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第一百三拾五章 民国范与被代表(续)

第一百三拾五章 民国范与被代表(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不好意思,因为十一写得稿子有些粗糙,刚改好!感谢读者大大“q76”、“韵南”、“鼎盛华”、“流氓大汉”、“一堆堆石头”、“悲剧的鹰”、“共和国”、“wekiku”送给天堂礼物,谢谢大家!感谢读者大大“飞飞123321”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读者大大“zhou”打赏天堂366纵横币、读者大大“jing”打赏888纵横币,最后感谢读者大大“wanglg”投给天堂一张月票O(∩_∩)O哈哈~

    “问题大了!”老mao说道,“既然教授待遇如此优厚,大学经费也相对充足,为什么就建不起一个科技实验室?难道仅仅是因为实验设备贵吗,王凡啊,现在是1943年,要知道20年前,也就是20~30年代,那时候的科技水平和实验设备并不是贵到我们无法承受!”

    “那究竟是为什么?”王凡问道。

    “真正的原因是炎黄民国刚建国那会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炎黄各所大学里,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法艺术的科生独占鳌头,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很难想象吧!”老mao说出了一个让王凡震惊的数字。

    “90%!?这怎么可能?”王凡听到如此离谱的比例,不禁吃惊的问道。

    “很遗憾,这就是事实。那时候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有什么人,同时国内能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主位面后世以“理科第一”而闻名全国的清华大学,其大学老师在20~30年代的教学内容也还是以政法、学和神学为主,每年的理科毕业生从来都不超过100人!”老mao继续说道。

    “国家领导阶层难道就看不出来这样的弊端吗?”王凡觉得他们既然可以登上一个国家的顶峰,就不可能是真傻子,他们也许有时候故意装傻,但是绝不可能是真无知,毕竟过去能登上高位的多是jīng英阶层,他们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享用最好的资源,拥有最开阔的眼界。

    “这个我知道。”刘少qi接话道,“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发现当初学习理工科面临着内困外焦两重困难,一方面是国内这方面的老师太少,如果你真想学一点实用的先进技术,就只能到国外去留学。而且在学成之后,归国后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谋生。咱们国家的工业底子实在是太落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除非是自己办厂创业,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相较那些海归的科从业者)。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传统上,炎黄历史上就是一个由官统治的国度。而所谓的官,在很多时候就是化人的另一副面孔。仔细想想在炎黄的古代历史上,那些知名的人墨客无论是否出仕,总是与统治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封建科举体制之下的高等教育,例如“国子监”、“太学”之类,其实就是高级官僚的专门培养机构。而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同样也是如此。历史上,众多炎黄人读的是圣贤书,出言必说仁义道德,号称以天下为己任,其实早已远离社会实际生产很多年了,都喜欢宅在书斋里做学问,极度轻视体力劳动和现实建设。同样的道理,在民国初年,那些北洋军阀之所以对待大学校园里的师生们十分客气,也不全是因为他们自身就思想进步、重视教育,而恰恰相反——在他们的脑子里,依然延续着过去封建王朝的旧思维,普遍把北平城的那些大学,看成是“太学”、“国子监”之类的高级官僚预备队,自然要待遇优厚,态度客气。”老mao补充道。

    “也可以这么理解,炎黄古代也好,民国时期也罢,掌握话语权的学者和底层民众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王国维评论所谓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家谱,可谓一语的。套用你所在的后世话说,底层民众在民国时期‘被代表了’!”周恩lai又说道。

    “所以民国实际上是割裂的,在动荡岁月之,一方面有着遍地的盲和失学儿童,整片空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许多充满了“民国范儿”的大师们,心安理得地挥霍着仅有的一点儿教育经费,悠然自得地研究着历史、哲学、书画艺术之类缺乏实际意义的“传统国学”,或者翻译一些西方学名著,却对落后愚昧的民国百姓视而不见,还自诩为国家柱石、社会脊梁。但非常可悲的是,一旦国家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百姓自然有提升学、教育等素质教养的内在追求,那时候接受书本信息的,又恰恰多是这些‘大师’翻译过来的,几乎可以预见的,敬佩、憧憬、羡慕等等就都来了,至于在这些之前的温饱、生活等基本需求,都被当作国家社会理所应当提供的了。不过提供这些生产生活物资的基层生产者如农民、工人、科学家等等,则又被忽视到历史的尘埃了!”老mao总结道。

