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各怀鬼胎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跟之前两次南方次大陆战场一样,在开战初期,梵罗军队把重点放在北边,对巴铁首都伊堡发起强攻。
在战线的南面,卡拉港这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在卡拉港这边,梵罗国也投入了重兵,但是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仅有的主力部队还只是一个机步师,主战坦克仅100余辆。在突破了巴铁军队的边境防线之后,梵军的推进速度骤然降低。结果是,等到第五陆战师的主力到达卡拉港,梵军还在海拉城东边的沙漠里面转圈子。
至于该方向的装甲部队,自始至终都没越过边境线。
此后,在遭到反击之后,梵军就一路溃退。
到10月上旬,还没有等第五陆战师上场,梵军就退回到边境线东侧,并着手加强边境防线。
这个情况,并没有超出丁镇南的预料,或者说是不值得大惊小怪。
道理也很简单,巴铁这一侧的道路交通条件也非常糟糕,向西进攻的梵军,或者向东推进的联军,都要面对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难题,也就无法投入足够的兵力,因此在进攻的时候肯定会有所保留。
当然,还有政治层面的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梵罗当局就没有想过,要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取得战略突破,因此在开战初期打得比较保守。
在北方战场上,这个问题体现得更为明显。
虽然巴铁当局早有准备,及时进行了军事动员,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没识破迪迦拉的苦肉计,导致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比如在梵罗国进行军事动员的时候,还想当然的认为是在加强防御部署,没有往进攻方面考虑。由此导致的直接就是,巴军的战前准备并不充分。
开战当天,在拉合外围防线,守军的在岗率还不到六成!
在梵军发动进攻的时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军官在家里,甚至有部分高级军官在伊堡的总参谋部。
结果就是,在梵军攻过边境线的时候,巴铁军队根本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
随后3天,梵军不但突破了拉合外围防线,还推进到古杰兰瓦拉郊外,切断了从拉合到伊堡的交通线。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巴铁军队不得不在古杰兰瓦拉投入重兵发起反击。
因为一直没能击溃梵军,打通交通线,所以巴铁军队只能从西边的戈杰拉向拉合输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
问题就在这里。
走戈杰拉,不但在绕行,多出几十千米的路程,道路状况也不太理想,而且当时没有在这边部署防空部队。
和平时期,该方向的防空部队都沿着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线崩溃之后,巴铁军队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很多撤下来的防空部队聚集在前沿防线后方,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在整个9月份,巴铁军队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后勤保障与指挥协调的问题。
受此影响,巴铁军队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为主。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梵军投入足够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拿下拉合的意义,绝不在强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拿下拉合之后才谈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是从平原向高原进攻,守军能够居高临下的阻击进攻部队,可是从拉合出发,能轻而易举的扫荡梵罗河平原地区,打掉巴铁的根基。
关键就是,巴铁八成的人口,几乎全部的农业产区,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几乎全部的工业重镇,都在这块面积相当于国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罗河由南向北,在东西方向几乎没有战略纵深。
可见,丢掉了拉合,就等于丢掉大半个梵罗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巴铁军队都没有放弃拉合。
可问题是,梵军反到没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从第一天开始,梵军就把重点放在了北面,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气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面。
当然,站在事后的角度,谁都知道梵罗当局的真实意图。
只是,在当时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巴铁三军总参谋长就一直在鼓吹梵军的威胁,借此向帝国施压,要求帝国把重点放在西北。
当时,巴铁总理还亲自赶到帝都向周涌涛提出,希望帝国能够从本土西北卫戍部队当中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协助巴铁加强在本土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并且提前在该方向上发起战略反击。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反击来牵制梵军。
以当时的情况,感情梵军已经到了伊堡的郊外,随时有可能攻入城内。
可实际情况是,梵军的进攻部队,一直没有越过古杰兰瓦拉。
以梵军投入的兵力,就算能够攻占古杰兰瓦拉,那也是强弩之末,根本就不可能攻占重兵把守的伊堡。
此外,梵军也没有向伊堡进军的打算。
在9月份,梵军的重点是在拉合这边,准确的说是动用远程炮兵,对付部署拉合西边的巴铁军队,尤其是几支野战炮兵部队。此外就是出动战斗机跟巴铁空军争夺制空权,而且主要是低效率的空中战斗。
在古杰兰瓦拉这边,梵军投入的兵力一直没有超过5万,基本上是1个主力师加2个二线师。
这点兵力,别说是进军伊堡,连攻占古杰兰瓦拉都不够!
