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刘曹联盟 第三二章 异族之事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味地排外不可取,固执于软弱外交,只以怀柔为手断也并非是正途。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政环境,想彻底地解决异族之事,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在现今有这个条件可以借助外族之力解决于现时辽东之地战局的情况下,刘晔的态度很让他的心腹们一时捉摸不透——可以示之安抚,却不引其兵马为援!
一直以来,刘晔在刻意表现出自己现时没有与塞外诸族为敌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以各种方式拒绝与其沾联上太多关系。
……
性格也许会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就有多高,公孙度谨慎的性子使得他能够在选择以最好的时机跻身于自立诸侯之列,也使得他在掌据地方权利时,所作的事情先不是贪图享受,却是在不停地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外在征战于一贯以来不服从于大汉统治的各少数民族。
刘晔早在五年前便有过表态,那时倒也令初登于诸侯之列的公孙度“虚惊一场”,经过属下智囊的分析方才明白刘晔当时并无实力前去征讨于他。当然,他自己没有借口,也没有实力去来统一幽州之地……
那么此次会否同样是虚言相说,刘晔却依旧没有进攻的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公孙度手下谋士们分为两派各有看法。认为确实如此一方,所依据的便是往时以来的刘晔属下军士的数字。得出的结论便是刘晔在幽州便仅有八万左右精锐之师,这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又需得守备于四处,故而最终能用来征战的,最多不过四万而已。
同样是四万对四万,辽东却占了地利,人和的好处。
公孙度虽然并不算一位极其仁厚之人,可他所得政策却实实在在的使得辽东百姓安居于此数年之久,相较于虽然多有耳闻,但同样是属于未知的刘晔治下,辽东的百姓们绝大多数还是愿意保持于现状,期望能够继续得到平和的日子。
有此民心优势,无论守城还是紧急征兵,公孙度方面都可以应付下来,惟一需得担心的,便仅是那些早就心怀不满的少数民族,会否趁些机会捣乱……
这些,就是主张“刘晔只是虚张声势”派的所有看法,而这些人同样也是占了公孙度麾下谋士绝对多数部份。
相较而言,主张“刘晔必将真正来攻”方相较而言,其理由多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其是从情理角度出发,再结合于刘晔性格,应当不会作两次“无用之事”,最后才是勉强提到“刘晔有据有辽东之地,先统一幽州治下打算,无论是于其威望,还是对于将来的与其余诸侯争锋过程,都是极有好处”这点。
这一点当然谁都明白,实力不外乎于地盘与人口,粮草与足够信用的钱币而已。实行屯田制后,每年必然官府库中会存有足够粮食,而钱币的信用问题,有与商人联盟的互相支持,也不需要担心,故而刘晔现今扩展实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取回失地,再扩张于外!
两方究竟谁更有道理,公孙度自己虽然偏向于人多一方,在作出最终回复时同样也是遵循此点,但他另一方面却也下令开始加紧战备,先征集青壮入伍整训,存着以防万一打算。
也幸好是他这等谨慎小心,生怕出得差池的性子使然,随后来到的张飞大军才不至于只遇上原本辽东之地总计四万余,可以流动作战仅是三万左右的军士相争锋。
紧急征召令下达,正如前时所述,百姓们不希望将一切押于未知,传言终究是传言。乱世中好容易有了安息生活的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再选择一条不知福祸之路……
故此,他们献出自己全力也保卫现今所有一切不再失去,便也是极为正常之事。汉室统一与否这等问题,对于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来说,关心此事尚不如关注一下自己是否下一顿饭食有着落来得实在。
性怕实力不足的公孙度,此外征集民夫三万余,补充于后勤之中,于战时或运送军粮,或扎营立寨,往送辎重都不能少了他们。而通过简单整训数日便得上阵的新兵们则有两万之众,他们则分散编制于守城部曲中将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
这种分配方式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公孙度对于与刘晔属下百战百胜,又有大批骑兵之师野战是没有想法的他的目光,还是放在了以守城之利消磨对手锐气和精锐实力,只等时机到来,再次以决定性的力量投入反击,求得一击制敌,后发致胜的效果。这个战略公孙度用得并不少,原因很简单,辽东之地虽然险峻可守之地不少,但四围皆是对公孙度心怀不满之游牧少数民族,他们又以轻骑兵为主要战力,野战之下,便算得公孙度会赢,那也只会是惨胜罢了!
