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策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点击、推荐都不是很高,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那样,但我发现有几个读者从他们的留言上可以看到他们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作为我第一本书,能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那首打油诗写的很有意思,我很喜欢,但我会去尽力写,尽量不会让大家失望,至少不会太监。至于有些读者说道文中财富贯和银两之间的关系,我想解释一下:一贯=一两银子=1000文钱,这样的计算方法我查了很多资料是比较合理的,在宋朝银两的使用和流通已经非常普遍了,大家如果读过《水浒》就知道银两的使用很普遍。另外就是有一点我想要说明的是:本书中贯和银两的使用确实有些比较乱,但在后文中我尽量把它们统一到贯上去。
第十四章策论
自从赵顼兄妹拜访王静辉后,他的生活又忙碌起来了,除了要给赵叶写点应付差事的书籍外,还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手术室,毕竟上次给病人做手术的房间只是他一个临时的解剖实验室,还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他在门诊楼的二楼又专门选出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仔细打扫过后当作手术室。手术工具仍然是自己带来的那一套,用馏器又不断反复蒸馏提纯了大量的高度白酒,散发出去的酒香让两个账房先生眉开眼笑,一方面还以为这个年轻的东家又要开辟财源酿酒;另一方面他们两个人自己就是酒鬼。
但他们听了王静辉的解释后差点儿想拿刀砍死他,这些酒居然不是喝的,而是专门拿来洗手、洗刀的!结果王静辉给他们一壶二次蒸馏的白酒,这两个老家伙当即就睡到了第二天的上午还没有起床,现在的白酒最多有二十度,经过二次蒸馏后的白酒怎么也有四五十度,他们虽然是酒鬼,但第一次喝这种蒸馏酒醉成这个样子也就不稀奇了。
这件事后来让李管事知道了,他立刻就意识到这里面所蕴藏的商机:宋朝人虽然不喜欢这种高度白酒,但契丹人和党项人可是最爱烈酒的,但他们的酒和王静辉蒸馏后的酒相比简直就是白开水!所以他就磨着王静辉把蒸馏提纯高度白酒的方法教给他,最后定了个五五分成,徐氏又开了家专门酿造高度酒的酒坊,所产的白酒在宋朝当然不好卖,但契丹商人却手持大把的银子在酒坊外面排队等着购买。
手术室的光线是个大问题,但王静辉可没有把发电厂和灯泡一起带到这个时空里,没有办法,只能采取天然采光和蜡烛采光。本来王静辉还想学习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来增强手术室内的光线,玻璃作坊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平板玻璃了,手术室的窗户就是用玻璃来做的,不过为了避免惊世骇俗,他放弃了将所有的窗户都换上玻璃的想法。王静辉想用平板玻璃来制作玻璃,但他虽然知道镜子是靠银镜反应来制作的,但在这个时代你让他上哪去找硝酸银溶液、氨水、葡萄糖溶液啊,所以制作现代镜子的想法就此打住。
但王静辉并没有就此放弃制作镜子的想法,他知道最初的镜子是威尼斯商人用水银来溶解锡做到的,虽然费时、费力还有毒,但巨大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让他更为动心,所以他就让李管事设法去寻找道士,道士的手中应该有水银或者红丹,可李管事到现在也没有把水银或红丹给他找来,所以这件事还是先暂时搁置下来了。
光有王静辉一个人来做手术是他绝对不会满足的,当他问那六个坐堂郎中谁想学做手术的时候,只有两个郎中愿意,这让他感到很受挫折,但令他奇怪的是那个晕倒的胡郎中到是坚定的要跟他学习。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做手术是感到非常稀奇的,但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送上门来让王静辉再过把瘾的,所以一个月过去了,王静辉也没有碰到一个手术病人。那两个郎中每天都拿小动物来练手,王静辉也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下刀、切除、缝合等技术动作,而且他还把人体的血管、骨骼、内脏给绘制到纸上让他们学习。
这些图例让这两个郎中感到十分惊奇,毕竟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争得了王静辉的同意后便拿着这几张图去找汴都衙门里的老杵作看看是否人体内部是真的如图画的一样。结果那个老杵作当即表示图上所画与自己多年验尸的结果一模一样,而且还要求让他把这些图都重画一遍以后留着自己用,这才让两个郎中心头的疑云尽散对王静辉的崇拜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虽然比王静辉大了十多岁,但依然见面称师傅,这让王静辉鸡皮疙瘩掉得满地都是。
