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693章 潜移默化

第1693章 潜移默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刘因的‘讨教’,陈识时心中暗笑,晓得其终于按捺不住了。当初将其扣押于行营,皇帝是有算计的,无论如何被贬损也心知其在中原,乃至北地儒林的地位。若是将其收于掌中,可让中原儒士归心,对于日后的统治也极为有利。

    但是皇帝并没有如话本中的那些帝王屈节求贤,搞什么倒履相迎、千金买骨的把戏,也没有许诺予其高官厚禄,妻妾满堂,或是以家人性命相胁这样的俗套。只是将其置于身边,却也若即若离,并不时常召见问计,对其的态度就如同被打入冷宫的妃嫔一般。

    陈识时对此十分不解,即有心招纳,又何必如此冷淡?皇帝却说中原儒士虽然也有被蒙元征辟入仕为官,并受到大汗的器重,赋予重任。但那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活的很艰辛,有幸入仕也只能担任教谕这等品级低下,又无实权的小官吏。因此中原儒林被压抑多年,都在等待机会逢云化龙。

    当前大宋北伐攻入中原,蒙元灭国在即,众多儒士无不蠢蠢欲动,视此为难的机遇。当下闻知大宋在中原重开科举,大批儒生纷纷南下,甚至有尚未被收复地区的儒生不惜冒死穿越战场,千里迢迢的赶到开封,这种急切便是被压抑几十年后热情的爆发。

    那些大儒同样有颗不甘寂寞的心,他们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可又无法把自己的满腹才学鬻以帝王家,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实际上是十分郁闷苦恼的。而他们故作清高,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子,实际上也是待价而沽。

    刘因与其他人又有不同,他有着古贤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倔强和傲骨,又有着读书人特有的矜持。所以他才会混的这么惨,以致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而其实他只要稍稍放下身段就能得到他人难以得到的富贵。

    因此皇帝断定刘因虽然对蒙元的失败感到戚戚然,但同时也并不认同其的执政理念。不过做学问和经世治政终归是不同的,现实和理想间还隔着一道鸿沟,不知道有多少名士大儒终身都迈不过着道沟。

    不过是人才就不愿永远屈居人后,也幻想着一朝能一飞冲天,一展胸中抱负。而当下刘因主动搭话,陈识时便觉得其不愿再座冷板凳了。

    “陈少监,吾以为当前胡乱施恩,是徒耗粮草和银钱。一旦供应不济,导致中原饥荒,便会产生众多流民引发民乱,不仅牵扯兵力,且会造成百姓伤亡,并不利于长治久安。还请转告南朝皇帝要谨慎行事,勿要操之过急!”刘因郑重的谏言道。

    “静修先生,我朝皇帝向来以仁义治国,不忍看到中原百姓忍受饥寒,才拨下大量粮食赈济百姓,活人无数。而此种缘由想必先生亦知,乃是蒙元伪朝强征粮草,纵容兵卒劫掠百姓造成的,导致大都周边二百里百姓无粮可食。过并不在我朝陛下,而是蒙元伪朝,百姓应心怀感激,却非因此生乱。”陈识时笑笑道。

    “吾知南朝皇帝赈济百姓乃是善举,但此时江河枯竭,以运河向中原调粮困难,而陆路转运途中消耗甚大,且时间漫长。而即便完成春耕,待收获也至少需要三个月。一旦存粮耗尽,小民目光短浅,只会迁怒于南朝入侵中原所致,彼时必生祸事!”刘因见其轻视自己的谏议,不免心有不满,皱皱眉分析道。

    “哦,静修先生原来是担心我朝粮草后继无力!”陈识时恍然似的道,“此事我朝皇帝早有定算,而今水军已经控制了清州直沽镇,并调动工程师扩建了港口,业已投入使用,现在大批物资皆是通过海运抵达清州,然后再分发各地。”

    “再者近几年江南风调雨顺,陛下又拨重金兴修水利,开发两淮地区,得良田数十万顷。而今各州府官仓存粮上千万石,民间存粮也是甚多,不亚于官仓储备,即便中原今年颗粒无收,也可保百姓温饱。何况我朝进入中原后,便分田入户,发放种子和耕牛,劝农生产,当前保州以南地区田地皆已拨种,待夏收中原饥荒顿解。”

    “以海运调粮确是良策,而重新分配土地也可解决百姓无田可耕,受地主和权贵盘剥之苦,有利于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刘因点点头,转而又道,“以吾所知,进入四月后西北风便会转换成东南风,海船便难以借风北上,难以维持长时靠好运调粮。而运河也要到七月河水丰沛后,才可加以利用,平日难以维持如此规模的调运。且江南沿海地区,只有江苏和浙江盛产粮食,怕是难以供应整个中原及大军所需吧!”