故而就算在前时兴平二年时候,四面少数民部分别结盟,总计一万五千轻骑兵约以从不同方向共攻向辽东的最危急时刻,公孙度还是靠着这个“战时紧急保障制度”撑了过来。对于防守战术的变化经过实战也更有心得。这也是他心里虽然不愿与刘晔试验一番那“不败”威名是否真实,却也不惧于挑战来临原因了。
建安二年六月五日,张飞领大军出山海关,正式踏足于辽西郡以东这大片可算实际失去控制多达十年之久的“失地”。以军事主事者身份在幽州经营数年的张飞,对于赵云经过自己的努力,已达到与他平起平坐位置,更可能会经过此处征讨袁术之战功劳取得更高权力,张飞在羡慕服气于赵云能够出征好运、刘晔看人之准同时,他心里也憋着一股誓要争胜的决心。
同样,先不说幽州必然有的各种大小事务需得处理,有些长远计划也到了应当着手实施之时;刘晔也没有多少心思去与属下争这份历练机会,一人之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心腹属下皆极具各项才能,如此方能使得人尽其用,共同为统一大业出立下,比于刘晔一人强势却是稳定以及合理了许多。
……
“立即依照先前计划迎敌,不得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战!汝等可明白了?”
有过“万一”的心理准备,故而当真正得知张飞来攻消息后,公孙度只是稍稍面色变幻,很快便恢复轻松自如模样。
“是!属下遵令!”
如此下达命令,自然也将这股面对强大对手的自信传递到了他的心腹手下处,使得他们停止了哗然欲争问于消息确实程度的举动,而是恭敬地作礼齐声接令道。
面对并不陌生的战争来临,战时戒严管制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他们身上的百姓,他们是没有多少责怪于战争正义性,或者必要性的讨论意思。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反天由于四围少数民族不时劫掠原因,百姓们早就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这一切短暂的不安静日子。
“公孙度会输么?”
在刘晔治下百姓,或者与他有过交手之人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极为简单的,有刘晔良好的布局,便先使得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刘晔方面胜利所需要的,便是那能够随机应变实行方略使得刘晔战略布局成功的大将人选而已。
单是一个张飞显然略有不足,再加上戏志才为军师却足够能当此重任。如同对待赵云一样,早就学会了如何发挥属下长处才能的刘晔,同样先是将自己所分析公孙度之性情,外加前时其与异族争战之事战例,诸多综合之下,将公孙度的应对方法说了个“八九不离十”。真正遇上龟缩防守之事,刘晔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
拖!
对于自己属下的野战,刘晔从来不乏十足信心,而攻城方面虽然已有研制出的发石机,冲车等攻城利器,但无论是为了保密,使将来能够出其不意的取得最佳效果,而辽东之战动用如此利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感觉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刘晔认为凭着“拖”字诀到得最后,胜利必然还是属于自己!
究竟是刘晔想当然,还是凭着自己见识推论作出了效率最大的选择,这终将由事实来证明……
……
公孙度实际上的地盘,除了原本的辽东郡以外,还有乐浪郡大部分,玄菟郡一部分地区,而张飞所领大军现今涉足的,正是乌桓势力盘踞的辽东属国。
这个势力的首领丘力居在前时中平年间收留于作乱之贼张纯,在得到刘虞的严正警告后,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若依着刘虞的“宽政”之策,自己这里却是不需去抢夺便会得到需得用兵力劫掠,以实力的损耗方能换取的补给,既如此,那便又何乐而不为?
故而他这一块地方分别于对于刘晔以及公孙度讲,都是是属下“够而远之”的范畴。
“来人,送信于丘力大人,并问其打算如何!”
与辽东的争战不是一时半会间可以分出胜负,故而张飞选择了将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地方首领暂且安抚住,以保障后勤军需物资的稳定、安全性。
治怕在昌黎的乌桓兵力居部,见着一直未作明确表态的刘晔,便在这时选择以用这种方式来说明,他的“一视同仁”立场并非是妄言之结论,
“使者远来辛苦,便请先入驿馆休息,稍后自有明确答复送上!”
