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阿瓦城(5)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至少,参与这场叛乱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同明军“百战余生”的“老兵”,是几次大逃杀中的幸运儿。在成功的活下来以后,他们得到了组织者不惜血本的高待遇:每天都有一点肉吃。看到菜汤里飘着的油花,又有从附近村里找来的女孩,不少人都觉得天堂不过如此。
十几个人的伤亡甚至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心灵波动:看着炮弹绕着自己飞,一些人甚至出现了自己刀枪不入,神功护体的幻觉。
城头的枪声愈发杂乱,再也没有形成过一次齐射。越射击,硝烟就越浓,即使不停的转换射击位置,明军却仍然很难打中什么东西,反倒是“通条与铅弹齐飞,硝烟与晨雾一色”,彻底陷入了盲射状态。
受到烟雾的庇护,叛军几乎毫发无损的冲过原本会丢下数百具尸体的夺命距离,一股脑儿涌入大开的城门洞。
见到自家进展顺利,隐藏起来的一窝蜂又发射了两组以作支援。这次发射的距离近了很多,竟然有三分之一飞进了城内,桐油之类的易燃液体四处飞溅,所溅之处立马冒出了大大小小的火头。不过明军早有准备,立刻就有明军去挑水或者用竹管喷水灭火。火苗不能连成一片,被扑灭只是时间问题。
刚出了城门洞子,正处于狂喜状态的叛军就听到马蹄铁踏着石板的声音,想到曾经大逃杀的惨状,不少人吓得手心出汗,武器都抓不稳了。几个先期冲进来的小头目则争论着是要继续冲,还是先退出去:
“现在退出去,咱们再打进来就很难。”
“咱们有几根矛,怎么干的过明人的天马?”由于缅甸马和明军带来的马巨大的身高差,被明军骑兵反复碾压蹂躏的缅人甚至开始崇拜起自己的敌人。
明军骑兵夹了马腹又抽马背,让胯下战马的速度提到最高。
冲锋时的战马,最高可以达到六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即使这些骑兵人马都披上了铁甲,也达到了四十公里每小时的高速。看着远处反射着阳光的天马群,双方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转头就跑。
几个呼吸之间,反应最慢的人被五百公斤重的**和钢铁直接撞飞。在重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和极高的速度面前,一个又一个敌人或是倒在了飞扬的马刀下,或是直接被战马撞飞。
而这两种方式都几乎不会减缓一点点速度,也就是说,自己哪怕跑到最前面,也会迅速的被明军追上撞死或者一刀两半。在不可能逃出生天的情况下,一些人选择跪在地上,高举双手。
马上的明军看都懒得看一眼,甚至不愿意微微调转一点马头,后面立刻有步兵跟上去清理俘虏。
跟在骑兵后面的,是一支握着五米左右超长矛的步兵。
一直到十八世纪初发明卡座式刺刀之前,长矛手都是古代战争中主要的伤害输出者。朱元璋北伐时期的步兵,甚至干过步兵反冲击包围骑兵的事情。跟在骑兵后面的这些长矛手只有六百人,但其中经历最少的也是在贵州入伍,经历过数年明清战争,素质也就略逊于覆灭于浑河的浙军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过城内的明军哪一块都是好钢。
李定国之所以不关南门,就是打算以这支骑兵作为后手。从传统观点来看,因为街道狭窄,所以巷战步兵比骑兵适合。但李定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利用了叛军的心理盲区,而且还利用了这条笔直的大道,提前清扫路面,使得骑兵发挥了远超预期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贼人或变成一滩肉泥,或变成步兵长矛下的俘虏,城下的敌人正在急剧减少。
孙崇雅见到贼人退去脸上大为欢喜,架起燧发枪小手一勾,一个逃跑的缅人应声倒下。
耳边立刻传来部下拍马屁的赞叹声,可他刚面露喜色,身后却传来了一声巨响。
回头望去,只见远处路口原本是街垒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大坑。三斤炮打了几个滚滚到一旁,鸟铳长矛等物则随着驻守的明军一同上了天。
孙崇雅刚想到此处必有潜藏的贼人,就见到旁边的宅子里冲出几十个提着各色武器的武士,朝着大坑里的明军补刀。随后,他们一齐冲向皇宫方向。
更远的地方响起了第二次爆炸声,同样的也冲出来一群人。巨大的爆炸声甚至传到了城外,近处甚至有房子被震的塌了墙的。趁着明军晕头转向的时候,早有准备的叛军朝着明军乱砍乱杀。孙崇雅看不清那么远的地方,索性转过头面对城下。
两支叛军很快汇合成一只数百人的队伍,他们把无用的火铳踹的远远的,手中紧握从尸体上扒下来的长矛和腰刀。有些人还试了试,内心赞叹果然明人的武器就是好用。
……
在聚集着缓则大佬的宅院里,争论了一夜的缓则们终于闭上了自己的嘴巴。除了几个汉人文官,都亲自抄了家伙,点了火药冲出院子。
一声巨响,早已捂住耳朵紧紧闭嘴的缓则们飞步越过台阶。
可面对他们的却不是已经被震晕过去的明军,而是一排端着鸟铳的明军。
“放!”十步之内,即使是老式的火绳枪,也是必中了。
缓则们瞪大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有些人下意识的想要躲闪。可人的动作快不过铅弹。打在四肢或是躯干上的铅弹带来的近千焦动能把他们推倒在墙上。
“这次别再让活口没了!”
