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第222章 越南之行(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公子,前方便是与海汉人约定见面之处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郑柞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朝旁边躬身站着的管事道:“先前那艘白色怪船,可是海汉人的船只?”
那管事应道:“小人前几次与海汉人交易时并未见过那艘白船,不过据前些日子被海汉人送回来的七公子所说,海汉人的确是有那样的怪异帆船,能在海上行驶如飞。”
郑柞微微点了点头,管事口中的七公子便是之前被海汉人送回升龙府的郑林,要论资排辈,郑柞和郑林倒是同辈,郑林在郑家这一辈人中排行第七,郑柞岁数还稍大一些。
郑林被送回升龙府的时候,还带回了海汉赠送的精盐样品和贸易的要求。对于正处于盐荒的北越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雪中送炭,很快郑家便派出商队与海汉方面接触,并顺利完成了第一笔两千斤精盐的交易。对其他人而言,海汉人或许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外来海商罢了,买卖食盐也只是为了牟利而已,但郑柞却对这些人的来历十分好奇,曾仔细地向郑林询问过关于海汉人的情况。
按照郑林所说,这些海汉人是在七月间才在越南海岸出现的,他们用船队在清化装了一批难民之后便直接去了位于东北方向的某个小海湾建埠,然后用很短的时间就搜罗了数千本地人,在那里开矿采煤。到他被海汉人送走的时候,那个港口已经成了一处颇有规模的市镇,数千居民在海汉人的管理之下开始在当地过上了安稳有序的生活。
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在荒无人烟之地建成市镇、港口,郑柞认为这可不是一般海商能够做得了的事情。而且按郑林所说的情况来看,当地只有精煤出产,并没有建立盐场,那么海汉人运来交易的这些精盐肯定是来自别处——或许就是当地出产精煤所运往的目的地。
之后从海汉方面又传来了对方希望出售军火的信息,这下郑柞就有点坐不住了。如果是寻常的武器也就罢了,升龙府有官办的兵器司,专门打造军队所用的武器,但对方可是说明了是卖火枪火炮,这玩意儿兵器司可造不出来。
现在的越南军队虽然并没有开始装备火器,但这不代表越南的军方高层人士不知道火器的厉害。事实上从16世纪开始,各种较为原始的火绳枪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流入越南,但这种零星流入的数量根本不足以装备军队,只能成为少数权贵收藏的玩物。而越南的匠人一直未能掌握火枪的制造技术,这也直接导致了这种武器无法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制造。至于火炮就更为稀少了,升龙府仅有的几门炮还是当初大明统治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现在能不能用都难说。
郑氏掌握北越政权之后,也有过购置火器装备部队的打算,但却一直苦于没有这样的门路。那些能够提供火器的西洋传教士大多都在南部活动,南北开战之后就已经在北方绝迹了。而北面的大明显然更不可能向升龙府方面出售这样的先进武器,大明皇帝恐怕巴不得越南国内乱成一锅粥,然后派兵过来收拾残局,重新占领这里。郑氏虽有强军之心,但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实现这个目标。
但海汉人的出现似乎让郑氏面前出现了一丝曙光,这下郑柞也不敢把与海汉人的贸易关系仅仅视作捞快钱的门路了,而是赶紧上报了父亲郑梉。作为北越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握者,郑梉自然也很清楚军火买卖意味着什么,既然现在有商人找上门来愿意向北越出售火枪火炮,那至少得去看看是真是假。出于谨慎考虑,郑梉不太放心让外人去主办此事,而是让长子郑柞亲自跑这一趟,与海汉人接触一下,看看对方究竟是什么意思。
郑家商队这次派出的两艘船都并非海船,因此在驶进港湾靠岸的时候,船体显得比岸边的两艘福船小了许多。而郑柞也注意到那艘白色的帆船一直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游弋着,这让本来打算近距离观察一下这艘船的郑柞略微有点失望。
郑柞下船登岸之后,首先注意到对方迎接自己这些人的服装与明人有明显的不同,几乎全是及腰短衣,头发也是短短的连发髻都没有,应当便是郑林所说的海汉人了。
郑柞带来的这个管事与钱天敦倒是已经在过去的交易中见过两次,由他们分别介绍双方的主角。陶东来听到对方的身份时也是精神一振,虽然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越南不过是个番邦而已,但这郑柞好歹也算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这可是穿越之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层次的历史人物,可以说穿越集团的存在已经真真切切地开始影响到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了。
双方寒暄了几句之后,陶东来便邀请郑柞等人进入岸边搭建好的帐篷中商谈。落座之后,陶东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关于贵方提出扩大食盐交易量的建议,我方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认为剩下的三个月当中可向贵方提供二十万斤盐,等到明年可以把交易量进一步提高到每月十万斤。这次我们的船队带来了精盐三万斤,稍后就可以验货交易。”
“这是为何?莫非贵方产不出我方所要求的数量?”郑柞不解地问道。
“不仅仅是产量的原因。”陶东来不动声色地否认了郑柞的猜测:“是因为我们同时还要向大明提供大量的精盐,我想郑先生也能明白,大明所需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贵方数倍。”
虽然在大明的私盐销售网络尚未铺开,不过这并不妨碍陶东来拉虎皮做大旗,先使劲吹上一记牛皮,反正现在对方也无法去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假。
郑柞鼻子里哼了一声道:“想必贵方卖到大明的盐,也并非走正经路子吧?”
