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西宁守军倒戈的始作俑者,居然就是那个曾为他的王国的开疆裂土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的马文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然,不管是林凤祥还是左宗棠的心里都明白,其实马文义之流的这种折腾法即便再疯狂上十倍,那也不过就是深秋时刻的蚂蚱的最后一蹦,垂死前的挣扎。
因为只要耐得住时间的煎熬,且不说他们的手中还有装备精良的刘昌林的骑兵师,以及陈德才的红十一军等大批的主力军将会一个接一个陆续地开赴这里,单单就是那个朱锡琨的红二军猛地在马文义的背后一出现,马文义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本来在林凤祥的原定计划中,朱锡琨的红二军将作为攻城的主力,直接投入到兰州城的攻坚战之中去的。
因为还早在恩麟窝在兰州城内,苦思冥想地为自己找出路的时候,林凤祥就已经料定了这个恩麟接下去最有可能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林凤翔在给恩麟下达的那份最后通牒之前,就加大了对岳登龙等驻防在兰州外围的满清残余将领们的工作。
只要在他给恩麟所划定的那个时刻一到,他就将挥舞起锋利的斩牛刀,去收拾掉那些依然胆敢抗拒的小鸡仔们。
但左宗棠的到来,再加上妥明的突然叛逃,却“搅”了他的局。
林凤祥是个“快刀手”,思想敏捷,最擅长飘忽不定的运动战,而且他还有一个跟杨秀清同样的习惯,那就是对手下的弟兄们相当的体恤。
左宗棠虽然是个“文生”,但在战场上,却绝不缺乏勇武和果断,尤其是在林海丰、郑南的长期熏陶下,其作风则就不仅仅是“刀”快以及思想敏捷的问题了。
在“初识”左宗棠的林凤祥来,林主任派给他的这个“刚出茅庐”的总参谋长,不仅很合他的胃口,还实在是够狠。
于是,这才有了林凤祥甘愿在兰州战役中当“甩手掌柜”,左宗棠却大发神威,在方面军中为自己“扬名立万”的同时,还痛痛快快地一举“坑杀了”三万的回暴徒。
但左宗棠的“狠”,还远远不仅如此。
“尽管现在我们一时还来不及把全部的力量运转自如起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果断地拿下西宁,则西北大局可定……第一民族军转进兰州,由红二军出河州经循化,以最短的时间拿下巴燕戎格。然后长途奔袭西宁……”
像左宗棠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倘若是在非常紧迫的关头,林凤祥不仅很愿意,而且还是很擅长用上一用的。
正所谓兵贵神速,不要说眼下自己还有数万的主力兵马可动用,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为了整个大局的利益,就算是需要他老哥一个拍马舞刀,林凤祥也是绝不会眨眼。
可是作为一个方面军统帅的林凤祥,这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子,在左宗棠面前,却不得不暂时地要承认自己的“软弱”。
既然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有别人愿意干,那就放手去让他干好了。当然,他要尽最大的努力,替“别人”铺好所有的路,而且还要弥补掉一切可能会有的漏洞。
但朱锡琨能克服那一个个艰险山峦的阻碍,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出现在马文义的背后吗?
尤其是当刘昌林的骑兵师也已经神速地近了碾伯,并“吵吵嚷嚷”地想把“一事无成”的闵殿臣的第一民族军换在身后的时候,不仅林凤祥盼望着朱锡琨的尽早到来,连左宗棠的心里,也都打起了小鼓。
左宗棠的压力实在是很大。因为无论是前进时间的继续拖延,还是己方人员的伤亡增加,这所有沉甸甸的重担,都将要由他来一肩承担。
但朱锡琨没有辜负全军将士们的期望。
被恩麟“遗留在”循化的满清兵马按照事先的双方协定,痛痛快快地把路“借给了”红二军。在顺利通过循化之后,朱锡琨以近乎是要毁灭掉一切的方式,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全部肃清了巴燕戎格的回暴徒。
随后,朱锡琨率领红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尽管比预定的时间至少晚到了西宁南郊两天,但是,他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西宁守军一见到神兵天降的天朝红军,不仅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还大开城门,热火朝天地欢迎“天军进城”。
西宁守军倒戈的始作俑者,居然就是那个曾为他的王国的开疆裂土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的马文禄。
马文禄的临阵倒戈,原因也并不复杂,就是因为“接管兰州”的侄儿的大军的全军覆没。
但要真正归结起来,这个责任其实还得由马文义“陛下”来自己承担。
在得到了天朝红军已经杀向碾伯的消息的之后,马文义一方面红着眼睛要御驾亲征,另一方面,为了激励西宁城中的他的王国的臣民的同仇敌忾,马文义在毫无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居然就一口咬定,是“太平天国的屠夫们背信弃义,惨无人道地杀掉了所有前去和平接管兰州的圣军将士们”。
不管在肃州、甘州及安西诸地的东杀西驰算得上还是算不上真正的战场,但马文禄所经历过的种种“刀风血雨”,却是绝对真正的。所以,甭管说到是谁的三万大军一下子就能灰飞烟灭,马文禄自然不会感到意外。
但是,马文禄却绝对不会相信一支灰飞烟灭的三万大军,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偷逃出来。
既然眼下出现了这种绝无仅有的意外,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平天国的军队实在是够狠。
当然,马文禄也不否认这其实就是一种善恶有报,毕竟他还记得当初他是怎么杀的那些手无寸铁的汉人们。
当初之所以肯甘心情愿地不顾一切去杀伐,马文禄的确是为了他的“穆斯林王国”在奋斗。可这个所谓的“奋斗”说到底,其实还是为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杀人越多,官作的越大。
官作的越大,则各种的利益就会顺理成章地揽于一身。
有这种种的好处,不愿意去“杀人”的,除非是傻子。
可现在呢?
