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阁老回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夜,方应物心痛的失眠了。
在县界迎接商相公时,他还算有所控制,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又刻意稍稍显得异想天开、空洞偏颇,这符合一个天资出众的十五六岁少年人形象,效果堪称完美。
但在府城时,因为传言他有可能成为商相公的晚年学生,便开始不淡定起来,导致失去了镇静心和平常心。
最后头脑一发热,他将那首《临江仙》强行扔了出来,震惊全场的同时,反而用力过度,适得其反了。
师生变成了忘年交,方应物除了苦笑还是只能苦笑,甚是可惜。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也就罢了,却将这首空前绝后的《临江仙》白白浪费掉——它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
这也算是一个惨重教训了,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都是应该避免的。
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叫道:“方小官人在屋里么?”
方应物起身打开门看去,却对外面的人有几分眼熟。他想了想记{ 起来了,这人是朱知府身边长随,这几天时不时能见到。
“我家老爷有请方小官人去喝茶。”那长随恭敬地邀请道。
请喝茶......在大明朝,这三个字应该没有特殊含义罢?方应物胡思乱想着,穿整齐衣服,便跟着府尊的长随走了。
没有走远,还还在驿馆中,朱知府在一处小花厅中等候着。方应物进去后行礼道:“蒙府尊召见,不知有何贵干?”
“贤生今rì大作,可谓一鸣惊人,rì后必成名家也!”朱知府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应物换了称谓,称赞了几句道。一般贤生这个称呼是官员用来称呼秀才的,而方应物目前还只是童生,尚差一次道试。
然后朱知府继续道:“本官些想法,须得求到贤生你。”
方应物“惶恐”的长揖道:“府尊有所吩咐,但请直言。当不起一个求字。”
朱知府对方应物的态度很满意,便挥挥手道:“何须多礼,坐下说话。本官确实有个想法,你今rì这首词,堪为绝响。本官意yù将它刻于石上,竖在南门外江岸边,你意下如何?”
原来是这样......方应物瞬间明白了府尊的心思。
首先他扔这首词是献给商相公的,其次这首词水准不俗,必将广为流传。那么将这首词刻在石头上放在江岸大堤那里,对朱知府而言是搭顺风船。
谈到商相公回乡故事,谈到这首词,那顺嘴也会谈到这首词是在哪里而写、因何而写的——当然是严州府南门外江岸大堤上,其中有段典故......
最终朱知府政绩工程也就扬名于外了,学不成白堤苏堤范公堤,弄个朱堤也不难。
方应物心里叹道,这朱知府的jīng明程度,在他所见过的人中真是数一数二的。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反正这首词已经浪费掉了,他当然不会当吃力不讨好的角sè,便顺水推舟道:“这首词乃是为迎商相公致仕回乡而作,尚缺一序文,在下便斗胆请府尊提笔代为作序。况且在下不善书法,更是斗胆请府尊赐下墨宝,据此刻石罢。”
“好,好。”朱知府喜笑颜开。朝廷有过诏令,严禁各地滥立官员功德碑,而他过几个月就要离任,正琢磨怎么在不违反禁令的前提下留名,恰好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立吹捧地方官的功德碑违反朝廷禁令,但立块刻词的石头是文化事业,总不会犯禁了罢?政策之下,永远有对策,这叫做变通。
方应物答应的痛快,府尊大人也不会白白占便宜,又暗示道:“明年二月底,提学官按临严州府,开科场考各县生员、童生。
依照规矩,提学官是主考官,本官则负责考务,兼任内外提调官。你务必要用心温习功课,来年到府城应试。”
这是要在道试时给提供方便么?虽然方应物知道自己作为县案首,实际上相当于保送生了,这是官场潜规则。
但府尊这边多一层保险也不坏。万一遇到个不知变通的老古板当了大宗师主考,并且不理潜规则、硬要考较自己真才实学时,自己还有个保障。
想至此,方应物道:“在下定然不负府尊好意。”
事情都谈妥了,朱知府送客道:“你所欠的旅舍房钱,府衙已经替你完结了,你不必为此忧虑,早些下去安歇罢。”
出了院子,方应物心中再次感慨一声,朱大人只当个知府真是委屈人才了!
