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实则虚之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难看出,吴争在下一盘棋。
甚至,他将自己也放入棋盘,成了棋盘中的一枚棋子。
按理,已是吴王的他,是不需要亲历险境的。
大将军府新生的政权,正如旭日东升,可反观清廷,已显疲态,它就象一个壮汉,明明正当年,可惜琐事太多,日夜征伐,精力早已透支了,关键是它的内腑也不争气,故在江南几度碰壁之后,再无力蛇吞象,过早地显出垂暮之态。
可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强过它与打死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伟人曾经说过,“灰尘不扫,不会自己跑掉”,如今的清廷,在吴争眼中,就是灰尘,只是这灰尘……有些厚实。
扫掉它,须得付出无数江南勇士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这是吴争无法忍受的。
明末死得人太多了,大明朝鼎盛时,在册人口已过一亿一千万,可如今,人口最密集的江南,仅只有三千多万,这还是算上了扬州、淮安二府的情况下。
不能再这么死人了,否则,就至少需要繁衍两、三代人,华夏才能振兴,吴争等不了这么久。
于是,他开始筹划这局棋。
清廷不管想不想绕,也不管它怎么绕,山就在那。
这,就是阳谋。
……。
阿济格最近是真苦恼。
原本成竹在胸的凤阳大战,却因一些“小事”,突然间就失控了。
先是姜瓖这条喂不熟的狼,竟突然临阵倒戈,不仅以下犯上杀了主将爱松古,还带着己部五、六千人投了广信卫。
这样一来,已经孤掌难鸣的刘体仁部,摇身一变,反倒大有喧宾夺主之意了。
虽说阿济格倒不是太在乎爱松古的死活,可派出去一万多人马,突然化为云烟,这换谁也难以接受啊,更令阿济格头痛的是,双方实力的此消彼涨。
当然,阿济格能应付。
他难以应付的是,近在咫尺的临淮,正被李过发疯似的强攻。
这太危险了,原以为击溃刘体仁部,李过进攻临淮的军队,就会因为后路被断,不得不撤兵,可刘体仁不溃,反而风生水起地壮大起来,这就给了李过进攻临淮提供了强大的后劲支撑,而李过悍不畏死、不惜血本的进攻,让阿济格有种难言的心悸……如果早几年,大军入关时,有这样的明军部署在山海关,那还有大清啥事?
江南出了一个吴争,已经让人头痛了,如今再加一个李过……难道,大清的气运至此就结束了?
阿济格甚至不愿意去想,如果姜瓖率部加入李过进攻临淮的作战,那临淮城会如何?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问题,阿济格还可以勉强应对,毕竟手里还有五、六万兵马在手嘛,其中他的嫡系旗军,大部分未动。
可问题是,阿济格怎么也想不到,罗科铎和多尼竟会死于衡阳,区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令阿济格汗颜、懊恼的是,二人竟死在一群庄稼汉、土包子手里,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丢尽了先人的脸了。
就算再政见不合、立场不同,可阿济格从不否认郡王罗科铎是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帅才,偏偏阴沟里翻了船。
不过阿济格倒是庆幸,多尼是随罗科铎去的,不然,他还得写道折子自辩,以应付朝廷中那些汉臣在皇帝小儿那吹自己的阴风,说自己有意借刀杀人,将多尼送于敌人刀下。
三个问题,阿济格是真应付不过来了。
僧多粥少啊。
手中五六万兵马怎么分配?
救一路绰绰有余,救两路勉为其难,可要救三路,那真要人命了。
除非凤阳城不想守了,阿济格一时间,陷入了极端为难之中。
他唯一当即做出的决定,就是向兖州求援。
……。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
阿济格还真没猜错。
刚刚临阵倒戈的姜瓖,在确认吴王、夔国公同意封他为广信卫副都指挥使之后,“雄心”大振,他毫不犹豫地与刘体仁一起,挥师北上。
也对,这个时候,还需要为李过断后吗?
