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骑步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齐两军交锋,最好的观战地点,无疑是居高临下的临淄雍门城头。
齐王张步有三个胞弟,其中二弟名曰张蓝,曾替他入魏营质问小耿伐齐缘由,得到了瞠目结舌的答案:鲍鱼海参有毒。张蓝却无可奈何,只能直呼武德皇帝不讲武德……
如今张蓝留守临淄,正在城垣之上指挥,得到了张步的知会:“在两军交战后,派出五千兵马,自雍门而出,攻击魏军背部!”
张蓝很听兄长的话,在战鼓敲响后应约遣师出城,打算来个两面包夹之势,但他自己却以“居中策应”为由,留在了临淄。
午时已至,张蓝正焦急地眺望两军交锋,却听到一阵吵闹,却见一行人在徒附簇拥下,从城内上了城墙,他回首一看,竟是一伙身着锦衣的商贾,不由勃然大怒。
“齐王与魏寇交战在即,我已宣布临淄戒严,百姓无故不得外出,这些商贾登城作甚?”
临淄太守连忙告知张蓝:“将军,来的是东郭公!”
一听这姓氏,张蓝态度顿时变了,也只能收起无处发泄的焦虑,收敛神色,接见了这群商贾。为首者身材高胖,高足八尺半,身形则颇为宽大,大热天里满头是汗,只披着薄薄的锦衣——颜色居然是紫!
虽然在中原正统朝廷里,紫色乃疵也,非正色,地位不如朱、玄高贵,但在青州则不然,从齐桓公时起就齐桓公喜爱紫色,上行下效,整个齐国都以穿紫色的衣服为时尚,历经数百年不衰。直到汉朝,只准商贾穿素服,如今能在大庭广众下堂而皇之披红戴紫的,唯有东郭氏。
齐桓公后代中,有四人分居于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为姓。其中东郭氏利用青州地利,煮盐为业,富比王侯,到了汉武帝时,起用一批言利之士,临淄大贾东郭咸阳从布衣商贾,摇身一变为掌管全国上海的官员,东郭氏遂大盛。
几代人过去了,东郭氏虽然失去了中央的官方身份,但仍是临淄第一豪强。新莽灭亡后,东郭长安重新发迹,非但财富剧增,还依靠上万煮盐徒附,成了临淄的实际控制者。
正是东郭长安说服本地士人,放张步入齐以抵御赤眉军,可以说,东郭氏的向背,几乎决定了临淄的归属——魏军侵齐,多亏东郭氏提供了数万石粮食救急,张步一高兴,封他做了少府,把全国的盐铁都交给东郭长安管。
所以连张蓝都得敬东郭长安几分,照面后笑道:“东郭公,箭矢无眼,这大战之际,为何不在府邸闲居以避乱呢?”
东郭长安身形胖大,爬上城头气喘吁吁,他朝张蓝拱手道:“齐王为保卫青州,带着士卒们在外拼死奋战,吾等岂能作壁上观?”
他往城下一指:“将军前些时日曾令城中大贾豪贵出人出粮,当时我赠出粮食三万石,如今仔细想想,却觉得仍有不足。”
东郭长安掰着指头,算起他必须再帮张步一把的理由:
“其一,魏军,外乡人也,齐王,吾等乡党也,同是齐地人,自然要帮助乡亲!”
“其二,我乃齐王臣子,位列九卿,为君分忧是份内之事,岂敢有所保留?”
“其三,临淄大城数十万百姓,多赖齐王才能从赤眉、绿林、河北贼寇手中保全,如今魏寇骤至,幽州突骑军纪不善,一旦临淄为其所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只望齐王早胜,还临淄安宁。”
这三个理由中,既有利益考量,也有大义凛然,听上去颇为可信,连本来有所怀疑的张蓝都信以为真,欣然同意东郭长安组织的数千人协助守城——他们是豪强武装、奴婢、市人组成的,只听本地极有威望的东郭长安号令。
二人说话间,临淄城外又爆发了一阵剧烈的呐喊,张蓝和东郭长安的目光不由向外瞥去。
只见城外魏、齐两军已经交战,齐军一分为二,半数调头,拦住驰援而至的渔阳突骑。
另外一万人则面向南方,抵御魏军中阵主力进攻,那是由三千冀州骑士组成的“骑马步兵”!
