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高肇发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秋节如期而至,梁魏大战也随之展开。
与此同时,北魏朝廷再起风波。
元恪的宠臣赵修,出身寒微,一旦得势,变得异常骄傲放肆,要求元恪为他兴建的住宅,比王府还要豪华奢侈,邻居捐献土地给他的,往往会被越级提拔当大郡的郡长,许多王公贵族见了他都不得不俯首,朝野上下对他无不恨之入骨。
同受宠信的高肇就低调得多,所以瞬间成了领导大家驱除奸邪的大英雄,官员们都默默向他靠拢。
局势一经变化,元恪也无从扭转,高肇联合同僚一起弹劾赵修,效果立竿见影,元恪不得不下诏公布赵修的罪状,但赦免他的死刑,改为抽打一百皮鞭,然后放逐到敦煌当一个普通士兵。
而众叛亲离的赵修却丝毫都察觉不出周围的各种恶意,更不知道大祸已经临头,事发之时还在国丈于劲家里打牌,羽林军官虽然很客气地把他请了出去,但结局已经注定了。
因为赵修结怨太多,受刑时,监刑官特别找来五个大力士,让他们轮流鞭打赵修。
可是赵修健壮如此,硬生生地挨了一百鞭,居然什么事都没有,监刑官又气又恨,私自加刑二百,结果赵修仍然活着,最后连行刑的大力士都累得够呛,监刑官于是转变思路,叫来驿马,让赵修立即出发前往敦煌报到。
赵修当然没有安然抵达敦煌,刚出洛阳,押解人员就用绳子把他捆到马鞍上,然后用力抽打马背,驿马吃疼,一路狂奔80里,终于把重伤的赵修颠死。
元恪的左右侍从受到赵修牵连而被罢黜或处死的,有二十多人,政务监察官高聪,平日里与赵修非常亲密,但他善于观察形势,就在赵修行将倒台之前,就借着姓高的便利,与高肇勾当上了,所以得以免受处罚。
高肇于是上进的路上更进一步,但他本是高丽人,所以在北魏士族政治的大背景下,也便没有什么声望,更是受到名门望族的轻视,为了稳固大权,便开始在广结党羽,并大肆排斥异己,凡是攀附他的人,十天半月间就越级升迁,仍不向他低头的,就诬以谋反。
此时朝中,能对高肇造成威胁的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北海王元详,高肇已经把他列入了黑名单。
偏偏元详不争气,露出好大的破绽,终于奔向毁灭,为高肇专权创造了条件。
元详自恃皇叔的尊贵身份,越发不可一世,贪污受贿是家常便饭,还经常强行夺取别人的房屋,母亲高太妃也没了早几年的危机意识,非但不劝阻儿子,反而“助纣为虐”,元详在民间的口碑直线下滑,终于人心丧尽。
冠军将军茹皓,因心(阿)思(谀)敏(奉)捷(承)而受元恪的喜爱,经常侍奉左右,传达元恪的旨意,裁决监察院以下奏章,是朝堂上的红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元详的小舅子。
而元详又与茹皓的大姨子**,所以二人关系非常要好,各种违法犯罪之事都是结伴而为。
高肇除掉赵修不久,便把矛头指向了元详,收集了他的各种犯罪证据,向元恪告密,说元详与茹皓等人打算发动政变。
元恪经过元禧一事,已经对皇室人员失去了信任,而元详又是臭名远播,所以对高肇的指控毫不生疑,深夜召见首都洛阳警备区总司令崔亮入宫,让他弹劾元详及其党羽:收受贿赂、荒淫无耻、骄傲放纵、仗势欺人、贪污横暴。
就在当于,元恪下诏逮捕茹皓,暂时囚禁在监察院,另派虎贲禁卫武士一百人,包围了元详的住宅。
次日一早,主管官员奏报茹皓等四人的罪名属实,元恪立即下令四人自杀,再让高阳王元雍等五位亲王,进宫讨论裁决元详的罪刑。
504年5月1日,元恪下诏赦免元详死罪,只剥夺爵位和官职,贬作平民,不久把元详移到宫廷库藏部,但武装包围戒备比以前更加严密,元详的母亲和正室都准许返还私宅,每隔五天探望一次。
高太妃此时才知道元详与婶婶**的事,大怒说:“你妻妾多得成群结队,怎么还去找那个高丽贱人(茹皓的大姨子),闯下这场大难!”