    “静修先生之言很有见地,但对我朝有些事情尚不了解!”从其的话中,陈识时听出他对大宋对北地采取的策略是认同的,可毕竟其久居中原,对江南的了解不过是书本及道听途说,具体情形并不了解,且也想展现下自己的才学。

    “愿闻其详!”刘因果然很不服气地道,而他也对自己的分析颇有信心,不相信南朝能够有神鬼之能,可以改变天时。

    “静修先生,我朝已经造出新型舰船,可以逆风日行千里,承载五千石粮食自松江出发三日就可到达直沽港。而现下便有三百余艘日夜不停航行在两地之间,每日仅粮食就可运达五十万石,并可保证其它军需的运输。”陈识时颇为自豪地道,皇帝设计的可利用各种风向的‘海龙’船,经过多年的试制,又经海贸船队远航使用后,已经成批量制造,完全能承担快速调集物资和兵员的任务。

    “先生也应听说过‘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而今云南已经基本平定,川蜀也无大的战事,勿需储备大量的粮食,便可利用船只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达滨海,以补充沿海储备不足之数。现在先生吃的就是湖广产的稻米,穿的便是扬州生产的布帛。此外运河中行舟,即便风向和水流不对,也有火轮拖曳船只逆风或逆流而行,而不必受限于天时。”

    “逆天而行?难道南朝有大能真具鬼神之力,可不畏天地行事!”刘因听了极为震惊,其口中的海龙船和火轮他是一无所知,闻所未闻。若真如其言,可堪称神器了。

    “先生有机会可往江南游览一番,海龙船和火轮皆是技巧之物,与鬼神无关,借陛下之言就是科技之力。而这等机巧之物在江南并不罕见,临安城中有比之火烛明亮百倍的气灯,可用水自身之力灌溉农田的水泵,可载人飞升千百丈的热气球等等!”陈识时言道。

    “科技之力?”刘因有些失神,其口中的东西他前时闻所未闻,更是没有在书中提过这等神奇之物,也未听说过这等词汇,片刻后才道,“少监可以解释下科技之力是何意,说说其中的道理?”

    “呵呵,这等事情吾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先生还是要问陛下!”陈识时摆摆手道。

    “陛下对此十分精通吗?”刘因纳闷地道。

    “当然,这些神奇之物,包括军中所用的火枪、火炮皆是出自陛下之手,正是拥有了这些可开山裂石之物,我军才能扭转战局击败蒙元的。”陈识时十分肯定地道。

    “他沉迷奇巧之物,岂是为君者所为!”刘因听了皱眉道。

    “先生此言又错了!”陈识时道,“陛下稚童之年正逢天下大变之时,其颠沛流离受尽苦楚,数次生死一线间。而陛下受命开府琼州,领三千残兵义勇便连败蒙元大军,甚至亲自上阵厮杀,才占据了立足之地。而后又继位大统,韬光养晦十年,将琼州治理的井然有序,把海外荒蛮之地经营成富庶之地,才有一举收复江南之举。不论为君为帅皆是前无古人之举,满朝文武无不敬服,江南百姓皆称颂不已!”

    “哦,大都城池坚固,兵将众多,粮草充足,少监以为何时可以攻克?”刘因明白议论君王乃是不敬,又见陈识时对其十分尊崇,再说下去恐犯忌讳,便转而问道。

    “长则一载,短则三月,便可结束大都之战!”陈识时略一沉吟道。

    他其实说的较为保守了,当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员的兵力越来越多,消耗的物资更是巨量。这样作战前就必须先进行长时间的谋划,而军队的行动严重依赖补给站的建立,快速攻击和长途行军都不太可能,战争也就会变得旷日持久。

    所以当前行营的工作重心不得不放在精心筹划建立补给站,开辟新的补给线,以此来保证军队物资供应。而一旦这个工作完成,以宋军的攻坚能力,夺下城池并非难事。当然若是皇帝欲逼降蒙元大汗,也会采取长期围城的策略,可以其城中储备又无外援的话也难以坚持一年。

    “堂堂蒙元,占地万里,难道真的要一载而亡了吗?”刘因听罢变得有些沮丧,喃喃说了句便沉默了,不知道再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