正是如此,帝国当局才顶住压力,没有立即向巴铁增兵,更没让第54机步师提前发起战略反击。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是梵罗当局对纽兰共和国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参战,梵罗国将单独承受梁夏帝国的军事打击。因为没有丝毫取胜的把握,所以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必须以防御为主,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
其实,就算纽兰共和国按时参战,梵罗当局同样会有所保留。
不要忘了,从纽兰共和国到梵罗国的海运航线,根本就没法确保畅通无阻,还很有可能遭到战略封锁。
也就是说,在纽兰海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甚至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梵罗国还是只能孤军奋战。
在战略层面上,这就要求必须以防御为主。
对梵罗国来说,最大的优势,并非数百万大军,而是超过了10亿的人口,以及炎热潮湿与和网密布的冈伽罗平原。
言外之意,梵罗国能依托的,绝不是沿着边境线布置的防线。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后,巴铁跟梁夏帝国结盟,梁夏帝国直接干预南方次大陆战略格局之后,唯一能够采用的防御战略,也是梵罗国在过去十几年里进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
正是如此,到了10月,纽兰共和国正式参战之后,梵罗国并没加强进攻力度。
当然,这很好理解。
就算纽兰海军在东望洋大获全胜,也不可能立即出兵梵炎洋,最多能打通前往西南东望洋的航线,并且策动奥洲旧移民反抗组织起事。在拿下奥洲之后,才能利用奥洲西部港口进军梵炎洋。
显然,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哪怕奥洲的土著居民一直在盼望纽兰大军,因为忠于梁夏帝国的新移民高达上千万,也肯定不会轻易屈服,所以就算纽兰海军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也需要耗费几年时间才能控制奥洲。
至于另外一边,经过远望角,由南夕落洋进入梵炎洋的航线,因为南玄是东方集团的成员国,梁夏帝国在南玄也有数万驻军,还有十几座大型军事基地,所以从这边进入梵炎洋的机会更加渺茫。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梵罗国都得孤军奋战。
按战后披露的消息,在9月下旬,梵罗当局拟定了“停战声明”,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按承诺在10月初参战,就立即发表,争取能单方面跟梁夏帝国媾和,做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国家的核心利益。
其中,包括解散迪迦拉政府,如果有需要还得考虑让迪迦拉承担战争罪名。
即便到了10月份在纽兰共和国按照承诺参战之后,梵罗当局依然持观望态度。
显然,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宣告结束之后,梵罗当局的立场就更加明确了。
在纽兰海军输掉海战后,已无任何打通海运航线的希望,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都难以扭转战局。
那么,摆在梵罗当局面前的选择,其实就是在何时发布停战声明。
说得直接一点,是在什么时候向梁夏帝国提出停战请求。
客观的讲,不管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遭受多么惨重的损失,都必须获得跟梁夏帝国进行停战谈判的筹码。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当天,丁镇南就收到了消息,西北战场上的梵军在有秩序的撤退,而且留在后方的作战部队已经进驻边境防线,开始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部署,为抵挡巴铁军队的反击做准备。
关键还有,已经有部分非战争部门离开了德城,迁往冈伽罗平原西南,德干高原西北的占西。
梵罗当局已经启动迁都计划!
前面已经提到,梵罗国首都德城在帝国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而且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
为此,梵罗当局早就制订了在战时迁都的秘密计划。
只是,丁镇南怎么都没想到,联军还没有发动反击,梵罗当局就开始迁都!
