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招降曹操!?”
大捷之后的第一场军议,王羽第一句话就把众将惊得跳起来。
“主公当三思啊,曹操非是寻常之人,与二位公孙将军,高、袁、马、陈诸位皆大有不同,此人胸怀大志,擅长招揽人心,如今已是身负天下士族之望,又精擅合纵连横的手段……若当真以此人出镇边疆,恐怕会适得其反,战祸连绵啊!”
诸葛亮的反应最快,想了想便整理好思路,语重心长的提出劝谏。
“孔明说的没错,那厮心黑手狠,绝对不是善茬!对付这种人,就该穷追猛打,不给他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直接砍成肉泥,这才妥当!”太史慈紧跟着说道。
他和典韦不打不相识,颇有几分惺惺相惜,对王羽放过典韦的决定是无比赞同的,可曹操……他甚至有些怀疑,主公是不是被大胜冲昏头了,不然怎么会想出这么个主意呢?
就连一向对人不对事,专门和诸葛亮唱反调的魏延也不赞成王羽的提议,他黑着张脸说道:“别说那曹操未必看得清形势,就算他识相,可诚明他们的仇怎么办?难道就让他们白死了吗?反过来说,这一仗曹操的兄弟、子侄死了一大堆,他又岂能丝毫不放在心上?”
或许这是青州成军以来,王羽遭到属下质疑最多的一次了。他倒是不觉恼火,这个念头本来也是他在面对典韦时的突发奇想,连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遑论其他人?
众人的反驳也都很有道理。
魏延持的是仇恨论,未尽之意也是在提醒王羽,放过曹操。吕布那边怕是不好交代。大概是中原战局的突变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太史慈对曹操的评价异常的高,认为不能给对方一丝一毫的机会,不然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诸葛亮则是单纯从野心和才能来分析,将曹操和现有的几大诸侯区分开。
目前定下来的五路诸侯各有异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格局有限。
幽州、辽东那二位就不用说了,公孙瓒刚强有余,变通不足,公孙度则是一心盯着辽东那一亩三分地;马超和高、袁都是被打服了的,前者还和王羽有了姻亲关系,只要王羽健在一天。他们应该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陈家的底蕴比其他四家都深,但那父子也不是什么有大志的人,只要在海外开拓中能看到切实的利益,想必也不会再有反复。
但曹操不同,他是真正的枭雄。挫折只会让他成长,时间给他带来的是新的力量。真把他当做公孙瓒对待,或许能少留点血,少打几仗,但几年,或是十几年后会怎样呢?搞不好他会串联起一帮诸侯反攻中原,搞得天下大乱吧?
王羽没有反驳,也反驳不了。他耐心听了一阵子,见没有更具代表性的意见了,这才抬抬手,待众人安静下来,他慢悠悠说道:“诸君的意见都没错,不过你们似乎都没理解我的意思,我说的招降,不是给他诸侯的地位,而是将其收归麾下,做为治政之臣。”
一片寂静。
连诸葛亮都愣住了。哑口无言,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觑。
这个提议比先前的那个更匪夷所思,不过倒是把众人提出的异议解决了一大半。
青州执行的是军政绝对分离的政策,即便是在战局最紧张的阶段,也没出现田丰或是国渊掌握兵权的局面。反过来也是一样,武将插手内政也是绝无仅有的。若是真让曹操到内政系统任职,风险一下子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搞定了曹操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正如诸葛亮所说,曹操乃是反青州的士族众望所归,他若顽抗到底,或者战死沙场,很可能会鼓舞反青州势力继续战斗下去,可他若是降了,纵然还有顽固分子在,整个反青州的士族阵营也会分崩离析。
当然,以目前的形势而言,这些士族翻不起什么大浪来,铁血肃清也只是多耗费些时间。但若放眼将来,这样做就得不偿失了。
青州的扩张速度一直很快,而即将要进行这场大扩张,更是规模空前。当年打平袁绍,夺取冀南诸郡,人才就紧张过,全靠王羽调整政策,收编了一部分士族才解决问题。而接下来的这场扩张,需要的人才可不是几倍这么简单,青州军眼见着就要全取中原了!
如果能和平解决大部分士族,不使用太激烈的手段,还可以完整的得到那些世家的传承——或是文献,或是技术,又或其他些什么,战争最容易破坏的就是这些东西。
总之,若能招降曹操,肯定是利大于弊就对了。
太史慈嘟囔着说道:“曹操那厮……怕是不会轻易就范吧?”
