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赈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民国0年(1921年)1月17日,为了赈求海原大地震的灾民,在叶重的倡导下,东北发起了捐款捐衣的行动。虽然捐献的都是一些旧衣,旧棉被,不过对于甘肃的灾民来说,在这寒冷的冬季,只要能保暖,不被冻死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自从欧战打响以来,东北的经济迅速的发展,欧战过后,又有投机钢铁所得到的巨额利润的投入,此,东北的经济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即使这次奉日大战,因为得到了大笔黄金,也只是直接动用的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在民间收刮,此时的东北民众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积累,总体上来说,日子比起民国前,好过了太多,除了那些闯关东没多久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能添一两件新衣裳。把一些旧衣物捐出去,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为时一个月,被打成包,捆得紧紧的旧棉衣,棉被还有一袋袋粮食被一列列火车不断地运往陕北。
“凛兴帅!截至目前为止,东北三省,热察,察哈尔,以及绥远,合计捐献棉衣棉裤12万余件,棉被余张。”冯广明,字子安,是奉天铁岭人,家境富裕,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被王永江所看重,安排了主持移民和赈灾的事务。
“另外实业界合计捐款371万4862元北美南洋华侨合计捐款79万美元,按兴帅的意思,就在当地收购粮食,然后直接运往奉天。东北的捐款除向外购买必要的粮食外,其它的捐款都通过订单的形式下给了东北本地的工厂,至于民国各省督军商界也有少量捐款。不在计算内。”
“向工厂订购的6万顶帐篷做得怎么样了?”叶重问道。
“6万顶帐篷分下给5家工厂,比市面价要便宜3成,交货了2万5千顶,已经全部运往陕北剩下的下个月16号之前,工厂会全部交货。”冯广明道,“有东北政府的拨款,再加上捐款,物资上挤一挤倒是勉强能凑合着毕竟甘肃那边的百姓都是苦惯了的。主要是医护人员与药务相当紧缺,大灾之后,成千上万的尸体无人掩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滋生瘟疫,幸好现在还是冬天若是夏天局势将更加艰难。”
“医护人员不够也没办法,东北打了这场大仗,照顾这些士兵医护人员都不够,哪里还有精力去顾及到那些甘肃的灾民。”叶重想到这里也有些头疼,东北的现代医疗体系发展没有几年,连相当一部分乡镇都还没办法顾及到,此时对于甘肃也是鞭长莫及了。
“不如兴帅以救灾的名义向关内召集一部分医生和护士,另外就算派不了足够的医疗队也可以派少数几个人过去主持大局,安排下去一些措施让下面的人执行,防患于未然,情况也会好很多至于那些已经病重的,也只能怪他们命不好了。”冯广明建议道。
“嗯这件事你安排下去。”叶重点了点头,然后提醒道“甘肃那边的以工代赈主要由陕北民政长负责,你主要是负责协调赈灾物资,然后重心要放到移民上。不要因小失大。”
“是,卑职省得。”冯广明连忙道。
¥¥¥¥¥¥¥¥¥¥¥¥¥¥¥¥¥
陕北志丹”县与甘肃华池县的交界处,一个搭建得极为简易的棚子,支撑着棚子的树干连树皮都没有剥去。
棚子前排着数列衣着破烂,神情有些麻木的灾民,难民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棚子另外一侧,几十个大锅里面,在煮着稀粥。只有闻到远处飘来的粥香味之后,这些灾民的眼睛才转动,显得像个活人,而不是木偶。
一个身着黑青色中山装的中年人约有三十余岁,拿着一只毛笔不停不停地记录着从身前经过的难民。
“名字!”中年人用陕北腔向面前一个十五多岁的少年问道。
“马三儿!”少年愣了一下,回答道。
王锋飞快地将马三儿记录下来,然后道,“可以去那边领吃的了。”
马三儿听到王锋的话,吞了几口唾沫,身体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拔开脚丫子便要跑,跑了没几步,被维持秩序的士。兵给喝斥着拦回了原来的队伍。
