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脍炙人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即便薛蛮的话很不好听,这些依附男人如同傍水而居的水草的女人们,却依旧只能陪笑,也许她们刚刚嘴上表示对郑淑颖的不屑,但心中还是异常羡慕的。
因为作为摘花诗社的社长,郑淑颖的确有这个资格与王维传绯闻,而她们连资格都没有,即便她们说自己与那位名扬长安的天才诗人有一腿,也没人会信。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传言,所以那位赵郡李氏的公子,就自我膨胀得厉害,大概觉得自己比王摩诘的魅力要高了,当时王摩诘似乎无意写诗,而那李公子却硬要逼着王摩诘出丑,结果反而自己出了大丑。”薛蛮有些幸灾乐祸的说着。
对他来说,像王维这种层次的人争斗,那就是神仙打架,他这种凡人只能仰望,所以他并没有什么立场可言,不过男人自然也有嫉妒心。
对于王维这种万众瞩目的存在,他心中当然十分嫉妒,所以很期望看到王维吃瘪,只可惜吃瘪的反而是那位李家公子,名气小得连他都不知道名字。
“最好笑的是据说这重阳登高活动之后,郑淑颖就与这位李家公子划开了界线,还义正词严的澄清了之前的谣言,说自己其实是仰慕王摩诘的,不过却从来没有与王摩诘有过什么交集。”
薛蛮用嘲讽的语气说着,显然他对郑淑颖这种女人看得很透彻,不过心中却也佩服郑淑颖手腕确实高明。
杨鹏有些戚然道:“这个女人不简单呐,不过她这样做,难道不害怕那位李姓公子的报复?”
薛蛮摇了摇头,道:“这位李公子并不是睚眦必报的人,据说在世家圈子里名声还是不错的,只是自不量力挑衅王摩诘被狠狠的打脸了而已,如今这郑淑颖的名气一来二去已经大了起来,李公子若是报复,那名声真的就臭了,他甚至还要保住郑淑颖,要不然谁再栽赃他一下的话,那可真够呛的。”
周泽深深吸了口气,心中对女人提高了警惕,有时候真的不能小看女人,哪怕她们看似手无缚鸡之力。
“不提这些传闻了,来谈谈王摩诘的那三首诗吧。”满脸横肉的薛蛮,却是异常喜欢附庸风雅的人。
杨鹏当先说道:“两首《咏菊》,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毫无疑问,其中最好的是第二首《咏菊》,里面那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最为让人动容,因为这象征着一种宁死不屈的品质,将菊花的风骨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泽接着说道:“不错,第一首《咏菊》虽然用词非常精致典雅,这算是王摩诘的风格了,这种充满意蕴却并不空洞的华美,非常得女子们的欢心,但毫无疑问,在立意上,第一首《咏菊》是不及第二首的,哪怕第二首的用词更加平实一些。”
薛蛮微微点头,只是兴致却不怎么高,他有些期待的问道:“那你们怎么看第三首?”
杨鹏与周泽两人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哪里会被这首“口水诗”所触动,不过看样子这薛蛮倒挺喜欢第三首啊。
本来就是为了结交这个薛蛮,所以杨鹏当先说道:“这第三首嘛,坊间传闻这是王摩诘为自己所写,寄托他异常真挚的情感,所以我想这种发自肺腑的诗歌,应该不错吧。”
虽然杨鹏嘴上这么说,但心里确实不觉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好,只是因为写诗的人是王维,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性,这就是所谓的晕轮效应。
认为它好的人,把它吹到天上,说是古往今来思念家乡写的最真挚最感人的诗。
而那些从没有过思乡之情的,如杨鹏这样的本地人,单纯的从遣词造句立意来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水准真的非常普通,有不屑者,直接将这首诗冠以“口水诗”的称号。
虽然周泽也是来结交薛蛮这个人脉颇广的富商之子的,但他还有点文人的傲气,所以尽可能委婉的评价道:“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确实是三首诗中争议比较大的,因为这首诗王摩诘并没有当场拿出来,所以有人觉得王摩诘自己都对这首诗没什么信心,我认为这首诗虽然写得流畅可读,优点是通俗易懂,但论起文学价值,却是不如两首《咏菊》的。”
薛蛮的脸色不是很好看,他可不是长安本地人,他也没资格在国子学、太学这样的首都学校读书,不过他通过在家乡的势力弄了举人,便来这长安考省试了,不过他已经多次落榜了,如今的举人可不是长久的头衔,而是通不过省试,就会没了举人资格,再想要考进士,就必须再考举人。
薛蛮对自己的家族家乡感情非常深厚,为了博一个功名,已经在外奔波了不少年岁,属于典型的游子,他第一次读到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便觉得这首诗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么一句非常质朴易懂的诗,就让他想起了多年在外乡受到的各种不平待遇,他甚至在那一刻想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不只是他想家,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也定然是很想他的。
几位士子中,还有一个叫做江平的,他敏锐的察觉到薛蛮的阴郁,一下子便揣摩出这个中心人物的偏好,于是他在一片安静之中,忽然冷冷的哼了一声。
“杨兄、周兄对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评价未免太低,我觉得王摩诘的这首诗,是三首之中写得最好的,完全就是大巧不工,返璞归真!”