王静辉的济民制药作坊现在已经搬到新建成的水泥楼房里面去了,它的规模再次扩大,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规模了,如果要碰上夏天仁丹那样的火爆销售场面,还要临时再雇佣二三十人来制药。仁丹的配方的秘密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保住,其他药房卖到仁丹后很快就破解了其中的秘密都开始仿制起来了,况且夏天仁丹的消费高峰即将过去,只有运河船队和南方市场还保持需求旺盛的势态,这个时候王静辉在包装盒上印制商标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顾客们都知道仁丹是济民制药的老板王静辉所创,而且王静辉又是继华陀之后第二个给人开刀治病的郎中,所以季节的变化给济民制药带来的麻烦并不大,从这里订购的人依然很多。
现在济民制药生产的中成药也不在局限于仁丹这么单一一个品种了,王静辉又发展了好几个品种:六味地黄丸、正天丸、止咳丹、红花油、止血粉、消炎粉等八九个品种,汴都的药房一看到他推出这么多的中成药,联想到仁丹给他们带来的银子就立刻蜂拥而上,买来成药让自己的郎中来试图破解其中的奥秘,但十分遗憾,这次的中成药可没有仁丹这么好办了,他们试制出来的中成药要么驴唇不对马嘴,要么功效比济民制药差的实在是太多,所以大都放弃了这种想法,转为从济民制药作坊购买代销。
济民制药作坊生产的其中一些中成药还受到了大宋军方的关注,每个月都会从这里订购大量的中成药,还有皇宫也从这里订货。这可让两个账房先生高兴坏了,这个月底的账本显示虽然医馆亏空巨大,但由于济民制药作坊的火爆,这个月结余两千两银子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前提是这个年轻的东家同情心不要再次爆发才可以。
这期间赵顼和他的妹妹蜀国公主装扮的赵叶兄弟也时常来拜访王静辉,每次都是来催促交稿的,王静辉被他们烦得够呛,这书那是这么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他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几万字一个主题,这么一章一章的写下去。主题到是好选择,就用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来当作例子展开议论。在原来时空中,王静辉也是网络灌水一族,网上关于议论历史的帖子可海了去了,他现在只要把其中的一些观点给誊抄下来就没有问题了。
当赵顼拿到第一篇政治论述的时候,喝茶时不禁被呛了一口:刘禅的政治智慧。赵顼看到这个题目时就在想:刘禅的无能早被这个时代的书生给钉死在耻辱柱上了,这个王静辉还能写出刘禅的好来?!好奇心促使着赵顼接着往下看,但又不禁莞尔:通篇没有一个之乎者也,全都是白话文,反而有大量自己的不认识的符号来代表断句。
这是王静辉提前和他解释过的: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构思,只能先用白话文来凑合,那些用之乎者也断句的方式也用这些简单的标点符号来替代。经过王静辉细心的解释,赵顼也到明白了这些奇怪的符号的含义,心中也确实体会到了它的方便之处。几万字的议论文章虽然是用书生极为鄙视的白话写成的,但也让赵顼毫无困难的阅读了通篇文章,评价只有一个字:妙!
虽然这篇文章要是让其他人看了题目就会把它当作废纸直接扔掉,但里面的内容确实是让人毫无辩驳的,里面的引述,旁征博引,有根有据,从中展开的议论和猜想毫无牵强之意,如果文章的主角不是被万世唾骂的刘禅,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绝好的议论文。
“王兄,这就是你口中所说的政治吗?”
“政治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也是最圣洁的东西。它的肮脏就在于有人用它当作外衣来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为此可以出卖天下百姓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并且还说的振振有词,比如那个不要脸的石敬唐;它的圣洁就在于有人为了百姓和国家的利益而为此委曲求全,甚至是不惜背上千古骂名,刘禅便是属于这一类。政治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中间也很复杂,我只是用后主刘禅做个例子好就事论事罢了。”
“那王兄认为后主刘禅是深明大义之人了?”
“难道不是吗?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这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政治智慧的表现。《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你说李密是傻子吗?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像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君主,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君主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王兄认为后主刘禅在晋国的一切是在装疯卖傻吗?”
“赵兄,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故作糊涂在政治生活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高深的功夫,我观刘禅的所作所为,恐怕没有人会比他做的更好了!倘若赵兄今后有机会入朝为官,这门功夫是你必须要掌握的,要知道:刚则易折的道理。”
“王兄在此文中称赞刘禅对君臣关系处理的极为大度,好像有点太过了吧!”