……
军队里是等级森严的,作为一支典型的“封建军队”,魏军自然也不例外。
不限于明文规定的上下级别关系——长官随意打骂士兵,几只要有一点理由,能在阵前随意斩杀下属;也不止是渐渐有了苗头的兵为将有,拉帮结派搞山头之风盛行,第五伦都没法一视同仁,对各位将军来说,嫡系与非嫡系的待遇天差地别。
连兵种之间,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最卑微低贱的自然是临时征召的民夫,其次是干尽苦活,很少能混到战功的屯田兵,再往上才是整编为军事旅的正规军。而正卒中最高贵的,无疑是骑兵。
想要成为一个魏军普通骑兵,需要跨过无数门槛:首先你得有马且会骑,一般都要求自备马匹参军,这马折损了才能给你换新的,很少出现两只脚来便配发四条腿的情况,再加上鞍鞯等一系列马具,没有一定家财根本玩不起。
其次是要求年纪四十以下,身高七尺以上,至于“壮健捷疾”等标准则较灵活,或许给征兵官塞点丝帛能放放水,但最起码的驰骑彀射还是得有,考核时越沟堑摔下马是很丢人的。
有了这两条,魏军骑兵不敢说万中无一,起码也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程度。
然而骑兵里又有鄙视链,仅以耿弇麾下一个军为例,较被认可的是渔阳、上谷突骑。他们不见得多富裕高贵,却是在边塞与胡虏角逐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军团里最锋利的刀子,作为嫡系,上谷的粮饷待遇又高于渔阳。
尚在二者之下的,则是常作为辅骑的冀州突骑,这是新建立的兵种,从赵魏之地豪强子弟中征发而来——顶级豪门依靠捐粮献土,可将子弟送去长安、洛阳做郎官,多少能混个官做。但也有些“寒门”的中小地主,没那门路和财力,子弟只能走军功路线。
骑士一般会带上一到五个骑奴,遂组成了三千人的旅,战斗力虽不如幽州突骑,但这些“寒门”子弟们都自命不凡,且一身装备价值不菲,几乎到了人人披甲的程度。
冀州骑旅被耿弇相中,带他们奔袭临淄,颇为自得,一个个可神气了,觉得可以追随车骑将军立下不世之功。岂料到了临淄城下,耿弇却勒令冀州兵将马匹让出来,给上谷突骑集中使用,不夸张地说,这道命令差点激起了兵变!
让高贵的骑兵两脚踏地,去做性命如蝼蚁般的徒卒?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其中一个激愤的冀州骑兵怒吼道:
“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他人来用,这与将妻妾献予他人来骑有何区别!”
更有甚者,一位营正跑到小耿处哭诉:“车骑将军,妻子如衣服,换就换了,可坐骑犹如吾等****,焉能割舍……”
耿弇的回应很干脆:“军情紧急,吾等奔袭三百里,还有余力作战的马匹不够了,不想割?好啊,告诉众人,若能有骑射胜过上谷突骑者,就可保住马匹,单独编为一营,作为骑从参战。”
这便是耿弇初至临淄的那两三天里,城头齐人看见的热闹“演武”场面了,半路出身的冀州骑士,还是无法与从小就在边塞骑马的上谷兵比较,他们中许多人,甚至是胡汉混血的……
因条件有限,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之类的项目暂时不比,至于驰骑彀射和前后、左右、周旋进退,多是上谷突骑获胜。输了的冀州兵只好乖乖让出自己的马,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上谷兵鞭打,而自己,则只能拎着刀盾或持矛,去做“骑马步兵”。
仍有心存不甘者阴阳怪气:“上谷兵乃是耿将军嫡系,吾等哪能比啊!”
