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京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姚远读档的时候已经八月中了,八月末就得返校。
十余天的时间,主要是适应,然后梳理想法。他嘴上说要钱,实际给姚小波留了两千块,手里有三千七。
临走前理了个发,大搓了一顿澡,买了一个容量超大的挎包,凉鞋换成了运动鞋。
姚小波先回沈城了,在一个细雨朦胧的早晨,老爸老妈和婶婶齐聚城郊的破火车站,送姚远和老叔去京城。
车站小的可怜,全是临时停靠,去京城要坐一列从沈城始发的普快车。
全程八个多小时。
过几年动车开通,缩减为四个小时,那会动车是真快啊,但是在2011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故,就地掩埋车头那个
当时还诞生了一句流行语:“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之后动车就开始降速。
车厢内,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哇哇大哭哄小孩的,吵吵闹闹唠嗑的,抽烟的喝酒的,过道两侧全是人腿,迎接着一辆咯吱咯吱的小推车。
“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
“腿收一下!”
姚远俩人靠窗,老叔就着一瓶白酒,在吃从家里带的干豆腐,还有一把嫩葱,塑料袋装的大酱。
老叔比姚小波还黑,一脉相传的浓眉大眼,但气质有点彪,一言不合就要茬架那种。
“”
姚远闻着酒气和干豆腐味儿,打了个呵欠,道:“老叔,你那演出公司靠谱么,能保证经常有活儿?别干几个月就把你开了。”
“靠谱啊!我战友说那老板以前是央视的,有关系,人家接的都是大企业演出,不是煤老板就是房地产,还有那个什么,中央3台,弄一堆人上去唱歌的”
“同一首歌?”
“对对!”
老叔敲敲额头,道:“那老板认识人,在中间牵过线。”
此时一位邻居听了,忽然插嘴问:“同一首歌不是电视台节目么?咋还牵线?”
“呃,这个”
老叔不会解释,姚远开口道:“同一首歌最初是央视策划的一档新春歌会,结果播出后大受欢迎,就变成固定栏目了。
开始没想那么多,央视邀请,明星就来呗,给个车马费就行。但节目太火了,尤其还搞下乡演出,有的地方政府就琢磨了,你虽然没计划来我这边,但我花钱行不行?我再拉几个当地企业,一起赞助行不行?”
“为啥呢?”邻居疑惑。
“同一首歌可是在央视放,收视率杠杠的,大字幕都给你写着同一首歌走进xxx,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大广告。所以里面就有利益了,有利益就得谈钱”
“明白了明白了!所以得有人牵线搭桥。”
邻居一竖大拇指:“小伙子懂得真多。”
老叔更惊奇:“你咋知道的呢?”
开玩笑!我20年媒体人功力跟你闹着玩的!
姚远打个哈哈糊弄过去,道:“既然那老板厉害,您就好好干吧,平时也没花销,攒点钱给小波娶媳妇儿。”
“是啊,我也寻思呢!小波也快毕业了,找不着对象咋整。”
老叔一口酒一口干豆腐,居然还担忧起来。
姚远看着他,老叔在外干了几年原本好好的,工资也涨了,后来因为打架被开了,现在自己就多看着点吧。
火车上大抵是无聊的。
姚远眯了又醒,醒了又眯,时不时起身溜达一圈,傍晚时分总算进了京城,停靠在北站。
随着汹涌的人潮走出站口,一股灰扑扑的,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汗味与生存挣扎的气息,如同这个年代京城的空气一般,瞬间裹住了他的全身。
姚远站在原地,感受着这股东西,混乱,破旧,脏兮兮的,满是烟火味儿。
顺便提一句,总有人说20年前京城空气好,好个粑粑!
1999年京城晚报某期的头版头条就是:“绝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
他就背个挎包,轻装上阵,老叔扛着一个重重的铺盖卷,四处寻找,忽然健步如飞的跑过去,上去就是一脚。
那人早有预料的一躲,哈哈大乐。
待二人寒暄片刻,姚远才凑过去,老叔介绍:“这是我战友,叫孙叔!”