不过,这也反映出,梵罗当局对胜利没有多少信心。
换个角度,这也是周涌涛支持丁镇南,决定把重点放在西南,而不是以西北为重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还跟帝国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有关。
长期以来,帝国都把梵罗国当成心腹大患。
不为别的,梵罗国的人口超过10亿,国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比如耕地面积大约有30亿亩,比梁夏帝国多了将近20%,比纽兰共和国都要稍微多一点。在帝国周边,乃至整个世界岛,都找不出类似的国家。理论上,不管是实现了工业化,把10亿人武装起来,还是爆发大规模战乱,导致10亿人流离失所,都会对帝国构成巨大威胁。
关键并不是人太多,而是这么多人都属于一个国家。
在与巴铁结盟之后,帝国拟定了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不管是爆发全球大战,还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陆战争,帝国的基本目的都是粉碎梵罗国。
虽然能够通过攻占梵罗国首都来实现目的,但是很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当局很有可能在德城沦陷之后缴械投降,以保护核心利益,也就是国家的完整性。
此外,这里还涉及到巴铁当局的立场。
虽然一直把梵罗国当成头号威胁,当初就是为了对抗梵罗国才跟梁夏帝国结盟,但是站在巴铁当局的立场来看,在过去十几年里,巴铁能受到重视,获得大量的援助,乃至在东方集团里的地位,其实都跟梵罗国有关。
如果来自梵罗国的威胁不存在了,巴铁还会受到重视吗?
等到南方次大陆上出现众多像巴铁这样的中等国家,梁夏帝国有了更多的选择,未必会继续倚重巴铁。
为了维护地区平衡,梁夏帝国肯定会扶持其他国家,避免让巴铁独大。
可见,巴铁会在第一时间接受梵罗国投降。
没有巴铁参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就失去了合法性,毕竟帝国并不是南方次大陆的国家。
显然,即便是从帝国的政治立场出发,也不能直接攻打德城。
可问题是,这重局面肯定没办法一直维持下去。
随着战局发展,特别是主要战略方向,即大陆战场上的局面发生逆转,哪怕首都德城还没有遭到攻击,梵罗当局都很有可能决定尽早投降。从时间上看,大陆战场的局势肯定会在半年之内发生转变。
不要忘了,大陆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都在春季进行,现在到明年春季,差不多也就半年。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只给了丁镇南半年时间的原因。
半年之后,等帝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起总攻,梵罗当局有可能直接投降,因此不管有多大难度,必须在半年之内取得重大胜利。
所幸的是,南方次大陆没有四季之分,有的只是雨季与旱季!
跟之前两次南方次大陆战场一样,在开战初期,梵罗军队把重点放在北边,对巴铁首都伊堡发起强攻。
在战线的南面,卡拉港这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在卡拉港这边,梵罗国也投入了重兵,但是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仅有的主力部队还只是一个机步师,主战坦克仅100余辆。在突破了巴铁军队的边境防线之后,梵军的推进速度骤然降低。结果是,等到第五陆战师的主力到达卡拉港,梵军还在海拉城东边的沙漠里面转圈子。
至于该方向的装甲部队,自始至终都没越过边境线。
此后,在遭到反击之后,梵军就一路溃退。
到10月上旬,还没有等第五陆战师上场,梵军就退回到边境线东侧,并着手加强边境防线。
这个情况,并没有超出丁镇南的预料,或者说是不值得大惊小怪。
道理也很简单,巴铁这一侧的道路交通条件也非常糟糕,向西进攻的梵军,或者向东推进的联军,都要面对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难题,也就无法投入足够的兵力,因此在进攻的时候肯定会有所保留。
当然,还有政治层面的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梵罗当局就没有想过,要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取得战略突破,因此在开战初期打得比较保守。
在北方战场上,这个问题体现得更为明显。
虽然巴铁当局早有准备,及时进行了军事动员,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没识破迪迦拉的苦肉计,导致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比如在梵罗国进行军事动员的时候,还想当然的认为是在加强防御部署,没有往进攻方面考虑。由此导致的直接就是,巴军的战前准备并不充分。
开战当天,在拉合外围防线,守军的在岗率还不到六成!