兵力居的这话也直接宣示了他们对于这等大事态度,同样是秉承了“欺软怕硬”的风格,自恃无法与刘晔作正面抗争的他们,便选取了这条缓行道路,最终这条路通向何处,却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大人当可借此机会与刘幽州结下一段友谊,不仅是应其言不动刀、士兵对其运输线进行骚扰。更可以直接表明参战之意,带领小部份部曲名义上能过去便已足够,不求最终能建得多少功业,却可使得刘幽州对于我等感激加深,未必没有直正收服心思!”
刘晔的心思,当然不是他们很快所能知晓,而刘晔的势力护展迅速,兵力渐强也被看在眼里
这些难以凝成一股共同进退的少数民族,多数的心思也是如此。
“不论他们的看法如何,行动只要不出格,便不去理会他们”,这是刘晔在张飞大军出发前,找其与戏志才两个军中灵魂人物来,详细告之应当如何处理与各方关系的话语。
“正该如此,前时刘幽州崛起初时,我等未能及时反应,现今既有机会却得立时抓住,还请大人早作决定,以免延误时机!”
在这个问题上,丘力居的属下们看法出奇的一致。先前刘虞许诺给他们每年固定以优惠价格兑换粮食,生活用具的各种好处,刘晔也从未停止过。虽然总体依旧是“杯水车薪”之感,但这是对于一州之地而言,对于有若乌桓这等地盘极小,自己也无可以出产各种矿石的矿藏资源来说,这等每年的帮助,却能使得他们能够保障全境军民食用约十日之久,而这个不短的时内,却也可另外有所建树渡过难关。
“嗯!既然诸将与某意见一致,则可就此事回复于信使,只说待合适时机,我等会领一支部曲协助作战即可。却也不需将话说得太满,使得无有转折余地。借此机会,由探子将公孙度与刘幽州之间的争战过程回报,也可证实刘幽州属下兵员之素质如何,我等选择站位又是否是为长远计!”
丘力居能够在四围少数民族林立,算是真正的强敌环伺境况中保全下自己的部族,并且将他们安置于辽东属国之内,有一块稳定的地盘可以经营,这本就是一件极难办到之事。这也与他在草原上各族间“今日为盟,明日为敌”的复杂情况下,所凭藉的这等早留余地,见机行事的作风。
能在乱世之中立足的,或者是上位者各有所长,精于一处,或者便是本身才能极为了得,所有一切都是告得自己谋划而来,最后的则是家族接任“世袭”所得。
前一两种都是属于并不简单的划分范畴,而最后一种则以接受病故的刘焉位置的其子刘璋为代表,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排除虽然“世袭”,却同样人才了得之实。比若于韩遂死后,统领其西凉属兵的其子马超便是其中佼佼者。
丘力居以如此态度回报于张飞派出的使者,便已使得现今张飞大军出征,补给线拉得极长,使得各种补充困难并得时刻面对或是怀着贪婪之心的异族,或者是对手的劫截粮道策略实行所必然带来的严峻情况得到了缓解。
解决了行军路上第一个,非正面战场上最为重要的丘力居势力态度的因素后,张飞在等到第一次出发的补给队到得宾徒县其为先守侯于丘力居方面态度所设军营后,再次下令大军开动,向东北方向不急不缓地挺进……
此次辽东大战,极其类似于昔年项羽出道时那次解赵国之围,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场景。
兵力总体而言,在对方加大征兵力度,稍加整训便可参与守城之事看来,同样的处于劣势中,野战优势极难保持。同样有人作壁上观,只不过秦末时是各地大小诸侯,现今许多双眼睛所注意的,却是张飞大军与公孙度的第一次交战战。
这些少数民族多数吃过公孙度这等‘民兵战术’的大亏,真正应用于守城之时,精锐之师与初习操练之人差别并不大,只要存着誓死保卫城池心意,终究会死战到底,起到应有的作用。
他们倒想看看,从来未败过的刘晔,在这次不亲自出战,反只派出手下大将来攻打这等难啃的骨头,究竟是信心十足还是骄傲自满?
