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劝降 【求收藏】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font>
更新时间:20130308
见到姬存孝没有跟上来,孟烛也止住了士卒。孟烛仔细观察片刻,手一挥,喝道:"出击!"
旁边出来两名向导官,来到山谷口空旷之处,各自取出一面带白条的青旗,上下挥舞一阵。顿时,山坡上响起一阵杀声,左边杀出田横、钱琉二将,右边杀出王戌,各自领着万余齐兵冲杀下来,而孟烛也返身从谷口杀出。
刚才姬存孝见到地形不对,怕中埋伏,所以没有冲进去。现在果然有伏兵。山谷之间空间狭窄,骑兵难以展开。刚才若是姬存孝若是杀入谷口,难免处于劣势,但是现在在空旷地上,却是不怕。姬存孝大喝一声,挥师迎上。
齐兵在这里聚集了有近三万人马,数千骑兵,而姬存孝不过一万骑兵,却并不落后。不过孟烛善于用兵,自从上次在参加方城大战之后已经总结出一些对付燕军骑兵的招数。
齐国步兵并不落单,五六人一组,四处设置障碍。步兵躲在障碍物背后不停地放冷箭,让姬存孝的骑兵防不胜防。燕军冲了几次,发现并不占便宜,只好边战边走,渐渐往南撤退。现在姬存孝也是燕军中的老将了,撤退时也有些章法,没有拉下一名骑兵。
田横等将率领骑兵追击,但是姬存孝并不是真的败退,撤出里许,返身再战。燕军骑兵多,齐军骑兵少,反而不敌。等后面齐军步兵再次赶到,姬存孝再次领着大军后退。
如此反复,退出十数里,齐军突然鸣金收兵,不再追赶。姬存孝勒束军士,徐徐从容而退。
退出二十里,前面迎来一支大军,姬存孝一看旗号,正是燕王姬丹亲统大军前来接应。两下合兵一处,继续向阿城方向进发。
听到燕军损失了近两万兵马,死了一员大将,姬丹不禁心痛不已。当时姬丹命刘建、裴兴领兵两万,在阿城外扎营,原是声东击西之计,让齐军误以为燕军要大举进攻阿城,然后自己领兵直取徐城。
现在徐城、武垣都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没想到刘建、李敖的大营这么快就被攻破,两万大军只剩下刘建带出来的三千余士卒和姬存孝收集的一些散兵。看来齐军中也有有勇有谋之辈,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姬丹暗自后悔在攻破徐城之后没有立即领兵去攻打阿城。
武垣城的田豹并非良将,迟早会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死去的士卒却永远不可能活过来。当时如果姬丹先去攻打阿城,至少可以将阿城围住,刘建、李敖的大营也不会被攻破,那两万士卒也不会损失了。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姬丹领兵前进,不久大军来到阿城城下,姬丹下令将阿城团团围住。
这次姬丹总共出兵十万,横渡易水。战到现在,姬丹的大军损失了两万多士卒,现在还剩近八万。本来姬丹的安排,干疤、曹永、朱力各领兵一万,沿着南面大清河支流驻扎,谨防齐国援兵前来偷袭。马晃、葛奉领兵一万,连同徐城收编的降卒驻守徐城。
现在既然武垣城也落入燕军之手,姬丹便又改变了策略,令曹永镇守武垣,朱力镇守徐城,干疤居中支援。根据姬丹的命令,沿着大清河,燕军在一路上设置了无数哨兵和烽火台,一旦有风吹草动,附近的燕军便会马上赶到。
而姬丹亲领近五万大军,加上投降的齐军两万余,直逼阿城。
本来在武垣城投降的齐军就有三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齐军老弱不堪。姬丹直接下令将他们留在武垣城,等日后战争平息再放回齐国。淘汰完老弱,最后只剩下两万齐兵可用。
阿城是齐军重点防守的城池,太守孟烛统领四万兵马,加上田横、王戌、钱琉的兵马,总数不下六万。经过几次大战,姬丹的兵马损失不少,但是现在驻守阿城的大军损失更多,总共消耗了近三万士卒,现在阿城内只剩下四万兵马。
五万对四万,虽然燕军比齐军多,但是想要攻城也不容易。不过姬丹现在也不着急,打算先围上一阵子再说。
根据上次王廉的统计,整个燕国能征到的精兵总共只有三十万,而一场大战死伤上万是很普遍的事情,姬丹也不敢真的把自己的精兵都砸上去。兵源就那么多,要是伤了国本,那真要学越王勾践那样十年生聚才能将人口再次增加了。