在梵军发动进攻的时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军官在家里,甚至有部分高级军官在伊堡的总参谋部。
结果就是,在梵军攻过边境线的时候,巴铁军队根本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
随后3天,梵军不但突破了拉合外围防线,还推进到古杰兰瓦拉郊外,切断了从拉合到伊堡的交通线。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巴铁军队不得不在古杰兰瓦拉投入重兵发起反击。
因为一直没能击溃梵军,打通交通线,所以巴铁军队只能从西边的戈杰拉向拉合输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
问题就在这里。
走戈杰拉,不但在绕行,多出几十千米的路程,道路状况也不太理想,而且当时没有在这边部署防空部队。
和平时期,该方向的防空部队都沿着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线崩溃之后,巴铁军队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很多撤下来的防空部队聚集在前沿防线后方,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在整个9月份,巴铁军队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后勤保障与指挥协调的问题。
受此影响,巴铁军队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为主。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梵军投入足够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拿下拉合的意义,绝不在强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拿下拉合之后才谈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是从平原向高原进攻,守军能够居高临下的阻击进攻部队,可是从拉合出发,能轻而易举的扫荡梵罗河平原地区,打掉巴铁的根基。
关键就是,巴铁八成的人口,几乎全部的农业产区,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几乎全部的工业重镇,都在这块面积相当于国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罗河由南向北,在东西方向几乎没有战略纵深。
可见,丢掉了拉合,就等于丢掉大半个梵罗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巴铁军队都没有放弃拉合。
可问题是,梵军反到没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从第一天开始,梵军就把重点放在了北面,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气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面。
当然,站在事后的角度,谁都知道梵罗当局的真实意图。
只是,在当时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巴铁三军总参谋长就一直在鼓吹梵军的威胁,借此向帝国施压,要求帝国把重点放在西北。
当时,巴铁总理还亲自赶到帝都向周涌涛提出,希望帝国能够从本土西北卫戍部队当中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协助巴铁加强在本土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并且提前在该方向上发起战略反击。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反击来牵制梵军。
以当时的情况,感情梵军已经到了伊堡的郊外,随时有可能攻入城内。
可实际情况是,梵军的进攻部队,一直没有越过古杰兰瓦拉。
以梵军投入的兵力,就算能够攻占古杰兰瓦拉,那也是强弩之末,根本就不可能攻占重兵把守的伊堡。
此外,梵军也没有向伊堡进军的打算。
在9月份,梵军的重点是在拉合这边,准确的说是动用远程炮兵,对付部署拉合西边的巴铁军队,尤其是几支野战炮兵部队。此外就是出动战斗机跟巴铁空军争夺制空权,而且主要是低效率的空中战斗。
在古杰兰瓦拉这边,梵军投入的兵力一直没有超过5万,基本上是1个主力师加2个二线师。
这点兵力,别说是进军伊堡,连攻占古杰兰瓦拉都不够!
正是如此,帝国当局才顶住压力,没有立即向巴铁增兵,更没让第54机步师提前发起战略反击。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是梵罗当局对纽兰共和国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参战,梵罗国将单独承受梁夏帝国的军事打击。因为没有丝毫取胜的把握,所以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必须以防御为主,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
其实,就算纽兰共和国按时参战,梵罗当局同样会有所保留。
不要忘了,从纽兰共和国到梵罗国的海运航线,根本就没法确保畅通无阻,还很有可能遭到战略封锁。
也就是说,在纽兰海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甚至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梵罗国还是只能孤军奋战。
在战略层面上,这就要求必须以防御为主。
对梵罗国来说,最大的优势,并非数百万大军,而是超过了10亿的人口,以及炎热潮湿与和网密布的冈伽罗平原。
言外之意,梵罗国能依托的,绝不是沿着边境线布置的防线。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后,巴铁跟梁夏帝国结盟,梁夏帝国直接干预南方次大陆战略格局之后,唯一能够采用的防御战略,也是梵罗国在过去十几年里进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