“降不降是他的事,只要咱们把态度亮出来,场面做足,告诉天下人主公有容人之量就足够了。”赵云突然插话道:“当然,该打咱们也得继续打,不能给他用缓兵之计的机会,等到他穷途末路了,何去何从,就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了。”
“原来是这样!”诸葛亮眼睛一亮,显然是被赵云提醒,想起了什么:“主公要消除的只是士族垄断朝堂的种种特权,并非不允许世家存在,但由于过去种种,难免让世人误会……就亮自身而言,当年也曾经误会过主公呢。”
他自嘲一笑,接着说道:“借助这场招降的谈判,正好对新政做个宣传,也算是提前做个铺垫,正是两全其美的法子。主公的眼光果然长远,亮望尘莫及也。”
“罢了,别来这套。”王羽抬手指指诸葛亮,笑道:“孔明,拍马屁什么的不适合你,你还是做好铁面军师这份差事吧。”
众将也都跟着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既然定下了。就当尽早安排。孔明你这就修书回高唐,着文举、正平速来帐下听用。”
“臣这就去办。”诸葛亮应声而去。
王羽转向方悦,吩咐道:“无忌,你辛苦些,带人去东面迎一迎。看看文和、坦之他们什么时候能到,需不需要增援。”
“主公放心!”方悦起身应命,回答的虽然很大声,但眼神看起来却有些游移不定的样子。
王羽摆摆手,斥道:“怎么?有话就说,这么婆婆妈妈的算什么?”
“末将是在想。高唐那边……”方悦显得有些迟疑。
这场大战的最后一个悬念就在东线。东线留守部队的兵力有限,面对的对手却非常强劲,一旦有个闪失,无论是高唐失陷,还是被夏侯渊寻机攻取泰山道,袭略青州。都会对天下局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骑兵是没办法及时增援了,从太原一路到河内,几乎马不停蹄,最后这场大战更是激烈无比,将士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再要长途奔袭,去救高唐,那就真要应了那句: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了。
从距离上来说,让贾诩和周仓水路并进,急行回援才是最稳妥的。而王羽的命令却是要贾诩赶来汇合,进而围攻洛阳的套路。
“高唐那边有文远、子敬他们在,不怕对付不了孙策和夏侯渊,就算真的打不赢,也不至于一败涂地。以子敬和叔至的稳重,若真有什么麻烦,求援信早就到了。”
王羽并非不担心,但高唐那么远。担心又有什么用?真是打了大败仗,分兵回援就成了添油战术了,与其浪费时间赶路,还不如集中全力先拿下洛阳再说。
现在的洛阳,并未经历过历史上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浩劫。曹操若在洛阳设立防线,屏蔽南阳、荆州也是个麻烦,还是趁你病,要你命,先把这个筹码抢过来再说。
贾诩来修武的路上,还有李典的五千精锐挡着,王羽打算把这支有生力量也吃掉,彻底孤立洛阳。
吩咐过方悦,王羽又叫过李十一,让他去于禁军中传令,先是围堵李典,然后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拿下洛阳。
战后还有不少善后的事务,赵云、太史慈也先后领了军令去忙,魏延却是磨磨蹭蹭的不肯走,等到没人了,他才凑过来提醒道:“主公要收降曹操,温侯那边……”
“嗯,岳丈那边,我自会去说,文长有心了。”王羽点点头,起身要走,却见魏延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有些不耐烦了,斥道:“我说文长啊,你这鬼鬼祟祟的是想干嘛?就不能痛快点一次说完么?”
魏延摸摸后脑勺,讪讪道:“某就是有个想法……主公,您不觉得咱们隐雾军还有点不足么?”
“嗯?”王羽停下脚步,转头看了魏延一眼,若有所思的笑了:“你继续说。”
“别的都还好,潜伏够隐蔽,突袭够犀利,刺探情报也很得力……”魏延一边观察着王羽的神情变化,一边缓缓说道:“就是,嗯,打硬仗的本事差了点。”
王羽不以为忤,反问道:“文长,隐雾军是你该管,你有什么提议?”
魏延抓着头皮,有些发急:“诶,主公,您怎么还不明白呢?就是,就是那个啊……嗯,循义练兵很有一套的,陷阵营的战法和咱们隐雾军也很搭调,所以,所以呢……”
他面色本来就深,这一发急更是紫里透红,看得王羽肚里好笑。
不愧是魏延,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啊。盟军才遭重创,这就惦记起盟友的家当了,把陷阵营和隐雾军合二为一?还真别说,很棒的主意呢,我喜欢!
“嗯,知道了。”心里这么想,王羽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点点头,嗯一声,然后就那么扬长而去,留下魏延在原地抓耳挠腮,郁闷非常。
虽然有点不仗义,但这主意本身是好的啊,有了高顺和陷阵营,那隐雾军就不比疾风军差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抢起功劳来,绝对是一等一的啊。
这么关键的问题,主公咋就不给个准信儿呢?这真是让人神伤啊。
“招降曹操!?”