又有人道:“同样是耿,还是河北的耿丞相(耿纯)对冀州乡党好啊!”
心中虽有抱怨,但他们业务能力却未受影响。
作为精锐中的精锐,骑兵几乎是完全脱产的士兵,在济水以北驻扎的这一整年时间,除去喝酒、找女人、开小差溜号的时候外,仍有大把的训练时间。不单练骑阵及驰射、突触,也练习步阵,马的耐力远不如人,仗打一半马没了,只能靠两条腿作战是常有的事。
故而面对汹汹而至的齐军,冀州旅阵列站得颇为森严,加上他们几乎人人披甲,手中环刀反光让敌人晃眼,一看就不是易斗之兵。
眼看出击在即,冀州兵们也只能将心里的不平暂时放下,他们之所以入伍,都是为了替“寒门”的家族谋个未来,河北刘姓豪强被第五伦一扫而尽,官府那能耐,没法大包大揽管下所有事,空缺的阶级生态位多得是,这是小地主们崛起的机会。
就算小耿待下不公,他们也只能忍过去,这时候耍脾气,小则作为害群之马误了三军,自己都会丧命临淄城下,大则连累宗族,让家里翘首以盼的祖、父失望。
于是三千人都握紧了自己的兵器,而耿弇似乎也注意到了士兵们的情绪,亲自在阵前掠阵,开了尊口,承诺了一件事。
“此役,不论步、骑同等计功;若能胜,事后我向陛下恳请,给吾等每人都补上一匹幽州边塞好马!”
这件事无疑让众人士气稍稍振作,他们站得更加紧密,肩靠着肩,身旁都是冀州乡党袍泽,从骑变步固然羞耻,但洗刷羞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车骑将军看看!冀州兵就算没马,也是天下强军!
但齐军毕竟人数占优,正面之敌,起码是他们的三倍!
“敌已近,开弓!”
伴随着推进,两军距离只剩下百步,骑从里的骑射兵步射亦不俗,远远张开了手中角弓,上千枚箭矢划着弧线离弦而出,倾泻在扑过来的齐军头顶,他们披甲率不高,一时间倒毙无数。
齐军也加以反击,箭矢更加密集,对披甲率高的魏军却未构成太大伤害。
双方箭矢不及射出三轮,魏军前锋已至浅浅的沟壑前,齐军来得仓促,来不及建工事挖深沟,根本挡不住人,伴随着怒吼与嚎叫,魏军阵列中的矛戟往前攒刺,而刀盾兵突破向前,与敌人交刃而斗!
张步遭到前后夹击,只能提前中断休息,齐军赶远路、受袭扰未眠两天的疲倦尚未恢复。
而“骑马步兵”的能耐也很快显现,冀州骑士们作为精挑细选的精兵,斗志不小,身体精壮有力,与疲敝瘦弱的齐军徒卒战斗,几乎都能一个打两。
于是在两军交锋至一刻后,令人愕然的状况出现了,分明是齐军人众,但他们已经乏力,反而是魏兵仍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推着敌人往后退!
张步见状大急,火速派人去城中,勒令弟弟张蓝速速派人出城助阵,希望能扭转颓势。
然而耿弇在千里镜中却比他更早捕捉到战机,眼看“骑马步兵”稍有成果,便果断下达命令。
魏军阵列的左右后翼,随着号角吹响,一行行骑队开始聚集,他们以三角形的阵列排序,将尖的那头对准苦战中的齐军,开始挺锋向前,不断加速。
而随着唢呐声响,车骑将军耿弇的命令也传遍上谷突骑,小将军言简意赅:只有四个字。
“横突敌阵!”
