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72章 无法成事

第1272章 无法成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培训基地虽然不允许随意出入,但学员在内部的活动却没有多少限制,只要不捣乱,就算是去旁听其他专业的培训课程也不会被驱逐。而刘尚目前所在的宣传专业正好没开班,也就由得他逍遥自在,四下游走,去参观其他专业的培训内容了。

    这培训基地中开设的专业甚多,刘尚随便转了转,发现除了医疗卫生之外,还有进出口贸易、金融、文教、探矿、治安、农事、建工、航海等诸多专业。每个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时长都各不相同,学员在完成培训课程之后就会被分配至各个行业的国家机关中任职。另一些名为“专业进修”的班级,就不允许刘尚这样的外人旁听了,据说这些班的学员都是在职人员,通过进修培训之后便会获得职位的晋升。

    有很多专业是刘尚以前闻所未闻,并不知道这个行当居然还能以这种正式的方式开班授课,但转念一想海汉还为此成立了管理该行业的衙门来运作,这开个培训课程倒也只是小事了。刘尚由此也能感受到海汉高层对于某些行业的重视程度,与大明的确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大明想要入朝为官,要嘛通过科举一层一层地考取功名,要嘛就只能拿命去战场上拼杀,像这种凭借着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专长就能当官的情况,在大明是比较少见的,即便有也只是在六部中分管具体事务的底层官吏。

    而海汉的举措却是为各个行业中的普通人准备了专属的上升通道,这些人不需要通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不用擅长舞文弄墨撰写八股文,只要在某个海汉高层需要的领域里有专长,就可以通过招募的形式进入到海汉官方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后续的深造进修和升迁提拔的机会。

    刘尚不明白什么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桎梏与区隔,但他现在已经能切实地感受到海汉这种开放社会上升通道的制度对平民百姓的吸引力和刺激作用有多大。即便是完全没有任何背景,刚刚才抵达三亚不久的新移民,也会有机会凭一技之长来获得国籍与地位,而这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况。

    这也就难怪近几年大明东南明明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天灾人祸,但仍有大量人口选择背井离乡移居海南岛,而且这些离开大明的人往往不是因为生活不下去而逃难,只是想移民海汉之后,能为自己或是下一代搏一个更好的前途。如果换个国籍就能换来入朝为官的机会,而且这个国家还正是处于开国之后的上升期,那又有多少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

    受到这种诱惑的可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而已,据刘尚所知,东南沿海因为各种原因辞官之后到海汉这边来当官的人也不少,而且原本在琼州任地方官的官员,有相当一部份人都在这个岛易主之后也跟着改换门庭,投入了海汉门下效力。如今在海汉的官僚体系中,曾经在大明官府中有过任职经历的人至少还有两成上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汉目前似乎还无意在大陆推广这套制度,否则再经营几年下来,只需振臂一呼,只怕就会有整州整县的地方直接投靠海汉了。

    看到这些人之后,刘尚才想到了自己来到三亚之后所接触过的那些官府中人,应该也都是在这里接受过类似的培训。话说回来,海汉若非有了这种量产式的培训方法,想维持分工细致的主管机构也难能有足够的人员可用。当然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海汉官府机构的复杂程度对专业人员需求量极大,才会因此而催生了这样的征召和培训体制。

    海汉能够迅速建国并崛起,跟这么庞大的官吏队伍所起到的作用肯定是分不开的。海汉有足够的人手对各行各业来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指挥,这才能让整个国家机器运行得更加快速而顺畅。

    刘尚虽非政客出身,但他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层面也高过一般平民百姓,眼光见识都不差,就算无法完全看懂海汉执政的手段,但其中的高明之处倒也能分辨出来。这个时候刘尚就不免又会想起来到三亚之后就一直反复困扰着他的问题:“这些东西,是否能在大明复制实施?”

    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海汉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如果放在大明,只怕立刻就会引来读书人的口诛笔伐,而现有的官僚集体也绝不会容许一些根本没读过圣贤书的泥腿子加入到自己所在的团体中来。对朝堂上的人来说,维系现有的权力体系和平衡,远比激进地改变官僚选拔制度重要得多,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会不会因此而落在海汉后面,朝堂上那些大人物会在乎吗?对正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大明来说,眼下起码有一万件比海汉更重要更急切的事情需要处理,谁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不声不响闷声发大财的海汉这边?

    更何况最要命的财政关根本就过不了,大明现如今要对付把中原搅得一团糟的农民军,还得应付后金一年比一年更声势浩大的南下叩边行动,每年军费开支都足以让朝廷的财政一直处于负资产状态,还得从南方沿海比较太平的几个省份加额征赋来维持,哪里还有余力来将现有的官吏队伍扩编。就算有这个闲钱,大概也会被优先用于在各种边关要隘加强城防,征调部队到处灭火的行动上了。

    堂堂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疆域万里,居然还不如南海边陲从一个小海湾起家的海汉国发展得顺当,这在刘尚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在没来到三亚之前他也很难相信这样的状况。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在三亚的所见所闻,无一不是在验证着这个结论。虽然看到海汉的发达与繁荣,他会忍不住酸溜溜地作出“不过如此”、“世风日下”之类的评价,但静下心来客观地看待问题,他也不得不承认海汉几乎在所有自己可以感受到的方面都要比大明做得更好。

    要承认这一点,对大明出身的刘尚来说无疑是相当悲哀的事情,但更可悲的是截止目前,他还没看到任何在海南岛上推翻海汉统治的希望。刘尚在本地所接触到的平民百姓,无论老幼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都是比较满意的,哪怕有些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足,但海汉治下的太平却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整个海南岛上没有山贼流寇,岛外没有海盗活动,小偷小摸的窃贼只要被抓到就会被投入苦役营中接受数年的劳役改造。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种淳朴民风在三亚这个地方是真的已经实现了。百姓不会缺衣少食,而且已经习惯了在强大的武装力量庇护之下享受安宁的生活,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又怎么可能挑动民众发动内乱?

