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多尔衮开始渡河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投的月票。
在接到廖仲平奏疏时,朱慈烺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调五千禁军出皇城,按廖仲平的方略,经玄津桥向西,沿进香河,对鸡笼山方向的清军发动了侧击。
此举,不仅仅是增援鸡笼山方向的明军,更是一锤子在谭泰和济尔哈朗两部之间钉入了一颗钉子,掐断了二者之间的直线联系,也就是说,谭泰和济尔哈朗如果要联系,就得北绕一圈,这需要花半天的时间。
朱慈烺的这一决断,确实为廖仲平减轻了压力,也为最后胜利争取了时间。
……。
在京城君臣、百姓都盼着镇国公吴争援军到来的时候。
吴争在干啥?
吴争亲率火枪营、杭州卫,在舟山水师的炮火支援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荡平了靖江三千九百清军守兵,占领了靖江。
就在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感觉不对劲的时候,从丹徒出发的金山卫已经抵达龙潭外围,随即向驻守龙潭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龙潭是个小镇,但在王之仁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一个要隘,本是为了坑清军的。
可王之仁重伤,加上水师倾囊而出,给了清军一个极佳的机会,轻易占领了这座要隘。
而此时,金山卫却因此而陷入了苦战,可谓是天意弄人。
吴争本来是想以王之仁水师和舟山水师联合封江。
到了真挡不住的时候,就在应天府水域,让出一个缺口,让一部分清军突入,以应天府坚固的防御来消耗这支突入的清军。
这样,以镇江府为据点,结合守军和金山、杭州两卫,就算镇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样能抵御清军攻城。
这不是吴争怯战,不想与清军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仅以十府之财力,供养七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几乎从没有停下的战争,底子已经耗尽,急需修养生息。
吴争杀多铎,确实是想拖清廷同样陷入这种财政困局,可绝不是想当下就与清廷决战。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伤,让吴争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作战思路。
在吴争预想之中,应天府可以挡住清军一、两个月,这个时间足以让自己从容进攻靖江,然后进攻泰兴,这样,就形成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
清军攻应天府攻不下,可吴争可以攻下靖江、泰兴,这样清廷势必恐惧吴争会率部北上,直入腹心,如果真按吴争的想法,这事还真有可能,缺少粮饷,吴争完全可以在沿路劫富济贫,这事,吴争干得出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所以,照吴争的想法,最好是打得清廷不得不主动撤退,理想状态是能占据江北一个州府,做为日后北伐的跳板。
但人算不如天算,战局瞬息万变,谁能知道,如此坚固的城池加上兵力并不比清军少太多的应天府,竟不到四天就被清军攻破。
如果吴争能想到这点,只怕啥想法都不会有,早就直接派金山卫增援京城了,毕竟,京城一失,整个江南人的士气都会下降,好不容易有的大好局面就会化为乌有。这样的损失,吴争是承受不起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吴争得知京城危急的时候,杭州卫已经从靖江出发登陆对岸,向泰兴进军了。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哪怕退兵,恐怕也救不及京城了,吴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在心中祈祷鲁之域、吴易进攻龙潭顺利,这样围魏救赵,或许还能逼济尔哈朗回援龙潭,如此,说不定能减轻廖仲平的压力。
吴争下令加速向泰兴进军,是加速,不是急行军,这是为了在赶到泰兴时,立即组织起进攻。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济尔哈朗打算撤退,却被谭泰拒绝的第二天凌晨,杭州卫对泰兴发起了进攻。
泰兴是个小县,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县,此时隶属扬州府。
清廷原本没有在泰兴驻囤军队,只有三千六百兵力驻囤于泰州。
因吴争光复长江东南十府,清廷才在泰兴驻屯了一千八百守军。
可此时,靖江被攻下的消息已经传到泰州,那儿的三千六百清军,已经在杭州卫前锋到达泰兴之前赶到,两部会合之后,有了五千四百人,这就让吴争无法迅速攻下泰兴,一天激战之后,吴争没有连夜攻击,而是下令当夜让将士休整,等待后军赶来。
打算天亮时发起强攻。
……。
两天的时间,足以将战场变化,传到黄河边。
多尔衮闻知军报,就已经感觉到战局的变化不妙。
他的判断几乎与济尔哈朗相同,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应该立即从应天府撤退。
因为龙潭绝对无法守住,金山卫是清军守军的两倍,龙潭虽然是要隘,但也仅仅是个要隘。
无民可以协防,清军死一个就少一个。
加上清军刚刚攻下龙潭,周边都是明军控制的地盘,不具备任何可借力之处。
打顺风仗还好,可要让这些降清明军与金山卫打一场殊死之战,很可能形成哗变。
这样一来,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就被隔开了,丧失了退路。
如果攻下应天府还好,可以凭应天府城墙防御,且应天府中的囤粮和百万民众的存粮,足以保障二万多清军的需求。
可如果陷入僵持,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境。
那一万八旗军是绝对损失不得,就算是多尔衮也无法承担这一万八旗兵在江南全军覆没的结果。
多尔衮立即手书传令,令济尔哈朗撤退。
同时将战局变化急奏朝廷,建议朝廷,只要义兴朝送还豫亲王多铎的尸体,可以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然后进行和谈。
之后,多尔衮开始组织前锋渡河。
这个时候,多尔衮就算再谨慎,也只能冒险一搏了。
因为一旦泰兴被吴争攻下,那么黄河以南沿海,就没有一支可以抵挡吴争北上的清军了。
这会使得局面失控,清廷或许可能由此而失去黄河之南的整片土地。
所以,就算冒险,多尔衮也须搏一搏。
:。:
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投的月票。
在接到廖仲平奏疏时,朱慈烺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调五千禁军出皇城,按廖仲平的方略,经玄津桥向西,沿进香河,对鸡笼山方向的清军发动了侧击。
此举,不仅仅是增援鸡笼山方向的明军,更是一锤子在谭泰和济尔哈朗两部之间钉入了一颗钉子,掐断了二者之间的直线联系,也就是说,谭泰和济尔哈朗如果要联系,就得北绕一圈,这需要花半天的时间。
朱慈烺的这一决断,确实为廖仲平减轻了压力,也为最后胜利争取了时间。
……。
在京城君臣、百姓都盼着镇国公吴争援军到来的时候。
吴争在干啥?
