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实际困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谭举任要负责的可不仅仅是外交和引入移民的工作,事实上就连这港口的开发和基建工作,今后也是他职责的一部分,担子着实不轻。而目前的港口建设水平,比起路上经过的几站尚有明显差距,没能充分利用这地方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当然了,谭举任知道这也并非罗杰的过错,实在是本地的客观条件就只有这样,不管是劳动力还是有指挥大型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都严重不足,有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实施到位。
星岛与海汉其他殖民地有所不同的是,这里已经远离汉人聚居区,而周围的国家与汉人政权也没有太多的往来,民族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想要像其他海外殖民地一样大量从周边地区吸纳移民,在这里却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何况周边国家已经意识到海汉进入这一区域所带来的威胁,绝对不会像安南、大明一样对海汉近乎“吸血”一样的移民手段视而不见,罗杰说过这些国家对海汉的移民需求采取了明显的抵制态度,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罗杰的任期内,这个问题还并未见到解决的希望,而且从目前所知的国际形势来看,谭举任觉得这种状况只怕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海汉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来改变现状,仅仅依靠贸易和外交方面的努力来打通关节,那大概仍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运作之后才会见到成效。
罗杰现在拿出来的态度当然可以理解为工作交接,不过谭举任总觉得他的话有点如释重负的味道,与其说是工作交接,倒更像是甩锅成功的感觉。但谭举任也不能说对方不厚道,毕竟这些事本来就不该由军方来负责,自己南下赴任的职责之一就是来接手这些麻烦,设法克服当下的困难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我们军方的目标,就是让这里的军用码头能够容纳一支满编舰队常驻,当然了,港口配套设施和维护战舰所需的船厂,也是必须要有的。”谭举任脑子稍稍走神的时候,罗杰仍在滔滔不绝地展望着未来:“等有了足够强大的海军舰队入驻这里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掌控住马六甲海峡的通航权,让周边国家对我们俯首称臣!”
谭举任看了一眼码头工地上正在劳作的这批民工,不禁苦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如果这里的劳动力充足,物资补给能跟上,要建成罗杰所勾划的军用码头倒也不是难事,这样设施齐全的军港在海南岛以南以北的海外殖民地都已经有成功的先例。但眼下在码头施工的不过百十来名劳工,就这点人手,要干到何年何月才能实现罗杰所说的愿景?
现在岛上的民众也就一千多不到两千人,只算青壮劳动力,满打满算能凑出一千出头,如果将其全部投入港口工程,那施工进度当然会快上不少。但星岛这地方也不是就只有港口一处工地,民众的生活区到目前也没完成建设,还有上百新移民暂住在帐篷里。此外为了满足本地的粮食需求,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也迫在眉睫。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的工程,谭举任现在随随便便就能想到七八个,根本不可能集中劳动力来突击建设军用码头。
当然了,站在罗杰的角度,提出这样的规划也无可厚非,毕竟星岛是战略要地,现阶段对海汉来说军事意义甚至还大过了贸易需求,这扩建码头自然是要以军方的意见为主。但现在统管岛上工程营建的事务马上就要转交到谭举任手上,今后的劳动力调配安排,大概就得两人商量着来办了。
对于罗杰的说法,谭举任随口附和了几句,但却并没有立刻表明支持的态度。罗杰对这种细节倒也不以为意,看完码头之后,便带着谭举任去到了军营。昨天只是过来吃饭的时候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还没来得及仔细逛一逛。此外今天在军营还有一个专门为谭举任一行人所作的特殊安排,就是驻军部队的阅兵式,以表明军方对新到任行政长官的支持态度。
目前驻扎在星岛的陆军部队编制是一个加强营,在三个步兵连的基础上加配了一个炮兵连,此外还有营部直属的卫生、通讯、后勤编制,再加上海军几艘常驻战舰上的人员,本地的常驻兵力大约是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这相比于谭举任到来之前的本地的民众人口,已经是多出了将近一倍,在海汉的海外殖民地当中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人口比例。