大捷之后的第一场军议,王羽第一句话就把众将惊得跳起来。
“主公当三思啊,曹操非是寻常之人,与二位公孙将军,高、袁、马、陈诸位皆大有不同,此人胸怀大志,擅长招揽人心,如今已是身负天下士族之望,又精擅合纵连横的手段……若当真以此人出镇边疆,恐怕会适得其反,战祸连绵啊!”
诸葛亮的反应最快,想了想便整理好思路,语重心长的提出劝谏。
“孔明说的没错,那厮心黑手狠,绝对不是善茬!对付这种人,就该穷追猛打,不给他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直接砍成肉泥,这才妥当!”太史慈紧跟着说道。
他和典韦不打不相识,颇有几分惺惺相惜,对王羽放过典韦的决定是无比赞同的,可曹操……他甚至有些怀疑,主公是不是被大胜冲昏头了,不然怎么会想出这么个主意呢?
就连一向对人不对事,专门和诸葛亮唱反调的魏延也不赞成王羽的提议,他黑着张脸说道:“别说那曹操未必看得清形势,就算他识相,可诚明他们的仇怎么办?难道就让他们白死了吗?反过来说,这一仗曹操的兄弟、子侄死了一大堆,他又岂能丝毫不放在心上?”
或许这是青州成军以来,王羽遭到属下质疑最多的一次了。他倒是不觉恼火,这个念头本来也是他在面对典韦时的突发奇想,连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遑论其他人?
众人的反驳也都很有道理。
魏延持的是仇恨论,未尽之意也是在提醒王羽,放过曹操。吕布那边怕是不好交代。大概是中原战局的突变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太史慈对曹操的评价异常的高,认为不能给对方一丝一毫的机会,不然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诸葛亮则是单纯从野心和才能来分析,将曹操和现有的几大诸侯区分开。
目前定下来的五路诸侯各有异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格局有限。
幽州、辽东那二位就不用说了,公孙瓒刚强有余,变通不足,公孙度则是一心盯着辽东那一亩三分地;马超和高、袁都是被打服了的,前者还和王羽有了姻亲关系,只要王羽健在一天。他们应该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陈家的底蕴比其他四家都深,但那父子也不是什么有大志的人,只要在海外开拓中能看到切实的利益,想必也不会再有反复。
但曹操不同,他是真正的枭雄。挫折只会让他成长,时间给他带来的是新的力量。真把他当做公孙瓒对待,或许能少留点血,少打几仗,但几年,或是十几年后会怎样呢?搞不好他会串联起一帮诸侯反攻中原,搞得天下大乱吧?
王羽没有反驳,也反驳不了。他耐心听了一阵子,见没有更具代表性的意见了,这才抬抬手,待众人安静下来,他慢悠悠说道:“诸君的意见都没错,不过你们似乎都没理解我的意思,我说的招降,不是给他诸侯的地位,而是将其收归麾下,做为治政之臣。”
一片寂静。
连诸葛亮都愣住了。哑口无言,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觑。
这个提议比先前的那个更匪夷所思,不过倒是把众人提出的异议解决了一大半。
青州执行的是军政绝对分离的政策,即便是在战局最紧张的阶段,也没出现田丰或是国渊掌握兵权的局面。反过来也是一样,武将插手内政也是绝无仅有的。若是真让曹操到内政系统任职,风险一下子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搞定了曹操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正如诸葛亮所说,曹操乃是反青州的士族众望所归,他若顽抗到底,或者战死沙场,很可能会鼓舞反青州势力继续战斗下去,可他若是降了,纵然还有顽固分子在,整个反青州的士族阵营也会分崩离析。
当然,以目前的形势而言,这些士族翻不起什么大浪来,铁血肃清也只是多耗费些时间。但若放眼将来,这样做就得不偿失了。
青州的扩张速度一直很快,而即将要进行这场大扩张,更是规模空前。当年打平袁绍,夺取冀南诸郡,人才就紧张过,全靠王羽调整政策,收编了一部分士族才解决问题。而接下来的这场扩张,需要的人才可不是几倍这么简单,青州军眼见着就要全取中原了!
如果能和平解决大部分士族,不使用太激烈的手段,还可以完整的得到那些世家的传承——或是文献,或是技术,又或其他些什么,战争最容易破坏的就是这些东西。
总之,若能招降曹操,肯定是利大于弊就对了。
太史慈嘟囔着说道:“曹操那厮……怕是不会轻易就范吧?”