    “陈果夫你知道吧,1932年他任职秃头党国民zhèng fǔ的教育部长,当年5月份他提出《改革教育方案》,试图扭转这种科生过剩而理科生匮乏的荒诞局面,但是却因此闹得教育界一片哗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修改了几次才勉强通过。并且虽然通过了,但是直到抗战前夕,国难当头时,全炎黄还是有70%的大学生在读科。而剩下的30%大学生当,大部分读的又是医科或商科。真正在现代战争最能够发挥用途,指导工人搞兵工厂、维修厂和建设战备公路的专业工程师,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而搬迁到“西南联大”的大师们,最多也只能在报刊上发表几篇支持抗战的“jīng神补给”。总之,在民国大学先生的圈子里,缺乏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技术人才,像后世袁隆平那样可以让人吃饱饭的农科专家就更不要提了!”周恩lai接话道。

    “你带来的资料,我们有时间就翻看,很有意思也很受启发。”刘少qi继续说道:“建国后,主位面的炎黄之所以要号召全世界炎黄儿女回来建设祖国,其实是因为当时炎黄民族最优秀的理科人才,有很大一部分都散落在国外。而在国内的大学里,却只能找到一群学科的国学大师,真正的工程技术专家寥寥无几。那些资料里,有一份1930年的统计,在河北清苑县11个村2000多户人家上万口人之,总共只有自行车7辆、手电筒6个、热水瓶2个,而收音机则是一台都没有。等到了1949年我们建国时,炎黄仍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全国钢铁产量只有15万吨,,因此乡下的普通人家里很少见到钢铁制品,农具往往只在最关键部位包上一层铁,独轮车的车轮是木头的,富人的马车才有包铁轮子。家里的水桶是木头的,水瓢就是一个大葫芦一剖两半。买一把菜刀就能让一户农民掏空一年时间节省下来的积蓄。如果没有王凡你的出现,我们哪怕打下了天下,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点上我们非常感谢你,谢谢!!”

    “确实,真心感谢你,王凡!”老mao接着说道。

    “谢谢!”周总也说道。

    “别,别,我也是纯靠运气而已。对了,民国年间上海怎么样?听说很繁华?”王凡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

    “上海啊,只能说很怪!你不是问上海纺织女工一个月能挣30多块大洋的收入吗?呵呵,这个我们不好直接否定。但是我猜测那个女工应该是高级技工,即教授其他新女工的师傅,这种岗位一般只聘用3个月时间,属于干不长的短工。第二种可能就是发放的是金圆券,那个贬值的速度你也知道。据我们的情报系统得知,在上海,刚刚招募进厂的纺纱女工,每rì薪水是三毛钱,一个月也才9块大洋。而技术很熟练的老工人,大概也就是14个银元的月薪。毕竟鲁迅家的女佣在包吃包住之余,月薪才3块大洋!”刘少qi接话道:“而且明面上规定的工资,实际上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落到工人手,因为间扒皮的黑帮恶棍极多,而且个个凶狠异常。二十年代初,上海飞星人力车公司实行定额薪水,每位车夫每rì四角钱,月薪12元。但车夫每天真正到手的只有一角五分,连喝稀饭都不够,剩下一大半都被有帮派背景的工头克扣了。”

    “除了工钱,底层百姓住的条件很差也不说了,单说一说上海那些小资的生活成本,我给你举个抗战前的例子:生活在上海的一对小资夫妻,男的政法大学毕业,在上海某秃头党机关做小职员;女的běi jīng女子师范大学毕业,专职做家庭主妇,生了4个孩子。在那时的上海,一般公司职员的月薪大约是20银元左右,而这位当丈夫的却有60元月薪,很不错了。

    但是,由于上海的物价高昂,房价更是běi jīng的数倍,虽然这位男士已经很能挣钱,但是他们夫妻的rì子依然很窘迫——租不起一整间公寓,一家六口人只得住在半间公寓里,间用木板与邻居隔开,平摊下来大约20个平方米。而这半间公寓,每月房租13元,后来涨到了20元,每个月还要收10块大洋的水电费。光是这两样,这个家的收入就要去一半,剩下的钱用来吃饭和给小孩买西洋nǎi粉,就已经用得jīng光,因而结婚八年了基本没存下钱。所以说,你口后世那些对民国疯狂崇拜的人,除了极少部分真是忧国忧民外,我认为绝大多数,既不看民国时期的国民实际生活情况,也不看国民时期的经济统计数据,只是有选择有意识的,关注那些少数jīng英们诗情画意的优雅生活而已。”周恩lai补充道。

    “我明白了~~”王凡点了点头,回答道。

    深夜,躺在床上的王凡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还在想‘民国范’的事情?”雅迪问道。

    “是!”

    “别太劳心了,我觉得用后世网上的一句话,形容你国家建国前与建国后比较贴切。”雅迪说道。

    “什么话?”

    “当某人出生的时候,这个国家被视作一个美丽而羸弱的女人,只要喜欢,谁都可以上她的床,当某人离世的时候,至少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轻言对炎黄开战的话题了!”雅迪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