“我们这里算是边陲重镇,所以本地的驻军也是一线部队,日常训练是抓得很紧的。”罗杰顿了顿,不无自豪地说道:“一直是按照备战的标准在执行训练。”
罗杰所说的“备战”可不仅仅是军队职能中的“备战”,而是说手下这支部队的状态一直是按照随时上战场的标准在训练,这就需要军官和士兵都长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肯定是要比那些驻防地远离边境的部队辛苦得多。
谭举任虽然没有从军的经历,但走了这么多地方,基本的眼力劲还是有的。这检阅的队伍从远处起步走过来,表现出来的精气神的确是与其他地方的驻军有所不同,甚至是让谭举任脑海里隐隐浮现出了“杀气”两个字。
“你手下这帮人,在这边执行过作战任务吗?”谭举任好奇地问了一句。
罗杰侧头看了看谭举任,见他似乎并无他意,轻轻点了点头,口中却应道:“没有。”
谭举任先是一愣,以为自己是遇到了精分现场,但看罗杰面色沉稳,又不像是脑子发病的模样。当下略略一沉思,才明白罗杰的意思——军方或许是有一些作战性质的任务,但并不是以海汉军的名义出动。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军方高层不希望这些行动引起周边国家的紧张,甚至是因此而引发更大的误会。
眼下这个场合人多眼杂,当然不适合追问行动细节,谭举任虽然心中好奇,但也只能先压下来,打算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慢慢细问其中奥妙。
其实这里面的事情倒也不算复杂,海汉不远千里派兵占领星岛这么一处战略要地,目的就是要在未来对马六甲海峡形成实际控制。但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当地地形、海况乃至风土人情都必须相当熟悉才行,虽然海汉手头有详细的地图,但实地考察仍然必不可少。而海汉在这一区域的威慑力还远远没有达到为所欲为的程度,如果公开派出战船到马六甲海域游弋,势必会引起周围国家的警惕与不满,加重现有的国际矛盾,这并不是海汉高层想看到的结果。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之下,军方自然也就会采取比较低调的行动策略,比如用民间船只来掩饰行动人员的身份和目的,这对于善于航海的海汉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对外还是必须要保守秘密,免得消息传出去之后节外生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作为负责直接指挥这些侦察行动的高级军官,罗杰自然不会在公开场合承认海汉军有过这类行动,哪怕是些许口风也不会露。
士兵们在阅兵式上的表现简直无可挑剔,在谭举任看来这已经是他南行以来看到军容最为整齐,士气最为高昂的一支部队,可见罗杰先前夸下的海口并非吹牛,他手下的部队的确是保持着极好的备战状态。谭举任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让罗杰大感脸上有光,对他的印象也是又有不少增益。
韩正山就站在谭举任身后不远处,聚精会神地看完了阅兵式。南下诸站之中,也只有这星岛才在他们到来后举办了阅兵,但与谭举任的想法有些不同的是,他认为罗杰安排的这个活动多少有向谭举任示威的意思。韩正山在海汉待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对于海汉官场的状况已略有了解,知道海汉不像大明一样文尊武卑,而是武官的地位更高一些,地方上由武官作主的情况着实不少。自己的上司是过来从罗杰手上分权的,他可不认为罗杰会对谭举任有多少好感,以阅兵的名义展示武力,给新来的行政官一个下马威,这似乎才是这场表演的真正目的。
韩正山在杭州当差的时候,也有看过浙江明军的操演,单论声势似乎并不弱于海汉军,但这武器装备的差异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一方是以冷兵器为主,少量的火绳枪为辅,另一方是几乎全员都里装了更为先进的燧发枪,且着装更为轻便,省去了厚重的头盔护甲。
在三亚培训的时候,韩正山也试用过海汉军列装的步枪,自然明白这玩意儿要比明军装备的鸟铳、鲁密铳之类的火枪厉害得多,不管是射程、杀伤力、精准度还是装弹速度,海汉军的步枪性能都是明显占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海汉军不用配备全套的护甲头盔,是因为海汉军所需面对的敌人几乎不太可能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突进到短兵相接的距离。
韩正山对于海汉的权力机构和官僚体系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就他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推断,认为海汉武官的地位优势正是来自于军队的强大战斗力,而自己的上司在当下的环境中应该是处于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回头得找个机会跟首长说说这事……”韩正山看着校场上队列整齐的海汉军,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不知不觉当中,他已经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上司谭举任捆绑到了一起。