“小子,守点规矩。”士兵看到马三儿这饿坏了的半大小子,也只是稍微喝斥了一下,没真拳脚相加。粥棚刚搭建的时候,还真差点遭受到了难民的冲击。有了这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也能防止一些心怀不诡的人乘机煽乱。
“拿着这家伙,以后就是你的饭碗了,若是丢了,以后就吃不了饭了。”马三儿受了士兵的喝斥后,按秩序来到施粥的木棚子前面。胳膊处戴了写着东北字样袖章的张大佑将一个铁制的厚实大号杯子递给了马三儿。
然后旁边另外的一个人给他乘了一碗稀粥。这粥并不全是大米,还有许多廉价的红薯。不过现在只要能填肚子,能吃下肚就行,哪里还能挑三拣四。
马三儿前面不少人捧着滚烫的稀粥贪婪地吃了起来,不少人吃得太急,烫得咳嗽,连眼泪都咳了出来。
马三儿捧着铁杯子,看着大杯子里的稀粥双手却是颤抖了起来,猛地朝着西方跪下,呆滞的眼睛里面豆大的泪珠不停地翻滚而下,却是悲声呜咽起来“娘,二姐,三儿现在也有吃的了,你们怎么就不多撑住一天啊!呜……”
马三儿的爹,爷爷,奶奶,还有大哥都被倒塌的屋子活埋了,劫后余生的母亲,二姐却是没有挨过饥饿在赶来志丹”县的前一天饿毙在了路上。
负责维持秩序的唐铭春正要上前将马三儿拉开,好让后面的队伍更容易过去,却却旁边的黄坤给拉住了。
“让他哭一会吧。”就是这些在战场喋血的战士,看到灾情之惨,也不由为之侧目。黄坤拉住唐铭春又向后面的人道,“你们继续,绕着走。”
像马三儿这样的人并非少数,后面排队的灾民也十分配合,领过粥之后便绕过跪在地上的马三儿有的还摇头叹了口气,劝慰两句。说起来海原大地震爆发的前期,这些难民大多相互扶持,家里有存粮的也会借给附近的一些难民用。他们期待着政府的救援,不过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中央毫无音讯,在地震中同样遭受到重创的地方政府自然也是无力救助这些灾民的。就这样时间一久,原本那些肯拿粮食出来帮助其他难民的人也变得谨慎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这并非这些百姓的错,大多数百姓是十分纯朴善良的,错的是漠视灾变的中央。才让这些灾民变得麻目,而眼下东北的援助却将这些灾民原来的纯朴给唤了回来。
像这样的粥棚有很多粥棚里的工作人员也是三班倒,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会有难民源源不断地涌进陕北。
“神木那边开发出了大型的煤矿又有绥远的商人不时进入陕北,按这个进度下过,过个一两年,陕北就要大变样,脱贫致富。”时任陕北咨议局局长的刘蔼如看着河边来来往往的难民挑着一担担的碎石铺彻在地面,然后用滚石压严实,一条简易的道路就初具雏形了。还有远处的后申河,那座石桥也在东北派过来的技师指挥下,修建好了一半。
“嗯,最多两年,陕北就要大变样。”郭希仁点头道,“能够纳入到东北的治下,是陕北民众的福气啊。可惜了陕南的百姓,还有受陈树蕃的压迫和剥削。”
“不如请兴帅调几个师过来,现在整个陕西的民心都在北移,以东北军的战力,当可一战而定。”刘蔼如道。
“兴帅那边也有难处呢,战虽然打完了,不过在日军没撤军之前,咱们就不要想着陕南了,军国大事我们也管不了,安下心来安置好这些难民,把陕北的经济搞起来就是对兴帅最大的支持了。”
“嗯,先是打了一场大仗,紧接着又来赈灾,这次甘肃,陕北损失之大,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东北不知道要投多少钱下去,才能保证这些难民不至于饿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东北可是把中央该办的事都办完了。”
“都停一下!”工地上的负责人向这些单着单薄的人拍了拍手。“排队过来,领东西了。”
远远的一辆马车驶来。上面是几捆被捆得结实的棉袄。大多数是东北一些城市里面的市民所捐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些破旧的军袄。
马车上的人将绳子解开,然后一件件旧棉袄被发到这些灾民的手里。不少灾民立即就试了起来,身体强壮,平时干活多的分到的自然要好一点。有一部分人分到了军袄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这些军袄可是从东北军里面淘汰下来的,东北军现在在民国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能拿到他们淘汰下来的东西在这些灾民中也是值得炫耀的,更何况现在又是东北赈灾救的他们。虽然现在干活很辛苦,可总算有了条活路,不至于会被饿死,新的帐篷也被搭建起来了,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虽然挤了些,但也还暖和,这样低下的环境,对这些灾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民国0年(1921年)1月17日,为了赈求海原大地震的灾民,在叶重的倡导下,东北发起了捐款捐衣的行动。