    至于海汉的统治阶级,要制造内乱的难度似乎就更大了,因为海汉的政体并非君命皇权,而是一群人共同执政。虽然处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九个人,但这个阵容每隔几年就会更换,由所有血统纯正的海汉人共同推举人选,这也就是说理论上每个海汉人都有机会成为统治者的一员,但如果谁想独揽大权,那么势必招致其他所有人的反抗。而在海汉的体系中,对于理论上可以导致叛乱的漏洞有诸多预防措施,海汉人又是出了名的精明,外人想勾起海汉高层的动乱也没什么机会。

    刺杀海汉的高层人物当然也是备选项之一,但问题就在于海汉能够进入执委会执政的人选很多,就算运气好能伤及那么一两个人,也根本不足以动摇海汉的统治,反倒是有可能会因此而惹来了海汉的军事反击,如果事态发展到那样的局面,就完全是适得其反的效果了。就算刘尚愿意舍命尝试,上头也绝不会同意实施这种会导致两败俱伤,并且只能让局面更加恶化的办法。

    刘尚越想越觉得头疼,不禁有些怀疑自己当初选择接下这个任务,是否有点太过于不自量力了。到目前为止,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找到任何能够动摇海汉统治的方法,并且他也不认为同样在此地潜伏的同僚们能比自己好到哪里去。这样的对抗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会不会到最后仍是徒劳无功,类似这样的疑问也开始慢慢从他心底滋生出来。尽管刘尚努力告诉自己应当忠君爱国坚定信念,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挡住现实一点一滴的不断冲击,来三亚之前信誓旦旦要将海汉政权瓦解的目标,似乎已经处在不断的崩塌之中。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悲观情绪之后,刘尚不免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也有了怀疑,以自己说书先生的出身,就算过了这个培训,进入宣传部之后,大概也得在常德高这样的职位上先干个几年挣表现吧?自己没有洪科长那样拜在首长门下为徒的显赫履历,想往上爬多半就只能熬年头了。这宣传部不比其他部门,业绩似乎也很难量化,别的衙门靠文治武功升职,宣传部难道靠嗓门大?靠嘴皮子利索?想想似乎也不太现实。当初一心想着能混进了衙门就算胜利,但如今看来这进了衙门也未必就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这培训中心里管吃管住,刘尚行动自由又没什么任务,才会有这闲工夫来琢磨这些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的念头。旁人都各有各的事情要忙,也没人搭理这位躺草坪上望着天发愣的仁兄。刘尚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在培训中心里过了两天,才终于有人注意到这个无事可做的闲人。

    “起来起来!”

    刘尚的视野里突然出现了一张大脸,让他起身回话。他赶紧爬起身来,一看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着一群人。叫他起来这人他倒认得,是在培训中心里负责治安的一名姓向的工作人员,具体叫什么不清楚,学员们私底下都叫他向大脸。

    “哪个班的?上课时间在这里躺着,不用学习了?”向大脸毫不客气地向刘尚发问道。

    刘尚连忙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和所属部门,又道明了自己没有参加学习的原因。他目前的处境并非人为造成,纯粹只是个巧合,也不用担心说出来得罪了谁。不过他还得在这地方继续待下去等着开课,所以也不能轻易得罪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宣传部招募进来的?是哪个科啊?”

    刘尚话音刚落,旁边人群中便响起一个声音问道。他侧过头去看,却见发话者是众人簇拥在当中的一名短发年轻人,年纪与他先前接触过的常德高、洪敬文看着差不多,但看着却似乎更有威严一些,而且旁边还站着两名腰间别着短管火铳的护卫,看样子身份不简单。

    不等他琢磨这人的身份,旁边的向大脸已经急忙介绍道:“这位是青年团的于主任,你好好回话!”

    青年团的于主任?刘尚觉得这个称呼似乎在哪里听到过,旋即便想起前两天常德高带他去见洪科长,说到其出身时便顺便提及了“青年团于主任”这么一位人物,难道这么巧便是眼前这位年轻官员?

    不过不管是不是,刘尚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绝对不能在对方面前拿腔拿调,当即一躬身应道:“招募在下的是三亚港区管委会宣传科。”

    “哦?是洪敬文?”那位于主任又问了一句。

    “是洪科长手下的常德高干事。”刘尚见他直呼其名,也不敢妄断他与洪敬文之间的关系,当下老老实实地说了。

    “是小常招的人啊!”于主任上下打量了刘尚一番,旁边已经有人递上了花名册,翻出了刘尚的的登记资料。这于主任看了个大概,又回头问道:“你以前是说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