看完阅兵,又在军营里视察了一圈,已经是到了中午时分,谭举任等人便又到军官食堂里吃了一顿。不过今天就只是日常伙食,没有大鱼大肉了。
下午的安排,便是前往本地的民众聚居地巡视了。目前本地已经建成了两个移民村落,而这次新来的数百移民将分别安置到这两个相距不过两里地,几乎称得上是鸡犬相闻的村落中。
相较于谭举任一路上到过的几站,这里的汉人移民比例反而是最高的一处,据罗杰给出的统计数据,本地民众中汉人比例高达九成。而这次谭举任所带来的移民,也仍是以汉人为主,因此这个比例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当然了,对于已经获得海汉国民身份的民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种族之分。区别他们社会地位的考量标准,仅仅只是劳动积分和等级的差别。
相较于军营,移民村落的生活条件似乎还要稍好一些,房屋都是木结构加上土坯墙和茅草顶棚,依然是中式结构,而非东南亚地区常见的竹木高脚屋。谭举任随意进了几户移民家中查看,屋里的陈设倒是与其他殖民地的居民差不多,虽然简陋但也设施齐备,农具、炊具、寝具全是统一配发的,生活条件虽不富足,但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由于在此之前本地劳动力多被分配去兴建各种基建工程,这就导致目前开垦的农田规模有限,粮食产量还达不到完全自给自足的水平,因此粮食依然是实行配给制,岛上的存粮都在军方的粮仓中,民众家中的余粮确实不多。不过好在此地临近大海,又有各种营养丰富的野生瓜果,就算短期粮食供给紧张,也不至于会饿死人。
当然了,对谭举任来说,粮食问题可绝不能忽视,自给自足是必须要尽快实施的农业目标。这次南下的队伍里就有专门配备的农技员,以及由农业部配发的大量粮食、蔬菜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种子,接下来在本地就要大规模地开始农田水利和大型种植园的建设。不过这也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必要前提,那就是得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才行。
“人口才是这里最大的硬伤啊!”谭举任在查看了移民村落的状况之后,心中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谭举任要负责的可不仅仅是外交和引入移民的工作,事实上就连这港口的开发和基建工作,今后也是他职责的一部分,担子着实不轻。而目前的港口建设水平,比起路上经过的几站尚有明显差距,没能充分利用这地方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当然了,谭举任知道这也并非罗杰的过错,实在是本地的客观条件就只有这样,不管是劳动力还是有指挥大型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都严重不足,有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实施到位。
星岛与海汉其他殖民地有所不同的是,这里已经远离汉人聚居区,而周围的国家与汉人政权也没有太多的往来,民族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想要像其他海外殖民地一样大量从周边地区吸纳移民,在这里却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何况周边国家已经意识到海汉进入这一区域所带来的威胁,绝对不会像安南、大明一样对海汉近乎“吸血”一样的移民手段视而不见,罗杰说过这些国家对海汉的移民需求采取了明显的抵制态度,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罗杰的任期内,这个问题还并未见到解决的希望,而且从目前所知的国际形势来看,谭举任觉得这种状况只怕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海汉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来改变现状,仅仅依靠贸易和外交方面的努力来打通关节,那大概仍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运作之后才会见到成效。
罗杰现在拿出来的态度当然可以理解为工作交接,不过谭举任总觉得他的话有点如释重负的味道,与其说是工作交接,倒更像是甩锅成功的感觉。但谭举任也不能说对方不厚道,毕竟这些事本来就不该由军方来负责,自己南下赴任的职责之一就是来接手这些麻烦,设法克服当下的困难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我们军方的目标,就是让这里的军用码头能够容纳一支满编舰队常驻,当然了,港口配套设施和维护战舰所需的船厂,也是必须要有的。”谭举任脑子稍稍走神的时候,罗杰仍在滔滔不绝地展望着未来:“等有了足够强大的海军舰队入驻这里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掌控住马六甲海峡的通航权,让周边国家对我们俯首称臣!”
