中原。不仅如此,在对西域的统治中吐蕃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治,主要还是掠夺其兵源和物资。那么自己上不去,其也下不来,解决吐蕃的问题也就不那么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