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亲自监考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中年儒生抓住机会, 靠过来问道:“宋先生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 叫我等实在佩服。为何先生不入仕科举呢?”
宋问道:“人各有志,宋某胸无大志嘛。”
另一名儒生走过来道:“先生真是谦虚了。先生的举措, 惠及天下,早有结识之心,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某人搭腔道:“先生是无意功名吧?志在桃李天下, 效仿孔孟先师。”
云深的学子不禁笑出来。负手一副与有荣焉的笑容。
自己的先生被人夸赞,还是很骄傲的。
一时间人都开始往宋问那边靠拢。
一白须老儒生问道:“这位是?”
儒生介绍道:“这就是宋问宋先生。”
宋问朝他一揖。
老者捻须:“请问宋君表字为何?”
宋问:“姓宋名问字宋问。”
众人愣了愣:“啊?”
宋问摇着扇子道:“说明我表里如一,内外兼修啊。”
众人:“……”
儒生反应过来,笑道:“宋兄真是风趣。”
众人给面子的轻笑。
这边其乐融融, 国子监生徒站在一旁, 便显得有些落寞。
不过今年的云深, 并不比国子监差太多。
一位宋问,太傅亲孙, 大将军嫡子。再加上御史台公子。得罪他们,那是大不应该的。
太学博士看在眼里,站在一旁,默默叹了口气。
除却云深,谁最受怀疑?那自然是太学学子。
要说真才实学他们的确……略有心虚。
可此次他们真是运气上佳,在科举开考前, 押中考题,才有本次的发挥超常。
失了这个机会,他们心中很是痛惜。
他们是相信自己学生的, 是以更为愤恨那几位舞弊导致本次加试的考生。
他们这里说话不久,唐清远来了。不仅唐清远来了,连唐贽也来了。
看来此事确实重大。
众生立马分开站位,跪下行礼。
唐贽坐到台上宽椅上,拂袖道:“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唐清远站到一侧。
唐贽朝下俯视,点头道:“真是后生可畏啊。看我国子监生徒,今年的进士及第者,都是如此年纪轻轻。当年王侍郎十七岁及第的时候,满朝皆惊。今年的门生,亦不逊色。”
宋问摇头晃脑的点了点。
国子监国子监的。怕就是你们国子监的人,要让你失望了。
人人都将矛头指向云深,不知道云深有你宋先生吗?嗯?
“此次请诸位考生来,想必缘由已有所知晓。我大梁试行科举之制,旨在选贤举能,任用贤明。叫学有所成,成有所用。容不得小人无视国法,弄虚作假。”唐贽一手按在膝盖上,脊背微佝,淡淡说道:“诸位考生,若是己身清白,自不必担心。今日来此,既是得了考官青睐,是我天子门生。加试一场,不过是再做考核,尽管细心作答便是。”
众考生齐齐应声。
唐贽偏过头道:“不如,太子,就由你来出题吧。”
这出完题,还是考,考完还要阅卷,阅卷完了,还要比对平时的课业。时间肯定不多。
众儒生还以为要多说几句,没想到直接出题了。竟然一时有些紧张。
礼部官员出列,指引考生入座。宋问与太学博士,及众官员一起,站到一侧。
唐清远领命,略做思考。
眼神在众考生之中飘过,最后落在宋问身上,停住。颔首轻笑道:“诸生请听题: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论。1”
宋问眉毛一挑,痛惜的看向孟为。
或许拜谒的礼,真的是都白送了,他这次白考了。
唐清远这题出的有点偏,孟为若是没看过,倒不足为奇。怕他审不懂题,那一切都是白搭。
《禹贡》,即《尚书》。平当是个人名。此题选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说平当此人,饱读经书,自然也包括《禹贡》。于是便将他派去视察黄河了。
以此事做文章。
希望他们不要想太多,直接从题面去理解问题。
——因为经明《禹贡》,所以使行河。
——所以,人要多读书。
破题的确就是这样的。
至于题目中的平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论点找对,总不至于写得太难看。可以含糊的点一点,也可以瞎编一下,或许能糊弄住呢?
为何要出这样的题,感受到方才唐清远看她的眼神,宋问猜想,或许是先前诗会,她说的论题。
那论题确实太惊世骇俗,她不过就是为了噱头随口说的。感情唐清远还记着呢?
宋问望天。
礼部官员出来,开始分发答卷。
宋问举起手道:“小民有一事想报。”
唐贽轻飘飘的瞥向她:“有何异议?”