大喊着的军官正是昨日那名押送人犯的总旗,昨天才被把总叫去一顿臭骂的他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亲眼看着士兵给活不成的补刀,又盯着他们把还能活一会儿的包扎好了送进宫内,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随后,那几个打算“静候佳音”的文官也被拖了出来,套上麻袋装车。
而那支刚刚汇合的队伍还以为自己的外援已经入城,个个面露喜色朝着能够一眼望到的缅王宫殿奔去。又听到远处呼呼呼一窝蜂的声音,更是心中大定,以为即将取胜,有些心大的甚至转头向后看了看。
“怎么一窝蜂不往天上打啊?”
头目刚想斥责身后那个混混出身的小杂鱼,话到嘴边却猛然反应过来事情不妙:城外的一窝蜂,怎么是平射的?
难道说,城外掉链子了?
“呔!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自认为自己嘴上有毛的头目擦了擦络腮胡子,高声呼喊着命令全体掉头出城:开玩笑,外面上千人都打不进来,自己百把人就能打进宫?还是“留待有用之身,以此报国”罢!
一些人懵懵懂懂的跟着掉头,另一些人则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络腮胡子也不管他们,自己领着人先脚底抹油开溜了。
(本章完)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至少,参与这场叛乱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同明军“百战余生”的“老兵”,是几次大逃杀中的幸运儿。在成功的活下来以后,他们得到了组织者不惜血本的高待遇:每天都有一点肉吃。看到菜汤里飘着的油花,又有从附近村里找来的女孩,不少人都觉得天堂不过如此。
十几个人的伤亡甚至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心灵波动:看着炮弹绕着自己飞,一些人甚至出现了自己刀枪不入,神功护体的幻觉。
城头的枪声愈发杂乱,再也没有形成过一次齐射。越射击,硝烟就越浓,即使不停的转换射击位置,明军却仍然很难打中什么东西,反倒是“通条与铅弹齐飞,硝烟与晨雾一色”,彻底陷入了盲射状态。
受到烟雾的庇护,叛军几乎毫发无损的冲过原本会丢下数百具尸体的夺命距离,一股脑儿涌入大开的城门洞。
见到自家进展顺利,隐藏起来的一窝蜂又发射了两组以作支援。这次发射的距离近了很多,竟然有三分之一飞进了城内,桐油之类的易燃液体四处飞溅,所溅之处立马冒出了大大小小的火头。不过明军早有准备,立刻就有明军去挑水或者用竹管喷水灭火。火苗不能连成一片,被扑灭只是时间问题。
刚出了城门洞子,正处于狂喜状态的叛军就听到马蹄铁踏着石板的声音,想到曾经大逃杀的惨状,不少人吓得手心出汗,武器都抓不稳了。几个先期冲进来的小头目则争论着是要继续冲,还是先退出去:
“现在退出去,咱们再打进来就很难。”
“咱们有几根矛,怎么干的过明人的天马?”由于缅甸马和明军带来的马巨大的身高差,被明军骑兵反复碾压蹂躏的缅人甚至开始崇拜起自己的敌人。
明军骑兵夹了马腹又抽马背,让胯下战马的速度提到最高。
冲锋时的战马,最高可以达到六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即使这些骑兵人马都披上了铁甲,也达到了四十公里每小时的高速。看着远处反射着阳光的天马群,双方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转头就跑。
几个呼吸之间,反应最慢的人被五百公斤重的**和钢铁直接撞飞。在重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和极高的速度面前,一个又一个敌人或是倒在了飞扬的马刀下,或是直接被战马撞飞。
而这两种方式都几乎不会减缓一点点速度,也就是说,自己哪怕跑到最前面,也会迅速的被明军追上撞死或者一刀两半。在不可能逃出生天的情况下,一些人选择跪在地上,高举双手。
马上的明军看都懒得看一眼,甚至不愿意微微调转一点马头,后面立刻有步兵跟上去清理俘虏。
