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冯后当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魏相比刘宋,虽然也算不上太平盛世,但在文成帝拓跋濬集团成功除掉大批反对势力之后,政权内部还是很稳固的,而拓跋濬本人也不像刘家的皇帝那么荒诞,听从谋士的建议,尽力让民众休养生息,与南方的邻居保持友好邦交,使得北魏在经历了太武帝拓跋焘时代多年征伐之后,终于迎来了缓冲,国力渐渐壮大。
这也使得北魏连续多年都没有什么吸引外人眼球的大事发生,一直在平淡中度过——如果和谐的代价是平淡,应该很多人都不再追求刺激了吧。
但拓跋濬还是没能跳出北魏皇帝早逝的怪圈,465年5月11日,26岁的拓跋濬溘然长逝,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因他年纪太小,朝政被一帮权臣操控。
于是北魏的和谐到底也没能长久,一波又一波的混乱接踵而至。
主导这些混乱的却是史书上鲜有提及的人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拓跋濬身死,这人平地惊雷般站上了权力的巅峰,大肆屠杀异己,操控朝局。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从小人物一夜间变成大佬,总有其发家史,这人却在史书上毫无印记,就像是穿越过来的人物一般。
真的是穿越?
显然不可能的,个中缘由还要从国史案里去搜寻。
崔浩凭借首辅的地位,因为国史一案而遭灭族,史书一度在北魏成了极其敏感的物件,甚至连续多年都没有史官记录当朝的事迹,即便有史官,也是选择性地记录,只歌功颂德,对于某些牵连甚广的人物事例,则讳莫如深,甚至主动忽略。
拓跋濬时代的北魏,鲜有大事为外人所知,一方面是因为拓跋濬的休养生息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便有些骇人听闻的大事,也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究竟发生过什么,只能凭后世的人遐想了。
乙浑又经历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后人只知道时任高级咨询官、车骑大将军的他,成功掌权后,便开始大规模诛杀,先是假传圣旨,在皇宫之中斩杀政府行政官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然后派警卫总监穆多侯携带圣旨,前往征召陆丽回京。
高级咨询官、宰相、平原王陆丽正在代郡温泉养病,是朝中重臣,乙浑要肃清眼前的障碍,陆丽当然一早就进了他的死亡名单了。
穆多侯倒是好心,劝陆丽说:“乙浑心中已无君王,而先帝刚逝世,大王素来德高望重,是奸臣的眼中钉,最好稍作逗留,观察变化,如果朝廷平静,然后入京不迟。”
陆丽自恃有权有势,不以为然,愤然道:“听到君父逝世的消息,怎么可以害怕灾难,而不去奔丧!”于是快马前往平城主持大局。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陆丽可谓权倾朝野,可是现在已经变天了,5月16日,乙浑毫不客气地把陆丽和穆多侯斩首。
第二天,在乙浑一手操纵下,北魏政府任命他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主管朝廷机要,独揽朝政大权。
但乙浑也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做太满,所以勉强表现出自己宽宏大度的一面,任命东安王刘尼为宰相,任命政府左副行政长官、代郡鲜卑人和其奴为最高监察长,由此二人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无论刘尼还是和其奴,其实都知道自己无非是乙浑拿来拉拢人心的工具罢了,根本没有半点权力,反倒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搞不好哪天碰上乙浑心情不好,立刻丢权丢命。
乙浑对此加笃信不已,于7月2日擢升自己为丞相,官位在皇家亲王之上,政府所有事务不管大小,一律由他裁决。
有压迫当然就有反抗,宫廷保安行政官,顺阳公拓跋郁就密谋诛杀乙浑,为民除害,不幸被乙浑获悉,全家被杀。
没多久便升任丞相的乙浑,眼见皇帝少不更事,朝野内外几无威胁,渐渐对皇帝宝座有了想法。
可是他既失人心,又不是皇族身份,想要完成这件事,似乎是不大现实的,而且有个人一直躲在黑暗中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北魏的冯太后。