“异议不敢,有些建议而已。”宋问执扇向前道,“既然加试一场,力求公正,那不如糊名批卷。”
众官员互相对视,小声讨论。
唐贽:“你是怕朕偏袒谁?”
宋问道:“非也,陛下何须偏袒?只是宋某担忧,若是相熟之人,陛下在堂上而坐,阅卷之人,心中难免有点波动。无论是避讳,或是徇私,都是不好。不如索性,糊名公正以待。”
这提议,对寒门子弟来讲,真是求之不得。
几位考生扭头对着宋问感激看去一眼。
当真是光明正大,磊落公正。
唐贽无所谓道:“好。既无异议,那便糊名的。”
宋问又道:“不过卷子已经发下去了,现在糊名也不方便。不如就编个号码,每人上前随意抽取一张。然后在答卷上,写下自己抽到的数字,然后按数字编排整理上交。如此,答卷也可以随机打乱,看不出各人座位在哪里。”
唐贽点头。
宋问继续道:“在卷子上,考生不得写下自己的姓名,也不得暗中透露自己的身份。譬如家世,学府,年龄,等等此类。”
唐贽挑眉:“还有什么没有?”
宋问:“大致这些吧。”
唐贽便一拂袖,让人去照此安排。
重新将号码分发下去,众人开始答题。
考官在场内巡视。
王义廷站在宋问旁边,小声道:“这方法好。宋先生认为,若是要保科举公正,该如何施行?”
宋问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一次的结果,偏私不到哪里去。”
糊名加复试,随机出题,还是陛下亲自监考。他们无所准备,该现形的妖孽都要现形。
王义廷:“还有哪些呢?”
宋问纠结道:“你若是指各个关节要注意,那就太复杂了。”
王义廷:“但听先生一言。”
宋问看向他:“你是户部的,这事儿你也管得?”
“想听便听,跟能不能管没关系。”王义廷轻笑,“机会难得,若向陛下……向太子提议改进,实是我大梁之幸。惠及后代。”
唐清远看着他们耳语,微微蹙眉。
唐贽跟着扫向他们,闷声问道:“你们在那儿交头接耳的,说些什么?”
王义廷抬头,才发现是说他们,立马出列躬身道:“臣失敬。不过是与先生讨教一下文章而已。想听听宋先生的高见。”
唐贽方想起来,拍桌:“将你云深学子的课业都拿上来,”
王义廷过去吩咐,仆人搬着一个箱子上来。先将最上面的卷子呈到堂上。
唐贽打开,看了一篇,顿时颇感惊艳。之前是没来得及细看,现在静心一阅。便觉得:好,这篇写得确实不错。
之前他也阅过卷,看这些策论甚是头疼,只管一目十行。
考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没有阅历,写得空泛,夸夸其谈,不知所谓。也是常事。阅卷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他们这样的行文,倒是清晰明了。
又继续往下翻。发现下面一篇写得也好。同样的论题,也有不同的新意。且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今年云深的学子,确实不同寻常。
唐贽翻到扉页去看名字,便看见了“李洵”。
李洵的卷子都放在最上面。
心中了然,暗道难怪。赞许想不愧是御史公的公子,只是可惜未入国子监。
再往堂下一看,继续点头。端得一表人才,来日前途必是不可限量。
唐贽轻抬下巴,敲着手指开始计较。状元之下,前五可当。
怕是又一位要艳惊长安的青年才俊出现了。
看完李洵的卷子,唐贽就没了兴趣。将卷册推到一边,等着他们答题。
时间扣得很苛刻,不过一炷香时间,考官便下令交卷。
按照牌号收好,前十位,送到了唐贽的桌上。
其余卷子,由其余考官,先行批阅。
唐贽依序开审。
批到到第一份卷子,并无什么出彩之处。有李洵的文章做对比,觉得文章有些零散无序。
粗粗看到后半段,看见了一首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心神顿时一荡,满是激昂。精神抖擞,有种浑然清醒的感觉。
忍不住便又看了一遍,然后脸上漾起笑容。
天下英才出我辈!这届贡生当真是了不得了!究竟是哪位考生,能有如此大志!
然后怀揣着激动往下看……
发现下面标着宋问的名字。
脸上笑容顿时一僵,躁动的手放了下去。
这心中刚刚扬起来的波浪,瞬间被拍到了河底,死死按在巨石下面。可谓非常不好。
将卷子粗鲁的扯到旁边,继续往下翻去。
翻了三五份,再次看见宋问的名字。
唐贽呼吸一窒,心情可谓难以形容。
一中年儒生抓住机会, 靠过来问道:“宋先生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 叫我等实在佩服。为何先生不入仕科举呢?”
