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 > 第二十六章 东京城

第二十六章 东京城

作者:闻香识女人s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二十四日,李守节、闾丘仲卿作别权隰州刺史李谦溥、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昭义军大将儋珪,一行近三十人南下,前往东京。

    他们沿着故唐驿路,从晋州城一路南下,沿着绛州,河中府,从陕州东入伊洛。

    河东确实是形胜之地,李守节一路所见,山川交杂,大河环绕,大河之险尽收眼底。

    一路上李守节见识了龙门渡、风陵津这些著名事件的发生地,拜会过潼关、函谷关等雄关大城。

    有闾丘仲卿这个晓畅军国地理的文士陪同,同他讲说南北朝时期、五代前期的河东之战,南下这一路的他倒是增长了不少见识。

    他总算体会到了徐霞客的乐趣,向使国家稳定,家境富庶,说不得,他李守节也要做一个四处游玩的“浪荡子”。

    毕竟人生短短,若是衣食富足,还有什么能比享受人生更重要的事情。

    但可惜接下来的三年,才是他李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由不得他不四处奔走。

    不过同时沿路国家残破的景象,也是让他有了一股收拾山河的气概。

    此时沿途诸多驿路已经废弃,当此时国家国用匮乏,连疏通河渠、扩建都城这些工程都得靠分期实现,否则不但民力不足用,粮秣也难以维系。

    过了河东段黄河,在黄河中游,李守节一行人就能大规模地摆脱四条腿赶路,走汴河水路直达东京城。

    在李守节进军隰州和南下东京城的这段时间,返回东京的郭荣也没闲着,他大封朝臣宿将,以赏淮南之功。

    同时也抽空斩了几个地方州郡主事官,罪名是不奉朝旨,怠慢天子诏令。

    针对地方吏员严重缺失的情况,郭荣再次下令在朝文官举荐能才。

    作为郭荣忠实的迷弟,从进入西京地界,闾丘仲卿就对郭荣不吝赞美,逮着李守节诉说天子的丰功伟绩。

    诸如郭荣东征西讨的武功赫赫,就不用说了,连前两年的灭佛,闾丘仲卿都拿出来说道两句,称官家有人主气象。

    说到后面,他又拿郭荣疏通河渠,力排众议,不计近期得失,如今往来交通,大得其利,是为有远见之名。

    不过闾丘仲卿的话倒也没有过分夸大,如今李守节一行人就是靠着汴河河运,才能一路顺畅地前往东京城。

    六月中旬,在烈阳暴晒的午后,李守节一行人到达东京城外。

    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东京外城,往来不绝的行船,饶是有后世见识的李守节,也忍不不住地夸了几句。

    当初扩建东京城,面对逼仄的里城,郭荣想要扩建改造,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后世的拆迁。

    尤其是当时的外城布满了里城居民亲属的坟茔,对于这个时代的土著民来说,迁坟一事不亚于辱人父母。

    但是雄才大略的郭荣将骂名尽揽己身,史书记载“近广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日终为人利。”

    对比那些让臣子背黑锅的皇帝,不知道这个世宗皇帝在帝王心胸上胜过了多少分。

    最让闾丘仲卿这些文士景仰的地方,其实是后周两代君王的提倡节俭,重视民生的执政纲领。

    后周太祖皇帝不起大陵,只用砖石修成小墓,尽用瓦棺纸衣,连标配的守陵宫人、镇守石人石兽也一一省去。

    如此对待身后事,不排除郭威怕墓葬被人发掘,但作为开国君王能够如此对待身后事,实属难得。

    而郭荣即位后,他继续推行郭威的政令,本来他早年贩茶行商,就对社会积弊有所见识。

    即位后郭荣重视黎民疾苦,对待州县亲民官,严厉督促,三令五申,对于渎职害民的一概罢免,从严处理。

    在修缮永福殿的时候,他发现役夫用瓦片盛饭,削木片当饭勺,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弃市主事内供奉官孙延希,罢免董延勋等三人之职。

    像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也因此郭荣爱民和重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对于主张谦和的士子来说,郭荣执法刚烈,不通人情,有违人和;但是对于闾丘仲卿这样的从军文士来说,郭荣堪称圣主,恩施于民,法不避士,他治国有方。

    李守节一行人从罗城(外城)西门迎秋门入东京城,因此门向西直通郑州且与内城上的郑门相对,故又俗称“新郑门”。

    这个时候的城池普遍还是夯土建造,真正的砖石城墙还要等到明朝的时候,才能大规模地实现。

    进入东京城后,一番热闹地景象扑面而来。此时市坊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沿街开市的店面星罗棋布。

    新郑门大街阔三十五步,两边的住户在房屋三步内种树掘井,修盖凉棚,依法修筑“违章建筑”,蔚然成风。

    毕竟这是大周官家从江淮返回后,见识到扬州等地的风物人情,愈发觉得东京城不够气派,号召上下修建高楼邸店,以招揽接待往来行商。

    普通百姓允许沿街侵街占道经营买卖,破除了市坊制的枷锁。

    对于李守节一行人来说,接下来第一个问题就是走哪个程序上奏。

    相比他们慢吞吞地从晋州南下,杨廷璋在隰州之战的第二天,就派出快马向东京朝堂露布报捷。

    此时他们一行人早就失去了正大光明的加急待遇,只能按照正常步骤:要不然找自家的进奏官,代为上奏昭义军军情;要不然就是找枢密院,以送达伪汉被俘的大将为名义上书。

    好在有闾丘仲卿这个一州推官在,他两刻钟的时间直接就写好了奏疏,上呈给了枢密院,大周的官场似乎很有效率。

    一个多时辰后,伪汉的大将李隐和监军刘继冲就被上面派人带走另行看押去。

    倒是对于之后李守节这一行人的安排,来人并没有过多交代。

    也因此,除了李守节、闾丘仲卿、刘继忠和侯霸荣四人,其他人暂时住在了城外邸店。

    他们一伙人近三十个人,要是都住在城内,没有朝廷包办,几天的花销就能让李守节坐蜡。

    “要不要趁着此地房价还没有坐上火箭飞窜,搞一套大宅院?”李守节望着窗外的行人思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