正是如此,到了10月,纽兰共和国正式参战之后,梵罗国并没加强进攻力度。
当然,这很好理解。
就算纽兰海军在东望洋大获全胜,也不可能立即出兵梵炎洋,最多能打通前往西南东望洋的航线,并且策动奥洲旧移民反抗组织起事。在拿下奥洲之后,才能利用奥洲西部港口进军梵炎洋。
显然,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哪怕奥洲的土著居民一直在盼望纽兰大军,因为忠于梁夏帝国的新移民高达上千万,也肯定不会轻易屈服,所以就算纽兰海军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也需要耗费几年时间才能控制奥洲。
至于另外一边,经过远望角,由南夕落洋进入梵炎洋的航线,因为南玄是东方集团的成员国,梁夏帝国在南玄也有数万驻军,还有十几座大型军事基地,所以从这边进入梵炎洋的机会更加渺茫。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梵罗国都得孤军奋战。
按战后披露的消息,在9月下旬,梵罗当局拟定了“停战声明”,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按承诺在10月初参战,就立即发表,争取能单方面跟梁夏帝国媾和,做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国家的核心利益。
其中,包括解散迪迦拉政府,如果有需要还得考虑让迪迦拉承担战争罪名。
即便到了10月份在纽兰共和国按照承诺参战之后,梵罗当局依然持观望态度。
显然,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宣告结束之后,梵罗当局的立场就更加明确了。
在纽兰海军输掉海战后,已无任何打通海运航线的希望,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都难以扭转战局。
那么,摆在梵罗当局面前的选择,其实就是在何时发布停战声明。
说得直接一点,是在什么时候向梁夏帝国提出停战请求。
客观的讲,不管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遭受多么惨重的损失,都必须获得跟梁夏帝国进行停战谈判的筹码。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当天,丁镇南就收到了消息,西北战场上的梵军在有秩序的撤退,而且留在后方的作战部队已经进驻边境防线,开始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部署,为抵挡巴铁军队的反击做准备。
关键还有,已经有部分非战争部门离开了德城,迁往冈伽罗平原西南,德干高原西北的占西。
梵罗当局已经启动迁都计划!
前面已经提到,梵罗国首都德城在帝国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而且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
为此,梵罗当局早就制订了在战时迁都的秘密计划。
只是,丁镇南怎么都没想到,联军还没有发动反击,梵罗当局就开始迁都!
不过,这也反映出,梵罗当局对胜利没有多少信心。
换个角度,这也是周涌涛支持丁镇南,决定把重点放在西南,而不是以西北为重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还跟帝国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有关。
长期以来,帝国都把梵罗国当成心腹大患。
不为别的,梵罗国的人口超过10亿,国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比如耕地面积大约有30亿亩,比梁夏帝国多了将近20%,比纽兰共和国都要稍微多一点。在帝国周边,乃至整个世界岛,都找不出类似的国家。理论上,不管是实现了工业化,把10亿人武装起来,还是爆发大规模战乱,导致10亿人流离失所,都会对帝国构成巨大威胁。
关键并不是人太多,而是这么多人都属于一个国家。
在与巴铁结盟之后,帝国拟定了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不管是爆发全球大战,还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陆战争,帝国的基本目的都是粉碎梵罗国。
虽然能够通过攻占梵罗国首都来实现目的,但是很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道理也很简单:梵罗当局很有可能在德城沦陷之后缴械投降,以保护核心利益,也就是国家的完整性。
此外,这里还涉及到巴铁当局的立场。
虽然一直把梵罗国当成头号威胁,当初就是为了对抗梵罗国才跟梁夏帝国结盟,但是站在巴铁当局的立场来看,在过去十几年里,巴铁能受到重视,获得大量的援助,乃至在东方集团里的地位,其实都跟梵罗国有关。
如果来自梵罗国的威胁不存在了,巴铁还会受到重视吗?
等到南方次大陆上出现众多像巴铁这样的中等国家,梁夏帝国有了更多的选择,未必会继续倚重巴铁。
为了维护地区平衡,梁夏帝国肯定会扶持其他国家,避免让巴铁独大。
可见,巴铁会在第一时间接受梵罗国投降。
没有巴铁参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就失去了合法性,毕竟帝国并不是南方次大陆的国家。
显然,即便是从帝国的政治立场出发,也不能直接攻打德城。
可问题是,这重局面肯定没办法一直维持下去。
随着战局发展,特别是主要战略方向,即大陆战场上的局面发生逆转,哪怕首都德城还没有遭到攻击,梵罗当局都很有可能决定尽早投降。从时间上看,大陆战场的局势肯定会在半年之内发生转变。
不要忘了,大陆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都在春季进行,现在到明年春季,差不多也就半年。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只给了丁镇南半年时间的原因。
半年之后,等帝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起总攻,梵罗当局有可能直接投降,因此不管有多大难度,必须在半年之内取得重大胜利。
所幸的是,南方次大陆没有四季之分,有的只是雨季与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