宋问道:“人各有志,宋某胸无大志嘛。”
另一名儒生走过来道:“先生真是谦虚了。先生的举措, 惠及天下,早有结识之心,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某人搭腔道:“先生是无意功名吧?志在桃李天下, 效仿孔孟先师。”
云深的学子不禁笑出来。负手一副与有荣焉的笑容。
自己的先生被人夸赞,还是很骄傲的。
一时间人都开始往宋问那边靠拢。
一白须老儒生问道:“这位是?”
儒生介绍道:“这就是宋问宋先生。”
宋问朝他一揖。
老者捻须:“请问宋君表字为何?”
宋问:“姓宋名问字宋问。”
众人愣了愣:“啊?”
宋问摇着扇子道:“说明我表里如一,内外兼修啊。”
众人:“……”
儒生反应过来,笑道:“宋兄真是风趣。”
众人给面子的轻笑。
这边其乐融融, 国子监生徒站在一旁, 便显得有些落寞。
不过今年的云深, 并不比国子监差太多。
一位宋问,太傅亲孙, 大将军嫡子。再加上御史台公子。得罪他们,那是大不应该的。
太学博士看在眼里,站在一旁,默默叹了口气。
除却云深,谁最受怀疑?那自然是太学学子。
要说真才实学他们的确……略有心虚。
可此次他们真是运气上佳,在科举开考前, 押中考题,才有本次的发挥超常。
失了这个机会,他们心中很是痛惜。
他们是相信自己学生的, 是以更为愤恨那几位舞弊导致本次加试的考生。
他们这里说话不久,唐清远来了。不仅唐清远来了,连唐贽也来了。
看来此事确实重大。
众生立马分开站位,跪下行礼。
唐贽坐到台上宽椅上,拂袖道:“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唐清远站到一侧。
唐贽朝下俯视,点头道:“真是后生可畏啊。看我国子监生徒,今年的进士及第者,都是如此年纪轻轻。当年王侍郎十七岁及第的时候,满朝皆惊。今年的门生,亦不逊色。”
宋问摇头晃脑的点了点。
国子监国子监的。怕就是你们国子监的人,要让你失望了。
人人都将矛头指向云深,不知道云深有你宋先生吗?嗯?
“此次请诸位考生来,想必缘由已有所知晓。我大梁试行科举之制,旨在选贤举能,任用贤明。叫学有所成,成有所用。容不得小人无视国法,弄虚作假。”唐贽一手按在膝盖上,脊背微佝,淡淡说道:“诸位考生,若是己身清白,自不必担心。今日来此,既是得了考官青睐,是我天子门生。加试一场,不过是再做考核,尽管细心作答便是。”
众考生齐齐应声。
唐贽偏过头道:“不如,太子,就由你来出题吧。”
这出完题,还是考,考完还要阅卷,阅卷完了,还要比对平时的课业。时间肯定不多。
众儒生还以为要多说几句,没想到直接出题了。竟然一时有些紧张。
礼部官员出列,指引考生入座。宋问与太学博士,及众官员一起,站到一侧。
唐清远领命,略做思考。
眼神在众考生之中飘过,最后落在宋问身上,停住。颔首轻笑道:“诸生请听题: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论。1”
宋问眉毛一挑,痛惜的看向孟为。
或许拜谒的礼,真的是都白送了,他这次白考了。
唐清远这题出的有点偏,孟为若是没看过,倒不足为奇。怕他审不懂题,那一切都是白搭。
《禹贡》,即《尚书》。平当是个人名。此题选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说平当此人,饱读经书,自然也包括《禹贡》。于是便将他派去视察黄河了。
以此事做文章。
希望他们不要想太多,直接从题面去理解问题。
——因为经明《禹贡》,所以使行河。
——所以,人要多读书。
破题的确就是这样的。
至于题目中的平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论点找对,总不至于写得太难看。可以含糊的点一点,也可以瞎编一下,或许能糊弄住呢?
为何要出这样的题,感受到方才唐清远看她的眼神,宋问猜想,或许是先前诗会,她说的论题。
那论题确实太惊世骇俗,她不过就是为了噱头随口说的。感情唐清远还记着呢?
宋问望天。
礼部官员出来,开始分发答卷。
宋问举起手道:“小民有一事想报。”
唐贽轻飘飘的瞥向她:“有何异议?”