不过姬丹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围住阿城,姬丹便分兵把整个三角洲上分布于各个城镇上零零碎碎的齐兵通通抓了起来,然后换上燕国人。
同时,姬丹在这片三角地带开始征兵,用来补充损失的兵力。几天折腾下来,姬丹又得到了五千劲卒。不过这些劲卒刚刚招募,还没有训练,无法上战场打仗,姬丹在徐城外设置了新兵营,由一些刚刚受了轻伤,需要调养的老兵去训练他们。
另外,姬丹渡河时带来的粮草并不多,只供一月用途。现在半月过去,眼看着粮草已经消耗了一半以上,姬丹只好命人去筹集粮草。
若是从蓟城运粮过来,则耗时耗力,十万担粮食减去开销,只剩下五万担。好在武垣、徐城被齐国占领之后为了防备燕国的进攻囤积了不少粮草,统计下来,整支燕军可以用上三个月,姬丹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虽然姬丹严防齐兵渡过大清河,但是姬丹自己的探子却来去无阻。不久,从齐国传来消息,田单已经调集了十万大军,准备前来增援。听到消息,姬丹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从这几天齐兵的表现来看,燕军的战斗力虽然要强出一截,却并没有强太多。现在齐国的骑兵也都装备上了马具。现在的差距就是燕军用的是东胡马,而齐国用的是中原马种。除此之外,燕国的士兵都是青壮,而齐国用的士卒并没有经过挑选。
算起来,即使齐兵真的渡河过来,姬丹还是能打赢的,但是那样打法双方就要死伤很多人了。齐国人口远多于燕国,而且过去十年都没有遭遇过战争,国力比燕国要强上不少。田单的十万大军打光了问题不大,回去可以再召来十万。但是姬丹的兵马要是打光了,到哪里去征兵?
想要攻下阿城,又不想费多少兵马。姬丹现在是舍不得孩子,却又想套到狼。
这是一个难题。这天,姬丹把所有城下的将领都聚集到了帐下,包括齐国的降将,来商量对策。
"孤欲攻取阿城,但是又怕伤亡太大,诸位有何高见?"姬丹用目光扫视了一遍帐内的将领,问道。
看得出齐国的降将对这样的会议有些不适应。这是一个等级制度极为深严的时代,上下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来都是上令下从,没见过有姬丹这样领兵的,身为燕王反而要去征求下级的意见。
沉默了一会儿,张式上来说道:"大王,既然可以用挖地道攻入徐城,何不故技重施,对阿城也用地道。"
不等姬丹说话,姬男上前说道:"此计既然已经用过了,想必齐军已经知晓,恐怕徒伤将士性命。"
"嗯!"姬丹想了想,说道:"攻徐城之时,有齐兵逃了出去,想必去了阿城。如今阿城守军必知我计,此计不能再用。"
众将一听,又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降将鱼迪上前奏道:"大王,末将与阿城太守孟烛有旧,愿意去招降。"
姬丹看着鱼迪,沉默良久,说道:"鱼迪,你若果真能招降孟烛,孤封你为侯,爵位绝不比田豹低!不知鱼将军以何辞说之?"
"谢大王!"鱼迪说道:"末将与孟烛的副将陈炳乃是表亲,请大王封孟烛为侯,到时候末将与陈炳暗中游说,如此方能成事!"
"准奏!"姬丹很爽快地答应了。
燕国的侯位一年食禄在两千担到一万担之间,现在若是能用每年数千担粮食换来一个大城池,外加数万大军,对姬丹来说当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虽说粮食每年都得发给被封侯之人,但是毕竟是可以挤出来的,若是兵戎相见,首先胜负成败难以逆料,同时损失的兵马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得回来的。
鱼迪领命出了大营,前往阿城。现在阿城城门早就紧闭,鱼迪孤身来到城门口,说有要事求见副将陈炳,守城将士马上去报告。不久,城墙上放下吊篮,将鱼迪拉到城上。之后不久,鱼迪便被带到了太守府,见到了太守孟烛。
本来鱼迪并不想先去见孟烛,谁知军士直接将其带到太守府,鱼迪只好硬着头皮来见。
"孟太守。"鱼迪拱拱手打了个招呼,却并不下跪。
"你降了燕王,还来此做甚?"孟烛问道。
"无他,来会故友。"
"故友?"孟烛冷哼一声,说道:"你是来做说客的?难道你想要怂恿我部下造反不成?"
话到这里,鱼迪见不说已经不行了,反而镇定下来,正色说道:"公可知今日之形势否?"