吴争亲率火枪营、杭州卫,在舟山水师的炮火支援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荡平了靖江三千九百清军守兵,占领了靖江。
就在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感觉不对劲的时候,从丹徒出发的金山卫已经抵达龙潭外围,随即向驻守龙潭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龙潭是个小镇,但在王之仁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一个要隘,本是为了坑清军的。
可王之仁重伤,加上水师倾囊而出,给了清军一个极佳的机会,轻易占领了这座要隘。
而此时,金山卫却因此而陷入了苦战,可谓是天意弄人。
吴争本来是想以王之仁水师和舟山水师联合封江。
到了真挡不住的时候,就在应天府水域,让出一个缺口,让一部分清军突入,以应天府坚固的防御来消耗这支突入的清军。
这样,以镇江府为据点,结合守军和金山、杭州两卫,就算镇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样能抵御清军攻城。
这不是吴争怯战,不想与清军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仅以十府之财力,供养七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几乎从没有停下的战争,底子已经耗尽,急需修养生息。
吴争杀多铎,确实是想拖清廷同样陷入这种财政困局,可绝不是想当下就与清廷决战。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伤,让吴争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作战思路。
在吴争预想之中,应天府可以挡住清军一、两个月,这个时间足以让自己从容进攻靖江,然后进攻泰兴,这样,就形成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
清军攻应天府攻不下,可吴争可以攻下靖江、泰兴,这样清廷势必恐惧吴争会率部北上,直入腹心,如果真按吴争的想法,这事还真有可能,缺少粮饷,吴争完全可以在沿路劫富济贫,这事,吴争干得出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所以,照吴争的想法,最好是打得清廷不得不主动撤退,理想状态是能占据江北一个州府,做为日后北伐的跳板。
但人算不如天算,战局瞬息万变,谁能知道,如此坚固的城池加上兵力并不比清军少太多的应天府,竟不到四天就被清军攻破。
如果吴争能想到这点,只怕啥想法都不会有,早就直接派金山卫增援京城了,毕竟,京城一失,整个江南人的士气都会下降,好不容易有的大好局面就会化为乌有。这样的损失,吴争是承受不起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吴争得知京城危急的时候,杭州卫已经从靖江出发登陆对岸,向泰兴进军了。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哪怕退兵,恐怕也救不及京城了,吴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在心中祈祷鲁之域、吴易进攻龙潭顺利,这样围魏救赵,或许还能逼济尔哈朗回援龙潭,如此,说不定能减轻廖仲平的压力。
吴争下令加速向泰兴进军,是加速,不是急行军,这是为了在赶到泰兴时,立即组织起进攻。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济尔哈朗打算撤退,却被谭泰拒绝的第二天凌晨,杭州卫对泰兴发起了进攻。
泰兴是个小县,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县,此时隶属扬州府。
清廷原本没有在泰兴驻囤军队,只有三千六百兵力驻囤于泰州。
因吴争光复长江东南十府,清廷才在泰兴驻屯了一千八百守军。
可此时,靖江被攻下的消息已经传到泰州,那儿的三千六百清军,已经在杭州卫前锋到达泰兴之前赶到,两部会合之后,有了五千四百人,这就让吴争无法迅速攻下泰兴,一天激战之后,吴争没有连夜攻击,而是下令当夜让将士休整,等待后军赶来。
打算天亮时发起强攻。
……。
两天的时间,足以将战场变化,传到黄河边。
多尔衮闻知军报,就已经感觉到战局的变化不妙。
他的判断几乎与济尔哈朗相同,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应该立即从应天府撤退。
因为龙潭绝对无法守住,金山卫是清军守军的两倍,龙潭虽然是要隘,但也仅仅是个要隘。
无民可以协防,清军死一个就少一个。
加上清军刚刚攻下龙潭,周边都是明军控制的地盘,不具备任何可借力之处。
打顺风仗还好,可要让这些降清明军与金山卫打一场殊死之战,很可能形成哗变。
这样一来,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就被隔开了,丧失了退路。
如果攻下应天府还好,可以凭应天府城墙防御,且应天府中的囤粮和百万民众的存粮,足以保障二万多清军的需求。
可如果陷入僵持,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境。
那一万八旗军是绝对损失不得,就算是多尔衮也无法承担这一万八旗兵在江南全军覆没的结果。
多尔衮立即手书传令,令济尔哈朗撤退。
同时将战局变化急奏朝廷,建议朝廷,只要义兴朝送还豫亲王多铎的尸体,可以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然后进行和谈。
之后,多尔衮开始组织前锋渡河。
这个时候,多尔衮就算再谨慎,也只能冒险一搏了。
因为一旦泰兴被吴争攻下,那么黄河以南沿海,就没有一支可以抵挡吴争北上的清军了。
这会使得局面失控,清廷或许可能由此而失去黄河之南的整片土地。
所以,就算冒险,多尔衮也须搏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