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这一年,世界的轴心在京城(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英国商人眼中,西班牙才是头号大敌。
法国在印度还没站稳脚跟,在加拿大也没多少人口,英国商人需要的是市场。
而西班牙拥有几乎整个拉美和最富庶的中美,开发了数百年,人口众多,西班牙手工业又弱,正是一个良好的市场。
呢绒在中国卖不动,在西班牙殖民地还卖不动吗?
可是之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打完,英西条约一签,英国被禁止往西班牙的殖民地走私。
为了确保此条约执行有效,西班牙舰队可以登船检查英国商船,以确定其是不是走私贩子。
很显然,说是去打渔的,西班牙人又不傻,当然不会信。
提着耳朵的詹金斯,就是这种背景下被割掉耳朵的。
这事原本起不来什么风波,但资本可以控制舆论,可以炒作焦点,六七年前的事此时翻出来,一样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打败西班牙,夺取大西洋的海权,这是每一个英国商人的梦想。
至于法国……港口里的战列舰就剩下六条还能动的了、小农生活水平又高都不愿意去海外、在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复制本土使得非天主教徒更喜欢往英国殖民地跑使得殖民地人口稀少没有消费能力……种种原因,打了无益,卖不出去货物,打仗图什么呢?
为国王的汉诺威,去流英国人的血?花英国人的钱?
很快,伦敦的舆论就发酵起来,一番番为了詹金斯的耳朵对西班牙开战的呼声,冲开了下议院的大门。
西班牙是个全球帝国,在美洲,在东南亚,都有领土。
美洲的战争自然要打,东南亚的战争也要打,而要在东南亚打仗,肯定是希望搞好和中国的关系。
英荷虽然同盟,英国却不会忘记当年的安汶屠杀事件,更不会忘记荷兰人将英国从东南亚赶走的屈辱。
如果对西开战,如果要打菲律宾,荷兰不会允许英国停靠在荷兰港口进行补给。
因为那样,会把荷兰拖下水。
而且,英国人不傻,荷兰人当然也不傻,在能确保独霸东南亚的情况下,荷兰人不希望英国取代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更不可能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给予英国支持:至少,在东南亚是不可能给英国支持的。
此时派出舰队前往东南亚,是一个可怕的任务。
商船还好,小船也行,但五级舰以上的战舰走这么远,要带着六成死亡率的决心。
到了亚洲,在哪补给,逡巡一圈,也就只剩下一个中国。
如果能够在中国谈成借港口补给的事,东印度公司很有信心帮助皇家海军夺取菲律宾,取得百年前被荷兰人赶走的在东南亚的落脚点。
否则只在美洲打,那是西印度公司的业务范围,东印度公司可是兴趣不大。
不管是出于对法国访华的应激,还是出于对英西战争补给的考虑,在乔治二世返回伦敦后不久,很快做出了两个决定。
派遣一支访华使团,解释清楚法国可能的诋毁,同时希望在将来的英西战争中,借中国的港口停泊补给。
向西班牙递交国书,要求西班牙国王为詹金斯的耳朵道歉、向英国道歉。
前往西班牙的使节很快出发。
前往中国的使节团也忙着采买各种礼品,时间有限,必须要在三月份之前出发,才能赶上季风,否则可能今年都到不了亚洲了。
…………
于此同时,俄国,彼得堡。
当年彼得大帝为了西化,远离旧贵族统治的莫斯科,迁都到了这里,这是西化党的胜利。
彼得二世这个小毛孩子,被旧贵族们操控朝政,又从彼得堡迁回了旧贵族根深蒂固的莫斯科,这是守旧党的胜利。
安娜女皇又折腾了一圈,把首都迁回了彼得堡。
这一次不是西化党的胜利,而是因为俄国出现了另外一支政治势力:德国党。
这一次迁都,是西化党和守旧党共同的失败。
在位数年,两万余人被抄家、流放到西伯利亚;当年彼得二世的断袖之友多尔戈鲁基公爵被车裂。
为了防止西化党的精神领袖、彼得大帝此时唯一在世的子嗣伊丽莎白公主上位,守旧党从德国请回了继承顺位很低的安娜,以便控制。
上台之初,约法三章。
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宣战;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结婚;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指定继承人。
安娜答应的很痛快,她一嫁到库尔兰的公爵夫人,怎么就成了沙皇了呢?