“异议不敢,有些建议而已。”宋问执扇向前道,“既然加试一场,力求公正,那不如糊名批卷。”
众官员互相对视,小声讨论。
唐贽:“你是怕朕偏袒谁?”
宋问道:“非也,陛下何须偏袒?只是宋某担忧,若是相熟之人,陛下在堂上而坐,阅卷之人,心中难免有点波动。无论是避讳,或是徇私,都是不好。不如索性,糊名公正以待。”
这提议,对寒门子弟来讲,真是求之不得。
几位考生扭头对着宋问感激看去一眼。
当真是光明正大,磊落公正。
唐贽无所谓道:“好。既无异议,那便糊名的。”
宋问又道:“不过卷子已经发下去了,现在糊名也不方便。不如就编个号码,每人上前随意抽取一张。然后在答卷上,写下自己抽到的数字,然后按数字编排整理上交。如此,答卷也可以随机打乱,看不出各人座位在哪里。”
唐贽点头。
宋问继续道:“在卷子上,考生不得写下自己的姓名,也不得暗中透露自己的身份。譬如家世,学府,年龄,等等此类。”
唐贽挑眉:“还有什么没有?”
宋问:“大致这些吧。”
唐贽便一拂袖,让人去照此安排。
重新将号码分发下去,众人开始答题。
考官在场内巡视。
王义廷站在宋问旁边,小声道:“这方法好。宋先生认为,若是要保科举公正,该如何施行?”
宋问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一次的结果,偏私不到哪里去。”
糊名加复试,随机出题,还是陛下亲自监考。他们无所准备,该现形的妖孽都要现形。
王义廷:“还有哪些呢?”
宋问纠结道:“你若是指各个关节要注意,那就太复杂了。”
王义廷:“但听先生一言。”
宋问看向他:“你是户部的,这事儿你也管得?”
“想听便听,跟能不能管没关系。”王义廷轻笑,“机会难得,若向陛下……向太子提议改进,实是我大梁之幸。惠及后代。”
唐清远看着他们耳语,微微蹙眉。
唐贽跟着扫向他们,闷声问道:“你们在那儿交头接耳的,说些什么?”
王义廷抬头,才发现是说他们,立马出列躬身道:“臣失敬。不过是与先生讨教一下文章而已。想听听宋先生的高见。”
唐贽方想起来,拍桌:“将你云深学子的课业都拿上来,”
王义廷过去吩咐,仆人搬着一个箱子上来。先将最上面的卷子呈到堂上。
唐贽打开,看了一篇,顿时颇感惊艳。之前是没来得及细看,现在静心一阅。便觉得:好,这篇写得确实不错。
之前他也阅过卷,看这些策论甚是头疼,只管一目十行。
考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没有阅历,写得空泛,夸夸其谈,不知所谓。也是常事。阅卷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他们这样的行文,倒是清晰明了。
又继续往下翻。发现下面一篇写得也好。同样的论题,也有不同的新意。且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今年云深的学子,确实不同寻常。
唐贽翻到扉页去看名字,便看见了“李洵”。
李洵的卷子都放在最上面。
心中了然,暗道难怪。赞许想不愧是御史公的公子,只是可惜未入国子监。
再往堂下一看,继续点头。端得一表人才,来日前途必是不可限量。
唐贽轻抬下巴,敲着手指开始计较。状元之下,前五可当。
怕是又一位要艳惊长安的青年才俊出现了。
看完李洵的卷子,唐贽就没了兴趣。将卷册推到一边,等着他们答题。
时间扣得很苛刻,不过一炷香时间,考官便下令交卷。
按照牌号收好,前十位,送到了唐贽的桌上。
其余卷子,由其余考官,先行批阅。
唐贽依序开审。
批到到第一份卷子,并无什么出彩之处。有李洵的文章做对比,觉得文章有些零散无序。
粗粗看到后半段,看见了一首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心神顿时一荡,满是激昂。精神抖擞,有种浑然清醒的感觉。
忍不住便又看了一遍,然后脸上漾起笑容。
天下英才出我辈!这届贡生当真是了不得了!究竟是哪位考生,能有如此大志!
然后怀揣着激动往下看……
发现下面标着宋问的名字。
脸上笑容顿时一僵,躁动的手放了下去。
这心中刚刚扬起来的波浪,瞬间被拍到了河底,死死按在巨石下面。可谓非常不好。
将卷子粗鲁的扯到旁边,继续往下翻去。
翻了三五份,再次看见宋问的名字。
唐贽呼吸一窒,心情可谓难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