谭举任看了一眼码头工地上正在劳作的这批民工,不禁苦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如果这里的劳动力充足,物资补给能跟上,要建成罗杰所勾划的军用码头倒也不是难事,这样设施齐全的军港在海南岛以南以北的海外殖民地都已经有成功的先例。但眼下在码头施工的不过百十来名劳工,就这点人手,要干到何年何月才能实现罗杰所说的愿景?
现在岛上的民众也就一千多不到两千人,只算青壮劳动力,满打满算能凑出一千出头,如果将其全部投入港口工程,那施工进度当然会快上不少。但星岛这地方也不是就只有港口一处工地,民众的生活区到目前也没完成建设,还有上百新移民暂住在帐篷里。此外为了满足本地的粮食需求,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也迫在眉睫。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的工程,谭举任现在随随便便就能想到七八个,根本不可能集中劳动力来突击建设军用码头。
当然了,站在罗杰的角度,提出这样的规划也无可厚非,毕竟星岛是战略要地,现阶段对海汉来说军事意义甚至还大过了贸易需求,这扩建码头自然是要以军方的意见为主。但现在统管岛上工程营建的事务马上就要转交到谭举任手上,今后的劳动力调配安排,大概就得两人商量着来办了。
对于罗杰的说法,谭举任随口附和了几句,但却并没有立刻表明支持的态度。罗杰对这种细节倒也不以为意,看完码头之后,便带着谭举任去到了军营。昨天只是过来吃饭的时候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还没来得及仔细逛一逛。此外今天在军营还有一个专门为谭举任一行人所作的特殊安排,就是驻军部队的阅兵式,以表明军方对新到任行政长官的支持态度。
目前驻扎在星岛的陆军部队编制是一个加强营,在三个步兵连的基础上加配了一个炮兵连,此外还有营部直属的卫生、通讯、后勤编制,再加上海军几艘常驻战舰上的人员,本地的常驻兵力大约是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这相比于谭举任到来之前的本地的民众人口,已经是多出了将近一倍,在海汉的海外殖民地当中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人口比例。
“我们这里算是边陲重镇,所以本地的驻军也是一线部队,日常训练是抓得很紧的。”罗杰顿了顿,不无自豪地说道:“一直是按照备战的标准在执行训练。”
罗杰所说的“备战”可不仅仅是军队职能中的“备战”,而是说手下这支部队的状态一直是按照随时上战场的标准在训练,这就需要军官和士兵都长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肯定是要比那些驻防地远离边境的部队辛苦得多。
谭举任虽然没有从军的经历,但走了这么多地方,基本的眼力劲还是有的。这检阅的队伍从远处起步走过来,表现出来的精气神的确是与其他地方的驻军有所不同,甚至是让谭举任脑海里隐隐浮现出了“杀气”两个字。
“你手下这帮人,在这边执行过作战任务吗?”谭举任好奇地问了一句。
罗杰侧头看了看谭举任,见他似乎并无他意,轻轻点了点头,口中却应道:“没有。”
谭举任先是一愣,以为自己是遇到了精分现场,但看罗杰面色沉稳,又不像是脑子发病的模样。当下略略一沉思,才明白罗杰的意思——军方或许是有一些作战性质的任务,但并不是以海汉军的名义出动。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军方高层不希望这些行动引起周边国家的紧张,甚至是因此而引发更大的误会。
眼下这个场合人多眼杂,当然不适合追问行动细节,谭举任虽然心中好奇,但也只能先压下来,打算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慢慢细问其中奥妙。
其实这里面的事情倒也不算复杂,海汉不远千里派兵占领星岛这么一处战略要地,目的就是要在未来对马六甲海峡形成实际控制。但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当地地形、海况乃至风土人情都必须相当熟悉才行,虽然海汉手头有详细的地图,但实地考察仍然必不可少。而海汉在这一区域的威慑力还远远没有达到为所欲为的程度,如果公开派出战船到马六甲海域游弋,势必会引起周围国家的警惕与不满,加重现有的国际矛盾,这并不是海汉高层想看到的结果。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之下,军方自然也就会采取比较低调的行动策略,比如用民间船只来掩饰行动人员的身份和目的,这对于善于航海的海汉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对外还是必须要保守秘密,免得消息传出去之后节外生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作为负责直接指挥这些侦察行动的高级军官,罗杰自然不会在公开场合承认海汉军有过这类行动,哪怕是些许口风也不会露。
