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平衡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是半夜到港,但港口倒也不是漆黑一片,刘尚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还有通宵运作的码头,不少力工仍在火把和灯笼的照明下从船上装卸货物。而如此繁忙的港口景象,他在此之前也只在三亚见到过。张千智介绍说这是海口港的常态,可见此地的贸易繁荣程度很可能也不比三亚差多少了。
这个时间自然也不用指望本地的行政长官到码头来迎接他们,不过相应的接待工作倒是已经提前做了安排,下船之后便有人带着他们前往座落在原琼州府城内的官办招待所入住。这地方原本是一处官员私宅,不过原主人在几年前海汉接收这里的时候就“下落不明”了,而这处宅子在充公之后,被改建成了官方的招待所,专门用于接待海汉官方人员和来此访问的外国使节。
这招待所是四进的院子,巡视组一行人便被集中安排在其中一个院子里,虽然已经是半夜时分,但招待所还是很快给他们送上了夜宵和热水,服务水准倒是不差。刘尚现在已经学会了从当地招待所的环境来判断一个地区的繁荣度,从这里的居住环境和房间中的家具、寝具、装修档次来看,海口这地方的经济状况显然不差,可能比先前才去过的儋州还要好一点。
不过想想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这里过去是琼州岛的首府,岛上的政治经济中心,底子本来就要比岛上其他地区好不少。在原来琼州府城的基础之上来运营一座新的城市,自然是比其他地方的起点要高出一截。而且此地与大陆之间仅隔着一道十海里宽的琼州海峡,是这个岛上距离大明最近的城市,在与大明进行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海汉的经营水平,自然不难将这个地方打造成繁荣的贸易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本地的行政长官邱元便主动来到招待所,与巡视组众人会面。
邱元在穿越集团中也算是出头比较早的人,海汉的第一个外派机构崖州工作组当中,他就是主管商贸事务的负责人。后来又被调回三亚,当过一段时间的胜利港管委会主任一职,在那之后才被分配到琼北,成为海口地区的负责人。
邱元到现在也才三十四五岁,年纪正当壮年,就已经是一方大员身份,执政经历也算丰富,很多人都认为他未来将是进入执委会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自他入主海口以来,这个地区的变化和发展的确是显而易见,不但货物吞吐和贸易量有显著增长,而且本地的人口规模、基建水平也都跟着水涨船高,较大明统治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这些话停在刘尚耳中就很不是滋味了,海汉人接管这里之后比大明做得更好,这岂不是就说明海汉人的执政能力胜过大明?就算如此,刘尚也绝不认同海汉作为入侵者,强占原本属于大明领土的做法。对于大明来说,这些海汉人可不是什么拯救黎明苍生的大善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强盗,不管他们在这里做出了什么样的功业,也无法改变其入侵大明的本质。
不过海汉人显然并没有太在意大明朝廷的态度如何,这群人所在乎的就是不断扩展活动范围,增大贸易规模,从进出口贸易中赚取更多的财富,以此来建设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并吸引更多的移民迁居到海汉治下这些生活稳定而富足的地区。而大明南方的官府对于海汉人的这些意图显然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遏制手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拿下海南岛之后还在通过贸易和人口迁徙不断从大明身上吸血。
“根据海口市移民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由本地入境的移民数量达一万四千余人,户籍人口增加六千余人,相比去年同期略有提升。不过海口这边的劳动力缺口还是很明显,光是海口港和西边海岸上的琼北军港,就至少还有两千名劳动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我希望民政部能够对海口市申请的移民配额能有一定的倾斜,尽快将这部分的劳动缺口补充起来。”
