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明 >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战术僵持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战术僵持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争总不能执拗地,令三路大军一直北向吧,真要攻到黄河岸边,那后勤补给线就拉得过长了,大将军府甚至还没有征募起足够的民役,来保证此战的运输。

    而吴争手中可用的兵力,也就泰州卫、吴淞卫五万人,加上方国安一万和陈胜、池二憨做为预备队的五千人,这样六、七万的兵力,攻下扬州还行,染指淮安府也成,可再往北,那肯定就不行了。

    吴争不得不防备万一。

    到时阿济格,只要动用三万人东向,击宝应、盐城一线,北伐军各卫就会被拦腰切断。

    所以,不管收复扬州还是淮安,徐州的清军如果不动,那所有的胜利,都是昙花一现。

    八万清军,随时可以大举南向、东向,自己不可能将五、六万北伐军,一直驻守在江北,这样,南面十几府之地,压力就太大了。

    只有将徐州清军引出来,此战中趁机消灭掉一半,至少得三成以上,那么,泰州卫就能够应付了,或者最多让方国安军团在江北协防就是。

    这样,各卫可以返回原驻地,继续驻防各府,对局势并无大的影响。

    可问题是,徐州有八万清军,清廷真要是被逼急了,调京畿驻防八旗或者汉八旗南下助阵,那自己就会弄巧成拙,吃不了兜着走。

    此战最关键之处,在于一个度,打痛它,但不能逼它狗急跳墙。

    自己要吃到肉,但不能陷入决战的泥沼。

    如何拿捏好这个度呢?

    吴争蹩眉深思起来。

    ……。

    兴化大捷,是种偶然,但也是必然。

    偶然,说得是兴化城清军主将巴山,确实不是个可以独当一面之人,这种性格的人,只适合受人指挥,而非指挥人,做副将或者是先锋非常合适,勇猛,可为突破之不二人选。

    但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遭遇突然变故,受到敌人的讥讽和谩骂,就会丧失理智。

    事实上,巴山有使用火器和应对火器的最基本经验,毕竟清军有火炮、火铳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巴山更喜欢战马,认为胯下战马更可控,满人就是马上得的天下嘛。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仅是巴山,清廷中层以上的将领都是这个观念。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朝廷改变军备的方向,他们将被不可避免的淘汰。

    无法叫醒装睡的人,这就是清廷在组建火枪新军和水师时,遭遇到中上层带兵将领的最大阻力。

    巴山,更希望是凭此战,来向朝廷证明,满骑依旧可以为满族天下的屏障,不可替代。

    这是偶然,如果阿济格早些南下,或者一到徐州,就派兵增援兴化,那蒋全义面临的就是一场艰苦的攻城战。

    必然,因为这是吴争积累了五年实力的首秀。

    北伐军展露出它本就存在着的獠牙,但远比敌人想得更锋利。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蒋全义部,并非是北伐军最顶尖的部分。

    真正的主力是由杭州卫扩编而成的北伐第一军,吴争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五营(不同于后世的营,这里的营相当于卫)。

    这五营一直卫戍在杭州周边,非危急之时,不得擅动。

    哪怕此次吴争执意打这场反制战,也没有去调动第一军的想法。

    当然,吴争并非是将第一军当成禁脔,让它成为禁军,生锈发霉。

    吴争的意图是,这支军队不是正式北伐,绝不亮剑!

    这不同于之前张名振率水师攻大沽口,那是一种欺骗战略,吴争想引清廷进入火器、水师军备竞赛,以此来拖延清廷的财政复苏。事实上,效果是好的,清廷扩编了三万火枪军,同时开始组建水师。

    多尔衮招揽王朝先,最大的意图并非搅乱江南,而是王朝先手中的水师。

    然而,王朝先虽然答应了,可心里想得却不是效忠满清,他不忠于任何人,只忠于利益。

    也就是有奶便是娘。

    结果,多尔衮的算盘落空了。

    ……。

    后世经常说,一个小兵,左右了一场战争。

    其实这话不对,小兵永远左右不了一场战争,充其量只能左右一场战斗,还是规模比较小的那一种。

    但一支军队的将领,确实能左右一场战争。

    特别是被主帅部署在关键点上的那支军队,也就是后世“天炉战法”中的炉底。

    炉底一时被击穿,那就满盘皆输。

    它的作用,就是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那,任凭惊涛骇浪,屹立不动、稳如磐石,如此,战局就活了,不管是侧翼包抄,还是围点打援,可以让主帅尽情挥洒。

    这场战役的炉底,就是兴化,就是蒋全义所部泰州卫。

    吴争选择蒋全义,不是因为泰州卫有三万人,而是蒋全义这个人。

    论勇猛,蒋全义不如池二憨。

    论急智,蒋全义不如鲁之域。

    论沉稳,蒋全义不如陈胜。

    为何选蒋全义,是因为蒋全义,坚韧!

    四年之中,他打的败仗,是北伐军将领中最多的,最近一次,甚至成了清军的俘虏,被吴争以尚善、喀尔楚浑换回。

    他是可谓真正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每次战斗,他的部队也是伤亡最重的。

    照理,蒋全义的战斗经验最为丰富,至少,他打败仗的经验最丰富,这一点,怕是再无争议了。

    这样的将领带兵,可以敏感地觉察到,战场上别的将领,觉察不到的潜藏凶险。

    那么,他为何还会不断地打败仗?

    是不堪造就,烂泥扶不上墙?

    还是别有用心?

    吴争绝不认为蒋全义可能沾染上这两点。

    吴争是最清楚不过,蒋全义为什么打败仗,为什么伤亡永远是最多的那一支。

    因为,蒋全义自始至终,没有他的嫡系部队,之前的每一仗,几乎都是整编来的“混合军”,不管是降军还是招募的新兵补充,没有一次容蒋全义好好训练过半年以上。

    而蒋全义打仗,对战局的走向非常敏感,这与他这些年的无数次死里逃生,有直接关系。他的兵锋往往指向战场最关键的点。

    这才导致,蒋全义遭遇的战斗,往往是最激烈、最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