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太平天国 > 第八二一章 大收官——大英帝国的终结者(三)

第八二一章 大收官——大英帝国的终结者(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计较大的问题的时候,迪斯雷利和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们所出现的误判,早已成了新常态。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刚刚结束了对德意志的最后一战的欧洲大6上的同盟国大军,在没有经过一个像样的大休整之前,是根本不可能横跨英吉利海峡,对他们的大英帝国实施大规模的登6决战的。

    可是,千算万算之后的他们,偏偏就漏算了一点,在欧洲大6的同盟**队之中,还有着一支庞大的、基本上算得上是始终都在厉兵秣马之中的队伍——太平天国的工农红军。

    而由同盟国的马赛会议所早已议定好了的,最后完成登6英伦三岛决战的主力军,也正是太平天国红军。

    在德意志帝国这座协约国的第二大厦刚刚彻底崩塌之后,按照马赛会议上的具体分工,陈玉成即下令石祥祯亲率红四军开始跨越波罗的海,完成对丹麦和挪威、瑞典等曾被俾斯麦们无情地踩在脚下的北欧国家的全面解放和最后整肃。

    同时,始终耀武扬威于德波边境的原石祥祯北方方面军的其他各部,则开始横跨德意志,向着荷兰开进。

    只要同盟国欧洲战区司令部一声令下,早已是形同枯骨的英伦三岛上的那个所谓的大英帝国,可是经不起这数十万英勇的红军将士蹂躏的。

    但迪斯雷利和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们很万幸的是,尽管他们漏算了太平天国红军这一欧洲大6同盟**队的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而现实的展,却似乎始终还是在沿着他们为海峡对面的同盟国大军的所预估路线在前进着。

    同盟国的大军,还就的确没有在一八七五年跨过英吉利海峡。

    而之所以果然会出现如此顺应迪斯雷利和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这些蠢货们心意的真实现状,迪斯雷利和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们最应该感谢的,那还是身处遥远的北京的,作为太平天国武装力量这盘大棋的一线操盘手的林海丰。

    难道是林海丰在关键时刻又了善心。非要再给迪斯雷利们一个继续苟延残喘的机会?

    其实,个中的真正的答案,都在林海丰和郑南曾于一八七五年年初就已经完成过了一次谈话之中。

    战争能够在一八七五年全面结束,也就是在一八七五年下半年的某个的时间段,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铁骑,即可以在英伦三岛之上任意驰骋和纵横,这是郑南最大、也最期望得到的愿望。

    毕竟在国内的各个领域之内,都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尽如人意的事情,只有结束了这场耗时耗力的世界大战之后,才能够踏踏实实地予以一次全面的梳理。

    不过。林海丰的想法却又有了变化。

    因为现在的林海丰又认为,一八七五年并不是红军登6英伦三岛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个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呢?

    郑南对于面前这位善变的老战友,显示出了很是不解的神态。

    在一八七六年春夏相交之际。

    林海丰很是果断地给出了回答。

    当郑南再度疑惑不解的时候,林海丰一面哈哈地笑着,一面掏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计。

    就像是当年的林海丰不主张红军过早地参战,再如之后的林海丰又不主张红军全面加入到对德意志帝国一战一样,这一次,坚决要给大英帝国的迪斯雷利们再过上一个最后的、“幸福的”新年的林海丰。可不是了什么善心,而是再给大英帝国和迪斯雷利们套上一盒沉重的枷锁。

    因为按照同盟国在马赛的会议,最后的英伦三岛,那是要被划定为三个各不相干的国家的。

    于是。对于林海丰来说,问题也就又来了,在作为最后的胜利者的同盟国的重拳之下,暂时将英伦三岛分割成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三个国家。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大阻碍的。

    但是,长久以后呢?

    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而分久则必合。

    长久之后的英伦三岛,难道就不会再闹起重新整合在一起的乱事来?

    因此,林海丰认为,若要保证在分割为三个完全独立国家之后的英伦三岛的长治久安,眼下就有必要再给英伦三岛的广大民众们,上一堂深刻的,且是刻骨铭心的大教育课。

    那就是叫英伦三岛的广大民众们,好好地跟着大英帝国和迪斯雷利们过完一八七五年的冬天。

    因为林海丰心中有数,为了做最后的挣扎,迪斯雷利们早已将大英帝国折腾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由于战争的需要,最初的迪斯雷利们,是将整个的大英帝国搞成了一座大工厂,而现在,则又已将大英帝国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大兵营。

    当初,在眼前利益以及生存所需的诱惑和逼使下,大英帝国的百姓们纷纷挤进帝国的一个个厂矿,就像是成堆的原材料和废渣,被遍布大英帝国的那数不清的猖狂们贪婪地吞噬和排泄着。

    而到了现在,为了帝国去当兵,或是做支前的夫役,则已成了大英帝国的民众们为了延续生存时间的唯一选择。

    因为迪斯雷利们当初的过度重视和强化工业上台阶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农业经济的大萎缩和大萧条。而最初的时候,毕竟大英帝国还有着几乎是数不清的海外权益,即便没这少那的,大英帝国也根本不惧,大不了就是在海外的殖民地们身上多抢上一些而以的事情。

    可时过境迁,如今,当海外的殖民地和利益已经完全化作了乌有的时候,迪斯雷利们才真正地现,曾经的那个无比强壮、无限风光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巨人,不过只是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

    以军备展为龙头的近似疯狂的全面的工业浪潮,让大批大批的曾经无怨无悔地耕耘于土地之上的农民们,纷纷丢下了手中的农具,洪水般地涌入进城镇。

    迪斯雷利们在无心插柳地完成大英帝国的城镇化的同时,却让一个个乡村成了不毛之地。

    农业的大萧条,造成粮食的极度短缺。

    按照迪斯雷利们的估算,即便就是将全帝国民众每天消耗的口粮压缩在一人只有二两的最低限度上,大英帝国也依旧是重负难堪。

    而为了眼下的大英帝国那本是来日无多的继续的苟延残喘,迪斯雷利们又只能以军队或与军事相关的人员(当然,皇室和政府的官员们自有其脱凡俗特供)这些确保对象为重,不敢再这些人的身上搞口粮的算计,从一八七五年的年初开始,城镇普通民众的口粮,每条早已仅有一两,且这还需要广大的城镇民众朋友们手拿供应券,每天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去领取那薄薄的一片面包片。

    至于本该是置身事外的农民们,则天天都要面对那些被帝国政府驱赶的,如狼似虎般气势汹汹而来的搜粮队伍,经过这些连鸡食猪食都不会放过的搜粮队的反复清剿,可怜的农民们各个家徒四壁。

    于是,为了混上更多的吃食,不管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大家又只能拼着命地往军队或是相关的队伍中猛挤。

    同样,大英帝国的农业在遭受到重大打击之下,已近崩溃的时候,林牧业也难逃一般的命运。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烧火做饭外加冬季取暖的木材这一样,那就已经短缺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同样已由政府凭票才能购买到少的可怜的木材配额面前,还甭说广大的普通民众们,就连大英帝国的那位最为至高无上的伊丽莎白女王陛下,同样也混得只能依靠王宫内的男女仆从们各施所能地拉关系走后门,或是去黑市上高价购买,才能维系每天都能吃上三顿被烧熟了的食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