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留住人才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王庄这边的工作进度十分迅速,赶在11月底的时候,建厂所需的各项手续,在县里领导的帮衬下就已经置办齐了。
而村里的征地有大江牵头,也给村民们开出了一个不错的补偿模式,尤其出地的村民,回头还能享受到优先在厂里就业的权利,还有优先分房的权利,所以阻力并不大。尽管有几个刺头想多讹点钱,最后还是被大江等村委的人给化解了。
高原这边也不得闲,他在11月下旬,就接到了中海集团派来的型材项目建设团队。这些人来的时候很失落,因为他们即将不属于中海了。虽然现在还拿着中海的工资,但只要高王庄的项目一开动,中海就再无型材产业了。
届时他们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辞职重新在大城市里找工作,但辞职的代价就是得不到任何赔偿,跳槽别的地方,待遇也未必有中海高。
要么他们就听从中海的安排,直接转到高王工业,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对于管理和技术工种,高王给的待遇和中海一样,而且还多了一份期权股,这样只要他们在高王工业好好干,每年就能拿到一笔不错的分红。
可这里毕竟是个村儿啊,许多人都是从繁华的中海、北海、阳城那边过来的,初到此地心理落差特别大,活像是古代被朝廷贬谪发配的官吏,心里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凄凉。
好在高原待他们还不错,甚至将这十几人奉为上宾。给他们安排县里最好的宾馆下榻,一日三餐十分周到,并在工资和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最大的优惠政策。
高王的条件确实不错,甚至超出了众人的预期,钱是不少挣,可总得有地方花呀?像这些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可不仅仅考虑挣钱这一项,他们还要考虑到生活的配套,周围有没有更好的学校,有没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高原为了留住人才也是煞费苦心,接到这批团队之后,他先带着众人去商业街参观,告诉他们将来这里不会比县里的商业街差,这里还要开发旅游景区。他还带着众人去新兴一中参观,告诉他们新兴一中的升学率特别高,甚至江临市的人,都想办法把孩子往这个学校里塞。
他带着团队站在花坡顶上眺望高王庄,跟他们讲未来村里的规划。将来这里都要建小别墅,只要他们愿意落户,愿意留在高王工业效力,在场的十几人,每个家庭都能分到房子。
高原真的想把这些人留下,毕竟是中海的技术管理层啊,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在高王庄顶起半边天。可高原也知道,这些人回头能留下来一半,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创业之路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又要面临吸纳人才的问题。一个企业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否则就是有再多钱,也干不了更高端的产业。
总之高原是尽力了,最终有多少人能留下,就交给天意了。毕竟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先把厂区给建起来。
11月初的时候,一切都还好。有了技术团队的加持,再有高原这个精通厂区建设的人带领,他们一边对农田征地进行测绘和规划,另一边分出一拨人,去找专业的建筑公司谈合作,去找建材厂商谈采购。
型材厂区的宿舍楼还好说,因为村里本身就有预制品公司,镇上对于预制品的采购量也在减少,所以产能就提了上来,开始把预制品生产的重心,放到宿舍楼房和商业街的建设上。
可厂房建设所需的钢构和防火墙,就需要在外面采购。11月中旬天气开始变得恶劣,高王庄冬季多风已成常态,关键今年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
工地上的人们咬咬牙,冒着雪还能干活儿;可运送建材的车辆却进不来,因为要上下坡、路太滑,高王庄外部的公路也是一上一下,尤其通虎头桥那一段,缓坡不下七八处。
建材公司的运输车队,可比不上王献忠的运输公司。献忠的司机常跑这条路,为高王庄运送蔬菜、石板材等等,所以这些司机经验丰富,遇上恶劣天气也敢跑车。
但建材公司的司机跑惯了好路,有的甚至都是第一次来新兴镇这边,路上一旦有些积雪,他们就不发车,甚至一拖好几天。
项目进程迫在眉睫,中海那边有明确的规定,让高原在明年4月份之前,就要投入生产。所以时间很宝贵,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项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什么时候是个头?不能一整个冬天,就这么恍恍惚惚过去吧?
于是高原就开始抽调各厂子的工人,天不亮就开始冒雪扫雪,扛着铁锨往路面上撒土撒沙。高原坚信一句话: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只有身体力行、跟工人们一起劳动,别人才能服你,才能加倍上进地干活儿。
可饶是这样,道路清扫的工作还是太慢,有时候这边刚扫出来,天上的雪又开始下。高原急得直上火,手冻得跟馒头似的肿了起来。别人看了心疼,好歹是个大老板,为了村子的发展,这孩子真的是拼了,几乎哪哪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扫雪的人手不够,工人就把老婆孩子叫出来一起扫,工具不够,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就挎着篮子给装土填沙,洒在路面上增加摩擦力。
天亮后中海团队的大巴车开过来,他们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到了。其中最有威望的韩工,急忙下车跑到一个老太太跟前问:“大婶儿,这一整趟路,都是你们给扫出来的?”
“可不是嘛?小原凌晨四点就招呼人来扫雪。大家看他忙不过来,就都跑过来帮忙了。”老太太一手提篮子,一手擦着额头的汗说。
“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型材厂跟您也没关系,还出这个力干嘛?那高总还能给您开工钱啊?”韩工擦着鼻尖的雪花问。
“您这话就不对了!那小原拼死拼活是为了谁?现在高王庄的小青年,最差的都有辆摩托车了,可小原现在还蹬个自行车,没见他多花过一分钱。那我问你,他图什么?”
