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吉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议事大堂之中,后厅。
李江独自一人坐在那,看着手中的一份加急文书。
这份文书乃是从应天府发出来的,而信中的内容是有关大明陛下宣旨,以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前往福建准备下西洋之事。
尽管距离真正下西洋还有一到两年时间,但此事一旦定下,除非是出现重大变故,否则那位陛下定会顶着重重压力,一直坚持下去要下西洋的。
“没想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如今是大明宣德三年,也就是1427年,吾记得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大明宣德六年,也就是1431年,如果算是准备时间,那就是前面一年,也就是1430年,至少提前了近三年时间!”
三年时间,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已经变化很大了。
如今的大明宣宗还算是年轻,精力也比较旺盛,不过同样,许多改革却没有完成,大明永乐年间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因而要想组织历史上那般庞大的下西洋船队,却是不可知?
但李江觉得,这其实并不重要,这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李江比谁都清楚,那就是那位陛下觉得西洋、东洋诸国该敲打敲打,免得大明天威被忘记了。
的确,经历了旧港被围攻,满者伯夷国与苏门答腊以及满刺腊国的崛起,大明越来越感觉对于西洋、东洋的掌控已然出现了问题。
“算了!反正还有至少一年时间,这倒是不急!吾还是想想探索澳洲的事宜吧!也是开始征服澳洲大陆了!”李江微微摇头,小声念叨了一句,却是从一旁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书。
然而就当这时,桌案上一堆文书当中最靠后的一份吸引了李江的注意。
“这是......郑西河发过来的?张桐怎么没通知吾!之前不是告知他,凡是郑西河发过来的都必须提醒我嘛?这家伙......”李江念叨了一句,将那份文书打开仔细查探了起来。
“咦.......居然已经修通了通往那处露天超级大矿的道路?怎么会这般快?之前不是说......嗯......原来如此,敢情只是修了三十里,而且还死了一百多人,一万多人死了一百多人,这死亡率已经很不错了!”
原来,郑西河并不是将近六十里道路修通了,他只修通了从新建的陇海港至中间三十里道路,而且还只是简单的泥路,而剩下的路程,他找到了一条小河,此河流刚好经过那矿产区,原本水流量并不大,而且比较窄,后来郑西河找到了水流的上游,筑起了一道堤坝,蓄了足够水这才加大了小河水量,能够走大船了。
“看来不需要半个月,第一批铜矿就会运到东阳港了,不过,我要不要在陇海县设立一个新的大型铸造工坊了?”
“哎......还是算了!那地方食物不足,若是再养些人,后勤就不足了,何况就算冶炼出了铜块,也还是需要运送回来,还不如直接运矿石回来冶炼!而后打造各种武器、农具”
目前东阳县工坊区所用的原矿石都是从新浦县几个零星小矿挖出来的,随着所需矿石不断增加,其实早就因为原矿石受限,而不得不停止了一部分高炉。
要知道,如果将工坊区冶炼坊之中的所有冶炼炉全都开工,至少可日产三万斤铜,一万斤铁。
至于精铁与钢,也可以日产三千斤,也就是一吨半的产量。
一天就是一吨半,一月便是四十五吨,一年也就几百吨。
这点产量如果是现代,连个小钢产都比不了,就算是如今的大明,也是远远不可及。
但要是放到东洋、与西洋,那就不同了,没有一个小国可以拥有这么多钢的。
再说,目前汉华王国产量最高的并不是钢,而是铜,这些铜,除了一部分制作为铜钱外,基本上都将其铸造成了大炮。
..........
大明江南江西吉安。
陈府后院书房之中。
“家翁,您要找的那些人已经找到了,是否需要把他们都召集到陈府来?”管家阿福对着陈诚恭敬说道。
“嗯......你将他们都带来吧!对了!将那潘安平也带来,他屡次科考,却屡次不中,或许这次是一个机会!”陈诚思索了一下说道。
“是!家翁!吾这就派人召集他们过来!”管家阿福说完转身离开了书房。
待到阿福离开之后,陈诚独自一人坐在那,默默思索着。
自从答应李江为其寻找失意人才之后,他便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待到他从西洋返回家乡吉安之后,便派人去寻找了一批失意的科举之才。
这些人大多都是秀才,而且还是那种屡次科考不中的秀才,且大部分都是贫寒子弟。
他们多是与陈家有些联系,亦或是家中的佃户,还有一些是朋友的远方子侄,一共四十九人,再加上那潘安平,一共五十人。
这五十人虽然都熟读圣贤书,但大多因为各种缘故,一直没有考中,还有一部分纯粹只是为了应付家中期盼不得不屡次参加科考,其实他们反倒是希望那些格物致知的东西。
一个时辰之后,前厅之中。
许多人正挤在前厅内,小声议论着,他们的家都在吉安,大部分都在附近乡下,这次有人召集他们到陈府来,他们一开始还不愿意,但是当他们听说是陈诚相邀时,他们激动万分,一口便答应了下来,毕竟陈诚在吉安的大名可以媲美朝堂之上那位阁老存在了,他们哪会拒绝。
“李兄,你说陈翁召集吾等来此有何事?”
“这吾哪知道?还是等着便是!或许陈翁不久便会出来跟吾等解释清楚的!”
“徐兄说得对!吾刚才偷偷打听了一下,发现在场众人之中大部分都是贫寒子弟,且都是失意的秀才,说不定老大人.......!”
“咦.......老大人出来了!”
“见过陈翁!”
“见过陈翁!”