两个要隘攻破,凤阳城来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广信卫,就算阿济格再一次派出大军增援,那也是远水够不着近火了。
已经不需要断后,只要两路兵马合为一处,就是一个坚实的存在,进攻略显不足,自保,无虞!
……。
在临淮城下,打到不择手段的李过,终于松了口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刘体仁、姜瓖率部来援,两路大军加起来快两万人了。
如今伤脑筋的再不是李过,而是临淮城内的巴颜老弟了。
被李过不分敌我轰掉的城墙上二千多守军里,有多半都是巴颜的嫡系。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那支骑兵了。
可惜,守城嘛,骑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凤阳城求援不得的情况下,巴颜老兄终于捺不住性子了,他要死里求生!
骑兵,本来就是个进攻兵种。
加上满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守城,也对,满人住得是帐蓬,过的是游牧日子,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才有了首都,没有城池,哪擅守城?
巴颜确实“勇猛”,他奇葩地下令,骑兵全员在广信卫停战休整的短暂空隙内,开城门发动反击。
确实够“勇猛”,他甚至完全不顾,此时城外两路广信卫已经会合,还多了姜瓖五、六千人。
这是什么比例?
近一比六、七的比例。
但巴颜绝不认为他是找死,而是为大清、为皇上、为朝廷尽死忠!
天晓得,这个不是满人的满人,竟会有这种坚定的忠诚。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被吴争视为“不可不防”、被李过视为“三姓家奴”的姜瓖,主动请战,率己部硬撼,迎击巴颜二千多骑兵。
而李过和刘体仁,反而成了协从,由两侧为姜瓖压阵。
当漫天的弓弩,伴随着沉闷的火枪击发声,可以想象,再精锐的骑兵,也抗不住三面受敌啊。
此战,姜瓖以伤亡一千八百多人的代价,全歼巴颜所部骑兵,由此,他当仁不让地坐实了广信卫第四把手的位置。
可,这也就给之后的广信卫分裂,埋下了不可逆的种子。
当然,这是后话了。
不难看出,吴争在下一盘棋。
甚至,他将自己也放入棋盘,成了棋盘中的一枚棋子。
按理,已是吴王的他,是不需要亲历险境的。
大将军府新生的政权,正如旭日东升,可反观清廷,已显疲态,它就象一个壮汉,明明正当年,可惜琐事太多,日夜征伐,精力早已透支了,关键是它的内腑也不争气,故在江南几度碰壁之后,再无力蛇吞象,过早地显出垂暮之态。
可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强过它与打死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伟人曾经说过,“灰尘不扫,不会自己跑掉”,如今的清廷,在吴争眼中,就是灰尘,只是这灰尘……有些厚实。
扫掉它,须得付出无数江南勇士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这是吴争无法忍受的。
明末死得人太多了,大明朝鼎盛时,在册人口已过一亿一千万,可如今,人口最密集的江南,仅只有三千多万,这还是算上了扬州、淮安二府的情况下。
不能再这么死人了,否则,就至少需要繁衍两、三代人,华夏才能振兴,吴争等不了这么久。
于是,他开始筹划这局棋。
清廷不管想不想绕,也不管它怎么绕,山就在那。
这,就是阳谋。
……。
阿济格最近是真苦恼。
原本成竹在胸的凤阳大战,却因一些“小事”,突然间就失控了。
先是姜瓖这条喂不熟的狼,竟突然临阵倒戈,不仅以下犯上杀了主将爱松古,还带着己部五、六千人投了广信卫。
这样一来,已经孤掌难鸣的刘体仁部,摇身一变,反倒大有喧宾夺主之意了。
虽说阿济格倒不是太在乎爱松古的死活,可派出去一万多人马,突然化为云烟,这换谁也难以接受啊,更令阿济格头痛的是,双方实力的此消彼涨。
当然,阿济格能应付。
他难以应付的是,近在咫尺的临淮,正被李过发疯似的强攻。
这太危险了,原以为击溃刘体仁部,李过进攻临淮的军队,就会因为后路被断,不得不撤兵,可刘体仁不溃,反而风生水起地壮大起来,这就给了李过进攻临淮提供了强大的后劲支撑,而李过悍不畏死、不惜血本的进攻,让阿济格有种难言的心悸……如果早几年,大军入关时,有这样的明军部署在山海关,那还有大清啥事?