“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如果诸葛亮是我大宋重臣的话,恐怕早就被谏官的弹章所淹没,皇帝陛下也会要他的命吧?!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当然诸葛专权对后主很有刺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反对为其立庙,但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阿斗也没有固执己见。如此行事,既得人心,也顺民意,从而保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不仅蜀国国运难保,最后倒霉的全是无辜的百姓!青年帝王刘禅对此却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未有!”
“那为什么后人如此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臣,不可以言谋。’在‘成者王侯、败者贼’的主导文化氛围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否则就是狗熊。这就是为什么自古战争中被俘的英雄,在归国后,非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得到的是无端刁难和漠视。要知道他们也是为保护百姓而在战阵之上流过血的!”说到这里,王静辉想到在朝鲜战场上那些被俘的英雄,他们在残酷的战场上流完血后还要在亲人的责骂声中流泪,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一片黯然。
“我华夏自古以来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掉客;见胜兆纷纷聚集,见败兆纷纷逃亡。抬举强人、为胜利的英雄唱战歌;蹂躏弱者、对失败者踏上一脚;似乎成了我们民族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剧是乱捧与乱骂,比如把英雄说成娼妇,把娼妇说成英雄。”王静辉对赵叶说起了鲁迅的一段名言。
“难道王兄认为刘禅是英雄吗?”
“赵兄难道认为不是吗?!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出为百姓的利益所需要的做的事。赵兄,真正大气的政治家是自己显得窝囊,而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相反,自认为伟大的君王官员是人民痛苦自己伟大。想我大宋仁宗皇帝如果在包公面前不显得窝囊些,能够让包拯有包青天的贤名吗?这样说起来,在这一点上仁宗皇帝当然也算得上是一个英雄。”王静辉想到在各位大臣的众目睽睽之下,包公用唾沫星子给仁宗皇帝洗脸的场景,不禁嘴角笑了笑,心想:如果自己来到的时空是仁宗时代,恐怕会更好些吧,至少不会碰到王安石这个偏执狂和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批奸臣。当然更不会有柳永的诗词了,因为柳永的诗词全都被他给“借用”了。
当赵顼兄妹头昏脑胀的拿着那篇王静辉写的“刘禅的政治智慧”从王静辉的书房回到琼林苑后,坐在书桌两端相视无言。赵顼看着桌子上那篇文章苦笑的对妹妹说道:“这个王静辉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怪不得他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他的文章不可再传出去,你想这样的文章如果传出去了,那他非要被天下的读书人所耻笑!”
蜀国公主赵浅予说道:“我不知道他是否会被天下人所耻笑,但我知道他至少是个爱护百姓的人……”
赵顼拿起那份手稿说道:“虽然通篇都是都是白话文,但观其文便可知此人确是颇有见地,我不明白:为什么做了一手好诗词的人会用读书人所耻用的白话文写文章?”
“此人特立独行,文章虽然是写君王和臣子的,但确是为百姓兴亡说话,我想他最终会把所写的文章流传出去,不过现在不是时机罢了。”
“你说他还是想立于朝堂之上?”