“孙叔!”
“这就是我侄儿,在京城念大学,可了不得!”
“哟,那可真不错!”
孙叔和很多人一样,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他看上去就比老叔圆滑,混迹多年了,热情的聊了几句,又张罗吃饭。
姚远婉拒,但想了想,道:“您有名片么,给我一张。”
“哦,有有!”
孙叔递过一张名片,姚远一瞧:飞跃文化演出经纪公司,有个私人电话,地址写着通州。
“公司在通州?”
“不是,我们装台组在那边,但我们平时到处跑,就当个落脚点。”
“行,我给您写个电话,这是我的号,有事咱联系。”
“好好,那回见。”
孙叔还挺诧异,怎么这小子跟长辈似的?
告别了二人,姚远乘地铁,转公交,长途跋涉回到了学校。
这所大学放在东北还是挺唬人的,放在京城只能说还算入眼,他学的中文系,大四基本就没啥课了,学校跟报社、杂志、出版社、电视台等单位都有合作,每年有实习名额。
如果可以,他真不想浪费时间再去走一遍,但怕影响毕业。
上辈子在京城青年报实习快半年,毕业后又待了一段,为的就是一个大饼:转正。
他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但那会年轻气盛,不懂世故,加上关系也不硬,最终没能留下。离开之后去了京城的一家小报,后来又回到沈城,最后又在南方买房,一干20年。
姚远回学校点个卯,跟负责安排实习的老师沟通了一下,这会正收拾自己的大挎包。
纸笔、水杯、零食、小剪子、水果刀、创口贴、套套以及最重要的东西,从家里拿来的一部相机。
装好之后,躺在宿舍床上,几个舍友都不在,大四各有各的忙,关系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坏。
“京城青年报”
姚远念叨着这个名字,宛如没有感情的薅羊毛机器,只想着怎么能薅点羊毛下来。
(感谢fish的萌)
姚远读档的时候已经八月中了,八月末就得返校。
十余天的时间,主要是适应,然后梳理想法。他嘴上说要钱,实际给姚小波留了两千块,手里有三千七。
临走前理了个发,大搓了一顿澡,买了一个容量超大的挎包,凉鞋换成了运动鞋。
姚小波先回沈城了,在一个细雨朦胧的早晨,老爸老妈和婶婶齐聚城郊的破火车站,送姚远和老叔去京城。
车站小的可怜,全是临时停靠,去京城要坐一列从沈城始发的普快车。
全程八个多小时。
过几年动车开通,缩减为四个小时,那会动车是真快啊,但是在2011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故,就地掩埋车头那个
当时还诞生了一句流行语:“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之后动车就开始降速。
车厢内,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哇哇大哭哄小孩的,吵吵闹闹唠嗑的,抽烟的喝酒的,过道两侧全是人腿,迎接着一辆咯吱咯吱的小推车。
“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
“腿收一下!”
姚远俩人靠窗,老叔就着一瓶白酒,在吃从家里带的干豆腐,还有一把嫩葱,塑料袋装的大酱。
老叔比姚小波还黑,一脉相传的浓眉大眼,但气质有点彪,一言不合就要茬架那种。
“”
姚远闻着酒气和干豆腐味儿,打了个呵欠,道:“老叔,你那演出公司靠谱么,能保证经常有活儿?别干几个月就把你开了。”
“靠谱啊!我战友说那老板以前是央视的,有关系,人家接的都是大企业演出,不是煤老板就是房地产,还有那个什么,中央3台,弄一堆人上去唱歌的”
“同一首歌?”
“对对!”
老叔敲敲额头,道:“那老板认识人,在中间牵过线。”
此时一位邻居听了,忽然插嘴问:“同一首歌不是电视台节目么?咋还牵线?”