陶东来摇头道:“我们只出售食盐给正规商人,至于他们运去哪里卖,怎么个卖法,会不会向官府上税,我们不知道也不会过问。路子正不正经,那不是我们的问题。”
陶东来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一直盯着郑柞,这让郑柞的内心微微感到有点不安。他当然能听懂陶东来这番话实际上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总觉得对方在撇清关系之余,似乎还有某种自己未能理解到的弦外之音。
陶东来见对方听完之后没什么反应,心知对方大概是因为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听不懂自己这隐晦的说法,当下只好更为直白地说道:“我们海汉出售商品的原则,赚钱是第一位要紧的事情。不管是盐还是别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买卖,卖给谁都是卖,区别只是赚钱和不赚钱而已。”
这下郑柞算是听明白了,点点头道:“如我方要求贵方在越南地区只能与我方进行交易,阁下觉得如何?”
地区代理专卖权,这算是穿越集团向外扩展商贸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海汉商品的供不应求,所以每一个与穿越集团有贸易关系的商人都希望能够拥有这种排他性质的权力,以加大自己在地区内的竞争优势。目前有罗升东、安富行、福瑞丰等个人或商号已经获得了或大或小的不同等级地区代理专卖权,而每一个得到这种权力的商人,几乎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只要北越郑氏派来的人不是傻瓜,当然也应该能想到这种专卖权的作用有多大——郑柞虽然嫩了点,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郑氏虽然掌管着北越的军政大权,但郑柞并不打算用这种权力来威胁海汉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让郑氏独霸海汉精盐的贸易渠道。海汉人是否会货卖多家还是其次,关键是要是得罪了海汉人,对方不再向北越出售食盐,那还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何况后续还有军火的生意需要详谈。
看到对方还算是能跟上思路,陶东来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开始向对方开出条件:“如果贵方能答应我方两个条件,那么我方就可以给予贵方今后在顺化、广治以北地区的商品专卖权。”
“什么条件?”郑柞很平静地问道。他也不是小孩子,自然知道这种好处对方不可能平白无故地送给自己,既然是谈买卖,那必然己方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而且对方明确提出了“顺化、广治以北地区”这个概念,就说明对方对于现在国内的形势非常清楚,说不定有可能还会派出使者去南方跟阮氏政权谈生意。
一想到这个可能,郑柞的心里就有些发紧——海汉人能向郑氏出售的货物,同样也可以向阮氏出售,不仅仅是精盐,或许还有他们所说的火枪火炮。
南方的阮氏据说已经攻下了占城国的大部分区域,而占城皇室权贵的财富大概也已经变成了阮氏所有,在面临北越军事压制的局面之下,阮氏说不定真的会投入重金,向外求购武器。北越的将士们可不会希望在战场上看到一支装备了火器的南方叛军,至少不该是用铁制的刀枪去面对那些足以击穿盔甲的弹丸。
“我方提出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我方希望能在涂山半岛……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设立商栈和港口,以便于我方堆放货物、派驻负责商贸的人员,今后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在这个地方与贵方进行交易了。”陶东来面带微笑地提出了第一个条件:“当然了,为此我方或许需要从本地雇佣一些劳工,并派驻一些武装人员以维护治安秩序。这完全是为了以后与贵方的长期贸易合作而提出的方案,我想郑先生应该不会反对吧?”