孟烛看了看鱼迪,答道:"未知也!"^^無彈窗閱讀^_^
<font>
更新时间:20130308
见到姬存孝没有跟上来,孟烛也止住了士卒。孟烛仔细观察片刻,手一挥,喝道:"出击!"
旁边出来两名向导官,来到山谷口空旷之处,各自取出一面带白条的青旗,上下挥舞一阵。顿时,山坡上响起一阵杀声,左边杀出田横、钱琉二将,右边杀出王戌,各自领着万余齐兵冲杀下来,而孟烛也返身从谷口杀出。
刚才姬存孝见到地形不对,怕中埋伏,所以没有冲进去。现在果然有伏兵。山谷之间空间狭窄,骑兵难以展开。刚才若是姬存孝若是杀入谷口,难免处于劣势,但是现在在空旷地上,却是不怕。姬存孝大喝一声,挥师迎上。
齐兵在这里聚集了有近三万人马,数千骑兵,而姬存孝不过一万骑兵,却并不落后。不过孟烛善于用兵,自从上次在参加方城大战之后已经总结出一些对付燕军骑兵的招数。
齐国步兵并不落单,五六人一组,四处设置障碍。步兵躲在障碍物背后不停地放冷箭,让姬存孝的骑兵防不胜防。燕军冲了几次,发现并不占便宜,只好边战边走,渐渐往南撤退。现在姬存孝也是燕军中的老将了,撤退时也有些章法,没有拉下一名骑兵。
田横等将率领骑兵追击,但是姬存孝并不是真的败退,撤出里许,返身再战。燕军骑兵多,齐军骑兵少,反而不敌。等后面齐军步兵再次赶到,姬存孝再次领着大军后退。
如此反复,退出十数里,齐军突然鸣金收兵,不再追赶。姬存孝勒束军士,徐徐从容而退。
退出二十里,前面迎来一支大军,姬存孝一看旗号,正是燕王姬丹亲统大军前来接应。两下合兵一处,继续向阿城方向进发。
听到燕军损失了近两万兵马,死了一员大将,姬丹不禁心痛不已。当时姬丹命刘建、裴兴领兵两万,在阿城外扎营,原是声东击西之计,让齐军误以为燕军要大举进攻阿城,然后自己领兵直取徐城。
现在徐城、武垣都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没想到刘建、李敖的大营这么快就被攻破,两万大军只剩下刘建带出来的三千余士卒和姬存孝收集的一些散兵。看来齐军中也有有勇有谋之辈,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姬丹暗自后悔在攻破徐城之后没有立即领兵去攻打阿城。
武垣城的田豹并非良将,迟早会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死去的士卒却永远不可能活过来。当时如果姬丹先去攻打阿城,至少可以将阿城围住,刘建、李敖的大营也不会被攻破,那两万士卒也不会损失了。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姬丹领兵前进,不久大军来到阿城城下,姬丹下令将阿城团团围住。
这次姬丹总共出兵十万,横渡易水。战到现在,姬丹的大军损失了两万多士卒,现在还剩近八万。本来姬丹的安排,干疤、曹永、朱力各领兵一万,沿着南面大清河支流驻扎,谨防齐国援兵前来偷袭。马晃、葛奉领兵一万,连同徐城收编的降卒驻守徐城。
现在既然武垣城也落入燕军之手,姬丹便又改变了策略,令曹永镇守武垣,朱力镇守徐城,干疤居中支援。根据姬丹的命令,沿着大清河,燕军在一路上设置了无数哨兵和烽火台,一旦有风吹草动,附近的燕军便会马上赶到。
而姬丹亲领近五万大军,加上投降的齐军两万余,直逼阿城。
本来在武垣城投降的齐军就有三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齐军老弱不堪。姬丹直接下令将他们留在武垣城,等日后战争平息再放回齐国。淘汰完老弱,最后只剩下两万齐兵可用。
阿城是齐军重点防守的城池,太守孟烛统领四万兵马,加上田横、王戌、钱琉的兵马,总数不下六万。经过几次大战,姬丹的兵马损失不少,但是现在驻守阿城的大军损失更多,总共消耗了近三万士卒,现在阿城内只剩下四万兵马。
五万对四万,虽然燕军比齐军多,但是想要攻城也不容易。不过姬丹现在也不着急,打算先围上一阵子再说。
根据上次王廉的统计,整个燕国能征到的精兵总共只有三十万,而一场大战死伤上万是很普遍的事情,姬丹也不敢真的把自己的精兵都砸上去。兵源就那么多,要是伤了国本,那真要学越王勾践那样十年生聚才能将人口再次增加了。
不过姬丹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围住阿城,姬丹便分兵把整个三角洲上分布于各个城镇上零零碎碎的齐兵通通抓了起来,然后换上燕国人。
