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一 留守人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日本的事情虽然有些突兀,但还称不上麻烦,毕竟那些人是投靠他们的,收不收都在这边一句话,无关大碍。
真正让李老教授忧心的,却还是与郑家的关系问题。老爷子的长篇电报中涉及最多的篇幅也正是关于他们。
郑家在本地素有根基,即使在先前荷兰人统治时期,台湾岛上数量最多的外来移民团体,依然要数郑家前几年趁灾荒从大陆迁来的移民。以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现在又没有了欧洲人的压制,可以想象,这个团体很快就会发展壮大起来。
正是凭借这一点,郑芝龙先前在谈判时才很大度的表示:所有西洋人的地盘打下来后都归你们短毛所有,咱们只要保证原来那些汉人移民的安全就可以了。到时候各家经营各自的地盘,不伤和气。
但这边可不傻——西洋人才占了多少地方?连台南台北都算上,充其量不过几处港口,建筑了几座小城堡而已。整个台湾岛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时候基本都可以算作“无主之地”,要搞开发,明朝老农民的锄头可远比穿越众的琼海步枪有效。要比从大陆上招募流民的能力,穿越众也确实不如人家郑氏。
如果真象郑家所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经营,恐怕用不了几年,大约除了当前几处海边港口,岛上其它地方都要归郑氏所有了。北路军辛辛苦苦跑这一趟,结局却是为人作嫁?帮郑芝龙收复台湾来了?——他们要是上这种当,也别说自己是什么现代人穿越众了,直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了事。
既然出来了,当然就要加以破解——于是短毛众在后续谈判中表现出的“谦和”与“大度”又要比郑家多了好几倍:诶呀呀,这么见外干什么!咱们虽然不是明人,却也是汉人哪。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怎么能说什么各顾各呢?
其中老李教授更是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义正辞严指出:在赶跑了西洋夷人之后,台湾已经回到祖国怀抱,在岛上只能有一个政权,任何企图建立两个平行政权的举动都是在搞分裂,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虽然没有亲身参加那次谈判,但庞雨也可以想象当时对面郑家人的郁闷——估计他们再也猜想不到这些稀奇古怪的大道理从何而来,恐怕也很难理解。不过是否理解无所谓,关键是这边拳头大,拳头大的人,道理总是要硬一些。
光有大道理还不算,短毛在这种较量上可是从来不肯吃亏的——阿德又非常“好心”的表示:同为汉人,同舟共济乃是理所应当,大陆移民的麻烦也就是我们的麻烦,短毛绝不会对岛上汉民的困难袖手旁观!
可怜的郑氏,先前李教授的那番大道理估计已经很让他们郁闷了,现在阿德的“好意”肯定更让他们憋气——话说得好听,来意却不善啊。岛上移民本是他们郑家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当初为了给那些移民发安家银子,买耕牛,郑家可花了不少钱。现如今短毛就凭一句话就要介入到对岛上移民的管理中来,相当于把手伸进了他们郑家的基本盘,这可是关系到郑家势力将来能不能在岛上继续立足的大事!