虽然捐献的都是一些旧衣,旧棉被,不过对于甘肃的灾民来说,在这寒冷的冬季,只要能保暖,不被冻死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自从欧战打响以来,东北的经济迅速的发展,欧战过后,又有投机钢铁所得到的巨额利润的投入,此,东北的经济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即使这次奉日大战,因为得到了大笔黄金,也只是直接动用的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在民间收刮,此时的东北民众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积累,总体上来说,日子比起民国前,好过了太多,除了那些闯关东没多久的人,基本上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能添一两件新衣裳。把一些旧衣物捐出去,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为时一个月,被打成包,捆得紧紧的旧棉衣,棉被还有一袋袋粮食被一列列火车不断地运往陕北。
“凛兴帅!截至目前为止,东北三省,热察,察哈尔,以及绥远,合计捐献棉衣棉裤12万余件,棉被余张。”冯广明,字子安,是奉天铁岭人,家境富裕,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被王永江所看重,安排了主持移民和赈灾的事务。
“另外实业界合计捐款371万4862元北美南洋华侨合计捐款79万美元,按兴帅的意思,就在当地收购粮食,然后直接运往奉天。东北的捐款除向外购买必要的粮食外,其它的捐款都通过订单的形式下给了东北本地的工厂,至于民国各省督军商界也有少量捐款。不在计算内。”
“向工厂订购的6万顶帐篷做得怎么样了?”叶重问道。
“6万顶帐篷分下给5家工厂,比市面价要便宜3成,交货了2万5千顶,已经全部运往陕北剩下的下个月16号之前,工厂会全部交货。”冯广明道,“有东北政府的拨款,再加上捐款,物资上挤一挤倒是勉强能凑合着毕竟甘肃那边的百姓都是苦惯了的。主要是医护人员与药务相当紧缺,大灾之后,成千上万的尸体无人掩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滋生瘟疫,幸好现在还是冬天若是夏天局势将更加艰难。”
“医护人员不够也没办法,东北打了这场大仗,照顾这些士兵医护人员都不够,哪里还有精力去顾及到那些甘肃的灾民。”叶重想到这里也有些头疼,东北的现代医疗体系发展没有几年,连相当一部分乡镇都还没办法顾及到,此时对于甘肃也是鞭长莫及了。
“不如兴帅以救灾的名义向关内召集一部分医生和护士,另外就算派不了足够的医疗队也可以派少数几个人过去主持大局,安排下去一些措施让下面的人执行,防患于未然,情况也会好很多至于那些已经病重的,也只能怪他们命不好了。”冯广明建议道。
“嗯这件事你安排下去。”叶重点了点头,然后提醒道“甘肃那边的以工代赈主要由陕北民政长负责,你主要是负责协调赈灾物资,然后重心要放到移民上。不要因小失大。”
“是,卑职省得。”冯广明连忙道。
¥¥¥¥¥¥¥¥¥¥¥¥¥¥¥¥¥
陕北志丹”县与甘肃华池县的交界处,一个搭建得极为简易的棚子,支撑着棚子的树干连树皮都没有剥去。
棚子前排着数列衣着破烂,神情有些麻木的灾民,难民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棚子另外一侧,几十个大锅里面,在煮着稀粥。只有闻到远处飘来的粥香味之后,这些灾民的眼睛才转动,显得像个活人,而不是木偶。
一个身着黑青色中山装的中年人约有三十余岁,拿着一只毛笔不停不停地记录着从身前经过的难民。
“名字!”中年人用陕北腔向面前一个十五多岁的少年问道。
“马三儿!”少年愣了一下,回答道。
王锋飞快地将马三儿记录下来,然后道,“可以去那边领吃的了。”
马三儿听到王锋的话,吞了几口唾沫,身体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拔开脚丫子便要跑,跑了没几步,被维持秩序的士。兵给喝斥着拦回了原来的队伍。
“小子,守点规矩。”士兵看到马三儿这饿坏了的半大小子,也只是稍微喝斥了一下,没真拳脚相加。粥棚刚搭建的时候,还真差点遭受到了难民的冲击。有了这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也能防止一些心怀不诡的人乘机煽乱。