守旧党以为此人根基不深,常年在库尔兰,德语说的比俄语还好,必好控制。
然而登基当天,安娜就带着德国势力,与本就不满的西化党一起,来了一场罗马传统。
枢密院被解散,旧贵族死的死,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西化党也发现,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想要的西化,是俄罗斯的近代化,而不是用失去俄罗斯做代价拥抱近代化,更不是搞成一群德国人在统治俄罗斯,这样的西化宁可不要。
彼得大帝生前,组建了两支禁卫军。
一支谢苗诺夫斯科耶团,这类似于羽林卫。
一支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这是锦衣卫。
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能抓、能杀,能审,更有昭狱。
所以,很显然,新皇即位,为了制衡锦衣卫,得立东厂、西厂。
这道理在中国有效,在俄国也是一样。
明朝东厂西厂是太监,因为他们在文官武将中都没有基本盘,只能依靠皇权。
俄国没有太监干政的传统,但有德国人。他们在俄国的文官武将中也没有基本盘,只能依靠皇权。
所以组建了伊兹梅洛沃近卫团,里面都是德国军官。
又组建了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夺了“锦衣卫”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的权,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先照着一千人杀,两万人流放的标准来。
等到把多尔戈鲁基公爵车裂之后,更是人尽胆寒,谈而变色。
俄国的这种混乱政局,也让许多高级人才胆战心惊。
科学院里,伯努利提前溜了,欧拉也已经在犹豫是去普鲁士还是去大顺,即便伊丽莎白公主竭力挽留。
此时此刻的冬宫,气氛和往常不同。
往常时候,一定会有诸多的宫廷小丑表演着滑稽的闹剧,乡下地主审美的女皇会纵声大笑。
可今天,气氛有些沉闷。
坏消息接踵而至。
大顺的船到了瑞典,归还了瑞典俘虏,还去见了瑞典国王,是否达成了某种针对俄国的交易?
法国使节团访问北京,双方签订了密约,而且法国向大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枪械。这种枪械可以拥有膛线,却又有滑膛枪的装填速度——至少,从京城返回彼得堡的俄国特使是这么形容的。
大顺在西北勘界问题上的态度,忽然强硬,要求俄国拆除在额尔齐斯河上的几座要塞。
中国这边传来的消息已经足够叫人揪心,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带来的关于法国的消息,也很糟心。
法国在俄国的使节,最近频繁接触深居简出的伊丽莎白公主,虽然对方一直回避,但显然,法国人很可能勾连俄国的西化党余孽。
对法国来说,德国是敌人。
普鲁士不是德国、奥地利也不是德国;但普鲁士是德国,奥地利也是德国。
谁强,谁就是德国。
现在,俄奥同盟极其稳固,法国一心想要拆散这个俄奥同盟,因为此时看起来还是奥地利更为强大。
安娜作为半个德国人,俄国作为德国党掌权的国度,法国人显然希望一个更加俄罗斯的君主上台,尤其是西化党的终究目标就是向西,和德国必然冲突,这才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外交政策。当然,也是符合法国的外交政策,夹击德国,不管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
法国人到底和伊丽莎白公主是否有勾连,这还不清楚。
可联想到法国和大顺之间的这一次外交,以及之后的大顺归还瑞典俘虏、在中亚勘界问题上突然强硬的表现,都在诉说一种可能:法国出枪、瑞典出人、奥斯曼和中国出兵的针对俄国的包围网,在慢慢形成。而法国人也试图在俄国内部,寻找合适的人选予以支持。