郑柞沉吟了半晌,才不置可否地问道:“那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第二个条件是我方在东北方向所建设的黑土港,相信贵方已经知道了,希望贵方能够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陶东来见郑柞似乎并未听懂自己的话,便继续解释道:“所谓合法性,包括海汉人在当地定居的权力,安南国百姓接受我方雇佣到黑土港定居的权力,我方在当地享有行政自主和法治裁判的权力。”
陶东来不解释也就罢了,这一解释,反而是让郑柞更加迷茫了。对方所说的这样权那样权,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尽管如此,郑柞还是大致了解了对方想要达成的目的——海汉人似乎希望能够让他们在东北建立的那处产煤的港口获得独立的地位。
关于黑土港的安全问题,执委会是费了颇多的心思,从当初选址的时候开始,安全和对外防御便是海外基地的重中之重。但迫于目前的实力,黑土港既无海上力量保护,也无岸防工事防御,甚至连军警力量也仅仅只有百人左右,对内只能起到维持治安的作用,对外的防御力量可以说极其有限。
而随着穿越集团与北越政权的贸易展开,对方肯定会注意到黑土港的存在。而北越政权会不会对这个钉在本国东北地区的钉子心怀不满,谁都说不准。黑土港距离海防附近的出海口仅有四十海里的航程,哪怕是以北越战五渣的水军也同样能去到那里,对黑土港来说外部的军事威胁还是实际存在的。
因此执委会就想要接着贸易的机会,尽可能与北越政权达成相关的协议,将黑土港的存在合法化。哪怕这种协议只是暂时性的,能够保证当地三五年的和平也是好的——军警部有充分的信心能在那时候把任何胆敢入侵黑土港的势力揍出屎来。
郑柞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开始思考对方提出这两个条件的目的。陶东来的第一个条件在郑柞看来倒没什么问题,这地方本来就荒无人烟,地形狭窄又种不了粮食,又没有任何的出产,根本就没什么实际价值。这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也就只有两个天然的港湾比较适合船舶停靠而已,或许跨海而来的海汉人便是看中了这一点吧。至于在这里建设商栈,派驻人员,郑柞认为并不是什么大事,今后双方的交易可以在这里定点进行,省下每次来回传话的工夫,倒真是如对方所说的那样方便了不少。
至于陶东来所说的武装人员,郑柞也没往心里去,哪个大户人家还没几个看家护院的打手?海汉人既然要在这里建商栈堆放货物,那自然是要有一些护卫人员驻守在这里的,这个要求听起来非常的合理。
“贵方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在下可以答应,但这第二个条件嘛……”郑柞对于陶东来所提的第二个条件却是有些举棋不定。
涂山半岛这里倒也罢了,海汉人不过是开个商栈,建个小码头而已,随他们再怎么折腾,这个地方就这么点大,充其量就是大商栈和小商栈的区别而已。
但黑土港这个地方,其存在意义跟涂山半岛可是不太一样了。当地不但已经有数千民众定居,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煤炭出产,这有出产就等同于能生出钱,这种地方不划归到官府治下是说不过去的。而现在海汉人居然提出要把那块地交由他们自己进行治理,这岂不是荒谬至极?至于说黑土港是由海汉人组织开发出来的,这个理由根本就没在郑柞的考虑之中——不过一群海商而已,在我安南国地盘上修了些房子就想把那块地都划归己有?没门!
可现在的情况偏偏又不是那么简单,郑柞倒是想一口回绝掉陶东来的这个条件,但他又不得不顾忌到回绝之后海汉人会对北越政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现在对方出售的商品可不仅仅是精盐了,甚至还有火枪火炮这样的国之重器,来之前郑梉已经反复叮嘱过他,一定要确认海汉人所提供的武器是否堪用,是否能够长期提供。至于其他的交易条件,郑梉倒是说了可以酌情考虑,但这涉及到安南国的领土问题,这又该如何个酌情法?
郑柞知道自己父亲对于领土问题是十分看重的,现在北越阮氏一面要打击北部山岭中的莫氏王朝残余势力,一面要讨伐南边的阮氏叛军,归根结底还不都是为了统一安南的领土。而海汉人的要求在郑柞看来无异于分疆裂土的行径,就算自己这里应下了,到了老头子那里也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答应海汉人的条件,回去会交不了差,不答应吧,又恐得罪了海汉人,把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眉目的军火来源给搅黄了,郑柞一时间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选择。
良久,郑柞才面露为难之色道:“贵方提出这第二个条件实在太为难,请恕在下无法答应。”
“大公子,前方便是与海汉人约定见面之处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郑柞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朝旁边躬身站着的管事道:“先前那艘白色怪船,可是海汉人的船只?”