众人看到一老人在管家阿福的搀扶下缓缓走了出来,立即站好,对着那老人道。
他们尽管没有见过陈诚,但是既然身在陈府,又是老者,他们很自然便猜出眼前老者便是那位老大人了。
议事大堂之中,后厅。
李江独自一人坐在那,看着手中的一份加急文书。
这份文书乃是从应天府发出来的,而信中的内容是有关大明陛下宣旨,以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前往福建准备下西洋之事。
尽管距离真正下西洋还有一到两年时间,但此事一旦定下,除非是出现重大变故,否则那位陛下定会顶着重重压力,一直坚持下去要下西洋的。
“没想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如今是大明宣德三年,也就是1427年,吾记得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大明宣德六年,也就是1431年,如果算是准备时间,那就是前面一年,也就是1430年,至少提前了近三年时间!”
三年时间,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已经变化很大了。
如今的大明宣宗还算是年轻,精力也比较旺盛,不过同样,许多改革却没有完成,大明永乐年间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因而要想组织历史上那般庞大的下西洋船队,却是不可知?
但李江觉得,这其实并不重要,这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李江比谁都清楚,那就是那位陛下觉得西洋、东洋诸国该敲打敲打,免得大明天威被忘记了。
的确,经历了旧港被围攻,满者伯夷国与苏门答腊以及满刺腊国的崛起,大明越来越感觉对于西洋、东洋的掌控已然出现了问题。
“算了!反正还有至少一年时间,这倒是不急!吾还是想想探索澳洲的事宜吧!也是开始征服澳洲大陆了!”李江微微摇头,小声念叨了一句,却是从一旁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书。
然而就当这时,桌案上一堆文书当中最靠后的一份吸引了李江的注意。
“这是......郑西河发过来的?张桐怎么没通知吾!之前不是告知他,凡是郑西河发过来的都必须提醒我嘛?这家伙......”李江念叨了一句,将那份文书打开仔细查探了起来。
“咦.......居然已经修通了通往那处露天超级大矿的道路?怎么会这般快?之前不是说......嗯......原来如此,敢情只是修了三十里,而且还死了一百多人,一万多人死了一百多人,这死亡率已经很不错了!”
原来,郑西河并不是将近六十里道路修通了,他只修通了从新建的陇海港至中间三十里道路,而且还只是简单的泥路,而剩下的路程,他找到了一条小河,此河流刚好经过那矿产区,原本水流量并不大,而且比较窄,后来郑西河找到了水流的上游,筑起了一道堤坝,蓄了足够水这才加大了小河水量,能够走大船了。
“看来不需要半个月,第一批铜矿就会运到东阳港了,不过,我要不要在陇海县设立一个新的大型铸造工坊了?”
“哎......还是算了!那地方食物不足,若是再养些人,后勤就不足了,何况就算冶炼出了铜块,也还是需要运送回来,还不如直接运矿石回来冶炼!而后打造各种武器、农具”
目前东阳县工坊区所用的原矿石都是从新浦县几个零星小矿挖出来的,随着所需矿石不断增加,其实早就因为原矿石受限,而不得不停止了一部分高炉。
要知道,如果将工坊区冶炼坊之中的所有冶炼炉全都开工,至少可日产三万斤铜,一万斤铁。
至于精铁与钢,也可以日产三千斤,也就是一吨半的产量。
一天就是一吨半,一月便是四十五吨,一年也就几百吨。
这点产量如果是现代,连个小钢产都比不了,就算是如今的大明,也是远远不可及。
但要是放到东洋、与西洋,那就不同了,没有一个小国可以拥有这么多钢的。
再说,目前汉华王国产量最高的并不是钢,而是铜,这些铜,除了一部分制作为铜钱外,基本上都将其铸造成了大炮。
..........
大明江南江西吉安。
陈府后院书房之中。
“家翁,您要找的那些人已经找到了,是否需要把他们都召集到陈府来?”管家阿福对着陈诚恭敬说道。
“嗯......你将他们都带来吧!对了!将那潘安平也带来,他屡次科考,却屡次不中,或许这次是一个机会!”陈诚思索了一下说道。
“是!家翁!吾这就派人召集他们过来!”管家阿福说完转身离开了书房。
待到阿福离开之后,陈诚独自一人坐在那,默默思索着。
自从答应李江为其寻找失意人才之后,他便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待到他从西洋返回家乡吉安之后,便派人去寻找了一批失意的科举之才。
这些人大多都是秀才,而且还是那种屡次科考不中的秀才,且大部分都是贫寒子弟。
他们多是与陈家有些联系,亦或是家中的佃户,还有一些是朋友的远方子侄,一共四十九人,再加上那潘安平,一共五十人。
这五十人虽然都熟读圣贤书,但大多因为各种缘故,一直没有考中,还有一部分纯粹只是为了应付家中期盼不得不屡次参加科考,其实他们反倒是希望那些格物致知的东西。
一个时辰之后,前厅之中。
许多人正挤在前厅内,小声议论着,他们的家都在吉安,大部分都在附近乡下,这次有人召集他们到陈府来,他们一开始还不愿意,但是当他们听说是陈诚相邀时,他们激动万分,一口便答应了下来,毕竟陈诚在吉安的大名可以媲美朝堂之上那位阁老存在了,他们哪会拒绝。
“李兄,你说陈翁召集吾等来此有何事?”
“这吾哪知道?还是等着便是!或许陈翁不久便会出来跟吾等解释清楚的!”
“徐兄说得对!吾刚才偷偷打听了一下,发现在场众人之中大部分都是贫寒子弟,且都是失意的秀才,说不定老大人.......!”
“咦.......老大人出来了!”
“见过陈翁!”
“见过陈翁!”
众人看到一老人在管家阿福的搀扶下缓缓走了出来,立即站好,对着那老人道。
他们尽管没有见过陈诚,但是既然身在陈府,又是老者,他们很自然便猜出眼前老者便是那位老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