俄国不乏人才,面对这种情况,早有人向女皇提出了建议。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如今和土耳其还在打仗,土耳其人虽然打不过俄军,可是却暴打奥地利,现在的情况对俄国来说略占优势。
大顺的态度不明,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不太可能爆发太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可以外交斡旋解决的。
法国人只是嘴上有力量,要打俄罗斯,要先踏过奥地利的尸体。
那么,最弱的就是瑞典,趁着这个针对俄罗斯的反俄同盟还未形成,不如先发制人。
外交上请法国人做保,迅速和土耳其缔结和约,在瑞典还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对瑞典开战,解决后顾之忧。
然后派遣最高级的使节团,由安娜女皇的宠信近臣、帮助安娜夺权的重要人物、内阁第一大臣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奥斯捷尔曼伯爵,率领一支级别足够的访华团前往北京。
授予他在西北勘界全权代表的大权,牺牲一定的利益,拆几座额尔齐斯河的堡垒,画出一片缓冲区。
这个策略很聪明,可是……大多数人反对。
和土耳其打了这么久,死了这么多人,这时候和谈,就算能够拿回亚速,可是进出黑海的权力肯定会被土耳其人否决。
那这就毫无意义了。
不如再等等看,现在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处于劣势……
但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在某次会战中击败了土耳其,那岂不是就能签一个对俄国极为有利的和约?战场上的事,谁说的准?土耳其人固然能打,可万一神罗能打一场胜仗呢?
这场三罗马之战,还应该再看看。
现在和谈,是及时止损?还是不败而败?
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终究还是盼着更多的战果,说不定神罗给力,只要那边赢一场,这边就能签俄国梦寐以求的条约,夺取黑海的出海口。
现在俄国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战略。
东边也打、南边也打、北边也打、西边也打,真真正正的四面树敌。俄国到底应该往哪边使劲儿?
英国商人眼中,西班牙才是头号大敌。
法国在印度还没站稳脚跟,在加拿大也没多少人口,英国商人需要的是市场。
而西班牙拥有几乎整个拉美和最富庶的中美,开发了数百年,人口众多,西班牙手工业又弱,正是一个良好的市场。
呢绒在中国卖不动,在西班牙殖民地还卖不动吗?
可是之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打完,英西条约一签,英国被禁止往西班牙的殖民地走私。
为了确保此条约执行有效,西班牙舰队可以登船检查英国商船,以确定其是不是走私贩子。
很显然,说是去打渔的,西班牙人又不傻,当然不会信。
提着耳朵的詹金斯,就是这种背景下被割掉耳朵的。
这事原本起不来什么风波,但资本可以控制舆论,可以炒作焦点,六七年前的事此时翻出来,一样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打败西班牙,夺取大西洋的海权,这是每一个英国商人的梦想。
至于法国……港口里的战列舰就剩下六条还能动的了、小农生活水平又高都不愿意去海外、在殖民地的政策也是复制本土使得非天主教徒更喜欢往英国殖民地跑使得殖民地人口稀少没有消费能力……种种原因,打了无益,卖不出去货物,打仗图什么呢?
为国王的汉诺威,去流英国人的血?花英国人的钱?