那管事应道:“小人前几次与海汉人交易时并未见过那艘白船,不过据前些日子被海汉人送回来的七公子所说,海汉人的确是有那样的怪异帆船,能在海上行驶如飞。”
郑柞微微点了点头,管事口中的七公子便是之前被海汉人送回升龙府的郑林,要论资排辈,郑柞和郑林倒是同辈,郑林在郑家这一辈人中排行第七,郑柞岁数还稍大一些。
郑林被送回升龙府的时候,还带回了海汉赠送的精盐样品和贸易的要求。对于正处于盐荒的北越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雪中送炭,很快郑家便派出商队与海汉方面接触,并顺利完成了第一笔两千斤精盐的交易。对其他人而言,海汉人或许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外来海商罢了,买卖食盐也只是为了牟利而已,但郑柞却对这些人的来历十分好奇,曾仔细地向郑林询问过关于海汉人的情况。
按照郑林所说,这些海汉人是在七月间才在越南海岸出现的,他们用船队在清化装了一批难民之后便直接去了位于东北方向的某个小海湾建埠,然后用很短的时间就搜罗了数千本地人,在那里开矿采煤。到他被海汉人送走的时候,那个港口已经成了一处颇有规模的市镇,数千居民在海汉人的管理之下开始在当地过上了安稳有序的生活。
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在荒无人烟之地建成市镇、港口,郑柞认为这可不是一般海商能够做得了的事情。而且按郑林所说的情况来看,当地只有精煤出产,并没有建立盐场,那么海汉人运来交易的这些精盐肯定是来自别处——或许就是当地出产精煤所运往的目的地。
之后从海汉方面又传来了对方希望出售军火的信息,这下郑柞就有点坐不住了。如果是寻常的武器也就罢了,升龙府有官办的兵器司,专门打造军队所用的武器,但对方可是说明了是卖火枪火炮,这玩意儿兵器司可造不出来。
现在的越南军队虽然并没有开始装备火器,但这不代表越南的军方高层人士不知道火器的厉害。事实上从16世纪开始,各种较为原始的火绳枪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流入越南,但这种零星流入的数量根本不足以装备军队,只能成为少数权贵收藏的玩物。而越南的匠人一直未能掌握火枪的制造技术,这也直接导致了这种武器无法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制造。至于火炮就更为稀少了,升龙府仅有的几门炮还是当初大明统治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现在能不能用都难说。
郑氏掌握北越政权之后,也有过购置火器装备部队的打算,但却一直苦于没有这样的门路。那些能够提供火器的西洋传教士大多都在南部活动,南北开战之后就已经在北方绝迹了。而北面的大明显然更不可能向升龙府方面出售这样的先进武器,大明皇帝恐怕巴不得越南国内乱成一锅粥,然后派兵过来收拾残局,重新占领这里。郑氏虽有强军之心,但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实现这个目标。
但海汉人的出现似乎让郑氏面前出现了一丝曙光,这下郑柞也不敢把与海汉人的贸易关系仅仅视作捞快钱的门路了,而是赶紧上报了父亲郑梉。作为北越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握者,郑梉自然也很清楚军火买卖意味着什么,既然现在有商人找上门来愿意向北越出售火枪火炮,那至少得去看看是真是假。出于谨慎考虑,郑梉不太放心让外人去主办此事,而是让长子郑柞亲自跑这一趟,与海汉人接触一下,看看对方究竟是什么意思。
郑家商队这次派出的两艘船都并非海船,因此在驶进港湾靠岸的时候,船体显得比岸边的两艘福船小了许多。而郑柞也注意到那艘白色的帆船一直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游弋着,这让本来打算近距离观察一下这艘船的郑柞略微有点失望。
郑柞下船登岸之后,首先注意到对方迎接自己这些人的服装与明人有明显的不同,几乎全是及腰短衣,头发也是短短的连发髻都没有,应当便是郑林所说的海汉人了。
郑柞带来的这个管事与钱天敦倒是已经在过去的交易中见过两次,由他们分别介绍双方的主角。陶东来听到对方的身份时也是精神一振,虽然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越南不过是个番邦而已,但这郑柞好歹也算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这可是穿越之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层次的历史人物,可以说穿越集团的存在已经真真切切地开始影响到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了。
双方寒暄了几句之后,陶东来便邀请郑柞等人进入岸边搭建好的帐篷中商谈。落座之后,陶东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关于贵方提出扩大食盐交易量的建议,我方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认为剩下的三个月当中可向贵方提供二十万斤盐,等到明年可以把交易量进一步提高到每月十万斤。这次我们的船队带来了精盐三万斤,稍后就可以验货交易。”
“这是为何?莫非贵方产不出我方所要求的数量?”郑柞不解地问道。
“不仅仅是产量的原因。”陶东来不动声色地否认了郑柞的猜测:“是因为我们同时还要向大明提供大量的精盐,我想郑先生也能明白,大明所需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贵方数倍。”
虽然在大明的私盐销售网络尚未铺开,不过这并不妨碍陶东来拉虎皮做大旗,先使劲吹上一记牛皮,反正现在对方也无法去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假。
郑柞鼻子里哼了一声道:“想必贵方卖到大明的盐,也并非走正经路子吧?”