“我也不知道,但想他一身本领若是终老田园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再说他也不知道我们生于皇家,这文章也没有上达圣听的意思,只是你迫他太急写来应付你的,如果国家危机,百姓困苦,他会耐不住出来的。”
“现在太平盛世,哪来的危机困苦?!看看他以后写的是什么了。”
若说王静辉不想当官那是假的,就是站在一个商人的角度,当官也有利于自己发展,官商结合的简单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不过他更害怕诡异的政治风波会随时把他发配到天涯海角去钓鱼,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和当官的方法相比,他更喜欢在这个时代当个学者,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发现宋朝并没有想后世网络上那帮大虾和金庸笔下所描写的那样礼教森严,大街上的女子很多,仔细一看她们的脚也不是潘金莲的三寸天足,社会风气很开化。后来他仔细一想才明白过来:所谓朱程理学的创始人朱熹还没有出生;程氏也不过是这个时代一个学派的领袖,但他们的影响现在很有限,很难想象在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的支持,他们自己的学说能传播多远。别忘了,宋朝皇帝最重视的医学在现在有些还是靠手抄这种原始的方法来传播的,活字印刷也刚刚开始投入使用,那些效率低下的雕版印刷作用实在是有限,以至于现在的图书价格都是很昂贵的。
虽然点击、推荐都不是很高,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那样,但我发现有几个读者从他们的留言上可以看到他们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作为我第一本书,能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那首打油诗写的很有意思,我很喜欢,但我会去尽力写,尽量不会让大家失望,至少不会太监。至于有些读者说道文中财富贯和银两之间的关系,我想解释一下:一贯=一两银子=1000文钱,这样的计算方法我查了很多资料是比较合理的,在宋朝银两的使用和流通已经非常普遍了,大家如果读过《水浒》就知道银两的使用很普遍。另外就是有一点我想要说明的是:本书中贯和银两的使用确实有些比较乱,但在后文中我尽量把它们统一到贯上去。
第十四章策论
自从赵顼兄妹拜访王静辉后,他的生活又忙碌起来了,除了要给赵叶写点应付差事的书籍外,还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手术室,毕竟上次给病人做手术的房间只是他一个临时的解剖实验室,还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他在门诊楼的二楼又专门选出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仔细打扫过后当作手术室。手术工具仍然是自己带来的那一套,用馏器又不断反复蒸馏提纯了大量的高度白酒,散发出去的酒香让两个账房先生眉开眼笑,一方面还以为这个年轻的东家又要开辟财源酿酒;另一方面他们两个人自己就是酒鬼。
但他们听了王静辉的解释后差点儿想拿刀砍死他,这些酒居然不是喝的,而是专门拿来洗手、洗刀的!结果王静辉给他们一壶二次蒸馏的白酒,这两个老家伙当即就睡到了第二天的上午还没有起床,现在的白酒最多有二十度,经过二次蒸馏后的白酒怎么也有四五十度,他们虽然是酒鬼,但第一次喝这种蒸馏酒醉成这个样子也就不稀奇了。
这件事后来让李管事知道了,他立刻就意识到这里面所蕴藏的商机:宋朝人虽然不喜欢这种高度白酒,但契丹人和党项人可是最爱烈酒的,但他们的酒和王静辉蒸馏后的酒相比简直就是白开水!所以他就磨着王静辉把蒸馏提纯高度白酒的方法教给他,最后定了个五五分成,徐氏又开了家专门酿造高度酒的酒坊,所产的白酒在宋朝当然不好卖,但契丹商人却手持大把的银子在酒坊外面排队等着购买。
手术室的光线是个大问题,但王静辉可没有把发电厂和灯泡一起带到这个时空里,没有办法,只能采取天然采光和蜡烛采光。本来王静辉还想学习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来增强手术室内的光线,玻璃作坊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平板玻璃了,手术室的窗户就是用玻璃来做的,不过为了避免惊世骇俗,他放弃了将所有的窗户都换上玻璃的想法。王静辉想用平板玻璃来制作玻璃,但他虽然知道镜子是靠银镜反应来制作的,但在这个时代你让他上哪去找硝酸银溶液、氨水、葡萄糖溶液啊,所以制作现代镜子的想法就此打住。
但王静辉并没有就此放弃制作镜子的想法,他知道最初的镜子是威尼斯商人用水银来溶解锡做到的,虽然费时、费力还有毒,但巨大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让他更为动心,所以他就让李管事设法去寻找道士,道士的手中应该有水银或者红丹,可李管事到现在也没有把水银或红丹给他找来,所以这件事还是先暂时搁置下来了。
光有王静辉一个人来做手术是他绝对不会满足的,当他问那六个坐堂郎中谁想学做手术的时候,只有两个郎中愿意,这让他感到很受挫折,但令他奇怪的是那个晕倒的胡郎中到是坚定的要跟他学习。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做手术是感到非常稀奇的,但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送上门来让王静辉再过把瘾的,所以一个月过去了,王静辉也没有碰到一个手术病人。那两个郎中每天都拿小动物来练手,王静辉也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下刀、切除、缝合等技术动作,而且他还把人体的血管、骨骼、内脏给绘制到纸上让他们学习。
这些图例让这两个郎中感到十分惊奇,毕竟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争得了王静辉的同意后便拿着这几张图去找汴都衙门里的老杵作看看是否人体内部是真的如图画的一样。结果那个老杵作当即表示图上所画与自己多年验尸的结果一模一样,而且还要求让他把这些图都重画一遍以后留着自己用,这才让两个郎中心头的疑云尽散对王静辉的崇拜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虽然比王静辉大了十多岁,但依然见面称师傅,这让王静辉鸡皮疙瘩掉得满地都是。