……
PS:中秋快乐。
魏、齐两军交锋,最好的观战地点,无疑是居高临下的临淄雍门城头。
齐王张步有三个胞弟,其中二弟名曰张蓝,曾替他入魏营质问小耿伐齐缘由,得到了瞠目结舌的答案:鲍鱼海参有毒。张蓝却无可奈何,只能直呼武德皇帝不讲武德……
如今张蓝留守临淄,正在城垣之上指挥,得到了张步的知会:“在两军交战后,派出五千兵马,自雍门而出,攻击魏军背部!”
张蓝很听兄长的话,在战鼓敲响后应约遣师出城,打算来个两面包夹之势,但他自己却以“居中策应”为由,留在了临淄。
午时已至,张蓝正焦急地眺望两军交锋,却听到一阵吵闹,却见一行人在徒附簇拥下,从城内上了城墙,他回首一看,竟是一伙身着锦衣的商贾,不由勃然大怒。
“齐王与魏寇交战在即,我已宣布临淄戒严,百姓无故不得外出,这些商贾登城作甚?”
临淄太守连忙告知张蓝:“将军,来的是东郭公!”
一听这姓氏,张蓝态度顿时变了,也只能收起无处发泄的焦虑,收敛神色,接见了这群商贾。为首者身材高胖,高足八尺半,身形则颇为宽大,大热天里满头是汗,只披着薄薄的锦衣——颜色居然是紫!
虽然在中原正统朝廷里,紫色乃疵也,非正色,地位不如朱、玄高贵,但在青州则不然,从齐桓公时起就齐桓公喜爱紫色,上行下效,整个齐国都以穿紫色的衣服为时尚,历经数百年不衰。直到汉朝,只准商贾穿素服,如今能在大庭广众下堂而皇之披红戴紫的,唯有东郭氏。
齐桓公后代中,有四人分居于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为姓。其中东郭氏利用青州地利,煮盐为业,富比王侯,到了汉武帝时,起用一批言利之士,临淄大贾东郭咸阳从布衣商贾,摇身一变为掌管全国上海的官员,东郭氏遂大盛。
几代人过去了,东郭氏虽然失去了中央的官方身份,但仍是临淄第一豪强。新莽灭亡后,东郭长安重新发迹,非但财富剧增,还依靠上万煮盐徒附,成了临淄的实际控制者。
正是东郭长安说服本地士人,放张步入齐以抵御赤眉军,可以说,东郭氏的向背,几乎决定了临淄的归属——魏军侵齐,多亏东郭氏提供了数万石粮食救急,张步一高兴,封他做了少府,把全国的盐铁都交给东郭长安管。
所以连张蓝都得敬东郭长安几分,照面后笑道:“东郭公,箭矢无眼,这大战之际,为何不在府邸闲居以避乱呢?”
东郭长安身形胖大,爬上城头气喘吁吁,他朝张蓝拱手道:“齐王为保卫青州,带着士卒们在外拼死奋战,吾等岂能作壁上观?”
他往城下一指:“将军前些时日曾令城中大贾豪贵出人出粮,当时我赠出粮食三万石,如今仔细想想,却觉得仍有不足。”
东郭长安掰着指头,算起他必须再帮张步一把的理由:
“其一,魏军,外乡人也,齐王,吾等乡党也,同是齐地人,自然要帮助乡亲!”
“其二,我乃齐王臣子,位列九卿,为君分忧是份内之事,岂敢有所保留?”
“其三,临淄大城数十万百姓,多赖齐王才能从赤眉、绿林、河北贼寇手中保全,如今魏寇骤至,幽州突骑军纪不善,一旦临淄为其所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只望齐王早胜,还临淄安宁。”
这三个理由中,既有利益考量,也有大义凛然,听上去颇为可信,连本来有所怀疑的张蓝都信以为真,欣然同意东郭长安组织的数千人协助守城——他们是豪强武装、奴婢、市人组成的,只听本地极有威望的东郭长安号令。
二人说话间,临淄城外又爆发了一阵剧烈的呐喊,张蓝和东郭长安的目光不由向外瞥去。
只见城外魏、齐两军已经交战,齐军一分为二,半数调头,拦住驰援而至的渔阳突骑。
另外一万人则面向南方,抵御魏军中阵主力进攻,那是由三千冀州骑士组成的“骑马步兵”!