邱元在大致说明了本地的人口变化情况之后,话锋一转便提出了要求,不过这种事当然不能指望于小宝拍板,邱元也只是让他起个从中传话的作用而已。
刘尚听到这话心里却暗自在想,这一路行来,除了大量使用囚犯作为劳动力的石碌矿场之外,几乎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在声称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海汉不惜成本大量制造和推广使用蒸汽机,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弥补人力的不足。这样看来海汉的人口需求倒的确是制约其发展速度的一块短板,如果能在这个方面作些文章,或许还能稍稍抑制海汉的发展。
光这海口一地,半年入境的移民就已经有一万多人,想必三亚那边作为海汉最大的移民入口,在这段时间里吸纳的移民数目只会更多。这还没算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沿海由海汉所控制地区吸纳的移民,粗略估算下来,每年海汉至少会从大明吸纳几万移民迁徙至海外,这个数字可算是相当大了。
只是如果要在南方沿海地区全面禁止国民向海外迁徙,动静肯定小不了,到时候海汉也不难察觉到这种手段是针对谁的。如果为此撕破脸皮,那对于大明而言就得面临战争威胁,届时反而会有得不偿失的风险。所以如果手段太过简单粗暴,只怕会因此而招来海汉的直接报复,很可能会是目前的大明所难以承受的打击。
但如果不这么做,那又要如何才能抑制南方人口外流至海汉的速度?大明外流人口大多是被海汉的移民招募活动所吸引和组织,他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富足,现在的大明能给得了吗?刘尚认为并不乐观,至少在他所参观过的这些海汉治下城镇中,治安是真的远胜他所知的大明城市,并且在街头绝对不会看到乞讨之人,似乎在海汉之下根本就没有游手好闲之人存活的空间。
而海汉国民的收入水平也的确是在大明之上,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各种技工匠人,凭借自己的手艺在海汉混得风生水起者大有人在。比如刘尚听说张千智的父亲张天贵,在来海汉之前只是一名老船匠,但如今却是海汉造船业的宗师级人物,不但地位尊崇,而且后辈受到蒙萌,家中男丁几乎悉数都得了官身。这张千智不过是其幼子,如今也成了在海汉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年轻官员,试想如果当初他家人没有迁来海汉,张千智这时候说不定还在哪个造船作坊里当木匠,哪会有现在的威风。
对于有技术的人而言,迁居到海汉不但能获得更好的收入,更多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甚至还能凭借技术入仕当官,这种待遇水平就让人很难抵挡其诱惑了。就连刘尚用以掩饰身份的说书先生都可以被招募进官场,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海汉给出的这些待遇,大明肯定是没法照搬的,想靠优厚的条件留住大明的专业人才,似乎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而且这种政策层面的事,根本就不是他刘尚能够使得上力的地方,就算他将自己所知的状况往上呈报,上头的大人物也未必会愿意按照他的建议去制定新的人口管理政策。就算制定了,也不见得能在地方上顺利实施,毕竟南方沿海地区被海汉渗透得实在厉害,既得利益者们恐怕并不希望海汉的扩张受到阻碍。他们与海汉的利益捆绑实在太深太牢,已经不是朝廷政令所能轻易改变得了。
刘尚越想越是觉得头疼,海汉在南方经营出的局面实在太大,以他的眼光见识,根本就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此时于小宝和邱元还在讨论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从大明境内招募移民,这让刘尚听到之后更是觉得心中烦躁。
于小宝道:“首长,你这边用人缺口最大的是劳动力,对个人劳动技能没有太多要求,这个申请应该会比较容易通过。下半年从北方陆陆续续还会运一批移民回来,至少也是五位数,到时候你自己盯紧点了。”
邱元哼了一声道:“要是有那么容易抢到,我就不会专门跟你提出来了。从山东那边运回来的北方移民抢手得很,一路被舟山、澎湖、香港截流,到海南岛根本就剩不下多少了。到了这边还得跟其他市县抢人头……你以为张新、乔志亚这些人都会只看不动手吗?我要是动作慢点,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一口!”