大难已经闯下,原因已经不重要,结果是异常悲惨的,元详即便被软禁,也不能了结这桩案子,最后还是被毒死。
解决了元详,高肇一鼓作气,再向元恪建议派出羽林及虎贲武士守卫各亲王家宅,名义上是守卫,实则是监视与控制,彻底杜绝某个亲王再步元详的后尘。
元恪批准了这项请求,于是各亲王从此几乎受到软禁,外戚的势力越发强大。
相比之下,南北这场大战就有些乏善可陈,就像以往历次大战一样,不过是互相伤害的拉锯,谁也不能一举吞并对方,尤其在南北都并没有什么致命破绽的情况下,唯一造成的影响只是生灵涂炭而已。
但这次和以往还是有些不同之处,那就是恶劣影响更加深远。
除去百姓受尽苦楚,对于两国政府来说,也像是无意打开了潘朵拉魔盒,许多恶事接踵而至。
不觉来到南北朝后期,南朝在萧衍的统治下,初期是休养生息,后来完全就是放养了,至于北朝,在繁荣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终于露出疲态,宫廷祸乱即是前奏,随着对外战争的诱导,国内外各种矛盾集体迸发,亡国之音即将传响。
萧衍后来的放养治国模式主要体现在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佛教中去,甚至在庙里过活,身为国家领袖,此举显然对国民没什么好处,因为群龙无首,朝政难免混乱,而且国家财政大半用来建设佛教基础设施,劳民伤财,危害不可谓不大。
除去佞佛之外,萧衍为政最失败的地方还在于赏罚不明,尤其罚不明,对于亲近的人,无论他犯了多大的过错,总是一笑了之,不加追究,长期不良习惯的养成,为后来的亡国大祸埋下了伏笔。
(本章完)
中秋节如期而至,梁魏大战也随之展开。
与此同时,北魏朝廷再起风波。
元恪的宠臣赵修,出身寒微,一旦得势,变得异常骄傲放肆,要求元恪为他兴建的住宅,比王府还要豪华奢侈,邻居捐献土地给他的,往往会被越级提拔当大郡的郡长,许多王公贵族见了他都不得不俯首,朝野上下对他无不恨之入骨。
同受宠信的高肇就低调得多,所以瞬间成了领导大家驱除奸邪的大英雄,官员们都默默向他靠拢。
局势一经变化,元恪也无从扭转,高肇联合同僚一起弹劾赵修,效果立竿见影,元恪不得不下诏公布赵修的罪状,但赦免他的死刑,改为抽打一百皮鞭,然后放逐到敦煌当一个普通士兵。
而众叛亲离的赵修却丝毫都察觉不出周围的各种恶意,更不知道大祸已经临头,事发之时还在国丈于劲家里打牌,羽林军官虽然很客气地把他请了出去,但结局已经注定了。
因为赵修结怨太多,受刑时,监刑官特别找来五个大力士,让他们轮流鞭打赵修。
可是赵修健壮如此,硬生生地挨了一百鞭,居然什么事都没有,监刑官又气又恨,私自加刑二百,结果赵修仍然活着,最后连行刑的大力士都累得够呛,监刑官于是转变思路,叫来驿马,让赵修立即出发前往敦煌报到。
赵修当然没有安然抵达敦煌,刚出洛阳,押解人员就用绳子把他捆到马鞍上,然后用力抽打马背,驿马吃疼,一路狂奔80里,终于把重伤的赵修颠死。
元恪的左右侍从受到赵修牵连而被罢黜或处死的,有二十多人,政务监察官高聪,平日里与赵修非常亲密,但他善于观察形势,就在赵修行将倒台之前,就借着姓高的便利,与高肇勾当上了,所以得以免受处罚。
高肇于是上进的路上更进一步,但他本是高丽人,所以在北魏士族政治的大背景下,也便没有什么声望,更是受到名门望族的轻视,为了稳固大权,便开始在广结党羽,并大肆排斥异己,凡是攀附他的人,十天半月间就越级升迁,仍不向他低头的,就诬以谋反。