冯太后本年25岁,忍着丧夫之痛,竟还要承受乙浑的欺凌,换作旁人或许忍下了,但冯太后性格强势得很,是个名符其实的铁娘子,一直在静候良机,准备一举扳倒乙浑。
就在乙浑着手篡位的时候,冯太后的机会终于来了。
466年初,以高级咨询官拓跋丕为首的一批皇族和朝廷高官,联名控告乙浑谋反。
乙浑显然并没把这种事放到心上,继续有恃无恐地我行我素,权当听到一则不怎么好笑的笑话而已。
但冯太后却在这时突然出手,也不由乙浑辩白,于2月2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令逮捕乙浑,当天便斩首示众。
因为乙浑树敌太多,朝中竟无人为其声援,大家只是忌惮其淫威,倒乐见这种局面。
于是年轻的太后正式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开始主持朝政,代替皇帝行使职权。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虽然家族惨遭剧变,但一正一反两种经历,反而让她修炼得更加世故圆滑有心计,远胜宫里的其他的后妃,加上有个姑姑从中帮忙,所以很早就确立了皇后的地位,把丈夫料理得服服帖帖。
某种程度上,冯太后与贾南风倒是颇有些相似之处。
当然冯太后可比贾南风漂亮多了,她们的相似之处体现在其他地方。
在整个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历史中,皇帝多如牛毛,相应的皇后更多,但真正被历史记下的则寥寥无几,贾南风注定是很难让人遗忘的,冯太后则更有手段。
贾南风大肆豢养面首,在丈夫还健在的时候,就已亲手做了无数顶绿帽子,而冯太后在丧夫之后,也与相当数量的俊男帅哥保持着友好的床上关系。
拓跋弘后来正是因为冯太后的各种不检点,刚想动用权力进行打压节制,不幸被冯太后先发制人,死于非命。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在经历了过多年的正常的夫妻生活之后,突然失去了伴侣,无尽的悲愤寂寞自然是有够受的,即便寻常百姓家,也难免有“搞破鞋”“红杏出墙”之类,冯太后手握大权,岂会甘于独守空房。
不但冯太后和贾南风,历朝历代都不缺这样的事例,无非是在史书上有没有留名罢了。
贾南风若只是偏好男色,倒不至于被后世那么多人咒骂,冯太后的此番作为也并能成为遭人诟骂的理由。
贾南风之所以臭名昭著,全是因为她的乱政本事,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更把晋王朝推到火坑,至于包养情夫,当然不值得提倡,可如果她协助司马衷把国家治理好,当鲜有人会对此指指点点。
冯太后就是那种生活工作两不误的选手,虽然私生活混乱,可是治理国家也颇有建树,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某个群众的眼睛自然是昏暗的,但当基数足够大,到底还是能发现真理。
冯太后毕竟是“妇道人家”,与传统的男性当权者相比,还是有很多不方便,但她也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的成就其实可以说是驭人有道的产物,尤其她还是个风韵犹存的少妇,颇有姿色,很有男人缘,朝臣们只要自身利益不受过份削弱,都会很乐意为她效劳,在管理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后期能有那些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章完)
北魏相比刘宋,虽然也算不上太平盛世,但在文成帝拓跋濬集团成功除掉大批反对势力之后,政权内部还是很稳固的,而拓跋濬本人也不像刘家的皇帝那么荒诞,听从谋士的建议,尽力让民众休养生息,与南方的邻居保持友好邦交,使得北魏在经历了太武帝拓跋焘时代多年征伐之后,终于迎来了缓冲,国力渐渐壮大。
这也使得北魏连续多年都没有什么吸引外人眼球的大事发生,一直在平淡中度过——如果和谐的代价是平淡,应该很多人都不再追求刺激了吧。
但拓跋濬还是没能跳出北魏皇帝早逝的怪圈,465年5月11日,26岁的拓跋濬溘然长逝,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因他年纪太小,朝政被一帮权臣操控。
于是北魏的和谐到底也没能长久,一波又一波的混乱接踵而至。
主导这些混乱的却是史书上鲜有提及的人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拓跋濬身死,这人平地惊雷般站上了权力的巅峰,大肆屠杀异己,操控朝局。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从小人物一夜间变成大佬,总有其发家史,这人却在史书上毫无印记,就像是穿越过来的人物一般。
真的是穿越?