王静辉的济民制药作坊现在已经搬到新建成的水泥楼房里面去了,它的规模再次扩大,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规模了,如果要碰上夏天仁丹那样的火爆销售场面,还要临时再雇佣二三十人来制药。仁丹的配方的秘密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保住,其他药房卖到仁丹后很快就破解了其中的秘密都开始仿制起来了,况且夏天仁丹的消费高峰即将过去,只有运河船队和南方市场还保持需求旺盛的势态,这个时候王静辉在包装盒上印制商标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顾客们都知道仁丹是济民制药的老板王静辉所创,而且王静辉又是继华陀之后第二个给人开刀治病的郎中,所以季节的变化给济民制药带来的麻烦并不大,从这里订购的人依然很多。
现在济民制药生产的中成药也不在局限于仁丹这么单一一个品种了,王静辉又发展了好几个品种:六味地黄丸、正天丸、止咳丹、红花油、止血粉、消炎粉等八九个品种,汴都的药房一看到他推出这么多的中成药,联想到仁丹给他们带来的银子就立刻蜂拥而上,买来成药让自己的郎中来试图破解其中的奥秘,但十分遗憾,这次的中成药可没有仁丹这么好办了,他们试制出来的中成药要么驴唇不对马嘴,要么功效比济民制药差的实在是太多,所以大都放弃了这种想法,转为从济民制药作坊购买代销。
济民制药作坊生产的其中一些中成药还受到了大宋军方的关注,每个月都会从这里订购大量的中成药,还有皇宫也从这里订货。这可让两个账房先生高兴坏了,这个月底的账本显示虽然医馆亏空巨大,但由于济民制药作坊的火爆,这个月结余两千两银子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前提是这个年轻的东家同情心不要再次爆发才可以。
这期间赵顼和他的妹妹蜀国公主装扮的赵叶兄弟也时常来拜访王静辉,每次都是来催促交稿的,王静辉被他们烦得够呛,这书那是这么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他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几万字一个主题,这么一章一章的写下去。主题到是好选择,就用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来当作例子展开议论。在原来时空中,王静辉也是网络灌水一族,网上关于议论历史的帖子可海了去了,他现在只要把其中的一些观点给誊抄下来就没有问题了。
当赵顼拿到第一篇政治论述的时候,喝茶时不禁被呛了一口:刘禅的政治智慧。赵顼看到这个题目时就在想:刘禅的无能早被这个时代的书生给钉死在耻辱柱上了,这个王静辉还能写出刘禅的好来?!好奇心促使着赵顼接着往下看,但又不禁莞尔:通篇没有一个之乎者也,全都是白话文,反而有大量自己的不认识的符号来代表断句。
这是王静辉提前和他解释过的: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构思,只能先用白话文来凑合,那些用之乎者也断句的方式也用这些简单的标点符号来替代。经过王静辉细心的解释,赵顼也到明白了这些奇怪的符号的含义,心中也确实体会到了它的方便之处。几万字的议论文章虽然是用书生极为鄙视的白话写成的,但也让赵顼毫无困难的阅读了通篇文章,评价只有一个字:妙!
虽然这篇文章要是让其他人看了题目就会把它当作废纸直接扔掉,但里面的内容确实是让人毫无辩驳的,里面的引述,旁征博引,有根有据,从中展开的议论和猜想毫无牵强之意,如果文章的主角不是被万世唾骂的刘禅,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绝好的议论文。
“王兄,这就是你口中所说的政治吗?”
“政治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也是最圣洁的东西。它的肮脏就在于有人用它当作外衣来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为此可以出卖天下百姓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并且还说的振振有词,比如那个不要脸的石敬唐;它的圣洁就在于有人为了百姓和国家的利益而为此委曲求全,甚至是不惜背上千古骂名,刘禅便是属于这一类。政治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中间也很复杂,我只是用后主刘禅做个例子好就事论事罢了。”
“那王兄认为后主刘禅是深明大义之人了?”
“难道不是吗?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这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政治智慧的表现。《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你说李密是傻子吗?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像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君主,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君主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王兄认为后主刘禅在晋国的一切是在装疯卖傻吗?”
“赵兄,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故作糊涂在政治生活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高深的功夫,我观刘禅的所作所为,恐怕没有人会比他做的更好了!倘若赵兄今后有机会入朝为官,这门功夫是你必须要掌握的,要知道:刚则易折的道理。”
“王兄在此文中称赞刘禅对君臣关系处理的极为大度,好像有点太过了吧!”