士兵们在阅兵式上的表现简直无可挑剔,在谭举任看来这已经是他南行以来看到军容最为整齐,士气最为高昂的一支部队,可见罗杰先前夸下的海口并非吹牛,他手下的部队的确是保持着极好的备战状态。谭举任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让罗杰大感脸上有光,对他的印象也是又有不少增益。
韩正山就站在谭举任身后不远处,聚精会神地看完了阅兵式。南下诸站之中,也只有这星岛才在他们到来后举办了阅兵,但与谭举任的想法有些不同的是,他认为罗杰安排的这个活动多少有向谭举任示威的意思。韩正山在海汉待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对于海汉官场的状况已略有了解,知道海汉不像大明一样文尊武卑,而是武官的地位更高一些,地方上由武官作主的情况着实不少。自己的上司是过来从罗杰手上分权的,他可不认为罗杰会对谭举任有多少好感,以阅兵的名义展示武力,给新来的行政官一个下马威,这似乎才是这场表演的真正目的。
韩正山在杭州当差的时候,也有看过浙江明军的操演,单论声势似乎并不弱于海汉军,但这武器装备的差异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一方是以冷兵器为主,少量的火绳枪为辅,另一方是几乎全员都里装了更为先进的燧发枪,且着装更为轻便,省去了厚重的头盔护甲。
在三亚培训的时候,韩正山也试用过海汉军列装的步枪,自然明白这玩意儿要比明军装备的鸟铳、鲁密铳之类的火枪厉害得多,不管是射程、杀伤力、精准度还是装弹速度,海汉军的步枪性能都是明显占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海汉军不用配备全套的护甲头盔,是因为海汉军所需面对的敌人几乎不太可能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突进到短兵相接的距离。
韩正山对于海汉的权力机构和官僚体系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就他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推断,认为海汉武官的地位优势正是来自于军队的强大战斗力,而自己的上司在当下的环境中应该是处于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回头得找个机会跟首长说说这事……”韩正山看着校场上队列整齐的海汉军,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不知不觉当中,他已经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上司谭举任捆绑到了一起。
看完阅兵,又在军营里视察了一圈,已经是到了中午时分,谭举任等人便又到军官食堂里吃了一顿。不过今天就只是日常伙食,没有大鱼大肉了。
下午的安排,便是前往本地的民众聚居地巡视了。目前本地已经建成了两个移民村落,而这次新来的数百移民将分别安置到这两个相距不过两里地,几乎称得上是鸡犬相闻的村落中。
相较于谭举任一路上到过的几站,这里的汉人移民比例反而是最高的一处,据罗杰给出的统计数据,本地民众中汉人比例高达九成。而这次谭举任所带来的移民,也仍是以汉人为主,因此这个比例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当然了,对于已经获得海汉国民身份的民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种族之分。区别他们社会地位的考量标准,仅仅只是劳动积分和等级的差别。
相较于军营,移民村落的生活条件似乎还要稍好一些,房屋都是木结构加上土坯墙和茅草顶棚,依然是中式结构,而非东南亚地区常见的竹木高脚屋。谭举任随意进了几户移民家中查看,屋里的陈设倒是与其他殖民地的居民差不多,虽然简陋但也设施齐备,农具、炊具、寝具全是统一配发的,生活条件虽不富足,但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由于在此之前本地劳动力多被分配去兴建各种基建工程,这就导致目前开垦的农田规模有限,粮食产量还达不到完全自给自足的水平,因此粮食依然是实行配给制,岛上的存粮都在军方的粮仓中,民众家中的余粮确实不多。不过好在此地临近大海,又有各种营养丰富的野生瓜果,就算短期粮食供给紧张,也不至于会饿死人。
当然了,对谭举任来说,粮食问题可绝不能忽视,自给自足是必须要尽快实施的农业目标。这次南下的队伍里就有专门配备的农技员,以及由农业部配发的大量粮食、蔬菜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种子,接下来在本地就要大规模地开始农田水利和大型种植园的建设。不过这也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必要前提,那就是得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才行。
“人口才是这里最大的硬伤啊!”谭举任在查看了移民村落的状况之后,心中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