邱元身份不同,吐槽同僚几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于小宝可不敢接他这个话头,私底下说说还没事,但现在有一帮下属在场,他要是也随口附和两句,那可是就没上没下的表现了。
不过于小宝也不得不承认,邱元的埋怨还是有点道理的,现在海汉对于人口的需求量依然非常大,各个市县都有大量的农业项目和基建工程需要投入劳动力,每年从外界招募的移民人口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与海汉同祖同宗的大明移民,因为没有文化隔阂,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海汉社会中,所以也是各地方长官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
而每年从大明招募过来的移民数量是有限的,那么谁分得多,谁分得少,就不只是给执委会打报告的问题了,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执政绩效,都会各出奇招来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这种争夺不仅仅限于专业人才领域,普通劳动力也同样是热门资源,邱元每年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也着实不少,而且还不敢有所懈怠。他这边不发力,别的地方官可不见得也会歇下来,到时候移民配额少了可没地方哭去。
这种博弈的状况也是海汉官场内部竞争的一种客观体现,地方官们都希望能通过创造政绩来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而尽力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无疑将有助于自己辖区的建设。而对这种状况最为头疼的其实是执委会,尽管名义上的移民分配方案都是由民政部拟订,执委会讨论签发,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的地方官都会想方设法向执委会诉苦,希望能为自己的辖区争取到更多配额。这些明里暗里的公关活动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执委会的最终决策,但也不免就会因此而遭受到吐槽和抱怨,毕竟资源总额有限,不管怎么分配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
而如何把握住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十分考验执委会执政能力的一个课题了。不过迄今为止,执委会在这个方面的工作成效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地方官们私下仍有诸多抱怨。类似邱元这样的吐槽,于小宝其实也在其他地方或多或少地听到过,不过站在他的立场是肯定不能对此表态的,否则很容易被解读为执委会的态度。
对于邱元的怨气,于小宝也只能好言相劝:“首长,胜利堡那边对移民配额也每年都在进行调整,陶首长也说过,手心手背都是肉,亏待了哪一边都不行。我想这个平衡也不是那么好掌握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设法开源,想想怎么才能从其他国家引入更多的移民。”
邱元哼了一声道:“要我说还是打仗最快,你想想看,我们每次打完大仗之后,都会迎来一波移民人口增长的高潮。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各个市县多少也能分到点甜头。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就有好几万人口,你说要是直接并入海汉,迁一部分人到海南岛该多好,海口市离得最近,接收个万把人也毫无压力。”
刘尚听了这话也是吓了一跳,他本来看这邱元文质彬彬,似乎是个好说话的人,但没想到这人的野心可真是不小,已经盯上了海峡对面的大明领土了。
虽然是半夜到港,但港口倒也不是漆黑一片,刘尚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还有通宵运作的码头,不少力工仍在火把和灯笼的照明下从船上装卸货物。而如此繁忙的港口景象,他在此之前也只在三亚见到过。张千智介绍说这是海口港的常态,可见此地的贸易繁荣程度很可能也不比三亚差多少了。
这个时间自然也不用指望本地的行政长官到码头来迎接他们,不过相应的接待工作倒是已经提前做了安排,下船之后便有人带着他们前往座落在原琼州府城内的官办招待所入住。这地方原本是一处官员私宅,不过原主人在几年前海汉接收这里的时候就“下落不明”了,而这处宅子在充公之后,被改建成了官方的招待所,专门用于接待海汉官方人员和来此访问的外国使节。
这招待所是四进的院子,巡视组一行人便被集中安排在其中一个院子里,虽然已经是半夜时分,但招待所还是很快给他们送上了夜宵和热水,服务水准倒是不差。刘尚现在已经学会了从当地招待所的环境来判断一个地区的繁荣度,从这里的居住环境和房间中的家具、寝具、装修档次来看,海口这地方的经济状况显然不差,可能比先前才去过的儋州还要好一点。
不过想想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这里过去是琼州岛的首府,岛上的政治经济中心,底子本来就要比岛上其他地区好不少。在原来琼州府城的基础之上来运营一座新的城市,自然是比其他地方的起点要高出一截。而且此地与大陆之间仅隔着一道十海里宽的琼州海峡,是这个岛上距离大明最近的城市,在与大明进行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海汉的经营水平,自然不难将这个地方打造成繁荣的贸易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本地的行政长官邱元便主动来到招待所,与巡视组众人会面。