陶东来摇头道:“我们只出售食盐给正规商人,至于他们运去哪里卖,怎么个卖法,会不会向官府上税,我们不知道也不会过问。路子正不正经,那不是我们的问题。”
陶东来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一直盯着郑柞,这让郑柞的内心微微感到有点不安。他当然能听懂陶东来这番话实际上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总觉得对方在撇清关系之余,似乎还有某种自己未能理解到的弦外之音。
陶东来见对方听完之后没什么反应,心知对方大概是因为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听不懂自己这隐晦的说法,当下只好更为直白地说道:“我们海汉出售商品的原则,赚钱是第一位要紧的事情。不管是盐还是别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买卖,卖给谁都是卖,区别只是赚钱和不赚钱而已。”
这下郑柞算是听明白了,点点头道:“如我方要求贵方在越南地区只能与我方进行交易,阁下觉得如何?”
地区代理专卖权,这算是穿越集团向外扩展商贸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海汉商品的供不应求,所以每一个与穿越集团有贸易关系的商人都希望能够拥有这种排他性质的权力,以加大自己在地区内的竞争优势。目前有罗升东、安富行、福瑞丰等个人或商号已经获得了或大或小的不同等级地区代理专卖权,而每一个得到这种权力的商人,几乎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只要北越郑氏派来的人不是傻瓜,当然也应该能想到这种专卖权的作用有多大——郑柞虽然嫩了点,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郑氏虽然掌管着北越的军政大权,但郑柞并不打算用这种权力来威胁海汉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让郑氏独霸海汉精盐的贸易渠道。海汉人是否会货卖多家还是其次,关键是要是得罪了海汉人,对方不再向北越出售食盐,那还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何况后续还有军火的生意需要详谈。
看到对方还算是能跟上思路,陶东来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开始向对方开出条件:“如果贵方能答应我方两个条件,那么我方就可以给予贵方今后在顺化、广治以北地区的商品专卖权。”
“什么条件?”郑柞很平静地问道。他也不是小孩子,自然知道这种好处对方不可能平白无故地送给自己,既然是谈买卖,那必然己方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而且对方明确提出了“顺化、广治以北地区”这个概念,就说明对方对于现在国内的形势非常清楚,说不定有可能还会派出使者去南方跟阮氏政权谈生意。
一想到这个可能,郑柞的心里就有些发紧——海汉人能向郑氏出售的货物,同样也可以向阮氏出售,不仅仅是精盐,或许还有他们所说的火枪火炮。
南方的阮氏据说已经攻下了占城国的大部分区域,而占城皇室权贵的财富大概也已经变成了阮氏所有,在面临北越军事压制的局面之下,阮氏说不定真的会投入重金,向外求购武器。北越的将士们可不会希望在战场上看到一支装备了火器的南方叛军,至少不该是用铁制的刀枪去面对那些足以击穿盔甲的弹丸。
“我方提出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我方希望能在涂山半岛……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设立商栈和港口,以便于我方堆放货物、派驻负责商贸的人员,今后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在这个地方与贵方进行交易了。”陶东来面带微笑地提出了第一个条件:“当然了,为此我方或许需要从本地雇佣一些劳工,并派驻一些武装人员以维护治安秩序。这完全是为了以后与贵方的长期贸易合作而提出的方案,我想郑先生应该不会反对吧?”