江平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薛蛮的表情,见他果然用更加期待的眼神望着自己,江平不由心中大喜,虽然他自己一点都不觉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好,但却听过一些名家的评点。
于是他侃侃而谈:“我的诗词水准虽然并不怎么出色,但我却知道,有几位文坛大佬都对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非常看好,比如那位贺老贺博士、张若虚老前辈,还有卢象、崔颢等这些后起之秀,我认为以他们的人品与诗词鉴赏功力,绝不会胡乱说这首诗好。”
杨鹏、周泽两人脸色不怎么好看,如果是江平自己说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好的话,或许他们还能反驳一二,但既然抬出那么多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他们还真不敢反驳什么,虽然他们腹诽王维明明本来就与这些人关系莫逆,他们哪会拆王维的台?
不过杨鹏、周泽两人敢这样想,却不敢这么说,要不然传出去可就会被人嘲笑成目中无人,若追究起来更是个诽谤之罪,如果有才且目中无人的话倒也罢了,毕竟不少人还是比较欣赏那些恃才傲物的狂士的。
只可惜杨、周二人的这个水准,确实不怎么样,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巴结薛蛮这种人。
薛蛮才不管两人脸色难看,而是拍案叫好道:“说得不错,我也非常敬佩贺老的人品与诗词功夫,他既然都说这首诗好,那肯定是真的好,虽然我无法仔细说出这首诗好在哪里,但我读了确实有许多感慨,甚至还有马上回家乡看看的想法……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江平不由大喜,只觉得自己赌对了,而其余的士子,则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
接下来,由于薛蛮定了一个基调,众人自然开始重点吹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也不管什么傲骨不傲骨了,中心人物说好,那他们当然要附和,谁唱反调就是作死,大家可都看到了,江平就因为第一个说这首诗好,便得到了薛蛮的热情对待。
旁边的文艺女青年们,也纷纷配合众人的步调,虽然她们大多数人,其实更喜欢第一首《咏菊》,因为用词华丽,格调清美,只要稍稍改编,便是一首能够传唱开来的名作。
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很“土”,实在难以改成唱曲,且这首诗的个人意味太浓,并不适合演唱。
薛蛮这个圈子发生的情景,只是一个缩影,不少士子都在讨论王维的这三首诗,或赞或贬,或仔细研究以此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准,或大而空谈只为吸引才女的注意……
总有人争论这三首诗哪首最受欢迎,其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不少人出乎意料,好比后世传唱甚广的流行歌曲大多都是具有中毒性的口水歌一般,三首之中最“土”最朴实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毫无疑问最受欢迎,因为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士大夫的圈子,而被普通人民所喜爱。
长安在这个时代可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不少异族都定居长安,并渐渐被华夏文化所同化,由此可以想象,这首通俗易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出,甚至连这些异族人都赞叹不已,并有人心血来潮的决定回自己的家乡看看……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啊。
千百年后,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甚至入选了小学课本,实在是脍炙人口。
仅仅凭借三首诗,就又将王维的名声送上一个高度。
而这个时候,省试终于要来临了。
===========
求收藏票票~~~~~~~~
即便薛蛮的话很不好听,这些依附男人如同傍水而居的水草的女人们,却依旧只能陪笑,也许她们刚刚嘴上表示对郑淑颖的不屑,但心中还是异常羡慕的。
因为作为摘花诗社的社长,郑淑颖的确有这个资格与王维传绯闻,而她们连资格都没有,即便她们说自己与那位名扬长安的天才诗人有一腿,也没人会信。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传言,所以那位赵郡李氏的公子,就自我膨胀得厉害,大概觉得自己比王摩诘的魅力要高了,当时王摩诘似乎无意写诗,而那李公子却硬要逼着王摩诘出丑,结果反而自己出了大丑。”薛蛮有些幸灾乐祸的说着。
