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华夏的工业体系现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卫平的第三个提案,不仅是得到了国防科工委全体党委领导成员的双手赞成,而是还赢得了这些老同志们的尊重,并更进一步地拉近了大家相互之间的距离。
散会后,杨卫平跟政委刘光荣、常务副主任邹华,三人碰了下头,开了个小会,就国防科工委的具体工作分工进行了协商安排。
当惯了甩手掌柜的杨卫平,把主持日常工作的担子全交给了常务副主任邹华,而且还声称,没有特殊情况,他一般是不会插手国防科工委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还得请老同志多辛苦一下。
邹华和刘光荣心里都清楚,杨主任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京城第一机床厂的两款精密机床亲自带队攻关,也就没跟杨主任客气。
将工作安排交待了之后,杨卫平甚至都没等办公厅主任李正元为他安排秘书,就带着孟守正和郭尚毅两名警卫员,驱车直奔紫禁城。
对于成立一家新型的专业性极强的精密集团化企业,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当然是全力支持。
第二天,国务院办公厅就向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轻工业部八个部委,以及全国各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华夏人民共和国第xx号令,要求各部委和各省委省政计,无条件配合国防科工委下达的人事调令。
这么一来,一场遍及全国各地各大、中型机床制造厂的人事调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京城第一机床厂,也于当天正式更名挂牌为华夏精密集团总公司,行政归属国防科工委。国家财政拔款五千万华元,用于厂区扩建、设备采购、职工家属区兴建等工程项目。
97年,正是从95年开始准备的“大三线”宏伟工程的收官年。
大三线建设是新华夏在95年开筹备,964年启动,至97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蜀省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华夏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新华夏建立,当时华夏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
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
而在沿海地区,以沪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华夏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华夏”。
在四蜀省和西南地区,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华夏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华夏的安全格局发生了0度大转变。从40年至945年的05年中。华夏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9年到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我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西南。
和蒋校长不同,太祖是有计划地实施战略布局。由于“大三线”建设,是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经济学意义。
为了抗御外敌。太祖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
按照华夏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京城、沪海、津天、辽省、黑省、吉省、疆省、藏省、蒙省、东山、苏江、江浙、建福、东广等。
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东广省关韶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省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蜀、贵省、滇省、陕省、甘省、宁省、海青7个省区及晋省、冀省、南河、南湖、北湖、桂省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个省区。
四蜀、滇省、贵省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
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疆省、藏省和蒙省在内的华夏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华夏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可以明显地分出内外线、前后方。
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华夏的中心点,大致在甘省兰市至陕省长安之间的宝鸡。
再从自然地形,华夏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几千米以上,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
历史上曾经远征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从未有任何一支外**队能够从西部入侵华夏内地。
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高原中部,相当开阔。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省秦岭、晋省雁门关一带方有险要可守。
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守。
于是,太祖等华夏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战备后方。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华夏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然而,960年华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
盘踞在台湾的蒋校长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962年,印度在华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华印军事冲突。
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华夏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华夏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
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
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964年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华夏南部地区,琼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华夏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太祖和**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月9日。李富春、罗瑞卿联名向太祖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
0月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964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华夏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969年,在珍宝岛发生华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华夏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
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太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华夏人都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华夏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
大三线建设历时964---97计4年,若包括95---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964---972计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
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随着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其中一部分后世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支花、泉酒、川金等钢铁冶金基地,泉酒、昌西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州贵、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蜀、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重渝、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鄂省华夏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华夏西南物理研究院、华夏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这形成了华夏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华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华夏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渝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都成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阳绵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大后方,“华夏的避难所”!
而今,这一历时二十年的宏伟工程,基本上全部竣工。
这也是杨卫平下决心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中央制定的“4计划”全面实施的时候。
“4计划”,是97年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建议今后~5年内引进4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被通称为“4计划”,是继苏联援建的“56项”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
在60年代华苏关系破裂后。华夏的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态,太祖曾考虑扩大同西方的经济引进。但是,由于西方的继续封锁,只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到“文革”前期,对外引进几乎完全停顿。
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华美关系缓和,华夏重返联合国,打开了西方对华夏的封锁,为华夏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4计划”的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4亿美元。
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总投资约200亿元,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项目有武钢的7米轧机、从美国引进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利用外汇贷款购买新旧船舶组建远洋船队项目、购买英国三叉戟飞机项目等。
“4方案”促使华夏的外贸有了突破性的发展。97年对外贸易总额是970年的24倍,974年更达到970年的2倍。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华夏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上一世,由于先东后西的国家政策,使得西南地区多项三线建设中建立起来的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陷于困境。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
这一世,杨卫平完全可以通过他现今的特殊身份,更进一步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力求让这个“微缩的华夏”,变成华夏的核心工业地带,从而减缓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并缩小其规模。
成立精密集团公司,就是启动西部大开发致关重要的一着棋!
依托大三线建设的基础,借助“4计划”的东风,通过他在国外的人脉关系,引进外购一部分用于基础加工的通用精密机床,自主研发高精密和超精密数控机床,在西南核心工业地带建立起现代化的精密工业母机体系,从而一举奠定西南重工业在华夏无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同时,组建精密集团,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骨干,也是杨卫平对国内地方官员思想动态的一次试探。
他想知道,这个时期的华夏官员,有多少人会因为个人的权益而无视中央全国一盘棋的宏观大局,从而影响到国防建设大业!