bk
当然,不管是林凤祥还是左宗棠的心里都明白,其实马文义之流的这种折腾法即便再疯狂上十倍,那也不过就是深秋时刻的蚂蚱的最后一蹦,垂死前的挣扎。
因为只要耐得住时间的煎熬,且不说他们的手中还有装备精良的刘昌林的骑兵师,以及陈德才的红十一军等大批的主力军将会一个接一个陆续地开赴这里,单单就是那个朱锡琨的红二军猛地在马文义的背后一出现,马文义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本来在林凤祥的原定计划中,朱锡琨的红二军将作为攻城的主力,直接投入到兰州城的攻坚战之中去的。
因为还早在恩麟窝在兰州城内,苦思冥想地为自己找出路的时候,林凤祥就已经料定了这个恩麟接下去最有可能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林凤翔在给恩麟下达的那份最后通牒之前,就加大了对岳登龙等驻防在兰州外围的满清残余将领们的工作。
只要在他给恩麟所划定的那个时刻一到,他就将挥舞起锋利的斩牛刀,去收拾掉那些依然胆敢抗拒的小鸡仔们。
但左宗棠的到来,再加上妥明的突然叛逃,却“搅”了他的局。
林凤祥是个“快刀手”,思想敏捷,最擅长飘忽不定的运动战,而且他还有一个跟杨秀清同样的习惯,那就是对手下的弟兄们相当的体恤。
左宗棠虽然是个“文生”,但在战场上,却绝不缺乏勇武和果断,尤其是在林海丰、郑南的长期熏陶下,其作风则就不仅仅是“刀”快以及思想敏捷的问题了。
在“初识”左宗棠的林凤祥来,林主任派给他的这个“刚出茅庐”的总参谋长,不仅很合他的胃口,还实在是够狠。
于是,这才有了林凤祥甘愿在兰州战役中当“甩手掌柜”,左宗棠却大发神威,在方面军中为自己“扬名立万”的同时,还痛痛快快地一举“坑杀了”三万的回暴徒。
但左宗棠的“狠”,还远远不仅如此。
“尽管现在我们一时还来不及把全部的力量运转自如起来,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果断地拿下西宁,则西北大局可定……第一民族军转进兰州,由红二军出河州经循化,以最短的时间拿下巴燕戎格。然后长途奔袭西宁……”
像左宗棠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倘若是在非常紧迫的关头,林凤祥不仅很愿意,而且还是很擅长用上一用的。
正所谓兵贵神速,不要说眼下自己还有数万的主力兵马可动用,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为了整个大局的利益,就算是需要他老哥一个拍马舞刀,林凤祥也是绝不会眨眼。
可是作为一个方面军统帅的林凤祥,这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子,在左宗棠面前,却不得不暂时地要承认自己的“软弱”。
既然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有别人愿意干,那就放手去让他干好了。当然,他要尽最大的努力,替“别人”铺好所有的路,而且还要弥补掉一切可能会有的漏洞。
但朱锡琨能克服那一个个艰险山峦的阻碍,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出现在马文义的背后吗?
尤其是当刘昌林的骑兵师也已经神速地近了碾伯,并“吵吵嚷嚷”地想把“一事无成”的闵殿臣的第一民族军换在身后的时候,不仅林凤祥盼望着朱锡琨的尽早到来,连左宗棠的心里,也都打起了小鼓。
左宗棠的压力实在是很大。因为无论是前进时间的继续拖延,还是己方人员的伤亡增加,这所有沉甸甸的重担,都将要由他来一肩承担。
但朱锡琨没有辜负全军将士们的期望。
被恩麟“遗留在”循化的满清兵马按照事先的双方协定,痛痛快快地把路“借给了”红二军。在顺利通过循化之后,朱锡琨以近乎是要毁灭掉一切的方式,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全部肃清了巴燕戎格的回暴徒。
随后,朱锡琨率领红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尽管比预定的时间至少晚到了西宁南郊两天,但是,他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西宁守军一见到神兵天降的天朝红军,不仅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还大开城门,热火朝天地欢迎“天军进城”。
西宁守军倒戈的始作俑者,居然就是那个曾为他的王国的开疆裂土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的马文禄。
马文禄的临阵倒戈,原因也并不复杂,就是因为“接管兰州”的侄儿的大军的全军覆没。
但要真正归结起来,这个责任其实还得由马文义“陛下”来自己承担。
在得到了天朝红军已经杀向碾伯的消息的之后,马文义一方面红着眼睛要御驾亲征,另一方面,为了激励西宁城中的他的王国的臣民的同仇敌忾,马文义在毫无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居然就一口咬定,是“太平天国的屠夫们背信弃义,惨无人道地杀掉了所有前去和平接管兰州的圣军将士们”。
不管在肃州、甘州及安西诸地的东杀西驰算得上还是算不上真正的战场,但马文禄所经历过的种种“刀风血雨”,却是绝对真正的。所以,甭管说到是谁的三万大军一下子就能灰飞烟灭,马文禄自然不会感到意外。
但是,马文禄却绝对不会相信一支灰飞烟灭的三万大军,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偷逃出来。
既然眼下出现了这种绝无仅有的意外,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平天国的军队实在是够狠。
当然,马文禄也不否认这其实就是一种善恶有报,毕竟他还记得当初他是怎么杀的那些手无寸铁的汉人们。
当初之所以肯甘心情愿地不顾一切去杀伐,马文禄的确是为了他的“穆斯林王国”在奋斗。可这个所谓的“奋斗”说到底,其实还是为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杀人越多,官作的越大。
官作的越大,则各种的利益就会顺理成章地揽于一身。
有这种种的好处,不愿意去“杀人”的,除非是傻子。
可现在呢?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