韩工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望着远处路上,那些热火朝天的人们,他鼻子一酸,把眼镜摘下来擦着说:“我…我懂了。”
高王庄这边的工作进度十分迅速,赶在11月底的时候,建厂所需的各项手续,在县里领导的帮衬下就已经置办齐了。
而村里的征地有大江牵头,也给村民们开出了一个不错的补偿模式,尤其出地的村民,回头还能享受到优先在厂里就业的权利,还有优先分房的权利,所以阻力并不大。尽管有几个刺头想多讹点钱,最后还是被大江等村委的人给化解了。
高原这边也不得闲,他在11月下旬,就接到了中海集团派来的型材项目建设团队。这些人来的时候很失落,因为他们即将不属于中海了。虽然现在还拿着中海的工资,但只要高王庄的项目一开动,中海就再无型材产业了。
届时他们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辞职重新在大城市里找工作,但辞职的代价就是得不到任何赔偿,跳槽别的地方,待遇也未必有中海高。
要么他们就听从中海的安排,直接转到高王工业,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对于管理和技术工种,高王给的待遇和中海一样,而且还多了一份期权股,这样只要他们在高王工业好好干,每年就能拿到一笔不错的分红。
可这里毕竟是个村儿啊,许多人都是从繁华的中海、北海、阳城那边过来的,初到此地心理落差特别大,活像是古代被朝廷贬谪发配的官吏,心里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凄凉。
好在高原待他们还不错,甚至将这十几人奉为上宾。给他们安排县里最好的宾馆下榻,一日三餐十分周到,并在工资和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最大的优惠政策。
高王的条件确实不错,甚至超出了众人的预期,钱是不少挣,可总得有地方花呀?像这些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可不仅仅考虑挣钱这一项,他们还要考虑到生活的配套,周围有没有更好的学校,有没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高原为了留住人才也是煞费苦心,接到这批团队之后,他先带着众人去商业街参观,告诉他们将来这里不会比县里的商业街差,这里还要开发旅游景区。他还带着众人去新兴一中参观,告诉他们新兴一中的升学率特别高,甚至江临市的人,都想办法把孩子往这个学校里塞。
他带着团队站在花坡顶上眺望高王庄,跟他们讲未来村里的规划。将来这里都要建小别墅,只要他们愿意落户,愿意留在高王工业效力,在场的十几人,每个家庭都能分到房子。
高原真的想把这些人留下,毕竟是中海的技术管理层啊,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在高王庄顶起半边天。可高原也知道,这些人回头能留下来一半,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创业之路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又要面临吸纳人才的问题。一个企业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否则就是有再多钱,也干不了更高端的产业。
总之高原是尽力了,最终有多少人能留下,就交给天意了。毕竟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先把厂区给建起来。
11月初的时候,一切都还好。有了技术团队的加持,再有高原这个精通厂区建设的人带领,他们一边对农田征地进行测绘和规划,另一边分出一拨人,去找专业的建筑公司谈合作,去找建材厂商谈采购。
型材厂区的宿舍楼还好说,因为村里本身就有预制品公司,镇上对于预制品的采购量也在减少,所以产能就提了上来,开始把预制品生产的重心,放到宿舍楼房和商业街的建设上。
可厂房建设所需的钢构和防火墙,就需要在外面采购。11月中旬天气开始变得恶劣,高王庄冬季多风已成常态,关键今年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
工地上的人们咬咬牙,冒着雪还能干活儿;可运送建材的车辆却进不来,因为要上下坡、路太滑,高王庄外部的公路也是一上一下,尤其通虎头桥那一段,缓坡不下七八处。
建材公司的运输车队,可比不上王献忠的运输公司。献忠的司机常跑这条路,为高王庄运送蔬菜、石板材等等,所以这些司机经验丰富,遇上恶劣天气也敢跑车。
但建材公司的司机跑惯了好路,有的甚至都是第一次来新兴镇这边,路上一旦有些积雪,他们就不发车,甚至一拖好几天。
项目进程迫在眉睫,中海那边有明确的规定,让高原在明年4月份之前,就要投入生产。所以时间很宝贵,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项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什么时候是个头?不能一整个冬天,就这么恍恍惚惚过去吧?
于是高原就开始抽调各厂子的工人,天不亮就开始冒雪扫雪,扛着铁锨往路面上撒土撒沙。高原坚信一句话: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只有身体力行、跟工人们一起劳动,别人才能服你,才能加倍上进地干活儿。
可饶是这样,道路清扫的工作还是太慢,有时候这边刚扫出来,天上的雪又开始下。高原急得直上火,手冻得跟馒头似的肿了起来。别人看了心疼,好歹是个大老板,为了村子的发展,这孩子真的是拼了,几乎哪哪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扫雪的人手不够,工人就把老婆孩子叫出来一起扫,工具不够,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就挎着篮子给装土填沙,洒在路面上增加摩擦力。
天亮后中海团队的大巴车开过来,他们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到了。其中最有威望的韩工,急忙下车跑到一个老太太跟前问:“大婶儿,这一整趟路,都是你们给扫出来的?”
“可不是嘛?小原凌晨四点就招呼人来扫雪。大家看他忙不过来,就都跑过来帮忙了。”老太太一手提篮子,一手擦着额头的汗说。
“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型材厂跟您也没关系,还出这个力干嘛?那高总还能给您开工钱啊?”韩工擦着鼻尖的雪花问。
“您这话就不对了!那小原拼死拼活是为了谁?现在高王庄的小青年,最差的都有辆摩托车了,可小原现在还蹬个自行车,没见他多花过一分钱。那我问你,他图什么?”
韩工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望着远处路上,那些热火朝天的人们,他鼻子一酸,把眼镜摘下来擦着说:“我…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