对他来说,像王维这种层次的人争斗,那就是神仙打架,他这种凡人只能仰望,所以他并没有什么立场可言,不过男人自然也有嫉妒心。
对于王维这种万众瞩目的存在,他心中当然十分嫉妒,所以很期望看到王维吃瘪,只可惜吃瘪的反而是那位李家公子,名气小得连他都不知道名字。
“最好笑的是据说这重阳登高活动之后,郑淑颖就与这位李家公子划开了界线,还义正词严的澄清了之前的谣言,说自己其实是仰慕王摩诘的,不过却从来没有与王摩诘有过什么交集。”
薛蛮用嘲讽的语气说着,显然他对郑淑颖这种女人看得很透彻,不过心中却也佩服郑淑颖手腕确实高明。
杨鹏有些戚然道:“这个女人不简单呐,不过她这样做,难道不害怕那位李姓公子的报复?”
薛蛮摇了摇头,道:“这位李公子并不是睚眦必报的人,据说在世家圈子里名声还是不错的,只是自不量力挑衅王摩诘被狠狠的打脸了而已,如今这郑淑颖的名气一来二去已经大了起来,李公子若是报复,那名声真的就臭了,他甚至还要保住郑淑颖,要不然谁再栽赃他一下的话,那可真够呛的。”
周泽深深吸了口气,心中对女人提高了警惕,有时候真的不能小看女人,哪怕她们看似手无缚鸡之力。
“不提这些传闻了,来谈谈王摩诘的那三首诗吧。”满脸横肉的薛蛮,却是异常喜欢附庸风雅的人。
杨鹏当先说道:“两首《咏菊》,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毫无疑问,其中最好的是第二首《咏菊》,里面那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最为让人动容,因为这象征着一种宁死不屈的品质,将菊花的风骨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泽接着说道:“不错,第一首《咏菊》虽然用词非常精致典雅,这算是王摩诘的风格了,这种充满意蕴却并不空洞的华美,非常得女子们的欢心,但毫无疑问,在立意上,第一首《咏菊》是不及第二首的,哪怕第二首的用词更加平实一些。”
薛蛮微微点头,只是兴致却不怎么高,他有些期待的问道:“那你们怎么看第三首?”
杨鹏与周泽两人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哪里会被这首“口水诗”所触动,不过看样子这薛蛮倒挺喜欢第三首啊。
本来就是为了结交这个薛蛮,所以杨鹏当先说道:“这第三首嘛,坊间传闻这是王摩诘为自己所写,寄托他异常真挚的情感,所以我想这种发自肺腑的诗歌,应该不错吧。”
虽然杨鹏嘴上这么说,但心里确实不觉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好,只是因为写诗的人是王维,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性,这就是所谓的晕轮效应。
认为它好的人,把它吹到天上,说是古往今来思念家乡写的最真挚最感人的诗。
而那些从没有过思乡之情的,如杨鹏这样的本地人,单纯的从遣词造句立意来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水准真的非常普通,有不屑者,直接将这首诗冠以“口水诗”的称号。
虽然周泽也是来结交薛蛮这个人脉颇广的富商之子的,但他还有点文人的傲气,所以尽可能委婉的评价道:“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确实是三首诗中争议比较大的,因为这首诗王摩诘并没有当场拿出来,所以有人觉得王摩诘自己都对这首诗没什么信心,我认为这首诗虽然写得流畅可读,优点是通俗易懂,但论起文学价值,却是不如两首《咏菊》的。”
薛蛮的脸色不是很好看,他可不是长安本地人,他也没资格在国子学、太学这样的首都学校读书,不过他通过在家乡的势力弄了举人,便来这长安考省试了,不过他已经多次落榜了,如今的举人可不是长久的头衔,而是通不过省试,就会没了举人资格,再想要考进士,就必须再考举人。
薛蛮对自己的家族家乡感情非常深厚,为了博一个功名,已经在外奔波了不少年岁,属于典型的游子,他第一次读到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便觉得这首诗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么一句非常质朴易懂的诗,就让他想起了多年在外乡受到的各种不平待遇,他甚至在那一刻想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不只是他想家,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也定然是很想他的。
几位士子中,还有一个叫做江平的,他敏锐的察觉到薛蛮的阴郁,一下子便揣摩出这个中心人物的偏好,于是他在一片安静之中,忽然冷冷的哼了一声。
“杨兄、周兄对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评价未免太低,我觉得王摩诘的这首诗,是三首之中写得最好的,完全就是大巧不工,返璞归真!”