此时朝中,能对高肇造成威胁的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北海王元详,高肇已经把他列入了黑名单。
偏偏元详不争气,露出好大的破绽,终于奔向毁灭,为高肇专权创造了条件。
元详自恃皇叔的尊贵身份,越发不可一世,贪污受贿是家常便饭,还经常强行夺取别人的房屋,母亲高太妃也没了早几年的危机意识,非但不劝阻儿子,反而“助纣为虐”,元详在民间的口碑直线下滑,终于人心丧尽。
冠军将军茹皓,因心(阿)思(谀)敏(奉)捷(承)而受元恪的喜爱,经常侍奉左右,传达元恪的旨意,裁决监察院以下奏章,是朝堂上的红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元详的小舅子。
而元详又与茹皓的大姨子**,所以二人关系非常要好,各种违法犯罪之事都是结伴而为。
高肇除掉赵修不久,便把矛头指向了元详,收集了他的各种犯罪证据,向元恪告密,说元详与茹皓等人打算发动政变。
元恪经过元禧一事,已经对皇室人员失去了信任,而元详又是臭名远播,所以对高肇的指控毫不生疑,深夜召见首都洛阳警备区总司令崔亮入宫,让他弹劾元详及其党羽:收受贿赂、荒淫无耻、骄傲放纵、仗势欺人、贪污横暴。
就在当于,元恪下诏逮捕茹皓,暂时囚禁在监察院,另派虎贲禁卫武士一百人,包围了元详的住宅。
次日一早,主管官员奏报茹皓等四人的罪名属实,元恪立即下令四人自杀,再让高阳王元雍等五位亲王,进宫讨论裁决元详的罪刑。
504年5月1日,元恪下诏赦免元详死罪,只剥夺爵位和官职,贬作平民,不久把元详移到宫廷库藏部,但武装包围戒备比以前更加严密,元详的母亲和正室都准许返还私宅,每隔五天探望一次。
高太妃此时才知道元详与婶婶**的事,大怒说:“你妻妾多得成群结队,怎么还去找那个高丽贱人(茹皓的大姨子),闯下这场大难!”
大难已经闯下,原因已经不重要,结果是异常悲惨的,元详即便被软禁,也不能了结这桩案子,最后还是被毒死。
解决了元详,高肇一鼓作气,再向元恪建议派出羽林及虎贲武士守卫各亲王家宅,名义上是守卫,实则是监视与控制,彻底杜绝某个亲王再步元详的后尘。
元恪批准了这项请求,于是各亲王从此几乎受到软禁,外戚的势力越发强大。
相比之下,南北这场大战就有些乏善可陈,就像以往历次大战一样,不过是互相伤害的拉锯,谁也不能一举吞并对方,尤其在南北都并没有什么致命破绽的情况下,唯一造成的影响只是生灵涂炭而已。
但这次和以往还是有些不同之处,那就是恶劣影响更加深远。
除去百姓受尽苦楚,对于两国政府来说,也像是无意打开了潘朵拉魔盒,许多恶事接踵而至。
不觉来到南北朝后期,南朝在萧衍的统治下,初期是休养生息,后来完全就是放养了,至于北朝,在繁荣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终于露出疲态,宫廷祸乱即是前奏,随着对外战争的诱导,国内外各种矛盾集体迸发,亡国之音即将传响。
萧衍后来的放养治国模式主要体现在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佛教中去,甚至在庙里过活,身为国家领袖,此举显然对国民没什么好处,因为群龙无首,朝政难免混乱,而且国家财政大半用来建设佛教基础设施,劳民伤财,危害不可谓不大。
除去佞佛之外,萧衍为政最失败的地方还在于赏罚不明,尤其罚不明,对于亲近的人,无论他犯了多大的过错,总是一笑了之,不加追究,长期不良习惯的养成,为后来的亡国大祸埋下了伏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