……
军队里是等级森严的,作为一支典型的“封建军队”,魏军自然也不例外。
不限于明文规定的上下级别关系——长官随意打骂士兵,几只要有一点理由,能在阵前随意斩杀下属;也不止是渐渐有了苗头的兵为将有,拉帮结派搞山头之风盛行,第五伦都没法一视同仁,对各位将军来说,嫡系与非嫡系的待遇天差地别。
连兵种之间,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最卑微低贱的自然是临时征召的民夫,其次是干尽苦活,很少能混到战功的屯田兵,再往上才是整编为军事旅的正规军。而正卒中最高贵的,无疑是骑兵。
想要成为一个魏军普通骑兵,需要跨过无数门槛:首先你得有马且会骑,一般都要求自备马匹参军,这马折损了才能给你换新的,很少出现两只脚来便配发四条腿的情况,再加上鞍鞯等一系列马具,没有一定家财根本玩不起。
其次是要求年纪四十以下,身高七尺以上,至于“壮健捷疾”等标准则较灵活,或许给征兵官塞点丝帛能放放水,但最起码的驰骑彀射还是得有,考核时越沟堑摔下马是很丢人的。
有了这两条,魏军骑兵不敢说万中无一,起码也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程度。
然而骑兵里又有鄙视链,仅以耿弇麾下一个军为例,较被认可的是渔阳、上谷突骑。他们不见得多富裕高贵,却是在边塞与胡虏角逐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军团里最锋利的刀子,作为嫡系,上谷的粮饷待遇又高于渔阳。
尚在二者之下的,则是常作为辅骑的冀州突骑,这是新建立的兵种,从赵魏之地豪强子弟中征发而来——顶级豪门依靠捐粮献土,可将子弟送去长安、洛阳做郎官,多少能混个官做。但也有些“寒门”的中小地主,没那门路和财力,子弟只能走军功路线。
骑士一般会带上一到五个骑奴,遂组成了三千人的旅,战斗力虽不如幽州突骑,但这些“寒门”子弟们都自命不凡,且一身装备价值不菲,几乎到了人人披甲的程度。
冀州骑旅被耿弇相中,带他们奔袭临淄,颇为自得,一个个可神气了,觉得可以追随车骑将军立下不世之功。岂料到了临淄城下,耿弇却勒令冀州兵将马匹让出来,给上谷突骑集中使用,不夸张地说,这道命令差点激起了兵变!
让高贵的骑兵两脚踏地,去做性命如蝼蚁般的徒卒?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其中一个激愤的冀州骑兵怒吼道:
“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他人来用,这与将妻妾献予他人来骑有何区别!”
更有甚者,一位营正跑到小耿处哭诉:“车骑将军,妻子如衣服,换就换了,可坐骑犹如吾等****,焉能割舍……”
耿弇的回应很干脆:“军情紧急,吾等奔袭三百里,还有余力作战的马匹不够了,不想割?好啊,告诉众人,若能有骑射胜过上谷突骑者,就可保住马匹,单独编为一营,作为骑从参战。”
这便是耿弇初至临淄的那两三天里,城头齐人看见的热闹“演武”场面了,半路出身的冀州骑士,还是无法与从小就在边塞骑马的上谷兵比较,他们中许多人,甚至是胡汉混血的……
因条件有限,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之类的项目暂时不比,至于驰骑彀射和前后、左右、周旋进退,多是上谷突骑获胜。输了的冀州兵只好乖乖让出自己的马,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上谷兵鞭打,而自己,则只能拎着刀盾或持矛,去做“骑马步兵”。
仍有心存不甘者阴阳怪气:“上谷兵乃是耿将军嫡系,吾等哪能比啊!”