庞雨相信以郑芝龙的眼光和头脑,肯定能出这其中的不利之处。如果换了其它任何势力,哪怕是大明朝廷的官员,胆敢提出这种要求,恐怕郑芝龙早翻脸了。但在北路军面前,他们却没有任何敢于翻脸的余地,再怎么苛刻的条件,估计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当然了,完全以势压人并不是他们短毛的作风,硬话说过,软糖也多多少少要给几个。难得这回老李教授和阿德在谈判中都充当了黑脸角色,于是天边一声炮响,解席闪亮登场——以讲义气,护交情的山东爷们儿形象,老解跳出来唱白脸了。
当初在琼州府谈判时,解席跟郑芝虎聊得就比较投机,这回两人又一起出兵打下了北部地区,关系迅速升温,很快达到了相互称兄道弟的地步。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郑芝龙的授意,郑芝虎在某次酒酣耳热之后主动提出要和解席拜把子结兄弟,后者在请示了老爷子之后,痛痛快快表示了同意,于是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之下,解席和郑芝虎正儿八经烧香磕头,结为异姓兄弟。
以兄长的身份,解席私下里透了不少“底”给郑芝虎,而郑家也终于弄清楚短毛的目的之所在——他们要控制台湾岛,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无法阻止。不过好消息是短毛并不打算把郑氏排除在外,他们不介意和郑家分享岛上权益,甚至包括已经占领的,原本属于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那些港口,城堡,也都可以与郑家“共有”,当然前提条件是:岛上其它汉人控制区,短毛也一样有权插手。
后者其实已经不可避免,郑芝龙在反复思量后,决定接受这份条件。不就是双方继续搅在一口大锅里斗智斗勇么?他郑某人从一无所有的逃家子,混到威震南海的一方大豪,眼下连三十岁都不到,正是一生中胆气最盛的时候,面对挑战还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而不会像后来晚年面对满清那样,轻易就作出投降决定。
认清了局势,明确了方针,此后谈判就简单多了。郑家痛痛快快认了老二,这边也没让他们太吃亏,因为北路军计划在台湾战事结束后撤回大部分人马,留在岛上的人手有限,这边干脆连北部地区西班牙人的两座城堡都丢给郑家管理了。短毛的势力将只收缩于台南赤嵌城一带,及其附属港口。按照后世的发展前景,他们将来的主力开发方向将是更南边一点的打狗港,也就是未来台湾第一大港:高雄。
双方约定组建了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简称联管会,共同处理岛上一切事物。郑芝龙本人并没有进入这个委员会,他觉得自己就算进来也只能做个副职,太没面子,干脆不干。只是把自家兄弟郑芝虎推出来当了个副头目。
联管会的正职首脑当然是由短毛众派人担当的,老李教授原本属意解席,毕竟他最有在外面经营的经验,和郑家关系也好。但老解却死活不肯留下——开玩笑,在这种地方一待下来,一年到头除了野鹿之外恐怕连大活人都不见几个。高雄港将来也许会有很好的前景,但天晓得要多少年才能建设得像个样子……他解席满怀雄心壮志,可不想在这儿作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
解席不肯留,唐健倒是想要留下来守卫宝岛的。但李教授考虑到这里形势复杂:留守人员不但要同时应对土著,日商,郑家以及残余欧洲人等多方势力,还要在荷兰人留下的基础上继续建设港口,发展贸易……唐健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要处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局面,恐怕还难以胜任。
其间叶孟言等几个年轻小伙儿还自告奋勇主动提出:他们想要留下来进行此地的开发工作。本来这帮小伙子就向委员会提议过要去海南三亚一带开分基地,现在直接把分基开到台湾岛,对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反正都是一样的荒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北路军的领导层内部为此进行了一番讨论,不少人觉得小家伙们恐怕还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不过老李教授却认为年轻人有冲劲,敢于揽事——这绝不是坏事情,所以应该给他们个机会试一试。当然,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肯定要有。
于是经过协商后,决定由文德嗣同学出任管委会的首任会长,带领叶孟言所在的一营三连所部,接下治理宝岛的第一棒。文德嗣平时主要管理运输船队事务,不会在岛上常驻。当他不在的时候,岸上事务就由那批年轻人自行决定。
经过半年或一年,如果这些年轻人证实了自己确有管理一地的能耐,到时候就会把权力正式交接给他们。
…………
在把驻军和占领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北路军主力就准备搬师回航了。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返回,是因为从郑家那里,得到了一条自福建官场转发出来的确切消息。
经过一番明面上无声无息,私下里却颇为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在明帝国内部终于最终确定:将由哪一派势力接过熊文灿丢下的这份大功劳——招降短毛。
大明帝国的正式谈判人员,他们自己称为“招抚大使”的官员,已经从南都金陵出发,本来若是按常例走陆路,少说也要好几个月路程,这边也不必着急。但偏偏听说这回那位“招抚大使”颇为心切,说是反正要坐船的,干脆直接在长江口那边就上了海船,直放琼州岛!
这样,北路军主力,特别是老李教授那几位,就不得不尽快返回,为接下来真正的重头戏:招抚谈判,做好必要准备。(!)