“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如果诸葛亮是我大宋重臣的话,恐怕早就被谏官的弹章所淹没,皇帝陛下也会要他的命吧?!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当然诸葛专权对后主很有刺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反对为其立庙,但在众人的一再要求下,阿斗也没有固执己见。如此行事,既得人心,也顺民意,从而保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不仅蜀国国运难保,最后倒霉的全是无辜的百姓!青年帝王刘禅对此却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未有!”
“那为什么后人如此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臣,不可以言谋。’在‘成者王侯、败者贼’的主导文化氛围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否则就是狗熊。这就是为什么自古战争中被俘的英雄,在归国后,非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得到的是无端刁难和漠视。要知道他们也是为保护百姓而在战阵之上流过血的!”说到这里,王静辉想到在朝鲜战场上那些被俘的英雄,他们在残酷的战场上流完血后还要在亲人的责骂声中流泪,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一片黯然。
“我华夏自古以来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掉客;见胜兆纷纷聚集,见败兆纷纷逃亡。抬举强人、为胜利的英雄唱战歌;蹂躏弱者、对失败者踏上一脚;似乎成了我们民族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剧是乱捧与乱骂,比如把英雄说成娼妇,把娼妇说成英雄。”王静辉对赵叶说起了鲁迅的一段名言。
“难道王兄认为刘禅是英雄吗?”
“赵兄难道认为不是吗?!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出为百姓的利益所需要的做的事。赵兄,真正大气的政治家是自己显得窝囊,而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相反,自认为伟大的君王官员是人民痛苦自己伟大。想我大宋仁宗皇帝如果在包公面前不显得窝囊些,能够让包拯有包青天的贤名吗?这样说起来,在这一点上仁宗皇帝当然也算得上是一个英雄。”王静辉想到在各位大臣的众目睽睽之下,包公用唾沫星子给仁宗皇帝洗脸的场景,不禁嘴角笑了笑,心想:如果自己来到的时空是仁宗时代,恐怕会更好些吧,至少不会碰到王安石这个偏执狂和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批奸臣。当然更不会有柳永的诗词了,因为柳永的诗词全都被他给“借用”了。
当赵顼兄妹头昏脑胀的拿着那篇王静辉写的“刘禅的政治智慧”从王静辉的书房回到琼林苑后,坐在书桌两端相视无言。赵顼看着桌子上那篇文章苦笑的对妹妹说道:“这个王静辉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怪不得他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他的文章不可再传出去,你想这样的文章如果传出去了,那他非要被天下的读书人所耻笑!”
蜀国公主赵浅予说道:“我不知道他是否会被天下人所耻笑,但我知道他至少是个爱护百姓的人……”
赵顼拿起那份手稿说道:“虽然通篇都是都是白话文,但观其文便可知此人确是颇有见地,我不明白:为什么做了一手好诗词的人会用读书人所耻用的白话文写文章?”
“此人特立独行,文章虽然是写君王和臣子的,但确是为百姓兴亡说话,我想他最终会把所写的文章流传出去,不过现在不是时机罢了。”
“你说他还是想立于朝堂之上?”
“我也不知道,但想他一身本领若是终老田园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再说他也不知道我们生于皇家,这文章也没有上达圣听的意思,只是你迫他太急写来应付你的,如果国家危机,百姓困苦,他会耐不住出来的。”
“现在太平盛世,哪来的危机困苦?!看看他以后写的是什么了。”
若说王静辉不想当官那是假的,就是站在一个商人的角度,当官也有利于自己发展,官商结合的简单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不过他更害怕诡异的政治风波会随时把他发配到天涯海角去钓鱼,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和当官的方法相比,他更喜欢在这个时代当个学者,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发现宋朝并没有想后世网络上那帮大虾和金庸笔下所描写的那样礼教森严,大街上的女子很多,仔细一看她们的脚也不是潘金莲的三寸天足,社会风气很开化。后来他仔细一想才明白过来:所谓朱程理学的创始人朱熹还没有出生;程氏也不过是这个时代一个学派的领袖,但他们的影响现在很有限,很难想象在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的支持,他们自己的学说能传播多远。别忘了,宋朝皇帝最重视的医学在现在有些还是靠手抄这种原始的方法来传播的,活字印刷也刚刚开始投入使用,那些效率低下的雕版印刷作用实在是有限,以至于现在的图书价格都是很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