很快,伦敦的舆论就发酵起来,一番番为了詹金斯的耳朵对西班牙开战的呼声,冲开了下议院的大门。
西班牙是个全球帝国,在美洲,在东南亚,都有领土。
美洲的战争自然要打,东南亚的战争也要打,而要在东南亚打仗,肯定是希望搞好和中国的关系。
英荷虽然同盟,英国却不会忘记当年的安汶屠杀事件,更不会忘记荷兰人将英国从东南亚赶走的屈辱。
如果对西开战,如果要打菲律宾,荷兰不会允许英国停靠在荷兰港口进行补给。
因为那样,会把荷兰拖下水。
而且,英国人不傻,荷兰人当然也不傻,在能确保独霸东南亚的情况下,荷兰人不希望英国取代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更不可能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给予英国支持:至少,在东南亚是不可能给英国支持的。
此时派出舰队前往东南亚,是一个可怕的任务。
商船还好,小船也行,但五级舰以上的战舰走这么远,要带着六成死亡率的决心。
到了亚洲,在哪补给,逡巡一圈,也就只剩下一个中国。
如果能够在中国谈成借港口补给的事,东印度公司很有信心帮助皇家海军夺取菲律宾,取得百年前被荷兰人赶走的在东南亚的落脚点。
否则只在美洲打,那是西印度公司的业务范围,东印度公司可是兴趣不大。
不管是出于对法国访华的应激,还是出于对英西战争补给的考虑,在乔治二世返回伦敦后不久,很快做出了两个决定。
派遣一支访华使团,解释清楚法国可能的诋毁,同时希望在将来的英西战争中,借中国的港口停泊补给。
向西班牙递交国书,要求西班牙国王为詹金斯的耳朵道歉、向英国道歉。
前往西班牙的使节很快出发。
前往中国的使节团也忙着采买各种礼品,时间有限,必须要在三月份之前出发,才能赶上季风,否则可能今年都到不了亚洲了。
…………
于此同时,俄国,彼得堡。
当年彼得大帝为了西化,远离旧贵族统治的莫斯科,迁都到了这里,这是西化党的胜利。
彼得二世这个小毛孩子,被旧贵族们操控朝政,又从彼得堡迁回了旧贵族根深蒂固的莫斯科,这是守旧党的胜利。
安娜女皇又折腾了一圈,把首都迁回了彼得堡。
这一次不是西化党的胜利,而是因为俄国出现了另外一支政治势力:德国党。
这一次迁都,是西化党和守旧党共同的失败。
在位数年,两万余人被抄家、流放到西伯利亚;当年彼得二世的断袖之友多尔戈鲁基公爵被车裂。
为了防止西化党的精神领袖、彼得大帝此时唯一在世的子嗣伊丽莎白公主上位,守旧党从德国请回了继承顺位很低的安娜,以便控制。
上台之初,约法三章。
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宣战;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结婚;无枢密院之许可,不得指定继承人。
安娜答应的很痛快,她一嫁到库尔兰的公爵夫人,怎么就成了沙皇了呢?
守旧党以为此人根基不深,常年在库尔兰,德语说的比俄语还好,必好控制。
然而登基当天,安娜就带着德国势力,与本就不满的西化党一起,来了一场罗马传统。
枢密院被解散,旧贵族死的死,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西化党也发现,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想要的西化,是俄罗斯的近代化,而不是用失去俄罗斯做代价拥抱近代化,更不是搞成一群德国人在统治俄罗斯,这样的西化宁可不要。
彼得大帝生前,组建了两支禁卫军。
一支谢苗诺夫斯科耶团,这类似于羽林卫。
一支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这是锦衣卫。
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能抓、能杀,能审,更有昭狱。
所以,很显然,新皇即位,为了制衡锦衣卫,得立东厂、西厂。
这道理在中国有效,在俄国也是一样。
明朝东厂西厂是太监,因为他们在文官武将中都没有基本盘,只能依靠皇权。
俄国没有太监干政的传统,但有德国人。他们在俄国的文官武将中也没有基本盘,只能依靠皇权。
所以组建了伊兹梅洛沃近卫团,里面都是德国军官。
又组建了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夺了“锦衣卫”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的权,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先照着一千人杀,两万人流放的标准来。
等到把多尔戈鲁基公爵车裂之后,更是人尽胆寒,谈而变色。
俄国的这种混乱政局,也让许多高级人才胆战心惊。
科学院里,伯努利提前溜了,欧拉也已经在犹豫是去普鲁士还是去大顺,即便伊丽莎白公主竭力挽留。
此时此刻的冬宫,气氛和往常不同。
往常时候,一定会有诸多的宫廷小丑表演着滑稽的闹剧,乡下地主审美的女皇会纵声大笑。
可今天,气氛有些沉闷。
坏消息接踵而至。
大顺的船到了瑞典,归还了瑞典俘虏,还去见了瑞典国王,是否达成了某种针对俄国的交易?