小日本的事情虽然有些突兀,但还称不上麻烦,毕竟那些人是投靠他们的,收不收都在这边一句话,无关大碍。
真正让李老教授忧心的,却还是与郑家的关系问题。老爷子的长篇电报中涉及最多的篇幅也正是关于他们。
郑家在本地素有根基,即使在先前荷兰人统治时期,台湾岛上数量最多的外来移民团体,依然要数郑家前几年趁灾荒从大陆迁来的移民。以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现在又没有了欧洲人的压制,可以想象,这个团体很快就会发展壮大起来。
正是凭借这一点,郑芝龙先前在谈判时才很大度的表示:所有西洋人的地盘打下来后都归你们短毛所有,咱们只要保证原来那些汉人移民的安全就可以了。到时候各家经营各自的地盘,不伤和气。
但这边可不傻——西洋人才占了多少地方?连台南台北都算上,充其量不过几处港口,建筑了几座小城堡而已。整个台湾岛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时候基本都可以算作“无主之地”,要搞开发,明朝老农民的锄头可远比穿越众的琼海步枪有效。要比从大陆上招募流民的能力,穿越众也确实不如人家郑氏。
如果真象郑家所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经营,恐怕用不了几年,大约除了当前几处海边港口,岛上其它地方都要归郑氏所有了。北路军辛辛苦苦跑这一趟,结局却是为人作嫁?帮郑芝龙收复台湾来了?——他们要是上这种当,也别说自己是什么现代人穿越众了,直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了事。
既然出来了,当然就要加以破解——于是短毛众在后续谈判中表现出的“谦和”与“大度”又要比郑家多了好几倍:诶呀呀,这么见外干什么!咱们虽然不是明人,却也是汉人哪。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怎么能说什么各顾各呢?
其中老李教授更是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义正辞严指出:在赶跑了西洋夷人之后,台湾已经回到祖国怀抱,在岛上只能有一个政权,任何企图建立两个平行政权的举动都是在搞分裂,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虽然没有亲身参加那次谈判,但庞雨也可以想象当时对面郑家人的郁闷——估计他们再也猜想不到这些稀奇古怪的大道理从何而来,恐怕也很难理解。不过是否理解无所谓,关键是这边拳头大,拳头大的人,道理总是要硬一些。
光有大道理还不算,短毛在这种较量上可是从来不肯吃亏的——阿德又非常“好心”的表示:同为汉人,同舟共济乃是理所应当,大陆移民的麻烦也就是我们的麻烦,短毛绝不会对岛上汉民的困难袖手旁观!
可怜的郑氏,先前李教授的那番大道理估计已经很让他们郁闷了,现在阿德的“好意”肯定更让他们憋气——话说得好听,来意却不善啊。岛上移民本是他们郑家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当初为了给那些移民发安家银子,买耕牛,郑家可花了不少钱。现如今短毛就凭一句话就要介入到对岛上移民的管理中来,相当于把手伸进了他们郑家的基本盘,这可是关系到郑家势力将来能不能在岛上继续立足的大事!