这两者的差别之大,足够他们去选择许多东西。
但选择从来都是双向的,这些自恃为有着马匹以及骑术之强,中原诸侯相争时刻必然争相拉拢联结,并给他们许以好处之少数民族,是否又能想到刘晔“敬而远之”的一贯态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一味地排外不可取,固执于软弱外交,只以怀柔为手断也并非是正途。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政环境,想彻底地解决异族之事,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在现今有这个条件可以借助外族之力解决于现时辽东之地战局的情况下,刘晔的态度很让他的心腹们一时捉摸不透——可以示之安抚,却不引其兵马为援!
一直以来,刘晔在刻意表现出自己现时没有与塞外诸族为敌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以各种方式拒绝与其沾联上太多关系。
……
性格也许会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就有多高,公孙度谨慎的性子使得他能够在选择以最好的时机跻身于自立诸侯之列,也使得他在掌据地方权利时,所作的事情先不是贪图享受,却是在不停地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外在征战于一贯以来不服从于大汉统治的各少数民族。
刘晔早在五年前便有过表态,那时倒也令初登于诸侯之列的公孙度“虚惊一场”,经过属下智囊的分析方才明白刘晔当时并无实力前去征讨于他。当然,他自己没有借口,也没有实力去来统一幽州之地……
那么此次会否同样是虚言相说,刘晔却依旧没有进攻的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公孙度手下谋士们分为两派各有看法。认为确实如此一方,所依据的便是往时以来的刘晔属下军士的数字。得出的结论便是刘晔在幽州便仅有八万左右精锐之师,这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又需得守备于四处,故而最终能用来征战的,最多不过四万而已。
同样是四万对四万,辽东却占了地利,人和的好处。
公孙度虽然并不算一位极其仁厚之人,可他所得政策却实实在在的使得辽东百姓安居于此数年之久,相较于虽然多有耳闻,但同样是属于未知的刘晔治下,辽东的百姓们绝大多数还是愿意保持于现状,期望能够继续得到平和的日子。
有此民心优势,无论守城还是紧急征兵,公孙度方面都可以应付下来,惟一需得担心的,便仅是那些早就心怀不满的少数民族,会否趁些机会捣乱……
这些,就是主张“刘晔只是虚张声势”派的所有看法,而这些人同样也是占了公孙度麾下谋士绝对多数部份。
相较而言,主张“刘晔必将真正来攻”方相较而言,其理由多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其是从情理角度出发,再结合于刘晔性格,应当不会作两次“无用之事”,最后才是勉强提到“刘晔有据有辽东之地,先统一幽州治下打算,无论是于其威望,还是对于将来的与其余诸侯争锋过程,都是极有好处”这点。
这一点当然谁都明白,实力不外乎于地盘与人口,粮草与足够信用的钱币而已。实行屯田制后,每年必然官府库中会存有足够粮食,而钱币的信用问题,有与商人联盟的互相支持,也不需要担心,故而刘晔现今扩展实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取回失地,再扩张于外!
两方究竟谁更有道理,公孙度自己虽然偏向于人多一方,在作出最终回复时同样也是遵循此点,但他另一方面却也下令开始加紧战备,先征集青壮入伍整训,存着以防万一打算。
也幸好是他这等谨慎小心,生怕出得差池的性子使然,随后来到的张飞大军才不至于只遇上原本辽东之地总计四万余,可以流动作战仅是三万左右的军士相争锋。
紧急征召令下达,正如前时所述,百姓们不希望将一切押于未知,传言终究是传言。乱世中好容易有了安息生活的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再选择一条不知福祸之路……
故此,他们献出自己全力也保卫现今所有一切不再失去,便也是极为正常之事。汉室统一与否这等问题,对于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来说,关心此事尚不如关注一下自己是否下一顿饭食有着落来得实在。
性怕实力不足的公孙度,此外征集民夫三万余,补充于后勤之中,于战时或运送军粮,或扎营立寨,往送辎重都不能少了他们。而通过简单整训数日便得上阵的新兵们则有两万之众,他们则分散编制于守城部曲中将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
这种分配方式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公孙度对于与刘晔属下百战百胜,又有大批骑兵之师野战是没有想法的他的目光,还是放在了以守城之利消磨对手锐气和精锐实力,只等时机到来,再次以决定性的力量投入反击,求得一击制敌,后发致胜的效果。这个战略公孙度用得并不少,原因很简单,辽东之地虽然险峻可守之地不少,但四围皆是对公孙度心怀不满之游牧少数民族,他们又以轻骑兵为主要战力,野战之下,便算得公孙度会赢,那也只会是惨胜罢了!