邱元在穿越集团中也算是出头比较早的人,海汉的第一个外派机构崖州工作组当中,他就是主管商贸事务的负责人。后来又被调回三亚,当过一段时间的胜利港管委会主任一职,在那之后才被分配到琼北,成为海口地区的负责人。
邱元到现在也才三十四五岁,年纪正当壮年,就已经是一方大员身份,执政经历也算丰富,很多人都认为他未来将是进入执委会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自他入主海口以来,这个地区的变化和发展的确是显而易见,不但货物吞吐和贸易量有显著增长,而且本地的人口规模、基建水平也都跟着水涨船高,较大明统治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这些话停在刘尚耳中就很不是滋味了,海汉人接管这里之后比大明做得更好,这岂不是就说明海汉人的执政能力胜过大明?就算如此,刘尚也绝不认同海汉作为入侵者,强占原本属于大明领土的做法。对于大明来说,这些海汉人可不是什么拯救黎明苍生的大善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强盗,不管他们在这里做出了什么样的功业,也无法改变其入侵大明的本质。
不过海汉人显然并没有太在意大明朝廷的态度如何,这群人所在乎的就是不断扩展活动范围,增大贸易规模,从进出口贸易中赚取更多的财富,以此来建设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并吸引更多的移民迁居到海汉治下这些生活稳定而富足的地区。而大明南方的官府对于海汉人的这些意图显然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遏制手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拿下海南岛之后还在通过贸易和人口迁徙不断从大明身上吸血。
“根据海口市移民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由本地入境的移民数量达一万四千余人,户籍人口增加六千余人,相比去年同期略有提升。不过海口这边的劳动力缺口还是很明显,光是海口港和西边海岸上的琼北军港,就至少还有两千名劳动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我希望民政部能够对海口市申请的移民配额能有一定的倾斜,尽快将这部分的劳动缺口补充起来。”
邱元在大致说明了本地的人口变化情况之后,话锋一转便提出了要求,不过这种事当然不能指望于小宝拍板,邱元也只是让他起个从中传话的作用而已。
刘尚听到这话心里却暗自在想,这一路行来,除了大量使用囚犯作为劳动力的石碌矿场之外,几乎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在声称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海汉不惜成本大量制造和推广使用蒸汽机,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弥补人力的不足。这样看来海汉的人口需求倒的确是制约其发展速度的一块短板,如果能在这个方面作些文章,或许还能稍稍抑制海汉的发展。
光这海口一地,半年入境的移民就已经有一万多人,想必三亚那边作为海汉最大的移民入口,在这段时间里吸纳的移民数目只会更多。这还没算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沿海由海汉所控制地区吸纳的移民,粗略估算下来,每年海汉至少会从大明吸纳几万移民迁徙至海外,这个数字可算是相当大了。
只是如果要在南方沿海地区全面禁止国民向海外迁徙,动静肯定小不了,到时候海汉也不难察觉到这种手段是针对谁的。如果为此撕破脸皮,那对于大明而言就得面临战争威胁,届时反而会有得不偿失的风险。所以如果手段太过简单粗暴,只怕会因此而招来海汉的直接报复,很可能会是目前的大明所难以承受的打击。
但如果不这么做,那又要如何才能抑制南方人口外流至海汉的速度?大明外流人口大多是被海汉的移民招募活动所吸引和组织,他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富足,现在的大明能给得了吗?刘尚认为并不乐观,至少在他所参观过的这些海汉治下城镇中,治安是真的远胜他所知的大明城市,并且在街头绝对不会看到乞讨之人,似乎在海汉之下根本就没有游手好闲之人存活的空间。
而海汉国民的收入水平也的确是在大明之上,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各种技工匠人,凭借自己的手艺在海汉混得风生水起者大有人在。比如刘尚听说张千智的父亲张天贵,在来海汉之前只是一名老船匠,但如今却是海汉造船业的宗师级人物,不但地位尊崇,而且后辈受到蒙萌,家中男丁几乎悉数都得了官身。这张千智不过是其幼子,如今也成了在海汉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年轻官员,试想如果当初他家人没有迁来海汉,张千智这时候说不定还在哪个造船作坊里当木匠,哪会有现在的威风。