跟在骑兵后面的,是一支握着五米左右超长矛的步兵。
一直到十八世纪初发明卡座式刺刀之前,长矛手都是古代战争中主要的伤害输出者。朱元璋北伐时期的步兵,甚至干过步兵反冲击包围骑兵的事情。跟在骑兵后面的这些长矛手只有六百人,但其中经历最少的也是在贵州入伍,经历过数年明清战争,素质也就略逊于覆灭于浑河的浙军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过城内的明军哪一块都是好钢。
李定国之所以不关南门,就是打算以这支骑兵作为后手。从传统观点来看,因为街道狭窄,所以巷战步兵比骑兵适合。但李定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利用了叛军的心理盲区,而且还利用了这条笔直的大道,提前清扫路面,使得骑兵发挥了远超预期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贼人或变成一滩肉泥,或变成步兵长矛下的俘虏,城下的敌人正在急剧减少。
孙崇雅见到贼人退去脸上大为欢喜,架起燧发枪小手一勾,一个逃跑的缅人应声倒下。
耳边立刻传来部下拍马屁的赞叹声,可他刚面露喜色,身后却传来了一声巨响。
回头望去,只见远处路口原本是街垒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大坑。三斤炮打了几个滚滚到一旁,鸟铳长矛等物则随着驻守的明军一同上了天。
孙崇雅刚想到此处必有潜藏的贼人,就见到旁边的宅子里冲出几十个提着各色武器的武士,朝着大坑里的明军补刀。随后,他们一齐冲向皇宫方向。
更远的地方响起了第二次爆炸声,同样的也冲出来一群人。巨大的爆炸声甚至传到了城外,近处甚至有房子被震的塌了墙的。趁着明军晕头转向的时候,早有准备的叛军朝着明军乱砍乱杀。孙崇雅看不清那么远的地方,索性转过头面对城下。
两支叛军很快汇合成一只数百人的队伍,他们把无用的火铳踹的远远的,手中紧握从尸体上扒下来的长矛和腰刀。有些人还试了试,内心赞叹果然明人的武器就是好用。
……
在聚集着缓则大佬的宅院里,争论了一夜的缓则们终于闭上了自己的嘴巴。除了几个汉人文官,都亲自抄了家伙,点了火药冲出院子。
一声巨响,早已捂住耳朵紧紧闭嘴的缓则们飞步越过台阶。
可面对他们的却不是已经被震晕过去的明军,而是一排端着鸟铳的明军。
“放!”十步之内,即使是老式的火绳枪,也是必中了。
缓则们瞪大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有些人下意识的想要躲闪。可人的动作快不过铅弹。打在四肢或是躯干上的铅弹带来的近千焦动能把他们推倒在墙上。
“这次别再让活口没了!”
大喊着的军官正是昨日那名押送人犯的总旗,昨天才被把总叫去一顿臭骂的他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亲眼看着士兵给活不成的补刀,又盯着他们把还能活一会儿的包扎好了送进宫内,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随后,那几个打算“静候佳音”的文官也被拖了出来,套上麻袋装车。
而那支刚刚汇合的队伍还以为自己的外援已经入城,个个面露喜色朝着能够一眼望到的缅王宫殿奔去。又听到远处呼呼呼一窝蜂的声音,更是心中大定,以为即将取胜,有些心大的甚至转头向后看了看。
“怎么一窝蜂不往天上打啊?”
头目刚想斥责身后那个混混出身的小杂鱼,话到嘴边却猛然反应过来事情不妙:城外的一窝蜂,怎么是平射的?
难道说,城外掉链子了?
“呔!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自认为自己嘴上有毛的头目擦了擦络腮胡子,高声呼喊着命令全体掉头出城:开玩笑,外面上千人都打不进来,自己百把人就能打进宫?还是“留待有用之身,以此报国”罢!
一些人懵懵懂懂的跟着掉头,另一些人则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络腮胡子也不管他们,自己领着人先脚底抹油开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