一夜再无事,次rì商相公就要离开严州府,向这趟旅途的最后一站、也就是他的老家淳安县而去。
方应物当然也要回淳安县,便继续搭着商相公的船,而朱知府一直将商相公送到了建德县和淳安县的县界处,然后告辞并离开了。
送走朱知府后,方应物不禁对建德县知县深表同情。按说作为一县之主,本地迎接、招待阁老该由他出面。
但怎奈府县同城,所有事情都让朱知府包办了,建德县知县连打酱油角sè都算不上,难怪说“前生作恶,知县附郭”。
县界的另一边,淳安县汪县尊早已带领着淳安父老,在县界迎候了,看其阵容多达上百人,比其他地方都多出不少。毕竟淳安乃商相公故里所在,迎接人员多一点是人之常情,不然显不出家乡热情。
淳安县的迎接团队里,有方应物认识的人,他看到了汪知县,看到了洪公子和项公子,但对其他人大都不认识。
当然,这几人也认出了方应物,可同样的,其他人大都不认识方应物。
所以当方应物陪着商相公出现在船头,并下了船。叫很多熟悉商家情况的人都愣了愣,这小少年不像是家奴小厮之流,是和何等人也?
难道是商相公老当益壮,在外面搞出一个关门儿子回来?可是看岁数对不上。
方应物虽然觉察到别人眼sè奇怪,但仍莫名其妙的不明所以。可是他知道,此刻自己应该消失了。
做人最怕没有自知之明,在本县和在府城可不一样。
在府城抢风头那没所谓,算是替代表淳安人立威扬名。在严州府那些场合里,他和商相公是小同乡,有这层特殊关系在,又代表的是淳安县,只要确实出彩,再张扬轻狂别人也只能忍了。
再说他是淳安县人,主要活动地盘又在府城,犯不上对一群今后很可能根本没机会再见面的府城人谦虚恭让,有机会该出手时就应当出手。
如果当时顾忌多多、畏手畏脚,不敢承担半分得罪人风险,那就是懦弱无能,坐失良机。
而在眼下则与府城不同了,这里是老家,面对的都是家乡父老。有句话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如果还在阁老面前抢尽别人的风头,那就是彻底自绝于人民的蠢货,以后在县里口碑就差了。
归根结底,不是不能出风头,但也要看场合。更何况他已经在府城给商相公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成了过犹不及的效果,又何必在这个时候去和家乡父老别风头?
方应物迅速而又主动地闪到一边,等着别人先拜见完毕后,他再向商相公告辞,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
首先拜见的是商相公的儿孙们。商相公有五个儿子,长子商良臣已于成化二年中进士,现在翰林院工作;其余四子先后都回了家,在家读书度rì。
儿孙十几人热热闹闹完的见过商相公后,便是汪知县率领县衙官吏上前拜见。
其后又从人群里出来几个颤颤巍巍的老头子,有的身穿儒衫,有的全付袍带。这时候商相公不再是站在原地不动了,他主动向前走了几步,与几位老人见面。
方应物站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猜测这几位老先生都是与商相公同时代的读书人。
忽然有人捅了捅他,方应物侧头望去,原来是差不多算是熟识的洪公子和项公子这一对。其实方应物很好奇,这两人为何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他忍不住很奇怪的问道:“两位兄长在这里只能算小字辈,怎的也代表本县父老迎接商相公荣归故里?”
原来这洪松和项成贤在后面等着无聊,所以悄悄绕了一个圈子,来到方应物身边与他问话,却没想到方应物先来了这么一句。
很是无语,项公子幽幽的问道:“你这个更小的小字辈突然冒出来,好像还是陪着商相公一路返乡,这更加奇怪罢?”
洪公子指指前方,对方应物道:“最前头左边靠后半个身位的,是我叔爷,当年与商相公同年中举。”
方应物看了看,又颇为诧异的问道:“既是商相公同年,又是老缙绅,那关系和地位可不一般,论理应当站在首位才是。怎么还有人如此大胆,比你叔爷站的更靠前?”