对于有技术的人而言,迁居到海汉不但能获得更好的收入,更多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甚至还能凭借技术入仕当官,这种待遇水平就让人很难抵挡其诱惑了。就连刘尚用以掩饰身份的说书先生都可以被招募进官场,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海汉给出的这些待遇,大明肯定是没法照搬的,想靠优厚的条件留住大明的专业人才,似乎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而且这种政策层面的事,根本就不是他刘尚能够使得上力的地方,就算他将自己所知的状况往上呈报,上头的大人物也未必会愿意按照他的建议去制定新的人口管理政策。就算制定了,也不见得能在地方上顺利实施,毕竟南方沿海地区被海汉渗透得实在厉害,既得利益者们恐怕并不希望海汉的扩张受到阻碍。他们与海汉的利益捆绑实在太深太牢,已经不是朝廷政令所能轻易改变得了。
刘尚越想越是觉得头疼,海汉在南方经营出的局面实在太大,以他的眼光见识,根本就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此时于小宝和邱元还在讨论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从大明境内招募移民,这让刘尚听到之后更是觉得心中烦躁。
于小宝道:“首长,你这边用人缺口最大的是劳动力,对个人劳动技能没有太多要求,这个申请应该会比较容易通过。下半年从北方陆陆续续还会运一批移民回来,至少也是五位数,到时候你自己盯紧点了。”
邱元哼了一声道:“要是有那么容易抢到,我就不会专门跟你提出来了。从山东那边运回来的北方移民抢手得很,一路被舟山、澎湖、香港截流,到海南岛根本就剩不下多少了。到了这边还得跟其他市县抢人头……你以为张新、乔志亚这些人都会只看不动手吗?我要是动作慢点,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一口!”
邱元身份不同,吐槽同僚几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于小宝可不敢接他这个话头,私底下说说还没事,但现在有一帮下属在场,他要是也随口附和两句,那可是就没上没下的表现了。
不过于小宝也不得不承认,邱元的埋怨还是有点道理的,现在海汉对于人口的需求量依然非常大,各个市县都有大量的农业项目和基建工程需要投入劳动力,每年从外界招募的移民人口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与海汉同祖同宗的大明移民,因为没有文化隔阂,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海汉社会中,所以也是各地方长官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
而每年从大明招募过来的移民数量是有限的,那么谁分得多,谁分得少,就不只是给执委会打报告的问题了,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执政绩效,都会各出奇招来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这种争夺不仅仅限于专业人才领域,普通劳动力也同样是热门资源,邱元每年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也着实不少,而且还不敢有所懈怠。他这边不发力,别的地方官可不见得也会歇下来,到时候移民配额少了可没地方哭去。
这种博弈的状况也是海汉官场内部竞争的一种客观体现,地方官们都希望能通过创造政绩来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而尽力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无疑将有助于自己辖区的建设。而对这种状况最为头疼的其实是执委会,尽管名义上的移民分配方案都是由民政部拟订,执委会讨论签发,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的地方官都会想方设法向执委会诉苦,希望能为自己的辖区争取到更多配额。这些明里暗里的公关活动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执委会的最终决策,但也不免就会因此而遭受到吐槽和抱怨,毕竟资源总额有限,不管怎么分配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
而如何把握住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十分考验执委会执政能力的一个课题了。不过迄今为止,执委会在这个方面的工作成效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地方官们私下仍有诸多抱怨。类似邱元这样的吐槽,于小宝其实也在其他地方或多或少地听到过,不过站在他的立场是肯定不能对此表态的,否则很容易被解读为执委会的态度。
对于邱元的怨气,于小宝也只能好言相劝:“首长,胜利堡那边对移民配额也每年都在进行调整,陶首长也说过,手心手背都是肉,亏待了哪一边都不行。我想这个平衡也不是那么好掌握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设法开源,想想怎么才能从其他国家引入更多的移民。”
邱元哼了一声道:“要我说还是打仗最快,你想想看,我们每次打完大仗之后,都会迎来一波移民人口增长的高潮。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各个市县多少也能分到点甜头。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就有好几万人口,你说要是直接并入海汉,迁一部分人到海南岛该多好,海口市离得最近,接收个万把人也毫无压力。”
刘尚听了这话也是吓了一跳,他本来看这邱元文质彬彬,似乎是个好说话的人,但没想到这人的野心可真是不小,已经盯上了海峡对面的大明领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