江平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薛蛮的表情,见他果然用更加期待的眼神望着自己,江平不由心中大喜,虽然他自己一点都不觉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好,但却听过一些名家的评点。
于是他侃侃而谈:“我的诗词水准虽然并不怎么出色,但我却知道,有几位文坛大佬都对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非常看好,比如那位贺老贺博士、张若虚老前辈,还有卢象、崔颢等这些后起之秀,我认为以他们的人品与诗词鉴赏功力,绝不会胡乱说这首诗好。”
杨鹏、周泽两人脸色不怎么好看,如果是江平自己说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好的话,或许他们还能反驳一二,但既然抬出那么多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他们还真不敢反驳什么,虽然他们腹诽王维明明本来就与这些人关系莫逆,他们哪会拆王维的台?
不过杨鹏、周泽两人敢这样想,却不敢这么说,要不然传出去可就会被人嘲笑成目中无人,若追究起来更是个诽谤之罪,如果有才且目中无人的话倒也罢了,毕竟不少人还是比较欣赏那些恃才傲物的狂士的。
只可惜杨、周二人的这个水准,确实不怎么样,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巴结薛蛮这种人。
薛蛮才不管两人脸色难看,而是拍案叫好道:“说得不错,我也非常敬佩贺老的人品与诗词功夫,他既然都说这首诗好,那肯定是真的好,虽然我无法仔细说出这首诗好在哪里,但我读了确实有许多感慨,甚至还有马上回家乡看看的想法……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江平不由大喜,只觉得自己赌对了,而其余的士子,则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
接下来,由于薛蛮定了一个基调,众人自然开始重点吹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也不管什么傲骨不傲骨了,中心人物说好,那他们当然要附和,谁唱反调就是作死,大家可都看到了,江平就因为第一个说这首诗好,便得到了薛蛮的热情对待。
旁边的文艺女青年们,也纷纷配合众人的步调,虽然她们大多数人,其实更喜欢第一首《咏菊》,因为用词华丽,格调清美,只要稍稍改编,便是一首能够传唱开来的名作。
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很“土”,实在难以改成唱曲,且这首诗的个人意味太浓,并不适合演唱。
薛蛮这个圈子发生的情景,只是一个缩影,不少士子都在讨论王维的这三首诗,或赞或贬,或仔细研究以此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准,或大而空谈只为吸引才女的注意……
总有人争论这三首诗哪首最受欢迎,其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不少人出乎意料,好比后世传唱甚广的流行歌曲大多都是具有中毒性的口水歌一般,三首之中最“土”最朴实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毫无疑问最受欢迎,因为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士大夫的圈子,而被普通人民所喜爱。
长安在这个时代可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不少异族都定居长安,并渐渐被华夏文化所同化,由此可以想象,这首通俗易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出,甚至连这些异族人都赞叹不已,并有人心血来潮的决定回自己的家乡看看……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啊。
千百年后,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甚至入选了小学课本,实在是脍炙人口。
仅仅凭借三首诗,就又将王维的名声送上一个高度。
而这个时候,省试终于要来临了。
===========
求收藏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