显然不可能的,个中缘由还要从国史案里去搜寻。
崔浩凭借首辅的地位,因为国史一案而遭灭族,史书一度在北魏成了极其敏感的物件,甚至连续多年都没有史官记录当朝的事迹,即便有史官,也是选择性地记录,只歌功颂德,对于某些牵连甚广的人物事例,则讳莫如深,甚至主动忽略。
拓跋濬时代的北魏,鲜有大事为外人所知,一方面是因为拓跋濬的休养生息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便有些骇人听闻的大事,也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究竟发生过什么,只能凭后世的人遐想了。
乙浑又经历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后人只知道时任高级咨询官、车骑大将军的他,成功掌权后,便开始大规模诛杀,先是假传圣旨,在皇宫之中斩杀政府行政官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然后派警卫总监穆多侯携带圣旨,前往征召陆丽回京。
高级咨询官、宰相、平原王陆丽正在代郡温泉养病,是朝中重臣,乙浑要肃清眼前的障碍,陆丽当然一早就进了他的死亡名单了。
穆多侯倒是好心,劝陆丽说:“乙浑心中已无君王,而先帝刚逝世,大王素来德高望重,是奸臣的眼中钉,最好稍作逗留,观察变化,如果朝廷平静,然后入京不迟。”
陆丽自恃有权有势,不以为然,愤然道:“听到君父逝世的消息,怎么可以害怕灾难,而不去奔丧!”于是快马前往平城主持大局。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陆丽可谓权倾朝野,可是现在已经变天了,5月16日,乙浑毫不客气地把陆丽和穆多侯斩首。
第二天,在乙浑一手操纵下,北魏政府任命他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主管朝廷机要,独揽朝政大权。
但乙浑也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做太满,所以勉强表现出自己宽宏大度的一面,任命东安王刘尼为宰相,任命政府左副行政长官、代郡鲜卑人和其奴为最高监察长,由此二人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无论刘尼还是和其奴,其实都知道自己无非是乙浑拿来拉拢人心的工具罢了,根本没有半点权力,反倒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搞不好哪天碰上乙浑心情不好,立刻丢权丢命。
乙浑对此加笃信不已,于7月2日擢升自己为丞相,官位在皇家亲王之上,政府所有事务不管大小,一律由他裁决。
有压迫当然就有反抗,宫廷保安行政官,顺阳公拓跋郁就密谋诛杀乙浑,为民除害,不幸被乙浑获悉,全家被杀。
没多久便升任丞相的乙浑,眼见皇帝少不更事,朝野内外几无威胁,渐渐对皇帝宝座有了想法。
可是他既失人心,又不是皇族身份,想要完成这件事,似乎是不大现实的,而且有个人一直躲在黑暗中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北魏的冯太后。
冯太后本年25岁,忍着丧夫之痛,竟还要承受乙浑的欺凌,换作旁人或许忍下了,但冯太后性格强势得很,是个名符其实的铁娘子,一直在静候良机,准备一举扳倒乙浑。
就在乙浑着手篡位的时候,冯太后的机会终于来了。
466年初,以高级咨询官拓跋丕为首的一批皇族和朝廷高官,联名控告乙浑谋反。
乙浑显然并没把这种事放到心上,继续有恃无恐地我行我素,权当听到一则不怎么好笑的笑话而已。
但冯太后却在这时突然出手,也不由乙浑辩白,于2月2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令逮捕乙浑,当天便斩首示众。
因为乙浑树敌太多,朝中竟无人为其声援,大家只是忌惮其淫威,倒乐见这种局面。
于是年轻的太后正式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开始主持朝政,代替皇帝行使职权。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虽然家族惨遭剧变,但一正一反两种经历,反而让她修炼得更加世故圆滑有心计,远胜宫里的其他的后妃,加上有个姑姑从中帮忙,所以很早就确立了皇后的地位,把丈夫料理得服服帖帖。
某种程度上,冯太后与贾南风倒是颇有些相似之处。
当然冯太后可比贾南风漂亮多了,她们的相似之处体现在其他地方。
在整个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历史中,皇帝多如牛毛,相应的皇后更多,但真正被历史记下的则寥寥无几,贾南风注定是很难让人遗忘的,冯太后则更有手段。
贾南风大肆豢养面首,在丈夫还健在的时候,就已亲手做了无数顶绿帽子,而冯太后在丧夫之后,也与相当数量的俊男帅哥保持着友好的床上关系。
拓跋弘后来正是因为冯太后的各种不检点,刚想动用权力进行打压节制,不幸被冯太后先发制人,死于非命。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在经历了过多年的正常的夫妻生活之后,突然失去了伴侣,无尽的悲愤寂寞自然是有够受的,即便寻常百姓家,也难免有“搞破鞋”“红杏出墙”之类,冯太后手握大权,岂会甘于独守空房。
不但冯太后和贾南风,历朝历代都不缺这样的事例,无非是在史书上有没有留名罢了。
贾南风若只是偏好男色,倒不至于被后世那么多人咒骂,冯太后的此番作为也并能成为遭人诟骂的理由。
贾南风之所以臭名昭著,全是因为她的乱政本事,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更把晋王朝推到火坑,至于包养情夫,当然不值得提倡,可如果她协助司马衷把国家治理好,当鲜有人会对此指指点点。
冯太后就是那种生活工作两不误的选手,虽然私生活混乱,可是治理国家也颇有建树,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某个群众的眼睛自然是昏暗的,但当基数足够大,到底还是能发现真理。
冯太后毕竟是“妇道人家”,与传统的男性当权者相比,还是有很多不方便,但她也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的成就其实可以说是驭人有道的产物,尤其她还是个风韵犹存的少妇,颇有姿色,很有男人缘,朝臣们只要自身利益不受过份削弱,都会很乐意为她效劳,在管理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后期能有那些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