庞雨相信以郑芝龙的眼光和头脑,肯定能出这其中的不利之处。如果换了其它任何势力,哪怕是大明朝廷的官员,胆敢提出这种要求,恐怕郑芝龙早翻脸了。但在北路军面前,他们却没有任何敢于翻脸的余地,再怎么苛刻的条件,估计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当然了,完全以势压人并不是他们短毛的作风,硬话说过,软糖也多多少少要给几个。难得这回老李教授和阿德在谈判中都充当了黑脸角色,于是天边一声炮响,解席闪亮登场——以讲义气,护交情的山东爷们儿形象,老解跳出来唱白脸了。
当初在琼州府谈判时,解席跟郑芝虎聊得就比较投机,这回两人又一起出兵打下了北部地区,关系迅速升温,很快达到了相互称兄道弟的地步。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郑芝龙的授意,郑芝虎在某次酒酣耳热之后主动提出要和解席拜把子结兄弟,后者在请示了老爷子之后,痛痛快快表示了同意,于是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之下,解席和郑芝虎正儿八经烧香磕头,结为异姓兄弟。
以兄长的身份,解席私下里透了不少“底”给郑芝虎,而郑家也终于弄清楚短毛的目的之所在——他们要控制台湾岛,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无法阻止。不过好消息是短毛并不打算把郑氏排除在外,他们不介意和郑家分享岛上权益,甚至包括已经占领的,原本属于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那些港口,城堡,也都可以与郑家“共有”,当然前提条件是:岛上其它汉人控制区,短毛也一样有权插手。
后者其实已经不可避免,郑芝龙在反复思量后,决定接受这份条件。不就是双方继续搅在一口大锅里斗智斗勇么?他郑某人从一无所有的逃家子,混到威震南海的一方大豪,眼下连三十岁都不到,正是一生中胆气最盛的时候,面对挑战还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而不会像后来晚年面对满清那样,轻易就作出投降决定。
认清了局势,明确了方针,此后谈判就简单多了。郑家痛痛快快认了老二,这边也没让他们太吃亏,因为北路军计划在台湾战事结束后撤回大部分人马,留在岛上的人手有限,这边干脆连北部地区西班牙人的两座城堡都丢给郑家管理了。短毛的势力将只收缩于台南赤嵌城一带,及其附属港口。按照后世的发展前景,他们将来的主力开发方向将是更南边一点的打狗港,也就是未来台湾第一大港:高雄。
双方约定组建了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简称联管会,共同处理岛上一切事物。郑芝龙本人并没有进入这个委员会,他觉得自己就算进来也只能做个副职,太没面子,干脆不干。只是把自家兄弟郑芝虎推出来当了个副头目。
联管会的正职首脑当然是由短毛众派人担当的,老李教授原本属意解席,毕竟他最有在外面经营的经验,和郑家关系也好。但老解却死活不肯留下——开玩笑,在这种地方一待下来,一年到头除了野鹿之外恐怕连大活人都不见几个。高雄港将来也许会有很好的前景,但天晓得要多少年才能建设得像个样子……他解席满怀雄心壮志,可不想在这儿作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
解席不肯留,唐健倒是想要留下来守卫宝岛的。但李教授考虑到这里形势复杂:留守人员不但要同时应对土著,日商,郑家以及残余欧洲人等多方势力,还要在荷兰人留下的基础上继续建设港口,发展贸易……唐健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要处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局面,恐怕还难以胜任。
其间叶孟言等几个年轻小伙儿还自告奋勇主动提出:他们想要留下来进行此地的开发工作。本来这帮小伙子就向委员会提议过要去海南三亚一带开分基地,现在直接把分基开到台湾岛,对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反正都是一样的荒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北路军的领导层内部为此进行了一番讨论,不少人觉得小家伙们恐怕还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不过老李教授却认为年轻人有冲劲,敢于揽事——这绝不是坏事情,所以应该给他们个机会试一试。当然,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肯定要有。
于是经过协商后,决定由文德嗣同学出任管委会的首任会长,带领叶孟言所在的一营三连所部,接下治理宝岛的第一棒。文德嗣平时主要管理运输船队事务,不会在岛上常驻。当他不在的时候,岸上事务就由那批年轻人自行决定。
经过半年或一年,如果这些年轻人证实了自己确有管理一地的能耐,到时候就会把权力正式交接给他们。
…………
在把驻军和占领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北路军主力就准备搬师回航了。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返回,是因为从郑家那里,得到了一条自福建官场转发出来的确切消息。
经过一番明面上无声无息,私下里却颇为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在明帝国内部终于最终确定:将由哪一派势力接过熊文灿丢下的这份大功劳——招降短毛。
大明帝国的正式谈判人员,他们自己称为“招抚大使”的官员,已经从南都金陵出发,本来若是按常例走陆路,少说也要好几个月路程,这边也不必着急。但偏偏听说这回那位“招抚大使”颇为心切,说是反正要坐船的,干脆直接在长江口那边就上了海船,直放琼州岛!
这样,北路军主力,特别是老李教授那几位,就不得不尽快返回,为接下来真正的重头戏:招抚谈判,做好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