故而就算在前时兴平二年时候,四面少数民部分别结盟,总计一万五千轻骑兵约以从不同方向共攻向辽东的最危急时刻,公孙度还是靠着这个“战时紧急保障制度”撑了过来。对于防守战术的变化经过实战也更有心得。这也是他心里虽然不愿与刘晔试验一番那“不败”威名是否真实,却也不惧于挑战来临原因了。
建安二年六月五日,张飞领大军出山海关,正式踏足于辽西郡以东这大片可算实际失去控制多达十年之久的“失地”。以军事主事者身份在幽州经营数年的张飞,对于赵云经过自己的努力,已达到与他平起平坐位置,更可能会经过此处征讨袁术之战功劳取得更高权力,张飞在羡慕服气于赵云能够出征好运、刘晔看人之准同时,他心里也憋着一股誓要争胜的决心。
同样,先不说幽州必然有的各种大小事务需得处理,有些长远计划也到了应当着手实施之时;刘晔也没有多少心思去与属下争这份历练机会,一人之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心腹属下皆极具各项才能,如此方能使得人尽其用,共同为统一大业出立下,比于刘晔一人强势却是稳定以及合理了许多。
……
“立即依照先前计划迎敌,不得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战!汝等可明白了?”
有过“万一”的心理准备,故而当真正得知张飞来攻消息后,公孙度只是稍稍面色变幻,很快便恢复轻松自如模样。
“是!属下遵令!”
如此下达命令,自然也将这股面对强大对手的自信传递到了他的心腹手下处,使得他们停止了哗然欲争问于消息确实程度的举动,而是恭敬地作礼齐声接令道。
面对并不陌生的战争来临,战时戒严管制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他们身上的百姓,他们是没有多少责怪于战争正义性,或者必要性的讨论意思。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反天由于四围少数民族不时劫掠原因,百姓们早就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这一切短暂的不安静日子。
“公孙度会输么?”
在刘晔治下百姓,或者与他有过交手之人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极为简单的,有刘晔良好的布局,便先使得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刘晔方面胜利所需要的,便是那能够随机应变实行方略使得刘晔战略布局成功的大将人选而已。
单是一个张飞显然略有不足,再加上戏志才为军师却足够能当此重任。如同对待赵云一样,早就学会了如何发挥属下长处才能的刘晔,同样先是将自己所分析公孙度之性情,外加前时其与异族争战之事战例,诸多综合之下,将公孙度的应对方法说了个“八九不离十”。真正遇上龟缩防守之事,刘晔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
拖!
对于自己属下的野战,刘晔从来不乏十足信心,而攻城方面虽然已有研制出的发石机,冲车等攻城利器,但无论是为了保密,使将来能够出其不意的取得最佳效果,而辽东之战动用如此利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感觉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刘晔认为凭着“拖”字诀到得最后,胜利必然还是属于自己!
究竟是刘晔想当然,还是凭着自己见识推论作出了效率最大的选择,这终将由事实来证明……
……
公孙度实际上的地盘,除了原本的辽东郡以外,还有乐浪郡大部分,玄菟郡一部分地区,而张飞所领大军现今涉足的,正是乌桓势力盘踞的辽东属国。
这个势力的首领丘力居在前时中平年间收留于作乱之贼张纯,在得到刘虞的严正警告后,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若依着刘虞的“宽政”之策,自己这里却是不需去抢夺便会得到需得用兵力劫掠,以实力的损耗方能换取的补给,既如此,那便又何乐而不为?
故而他这一块地方分别于对于刘晔以及公孙度讲,都是是属下“够而远之”的范畴。
“来人,送信于丘力大人,并问其打算如何!”
与辽东的争战不是一时半会间可以分出胜负,故而张飞选择了将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地方首领暂且安抚住,以保障后勤军需物资的稳定、安全性。
治怕在昌黎的乌桓兵力居部,见着一直未作明确表态的刘晔,便在这时选择以用这种方式来说明,他的“一视同仁”立场并非是妄言之结论,
“使者远来辛苦,便请先入驿馆休息,稍后自有明确答复送上!”