杨卫平的第三个提案,不仅是得到了国防科工委全体党委领导成员的双手赞成,而是还赢得了这些老同志们的尊重,并更进一步地拉近了大家相互之间的距离。
散会后,杨卫平跟政委刘光荣、常务副主任邹华,三人碰了下头,开了个小会,就国防科工委的具体工作分工进行了协商安排。
当惯了甩手掌柜的杨卫平,把主持日常工作的担子全交给了常务副主任邹华,而且还声称,没有特殊情况,他一般是不会插手国防科工委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还得请老同志多辛苦一下。
邹华和刘光荣心里都清楚,杨主任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京城第一机床厂的两款精密机床亲自带队攻关,也就没跟杨主任客气。
将工作安排交待了之后,杨卫平甚至都没等办公厅主任李正元为他安排秘书,就带着孟守正和郭尚毅两名警卫员,驱车直奔紫禁城。
对于成立一家新型的专业性极强的精密集团化企业,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当然是全力支持。
第二天,国务院办公厅就向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轻工业部八个部委,以及全国各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华夏人民共和国第xx号令,要求各部委和各省委省政计,无条件配合国防科工委下达的人事调令。
这么一来,一场遍及全国各地各大、中型机床制造厂的人事调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京城第一机床厂,也于当天正式更名挂牌为华夏精密集团总公司,行政归属国防科工委。国家财政拔款五千万华元,用于厂区扩建、设备采购、职工家属区兴建等工程项目。
97年,正是从95年开始准备的“大三线”宏伟工程的收官年。
大三线建设是新华夏在95年开筹备,964年启动,至97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蜀省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华夏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新华夏建立,当时华夏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
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
而在沿海地区,以沪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华夏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华夏”。
在四蜀省和西南地区,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华夏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华夏的安全格局发生了0度大转变。从40年至945年的05年中。华夏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9年到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我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西南。
和蒋校长不同,太祖是有计划地实施战略布局。由于“大三线”建设,是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经济学意义。
为了抗御外敌。太祖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
按照华夏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京城、沪海、津天、辽省、黑省、吉省、疆省、藏省、蒙省、东山、苏江、江浙、建福、东广等。
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东广省关韶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省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蜀、贵省、滇省、陕省、甘省、宁省、海青7个省区及晋省、冀省、南河、南湖、北湖、桂省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个省区。
四蜀、滇省、贵省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
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疆省、藏省和蒙省在内的华夏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华夏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可以明显地分出内外线、前后方。
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华夏的中心点,大致在甘省兰市至陕省长安之间的宝鸡。
再从自然地形,华夏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几千米以上,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
历史上曾经远征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从未有任何一支外**队能够从西部入侵华夏内地。
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高原中部,相当开阔。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省秦岭、晋省雁门关一带方有险要可守。
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守。
于是,太祖等华夏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战备后方。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华夏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然而,960年华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
盘踞在台湾的蒋校长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962年,印度在华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华印军事冲突。
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华夏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华夏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
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
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964年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华夏南部地区,琼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华夏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太祖和**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月9日。李富春、罗瑞卿联名向太祖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
0月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964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华夏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969年,在珍宝岛发生华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华夏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
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太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华夏人都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华夏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
大三线建设历时964---97计4年,若包括95---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964---972计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
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随着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其中一部分后世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支花、泉酒、川金等钢铁冶金基地,泉酒、昌西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州贵、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蜀、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重渝、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鄂省华夏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华夏西南物理研究院、华夏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这形成了华夏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华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华夏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渝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都成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阳绵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大后方,“华夏的避难所”!
而今,这一历时二十年的宏伟工程,基本上全部竣工。
这也是杨卫平下决心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中央制定的“4计划”全面实施的时候。
“4计划”,是97年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建议今后~5年内引进4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被通称为“4计划”,是继苏联援建的“56项”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
在60年代华苏关系破裂后。华夏的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态,太祖曾考虑扩大同西方的经济引进。但是,由于西方的继续封锁,只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到“文革”前期,对外引进几乎完全停顿。
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华美关系缓和,华夏重返联合国,打开了西方对华夏的封锁,为华夏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4计划”的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4亿美元。
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总投资约200亿元,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项目有武钢的7米轧机、从美国引进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利用外汇贷款购买新旧船舶组建远洋船队项目、购买英国三叉戟飞机项目等。
“4方案”促使华夏的外贸有了突破性的发展。97年对外贸易总额是970年的24倍,974年更达到970年的2倍。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华夏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上一世,由于先东后西的国家政策,使得西南地区多项三线建设中建立起来的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陷于困境。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
这一世,杨卫平完全可以通过他现今的特殊身份,更进一步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力求让这个“微缩的华夏”,变成华夏的核心工业地带,从而减缓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并缩小其规模。
成立精密集团公司,就是启动西部大开发致关重要的一着棋!
依托大三线建设的基础,借助“4计划”的东风,通过他在国外的人脉关系,引进外购一部分用于基础加工的通用精密机床,自主研发高精密和超精密数控机床,在西南核心工业地带建立起现代化的精密工业母机体系,从而一举奠定西南重工业在华夏无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同时,组建精密集团,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骨干,也是杨卫平对国内地方官员思想动态的一次试探。
他想知道,这个时期的华夏官员,有多少人会因为个人的权益而无视中央全国一盘棋的宏观大局,从而影响到国防建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