郑柞沉吟了半晌,才不置可否地问道:“那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第二个条件是我方在东北方向所建设的黑土港,相信贵方已经知道了,希望贵方能够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陶东来见郑柞似乎并未听懂自己的话,便继续解释道:“所谓合法性,包括海汉人在当地定居的权力,安南国百姓接受我方雇佣到黑土港定居的权力,我方在当地享有行政自主和法治裁判的权力。”
陶东来不解释也就罢了,这一解释,反而是让郑柞更加迷茫了。对方所说的这样权那样权,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尽管如此,郑柞还是大致了解了对方想要达成的目的——海汉人似乎希望能够让他们在东北建立的那处产煤的港口获得独立的地位。
关于黑土港的安全问题,执委会是费了颇多的心思,从当初选址的时候开始,安全和对外防御便是海外基地的重中之重。但迫于目前的实力,黑土港既无海上力量保护,也无岸防工事防御,甚至连军警力量也仅仅只有百人左右,对内只能起到维持治安的作用,对外的防御力量可以说极其有限。
而随着穿越集团与北越政权的贸易展开,对方肯定会注意到黑土港的存在。而北越政权会不会对这个钉在本国东北地区的钉子心怀不满,谁都说不准。黑土港距离海防附近的出海口仅有四十海里的航程,哪怕是以北越战五渣的水军也同样能去到那里,对黑土港来说外部的军事威胁还是实际存在的。
因此执委会就想要接着贸易的机会,尽可能与北越政权达成相关的协议,将黑土港的存在合法化。哪怕这种协议只是暂时性的,能够保证当地三五年的和平也是好的——军警部有充分的信心能在那时候把任何胆敢入侵黑土港的势力揍出屎来。
郑柞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开始思考对方提出这两个条件的目的。陶东来的第一个条件在郑柞看来倒没什么问题,这地方本来就荒无人烟,地形狭窄又种不了粮食,又没有任何的出产,根本就没什么实际价值。这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也就只有两个天然的港湾比较适合船舶停靠而已,或许跨海而来的海汉人便是看中了这一点吧。至于在这里建设商栈,派驻人员,郑柞认为并不是什么大事,今后双方的交易可以在这里定点进行,省下每次来回传话的工夫,倒真是如对方所说的那样方便了不少。
至于陶东来所说的武装人员,郑柞也没往心里去,哪个大户人家还没几个看家护院的打手?海汉人既然要在这里建商栈堆放货物,那自然是要有一些护卫人员驻守在这里的,这个要求听起来非常的合理。
“贵方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在下可以答应,但这第二个条件嘛……”郑柞对于陶东来所提的第二个条件却是有些举棋不定。
涂山半岛这里倒也罢了,海汉人不过是开个商栈,建个小码头而已,随他们再怎么折腾,这个地方就这么点大,充其量就是大商栈和小商栈的区别而已。
但黑土港这个地方,其存在意义跟涂山半岛可是不太一样了。当地不但已经有数千民众定居,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煤炭出产,这有出产就等同于能生出钱,这种地方不划归到官府治下是说不过去的。而现在海汉人居然提出要把那块地交由他们自己进行治理,这岂不是荒谬至极?至于说黑土港是由海汉人组织开发出来的,这个理由根本就没在郑柞的考虑之中——不过一群海商而已,在我安南国地盘上修了些房子就想把那块地都划归己有?没门!
可现在的情况偏偏又不是那么简单,郑柞倒是想一口回绝掉陶东来的这个条件,但他又不得不顾忌到回绝之后海汉人会对北越政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现在对方出售的商品可不仅仅是精盐了,甚至还有火枪火炮这样的国之重器,来之前郑梉已经反复叮嘱过他,一定要确认海汉人所提供的武器是否堪用,是否能够长期提供。至于其他的交易条件,郑梉倒是说了可以酌情考虑,但这涉及到安南国的领土问题,这又该如何个酌情法?
郑柞知道自己父亲对于领土问题是十分看重的,现在北越阮氏一面要打击北部山岭中的莫氏王朝残余势力,一面要讨伐南边的阮氏叛军,归根结底还不都是为了统一安南的领土。而海汉人的要求在郑柞看来无异于分疆裂土的行径,就算自己这里应下了,到了老头子那里也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答应海汉人的条件,回去会交不了差,不答应吧,又恐得罪了海汉人,把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眉目的军火来源给搅黄了,郑柞一时间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选择。
良久,郑柞才面露为难之色道:“贵方提出这第二个条件实在太为难,请恕在下无法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