同时,姬丹在这片三角地带开始征兵,用来补充损失的兵力。几天折腾下来,姬丹又得到了五千劲卒。不过这些劲卒刚刚招募,还没有训练,无法上战场打仗,姬丹在徐城外设置了新兵营,由一些刚刚受了轻伤,需要调养的老兵去训练他们。
另外,姬丹渡河时带来的粮草并不多,只供一月用途。现在半月过去,眼看着粮草已经消耗了一半以上,姬丹只好命人去筹集粮草。
若是从蓟城运粮过来,则耗时耗力,十万担粮食减去开销,只剩下五万担。好在武垣、徐城被齐国占领之后为了防备燕国的进攻囤积了不少粮草,统计下来,整支燕军可以用上三个月,姬丹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虽然姬丹严防齐兵渡过大清河,但是姬丹自己的探子却来去无阻。不久,从齐国传来消息,田单已经调集了十万大军,准备前来增援。听到消息,姬丹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从这几天齐兵的表现来看,燕军的战斗力虽然要强出一截,却并没有强太多。现在齐国的骑兵也都装备上了马具。现在的差距就是燕军用的是东胡马,而齐国用的是中原马种。除此之外,燕国的士兵都是青壮,而齐国用的士卒并没有经过挑选。
算起来,即使齐兵真的渡河过来,姬丹还是能打赢的,但是那样打法双方就要死伤很多人了。齐国人口远多于燕国,而且过去十年都没有遭遇过战争,国力比燕国要强上不少。田单的十万大军打光了问题不大,回去可以再召来十万。但是姬丹的兵马要是打光了,到哪里去征兵?
想要攻下阿城,又不想费多少兵马。姬丹现在是舍不得孩子,却又想套到狼。
这是一个难题。这天,姬丹把所有城下的将领都聚集到了帐下,包括齐国的降将,来商量对策。
"孤欲攻取阿城,但是又怕伤亡太大,诸位有何高见?"姬丹用目光扫视了一遍帐内的将领,问道。
看得出齐国的降将对这样的会议有些不适应。这是一个等级制度极为深严的时代,上下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来都是上令下从,没见过有姬丹这样领兵的,身为燕王反而要去征求下级的意见。
沉默了一会儿,张式上来说道:"大王,既然可以用挖地道攻入徐城,何不故技重施,对阿城也用地道。"
不等姬丹说话,姬男上前说道:"此计既然已经用过了,想必齐军已经知晓,恐怕徒伤将士性命。"
"嗯!"姬丹想了想,说道:"攻徐城之时,有齐兵逃了出去,想必去了阿城。如今阿城守军必知我计,此计不能再用。"
众将一听,又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降将鱼迪上前奏道:"大王,末将与阿城太守孟烛有旧,愿意去招降。"
姬丹看着鱼迪,沉默良久,说道:"鱼迪,你若果真能招降孟烛,孤封你为侯,爵位绝不比田豹低!不知鱼将军以何辞说之?"
"谢大王!"鱼迪说道:"末将与孟烛的副将陈炳乃是表亲,请大王封孟烛为侯,到时候末将与陈炳暗中游说,如此方能成事!"
"准奏!"姬丹很爽快地答应了。
燕国的侯位一年食禄在两千担到一万担之间,现在若是能用每年数千担粮食换来一个大城池,外加数万大军,对姬丹来说当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虽说粮食每年都得发给被封侯之人,但是毕竟是可以挤出来的,若是兵戎相见,首先胜负成败难以逆料,同时损失的兵马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得回来的。
鱼迪领命出了大营,前往阿城。现在阿城城门早就紧闭,鱼迪孤身来到城门口,说有要事求见副将陈炳,守城将士马上去报告。不久,城墙上放下吊篮,将鱼迪拉到城上。之后不久,鱼迪便被带到了太守府,见到了太守孟烛。
本来鱼迪并不想先去见孟烛,谁知军士直接将其带到太守府,鱼迪只好硬着头皮来见。
"孟太守。"鱼迪拱拱手打了个招呼,却并不下跪。
"你降了燕王,还来此做甚?"孟烛问道。
"无他,来会故友。"
"故友?"孟烛冷哼一声,说道:"你是来做说客的?难道你想要怂恿我部下造反不成?"
话到这里,鱼迪见不说已经不行了,反而镇定下来,正色说道:"公可知今日之形势否?"
孟烛看了看鱼迪,答道:"未知也!"^^無彈窗閱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