“拿着这家伙,以后就是你的饭碗了,若是丢了,以后就吃不了饭了。”马三儿受了士兵的喝斥后,按秩序来到施粥的木棚子前面。胳膊处戴了写着东北字样袖章的张大佑将一个铁制的厚实大号杯子递给了马三儿。
然后旁边另外的一个人给他乘了一碗稀粥。这粥并不全是大米,还有许多廉价的红薯。不过现在只要能填肚子,能吃下肚就行,哪里还能挑三拣四。
马三儿前面不少人捧着滚烫的稀粥贪婪地吃了起来,不少人吃得太急,烫得咳嗽,连眼泪都咳了出来。
马三儿捧着铁杯子,看着大杯子里的稀粥双手却是颤抖了起来,猛地朝着西方跪下,呆滞的眼睛里面豆大的泪珠不停地翻滚而下,却是悲声呜咽起来“娘,二姐,三儿现在也有吃的了,你们怎么就不多撑住一天啊!呜……”
马三儿的爹,爷爷,奶奶,还有大哥都被倒塌的屋子活埋了,劫后余生的母亲,二姐却是没有挨过饥饿在赶来志丹”县的前一天饿毙在了路上。
负责维持秩序的唐铭春正要上前将马三儿拉开,好让后面的队伍更容易过去,却却旁边的黄坤给拉住了。
“让他哭一会吧。”就是这些在战场喋血的战士,看到灾情之惨,也不由为之侧目。黄坤拉住唐铭春又向后面的人道,“你们继续,绕着走。”
像马三儿这样的人并非少数,后面排队的灾民也十分配合,领过粥之后便绕过跪在地上的马三儿有的还摇头叹了口气,劝慰两句。说起来海原大地震爆发的前期,这些难民大多相互扶持,家里有存粮的也会借给附近的一些难民用。他们期待着政府的救援,不过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中央毫无音讯,在地震中同样遭受到重创的地方政府自然也是无力救助这些灾民的。就这样时间一久,原本那些肯拿粮食出来帮助其他难民的人也变得谨慎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这并非这些百姓的错,大多数百姓是十分纯朴善良的,错的是漠视灾变的中央。才让这些灾民变得麻目,而眼下东北的援助却将这些灾民原来的纯朴给唤了回来。
像这样的粥棚有很多粥棚里的工作人员也是三班倒,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会有难民源源不断地涌进陕北。
“神木那边开发出了大型的煤矿又有绥远的商人不时进入陕北,按这个进度下过,过个一两年,陕北就要大变样,脱贫致富。”时任陕北咨议局局长的刘蔼如看着河边来来往往的难民挑着一担担的碎石铺彻在地面,然后用滚石压严实,一条简易的道路就初具雏形了。还有远处的后申河,那座石桥也在东北派过来的技师指挥下,修建好了一半。
“嗯,最多两年,陕北就要大变样。”郭希仁点头道,“能够纳入到东北的治下,是陕北民众的福气啊。可惜了陕南的百姓,还有受陈树蕃的压迫和剥削。”
“不如请兴帅调几个师过来,现在整个陕西的民心都在北移,以东北军的战力,当可一战而定。”刘蔼如道。
“兴帅那边也有难处呢,战虽然打完了,不过在日军没撤军之前,咱们就不要想着陕南了,军国大事我们也管不了,安下心来安置好这些难民,把陕北的经济搞起来就是对兴帅最大的支持了。”
“嗯,先是打了一场大仗,紧接着又来赈灾,这次甘肃,陕北损失之大,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东北不知道要投多少钱下去,才能保证这些难民不至于饿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东北可是把中央该办的事都办完了。”
“都停一下!”工地上的负责人向这些单着单薄的人拍了拍手。“排队过来,领东西了。”
远远的一辆马车驶来。上面是几捆被捆得结实的棉袄。大多数是东北一些城市里面的市民所捐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些破旧的军袄。
马车上的人将绳子解开,然后一件件旧棉袄被发到这些灾民的手里。不少灾民立即就试了起来,身体强壮,平时干活多的分到的自然要好一点。有一部分人分到了军袄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这些军袄可是从东北军里面淘汰下来的,东北军现在在民国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能拿到他们淘汰下来的东西在这些灾民中也是值得炫耀的,更何况现在又是东北赈灾救的他们。虽然现在干活很辛苦,可总算有了条活路,不至于会被饿死,新的帐篷也被搭建起来了,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虽然挤了些,但也还暖和,这样低下的环境,对这些灾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