兵力居的这话也直接宣示了他们对于这等大事态度,同样是秉承了“欺软怕硬”的风格,自恃无法与刘晔作正面抗争的他们,便选取了这条缓行道路,最终这条路通向何处,却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大人当可借此机会与刘幽州结下一段友谊,不仅是应其言不动刀、士兵对其运输线进行骚扰。更可以直接表明参战之意,带领小部份部曲名义上能过去便已足够,不求最终能建得多少功业,却可使得刘幽州对于我等感激加深,未必没有直正收服心思!”
刘晔的心思,当然不是他们很快所能知晓,而刘晔的势力护展迅速,兵力渐强也被看在眼里
这些难以凝成一股共同进退的少数民族,多数的心思也是如此。
“不论他们的看法如何,行动只要不出格,便不去理会他们”,这是刘晔在张飞大军出发前,找其与戏志才两个军中灵魂人物来,详细告之应当如何处理与各方关系的话语。
“正该如此,前时刘幽州崛起初时,我等未能及时反应,现今既有机会却得立时抓住,还请大人早作决定,以免延误时机!”
在这个问题上,丘力居的属下们看法出奇的一致。先前刘虞许诺给他们每年固定以优惠价格兑换粮食,生活用具的各种好处,刘晔也从未停止过。虽然总体依旧是“杯水车薪”之感,但这是对于一州之地而言,对于有若乌桓这等地盘极小,自己也无可以出产各种矿石的矿藏资源来说,这等每年的帮助,却能使得他们能够保障全境军民食用约十日之久,而这个不短的时内,却也可另外有所建树渡过难关。
“嗯!既然诸将与某意见一致,则可就此事回复于信使,只说待合适时机,我等会领一支部曲协助作战即可。却也不需将话说得太满,使得无有转折余地。借此机会,由探子将公孙度与刘幽州之间的争战过程回报,也可证实刘幽州属下兵员之素质如何,我等选择站位又是否是为长远计!”
丘力居能够在四围少数民族林立,算是真正的强敌环伺境况中保全下自己的部族,并且将他们安置于辽东属国之内,有一块稳定的地盘可以经营,这本就是一件极难办到之事。这也与他在草原上各族间“今日为盟,明日为敌”的复杂情况下,所凭藉的这等早留余地,见机行事的作风。
能在乱世之中立足的,或者是上位者各有所长,精于一处,或者便是本身才能极为了得,所有一切都是告得自己谋划而来,最后的则是家族接任“世袭”所得。
前一两种都是属于并不简单的划分范畴,而最后一种则以接受病故的刘焉位置的其子刘璋为代表,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排除虽然“世袭”,却同样人才了得之实。比若于韩遂死后,统领其西凉属兵的其子马超便是其中佼佼者。
丘力居以如此态度回报于张飞派出的使者,便已使得现今张飞大军出征,补给线拉得极长,使得各种补充困难并得时刻面对或是怀着贪婪之心的异族,或者是对手的劫截粮道策略实行所必然带来的严峻情况得到了缓解。
解决了行军路上第一个,非正面战场上最为重要的丘力居势力态度的因素后,张飞在等到第一次出发的补给队到得宾徒县其为先守侯于丘力居方面态度所设军营后,再次下令大军开动,向东北方向不急不缓地挺进……
此次辽东大战,极其类似于昔年项羽出道时那次解赵国之围,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场景。
兵力总体而言,在对方加大征兵力度,稍加整训便可参与守城之事看来,同样的处于劣势中,野战优势极难保持。同样有人作壁上观,只不过秦末时是各地大小诸侯,现今许多双眼睛所注意的,却是张飞大军与公孙度的第一次交战战。
这些少数民族多数吃过公孙度这等‘民兵战术’的大亏,真正应用于守城之时,精锐之师与初习操练之人差别并不大,只要存着誓死保卫城池心意,终究会死战到底,起到应有的作用。
他们倒想看看,从来未败过的刘晔,在这次不亲自出战,反只派出手下大将来攻打这等难啃的骨头,究竟是信心十足还是骄傲自满?
这两者的差别之大,足够他们去选择许多东西。
但选择从来都是双向的,这些自恃为有着马匹以及骑术之强,中原诸侯相争时刻必然争相拉拢联结,并给他们许以好处之少数民族,是否又能想到刘晔“敬而远之”的一贯态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