又有人道:“同样是耿,还是河北的耿丞相(耿纯)对冀州乡党好啊!”
心中虽有抱怨,但他们业务能力却未受影响。
作为精锐中的精锐,骑兵几乎是完全脱产的士兵,在济水以北驻扎的这一整年时间,除去喝酒、找女人、开小差溜号的时候外,仍有大把的训练时间。不单练骑阵及驰射、突触,也练习步阵,马的耐力远不如人,仗打一半马没了,只能靠两条腿作战是常有的事。
故而面对汹汹而至的齐军,冀州旅阵列站得颇为森严,加上他们几乎人人披甲,手中环刀反光让敌人晃眼,一看就不是易斗之兵。
眼看出击在即,冀州兵们也只能将心里的不平暂时放下,他们之所以入伍,都是为了替“寒门”的家族谋个未来,河北刘姓豪强被第五伦一扫而尽,官府那能耐,没法大包大揽管下所有事,空缺的阶级生态位多得是,这是小地主们崛起的机会。
就算小耿待下不公,他们也只能忍过去,这时候耍脾气,小则作为害群之马误了三军,自己都会丧命临淄城下,大则连累宗族,让家里翘首以盼的祖、父失望。
于是三千人都握紧了自己的兵器,而耿弇似乎也注意到了士兵们的情绪,亲自在阵前掠阵,开了尊口,承诺了一件事。
“此役,不论步、骑同等计功;若能胜,事后我向陛下恳请,给吾等每人都补上一匹幽州边塞好马!”
这件事无疑让众人士气稍稍振作,他们站得更加紧密,肩靠着肩,身旁都是冀州乡党袍泽,从骑变步固然羞耻,但洗刷羞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车骑将军看看!冀州兵就算没马,也是天下强军!
但齐军毕竟人数占优,正面之敌,起码是他们的三倍!
“敌已近,开弓!”
伴随着推进,两军距离只剩下百步,骑从里的骑射兵步射亦不俗,远远张开了手中角弓,上千枚箭矢划着弧线离弦而出,倾泻在扑过来的齐军头顶,他们披甲率不高,一时间倒毙无数。
齐军也加以反击,箭矢更加密集,对披甲率高的魏军却未构成太大伤害。
双方箭矢不及射出三轮,魏军前锋已至浅浅的沟壑前,齐军来得仓促,来不及建工事挖深沟,根本挡不住人,伴随着怒吼与嚎叫,魏军阵列中的矛戟往前攒刺,而刀盾兵突破向前,与敌人交刃而斗!
张步遭到前后夹击,只能提前中断休息,齐军赶远路、受袭扰未眠两天的疲倦尚未恢复。
而“骑马步兵”的能耐也很快显现,冀州骑士们作为精挑细选的精兵,斗志不小,身体精壮有力,与疲敝瘦弱的齐军徒卒战斗,几乎都能一个打两。
于是在两军交锋至一刻后,令人愕然的状况出现了,分明是齐军人众,但他们已经乏力,反而是魏兵仍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推着敌人往后退!
张步见状大急,火速派人去城中,勒令弟弟张蓝速速派人出城助阵,希望能扭转颓势。
然而耿弇在千里镜中却比他更早捕捉到战机,眼看“骑马步兵”稍有成果,便果断下达命令。
魏军阵列的左右后翼,随着号角吹响,一行行骑队开始聚集,他们以三角形的阵列排序,将尖的那头对准苦战中的齐军,开始挺锋向前,不断加速。
而随着唢呐声响,车骑将军耿弇的命令也传遍上谷突骑,小将军言简意赅:只有四个字。
“横突敌阵!”
……
PS: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