“降不降是他的事,只要咱们把态度亮出来,场面做足,告诉天下人主公有容人之量就足够了。”赵云突然插话道:“当然,该打咱们也得继续打,不能给他用缓兵之计的机会,等到他穷途末路了,何去何从,就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了。”
“原来是这样!”诸葛亮眼睛一亮,显然是被赵云提醒,想起了什么:“主公要消除的只是士族垄断朝堂的种种特权,并非不允许世家存在,但由于过去种种,难免让世人误会……就亮自身而言,当年也曾经误会过主公呢。”
他自嘲一笑,接着说道:“借助这场招降的谈判,正好对新政做个宣传,也算是提前做个铺垫,正是两全其美的法子。主公的眼光果然长远,亮望尘莫及也。”
“罢了,别来这套。”王羽抬手指指诸葛亮,笑道:“孔明,拍马屁什么的不适合你,你还是做好铁面军师这份差事吧。”
众将也都跟着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既然定下了。就当尽早安排。孔明你这就修书回高唐,着文举、正平速来帐下听用。”
“臣这就去办。”诸葛亮应声而去。
王羽转向方悦,吩咐道:“无忌,你辛苦些,带人去东面迎一迎。看看文和、坦之他们什么时候能到,需不需要增援。”
“主公放心!”方悦起身应命,回答的虽然很大声,但眼神看起来却有些游移不定的样子。
王羽摆摆手,斥道:“怎么?有话就说,这么婆婆妈妈的算什么?”
“末将是在想。高唐那边……”方悦显得有些迟疑。
这场大战的最后一个悬念就在东线。东线留守部队的兵力有限,面对的对手却非常强劲,一旦有个闪失,无论是高唐失陷,还是被夏侯渊寻机攻取泰山道,袭略青州。都会对天下局势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骑兵是没办法及时增援了,从太原一路到河内,几乎马不停蹄,最后这场大战更是激烈无比,将士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再要长途奔袭,去救高唐,那就真要应了那句: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了。
从距离上来说,让贾诩和周仓水路并进,急行回援才是最稳妥的。而王羽的命令却是要贾诩赶来汇合,进而围攻洛阳的套路。
“高唐那边有文远、子敬他们在,不怕对付不了孙策和夏侯渊,就算真的打不赢,也不至于一败涂地。以子敬和叔至的稳重,若真有什么麻烦,求援信早就到了。”
王羽并非不担心,但高唐那么远。担心又有什么用?真是打了大败仗,分兵回援就成了添油战术了,与其浪费时间赶路,还不如集中全力先拿下洛阳再说。
现在的洛阳,并未经历过历史上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浩劫。曹操若在洛阳设立防线,屏蔽南阳、荆州也是个麻烦,还是趁你病,要你命,先把这个筹码抢过来再说。
贾诩来修武的路上,还有李典的五千精锐挡着,王羽打算把这支有生力量也吃掉,彻底孤立洛阳。
吩咐过方悦,王羽又叫过李十一,让他去于禁军中传令,先是围堵李典,然后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拿下洛阳。
战后还有不少善后的事务,赵云、太史慈也先后领了军令去忙,魏延却是磨磨蹭蹭的不肯走,等到没人了,他才凑过来提醒道:“主公要收降曹操,温侯那边……”
“嗯,岳丈那边,我自会去说,文长有心了。”王羽点点头,起身要走,却见魏延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有些不耐烦了,斥道:“我说文长啊,你这鬼鬼祟祟的是想干嘛?就不能痛快点一次说完么?”
魏延摸摸后脑勺,讪讪道:“某就是有个想法……主公,您不觉得咱们隐雾军还有点不足么?”
“嗯?”王羽停下脚步,转头看了魏延一眼,若有所思的笑了:“你继续说。”
“别的都还好,潜伏够隐蔽,突袭够犀利,刺探情报也很得力……”魏延一边观察着王羽的神情变化,一边缓缓说道:“就是,嗯,打硬仗的本事差了点。”
王羽不以为忤,反问道:“文长,隐雾军是你该管,你有什么提议?”
魏延抓着头皮,有些发急:“诶,主公,您怎么还不明白呢?就是,就是那个啊……嗯,循义练兵很有一套的,陷阵营的战法和咱们隐雾军也很搭调,所以,所以呢……”
他面色本来就深,这一发急更是紫里透红,看得王羽肚里好笑。
不愧是魏延,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啊。盟军才遭重创,这就惦记起盟友的家当了,把陷阵营和隐雾军合二为一?还真别说,很棒的主意呢,我喜欢!
“嗯,知道了。”心里这么想,王羽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点点头,嗯一声,然后就那么扬长而去,留下魏延在原地抓耳挠腮,郁闷非常。
虽然有点不仗义,但这主意本身是好的啊,有了高顺和陷阵营,那隐雾军就不比疾风军差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抢起功劳来,绝对是一等一的啊。
这么关键的问题,主公咋就不给个准信儿呢?这真是让人神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