法国使节团访问北京,双方签订了密约,而且法国向大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枪械。这种枪械可以拥有膛线,却又有滑膛枪的装填速度——至少,从京城返回彼得堡的俄国特使是这么形容的。
大顺在西北勘界问题上的态度,忽然强硬,要求俄国拆除在额尔齐斯河上的几座要塞。
中国这边传来的消息已经足够叫人揪心,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带来的关于法国的消息,也很糟心。
法国在俄国的使节,最近频繁接触深居简出的伊丽莎白公主,虽然对方一直回避,但显然,法国人很可能勾连俄国的西化党余孽。
对法国来说,德国是敌人。
普鲁士不是德国、奥地利也不是德国;但普鲁士是德国,奥地利也是德国。
谁强,谁就是德国。
现在,俄奥同盟极其稳固,法国一心想要拆散这个俄奥同盟,因为此时看起来还是奥地利更为强大。
安娜作为半个德国人,俄国作为德国党掌权的国度,法国人显然希望一个更加俄罗斯的君主上台,尤其是西化党的终究目标就是向西,和德国必然冲突,这才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外交政策。当然,也是符合法国的外交政策,夹击德国,不管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
法国人到底和伊丽莎白公主是否有勾连,这还不清楚。
可联想到法国和大顺之间的这一次外交,以及之后的大顺归还瑞典俘虏、在中亚勘界问题上突然强硬的表现,都在诉说一种可能:法国出枪、瑞典出人、奥斯曼和中国出兵的针对俄国的包围网,在慢慢形成。而法国人也试图在俄国内部,寻找合适的人选予以支持。
俄国不乏人才,面对这种情况,早有人向女皇提出了建议。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如今和土耳其还在打仗,土耳其人虽然打不过俄军,可是却暴打奥地利,现在的情况对俄国来说略占优势。
大顺的态度不明,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不太可能爆发太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可以外交斡旋解决的。
法国人只是嘴上有力量,要打俄罗斯,要先踏过奥地利的尸体。
那么,最弱的就是瑞典,趁着这个针对俄罗斯的反俄同盟还未形成,不如先发制人。
外交上请法国人做保,迅速和土耳其缔结和约,在瑞典还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对瑞典开战,解决后顾之忧。
然后派遣最高级的使节团,由安娜女皇的宠信近臣、帮助安娜夺权的重要人物、内阁第一大臣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奥斯捷尔曼伯爵,率领一支级别足够的访华团前往北京。
授予他在西北勘界全权代表的大权,牺牲一定的利益,拆几座额尔齐斯河的堡垒,画出一片缓冲区。
这个策略很聪明,可是……大多数人反对。
和土耳其打了这么久,死了这么多人,这时候和谈,就算能够拿回亚速,可是进出黑海的权力肯定会被土耳其人否决。
那这就毫无意义了。
不如再等等看,现在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处于劣势……
但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在某次会战中击败了土耳其,那岂不是就能签一个对俄国极为有利的和约?战场上的事,谁说的准?土耳其人固然能打,可万一神罗能打一场胜仗呢?
这场三罗马之战,还应该再看看。
现在和谈,是及时止损?还是不败而败?
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终究还是盼着更多的战果,说不定神罗给力,只要那边赢一场,这边就能签俄国梦寐以求的条约,夺取黑海的出海口。
现在俄国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战略。
东边也打、南边也打、北边也打、西边也打,真真正正的四面树敌。俄国到底应该往哪边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