江南出了一个吴争,已经让人头痛了,如今再加一个李过……难道,大清的气运至此就结束了?
阿济格甚至不愿意去想,如果姜瓖率部加入李过进攻临淮的作战,那临淮城会如何?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问题,阿济格还可以勉强应对,毕竟手里还有五、六万兵马在手嘛,其中他的嫡系旗军,大部分未动。
可问题是,阿济格怎么也想不到,罗科铎和多尼竟会死于衡阳,区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令阿济格汗颜、懊恼的是,二人竟死在一群庄稼汉、土包子手里,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丢尽了先人的脸了。
就算再政见不合、立场不同,可阿济格从不否认郡王罗科铎是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帅才,偏偏阴沟里翻了船。
不过阿济格倒是庆幸,多尼是随罗科铎去的,不然,他还得写道折子自辩,以应付朝廷中那些汉臣在皇帝小儿那吹自己的阴风,说自己有意借刀杀人,将多尼送于敌人刀下。
三个问题,阿济格是真应付不过来了。
僧多粥少啊。
手中五六万兵马怎么分配?
救一路绰绰有余,救两路勉为其难,可要救三路,那真要人命了。
除非凤阳城不想守了,阿济格一时间,陷入了极端为难之中。
他唯一当即做出的决定,就是向兖州求援。
……。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
阿济格还真没猜错。
刚刚临阵倒戈的姜瓖,在确认吴王、夔国公同意封他为广信卫副都指挥使之后,“雄心”大振,他毫不犹豫地与刘体仁一起,挥师北上。
也对,这个时候,还需要为李过断后吗?
两个要隘攻破,凤阳城来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广信卫,就算阿济格再一次派出大军增援,那也是远水够不着近火了。
已经不需要断后,只要两路兵马合为一处,就是一个坚实的存在,进攻略显不足,自保,无虞!
……。
在临淮城下,打到不择手段的李过,终于松了口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刘体仁、姜瓖率部来援,两路大军加起来快两万人了。
如今伤脑筋的再不是李过,而是临淮城内的巴颜老弟了。
被李过不分敌我轰掉的城墙上二千多守军里,有多半都是巴颜的嫡系。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那支骑兵了。
可惜,守城嘛,骑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凤阳城求援不得的情况下,巴颜老兄终于捺不住性子了,他要死里求生!
骑兵,本来就是个进攻兵种。
加上满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守城,也对,满人住得是帐蓬,过的是游牧日子,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才有了首都,没有城池,哪擅守城?
巴颜确实“勇猛”,他奇葩地下令,骑兵全员在广信卫停战休整的短暂空隙内,开城门发动反击。
确实够“勇猛”,他甚至完全不顾,此时城外两路广信卫已经会合,还多了姜瓖五、六千人。
这是什么比例?
近一比六、七的比例。
但巴颜绝不认为他是找死,而是为大清、为皇上、为朝廷尽死忠!
天晓得,这个不是满人的满人,竟会有这种坚定的忠诚。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被吴争视为“不可不防”、被李过视为“三姓家奴”的姜瓖,主动请战,率己部硬撼,迎击巴颜二千多骑兵。
而李过和刘体仁,反而成了协从,由两侧为姜瓖压阵。
当漫天的弓弩,伴随着沉闷的火枪击发声,可以想象,再精锐的骑兵,也抗不住三面受敌啊。
此战,姜瓖以伤亡一千八百多人的代价,全歼巴颜所部骑兵,由此,他当仁不让地坐实了广信卫第四把手的位置。
可,这也就给之后的广信卫分裂,埋下了不可逆的种子。
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