洪松嘿嘿笑道:“说得好,那很大胆的老先生是你外祖父。”
这......方应物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原来这就是他那个势利的外祖父啊。
项成贤补充道:“听说胡老先生当年是商相公在县学时的前辈,所以礼节上领先一筹。”又狠狠强调道:“便如我们与你一般。”
洪、项二人出现在这里,确实是沾了家族的光。因为锦溪位于县境最东,也就是说,洪家、项家的位置靠近东边县界,正好在附近。
县界距离县城还有九十里路,不可能一口气不歇的直接去县城,所以商相公入了淳安县,第一站歇脚地方就设在了县界附近的洪家。
洪松、项成贤这种二十多岁的小字辈自然就有机会在迎接场合里露面了。
这一夜,方应物心痛的失眠了。
在县界迎接商相公时,他还算有所控制,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又刻意稍稍显得异想天开、空洞偏颇,这符合一个天资出众的十五六岁少年人形象,效果堪称完美。
但在府城时,因为传言他有可能成为商相公的晚年学生,便开始不淡定起来,导致失去了镇静心和平常心。
最后头脑一发热,他将那首《临江仙》强行扔了出来,震惊全场的同时,反而用力过度,适得其反了。
师生变成了忘年交,方应物除了苦笑还是只能苦笑,甚是可惜。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也就罢了,却将这首空前绝后的《临江仙》白白浪费掉——它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
这也算是一个惨重教训了,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都是应该避免的。
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叫道:“方小官人在屋里么?”
方应物起身打开门看去,却对外面的人有几分眼熟。他想了想记{ 起来了,这人是朱知府身边长随,这几天时不时能见到。
“我家老爷有请方小官人去喝茶。”那长随恭敬地邀请道。
请喝茶......在大明朝,这三个字应该没有特殊含义罢?方应物胡思乱想着,穿整齐衣服,便跟着府尊的长随走了。
没有走远,还还在驿馆中,朱知府在一处小花厅中等候着。方应物进去后行礼道:“蒙府尊召见,不知有何贵干?”
“贤生今rì大作,可谓一鸣惊人,rì后必成名家也!”朱知府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应物换了称谓,称赞了几句道。一般贤生这个称呼是官员用来称呼秀才的,而方应物目前还只是童生,尚差一次道试。
然后朱知府继续道:“本官些想法,须得求到贤生你。”
方应物“惶恐”的长揖道:“府尊有所吩咐,但请直言。当不起一个求字。”
朱知府对方应物的态度很满意,便挥挥手道:“何须多礼,坐下说话。本官确实有个想法,你今rì这首词,堪为绝响。本官意yù将它刻于石上,竖在南门外江岸边,你意下如何?”
原来是这样......方应物瞬间明白了府尊的心思。
首先他扔这首词是献给商相公的,其次这首词水准不俗,必将广为流传。那么将这首词刻在石头上放在江岸大堤那里,对朱知府而言是搭顺风船。
谈到商相公回乡故事,谈到这首词,那顺嘴也会谈到这首词是在哪里而写、因何而写的——当然是严州府南门外江岸大堤上,其中有段典故......
最终朱知府政绩工程也就扬名于外了,学不成白堤苏堤范公堤,弄个朱堤也不难。
方应物心里叹道,这朱知府的jīng明程度,在他所见过的人中真是数一数二的。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反正这首词已经浪费掉了,他当然不会当吃力不讨好的角sè,便顺水推舟道:“这首词乃是为迎商相公致仕回乡而作,尚缺一序文,在下便斗胆请府尊提笔代为作序。况且在下不善书法,更是斗胆请府尊赐下墨宝,据此刻石罢。”
“好,好。”朱知府喜笑颜开。朝廷有过诏令,严禁各地滥立官员功德碑,而他过几个月就要离任,正琢磨怎么在不违反禁令的前提下留名,恰好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立吹捧地方官的功德碑违反朝廷禁令,但立块刻词的石头是文化事业,总不会犯禁了罢?政策之下,永远有对策,这叫做变通。
方应物答应的痛快,府尊大人也不会白白占便宜,又暗示道:“明年二月底,提学官按临严州府,开科场考各县生员、童生。
依照规矩,提学官是主考官,本官则负责考务,兼任内外提调官。你务必要用心温习功课,来年到府城应试。”
这是要在道试时给提供方便么?虽然方应物知道自己作为县案首,实际上相当于保送生了,这是官场潜规则。
但府尊这边多一层保险也不坏。万一遇到个不知变通的老古板当了大宗师主考,并且不理潜规则、硬要考较自己真才实学时,自己还有个保障。
想至此,方应物道:“在下定然不负府尊好意。”
事情都谈妥了,朱知府送客道:“你所欠的旅舍房钱,府衙已经替你完结了,你不必为此忧虑,早些下去安歇罢。”
出了院子,方应物心中再次感慨一声,朱大人只当个知府真是委屈人才了!