“呃,这个”
老叔不会解释,姚远开口道:“同一首歌最初是央视策划的一档新春歌会,结果播出后大受欢迎,就变成固定栏目了。
开始没想那么多,央视邀请,明星就来呗,给个车马费就行。但节目太火了,尤其还搞下乡演出,有的地方政府就琢磨了,你虽然没计划来我这边,但我花钱行不行?我再拉几个当地企业,一起赞助行不行?”
“为啥呢?”邻居疑惑。
“同一首歌可是在央视放,收视率杠杠的,大字幕都给你写着同一首歌走进xxx,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大广告。所以里面就有利益了,有利益就得谈钱”
“明白了明白了!所以得有人牵线搭桥。”
邻居一竖大拇指:“小伙子懂得真多。”
老叔更惊奇:“你咋知道的呢?”
开玩笑!我20年媒体人功力跟你闹着玩的!
姚远打个哈哈糊弄过去,道:“既然那老板厉害,您就好好干吧,平时也没花销,攒点钱给小波娶媳妇儿。”
“是啊,我也寻思呢!小波也快毕业了,找不着对象咋整。”
老叔一口酒一口干豆腐,居然还担忧起来。
姚远看着他,老叔在外干了几年原本好好的,工资也涨了,后来因为打架被开了,现在自己就多看着点吧。
火车上大抵是无聊的。
姚远眯了又醒,醒了又眯,时不时起身溜达一圈,傍晚时分总算进了京城,停靠在北站。
随着汹涌的人潮走出站口,一股灰扑扑的,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汗味与生存挣扎的气息,如同这个年代京城的空气一般,瞬间裹住了他的全身。
姚远站在原地,感受着这股东西,混乱,破旧,脏兮兮的,满是烟火味儿。
顺便提一句,总有人说20年前京城空气好,好个粑粑!
1999年京城晚报某期的头版头条就是:“绝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
他就背个挎包,轻装上阵,老叔扛着一个重重的铺盖卷,四处寻找,忽然健步如飞的跑过去,上去就是一脚。
那人早有预料的一躲,哈哈大乐。
待二人寒暄片刻,姚远才凑过去,老叔介绍:“这是我战友,叫孙叔!”
“孙叔!”
“这就是我侄儿,在京城念大学,可了不得!”
“哟,那可真不错!”
孙叔和很多人一样,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他看上去就比老叔圆滑,混迹多年了,热情的聊了几句,又张罗吃饭。
姚远婉拒,但想了想,道:“您有名片么,给我一张。”
“哦,有有!”
孙叔递过一张名片,姚远一瞧:飞跃文化演出经纪公司,有个私人电话,地址写着通州。
“公司在通州?”
“不是,我们装台组在那边,但我们平时到处跑,就当个落脚点。”
“行,我给您写个电话,这是我的号,有事咱联系。”
“好好,那回见。”
孙叔还挺诧异,怎么这小子跟长辈似的?
告别了二人,姚远乘地铁,转公交,长途跋涉回到了学校。
这所大学放在东北还是挺唬人的,放在京城只能说还算入眼,他学的中文系,大四基本就没啥课了,学校跟报社、杂志、出版社、电视台等单位都有合作,每年有实习名额。
如果可以,他真不想浪费时间再去走一遍,但怕影响毕业。
上辈子在京城青年报实习快半年,毕业后又待了一段,为的就是一个大饼:转正。
他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但那会年轻气盛,不懂世故,加上关系也不硬,最终没能留下。离开之后去了京城的一家小报,后来又回到沈城,最后又在南方买房,一干20年。
姚远回学校点个卯,跟负责安排实习的老师沟通了一下,这会正收拾自己的大挎包。
纸笔、水杯、零食、小剪子、水果刀、创口贴、套套以及最重要的东西,从家里拿来的一部相机。
装好之后,躺在宿舍床上,几个舍友都不在,大四各有各的忙,关系也就那样吧,不好不坏。
“京城青年报”
姚远念叨着这个名字,宛如没有感情的薅羊毛机器,只想着怎么能薅点羊毛下来。
(感谢fish的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