一夜再无事,次rì商相公就要离开严州府,向这趟旅途的最后一站、也就是他的老家淳安县而去。
方应物当然也要回淳安县,便继续搭着商相公的船,而朱知府一直将商相公送到了建德县和淳安县的县界处,然后告辞并离开了。
送走朱知府后,方应物不禁对建德县知县深表同情。按说作为一县之主,本地迎接、招待阁老该由他出面。
但怎奈府县同城,所有事情都让朱知府包办了,建德县知县连打酱油角sè都算不上,难怪说“前生作恶,知县附郭”。
县界的另一边,淳安县汪县尊早已带领着淳安父老,在县界迎候了,看其阵容多达上百人,比其他地方都多出不少。毕竟淳安乃商相公故里所在,迎接人员多一点是人之常情,不然显不出家乡热情。
淳安县的迎接团队里,有方应物认识的人,他看到了汪知县,看到了洪公子和项公子,但对其他人大都不认识。
当然,这几人也认出了方应物,可同样的,其他人大都不认识方应物。
所以当方应物陪着商相公出现在船头,并下了船。叫很多熟悉商家情况的人都愣了愣,这小少年不像是家奴小厮之流,是和何等人也?
难道是商相公老当益壮,在外面搞出一个关门儿子回来?可是看岁数对不上。
方应物虽然觉察到别人眼sè奇怪,但仍莫名其妙的不明所以。可是他知道,此刻自己应该消失了。
做人最怕没有自知之明,在本县和在府城可不一样。
在府城抢风头那没所谓,算是替代表淳安人立威扬名。在严州府那些场合里,他和商相公是小同乡,有这层特殊关系在,又代表的是淳安县,只要确实出彩,再张扬轻狂别人也只能忍了。
再说他是淳安县人,主要活动地盘又在府城,犯不上对一群今后很可能根本没机会再见面的府城人谦虚恭让,有机会该出手时就应当出手。
如果当时顾忌多多、畏手畏脚,不敢承担半分得罪人风险,那就是懦弱无能,坐失良机。
而在眼下则与府城不同了,这里是老家,面对的都是家乡父老。有句话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如果还在阁老面前抢尽别人的风头,那就是彻底自绝于人民的蠢货,以后在县里口碑就差了。
归根结底,不是不能出风头,但也要看场合。更何况他已经在府城给商相公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成了过犹不及的效果,又何必在这个时候去和家乡父老别风头?
方应物迅速而又主动地闪到一边,等着别人先拜见完毕后,他再向商相公告辞,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
首先拜见的是商相公的儿孙们。商相公有五个儿子,长子商良臣已于成化二年中进士,现在翰林院工作;其余四子先后都回了家,在家读书度rì。
儿孙十几人热热闹闹完的见过商相公后,便是汪知县率领县衙官吏上前拜见。
其后又从人群里出来几个颤颤巍巍的老头子,有的身穿儒衫,有的全付袍带。这时候商相公不再是站在原地不动了,他主动向前走了几步,与几位老人见面。
方应物站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猜测这几位老先生都是与商相公同时代的读书人。
忽然有人捅了捅他,方应物侧头望去,原来是差不多算是熟识的洪公子和项公子这一对。其实方应物很好奇,这两人为何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他忍不住很奇怪的问道:“两位兄长在这里只能算小字辈,怎的也代表本县父老迎接商相公荣归故里?”
原来这洪松和项成贤在后面等着无聊,所以悄悄绕了一个圈子,来到方应物身边与他问话,却没想到方应物先来了这么一句。
很是无语,项公子幽幽的问道:“你这个更小的小字辈突然冒出来,好像还是陪着商相公一路返乡,这更加奇怪罢?”
洪公子指指前方,对方应物道:“最前头左边靠后半个身位的,是我叔爷,当年与商相公同年中举。”
方应物看了看,又颇为诧异的问道:“既是商相公同年,又是老缙绅,那关系和地位可不一般,论理应当站在首位才是。怎么还有人如此大胆,比你叔爷站的更靠前?”
洪松嘿嘿笑道:“说得好,那很大胆的老先生是你外祖父。”
这......方应物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原来这就是他那个势利的外祖父啊。
项成贤补充道:“听说胡老先生当年是商相公在县学时的前辈,所以礼节上领先一筹。”又狠狠强调道:“便如我们与你一般。”
洪、项二人出现在这里,确实是沾了家族的光。因为锦溪位于县境最东,也就是说,洪家、项家的位置靠近东边县界,正好在附近。
县界距离县城还有九十里路,不可能一口气不歇的直接去县城,所以商相公入了淳安县,第一站歇脚地方就设在了县界附近的洪家。
洪松、项成贤这种二十多岁的小字辈自然就有机会在迎接场合里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