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2章 提刑司被罢黜以后立竿见影的效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个人聊到了这里,就不在言语,各自怀着各自的心事,站在金水桥边上当侍卫。
过了没多久,寇准从宫里出来了,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
他到了寇季身边的时候,只说了两个字。
“回府!”
寇季有心追问寇准跟刘娥谈的如何,可寇准明显没有说话的意思,他就只能跟着寇准往府里走去。
陈琳在寇准祖孙离开以后,也悄然的返回了宫里。
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写了两个便条,通过两个年迈的老嬷嬷递了出去。
一个递给了东门药库,一个递给了器械监。
寇季跟着寇准回了寇府,一进府门,寇准就开口了,“刘娥的意思是,一动不如一静……”
寇季听到这话,气笑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居然就情愿干看着?”
寇准叹了一口气道:“刘娥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斗出一个结果以后,我们再插手。”
寇季讥笑道:“刘娥大概是觉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趁他病,要他命。可不论是西夏,还是辽国,纵然变成了病虎,也不是朝廷能轻易拿下的。
西夏若是落败,必然会成为辽国的藩属。到时候他们联手南下,谁拦得住?
辽国一旦落败,西夏必然势头大涨,到时候少不了攻入我大宋,掂量掂量我大宋的斤两。
一旦我大宋稍有败势,西夏就能借此立国,建立霸业。
所以,不趁着他们战事胶着的时候插手,等到战后再插手,纯粹是寻死。”
“哎……”
寇准又叹了一口气,幽幽的道:“兵权在刘娥手里,她不愿意出兵,老夫也无可奈何。”
寇季追问道:“许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的事情怎么说?”
寇准瞥向寇季,道:“刘娥不允,言称等西夏和辽国正式交手的时候,再做定夺。”
寇季听到这话,没有太大的失望。
刘娥在得知辽国欲征西夏的时候,会有如此反应,在寇季的预料之中。
刘娥若是有雄心,也不会在掌权期间,慢慢的看着西夏坐大。
“是时候推向敏中上位了。”
寇季幽幽的说。
他看向寇准,淡然道:“向敏中上位以后,虽然不会以祖父马首是瞻,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一定会跟祖父您站在一边。”
寇准闻言,缓缓点头。
顿了顿,他疑问道:“你准备怎么帮向敏中谋划?”
寇季一愣,摊开手道:“凭我给向敏中的那篇文章就够了。”
寇准沉吟道:“那文章虽好,可是不是太单薄了点?”
寇季认真的道:“已经足够了。”
寇准见寇季主意已定,也不再多言。
寇季拱了拱手,道:“祖父,那我先会院子里待着去了。往后几日我就不上朝了,等出结果的时候,我再上朝。”
寇准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让寇季退下。
……
此后几日,寇季一直待在院子里,没出去,也没有去上朝。
除了赵祯送来了三份信笺,催他上朝外,没人关注他。
辽国欲征西夏的事情,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并没有被广泛传播,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也没人细心的去关注此事。
满朝文武的目光,皆被参知政事之位吸引。
他们很想知道,在年关之前,参知政事之位会花落谁家。
经过朝堂上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下来的参知政事候选人有三位。
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
吕夷简的呼声最高,呼声最大。
其次是向敏中。
至于王钦若,呼声虽然有,但并不大。
除了背地里投靠了赵元俨的一些官员外,朝堂上大部分官员,没人为他摇旗呐喊。
这也是他自己作的孽。
他出任宰相的时候,为了讨好赵恒,没少背地里向赵恒进谗言,陷害百官,百官们心里都记着仇呢,自然不会帮他摇旗呐喊。
就在三人竞争参知政事最激烈的时候,一则小故事,在汴京城里悄无声息的流传开了。
事关宫廷隐秘,所以传播的速度特别快。
短短三天,就已经闹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
故事的内容也简单,也是百姓们熟知的故事,只不过戏剧化了一部分,让它听着更动人了。
故事的名字,叫做狸猫换太子。
出自寇季手笔,由向敏中传出。
寇季把原有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删删减减了一部分,凑成了一个新的故事,传播给了百姓。
此故事一出,废除刘娥的呼声再次高喊了起来。
那些还沉浸在夺取了提刑司权力的窃喜当中的六部官员,以及御史言官们,終于清醒了过来。
他们此前在刘娥为先帝守灵的时候,谋划了四十九日的废除刘娥的弹劾,还没有上表。
于是乎,百官们弹劾刘娥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样飘进了皇宫。
刘娥被百官们弹劾的奏折,弄的焦头烂额。
才摆脱的危局,又一次被人掀起,刘娥再次陷入危局。
不仅如此,吕夷简身为刘娥的党羽,也跟着遭了殃。
原本他出任参知政事的呼声最高,可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传遍了汴京城以后,百官们弹劾刘娥的同时,也厌恶了他,他的呼声一下降到了最低点,比王钦若还不如。
向敏中出任参知政事的呼声,一下子盖过了他。
年关前最后一次大朝会。
决议参知政事人选的时候。
寇忠弓着腰敲响了寇季所在的院子里的门户。
“小少爷,起了吗?”
寇忠一边敲着门,一边低声呼唤。
“起了……”
门内传出了寇季的声音。
寇忠一喜,赶忙道:“老爷说,让您换上朝服,随他一起去上朝。”
“要出结果了吗?”
寇季幽幽的声音从门内传出。
“你且等等,等我换上朝服。”
话音落地,门内再也没传出寇季的声音。
寇忠恭谨的站在门外等着。
良久之后。
寇季打开了门户。
他穿戴着自己那一身朱红色的官服,迈步往外走去。
到了寇府门口的时候,寇准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寇季对寇准一礼。
寇准点了点头,道:“随老夫去上朝。”
随后,寇准就领着寇季,出了寇府,一路走到了东华门。
等他们到了东华门前的时候,东华门前已经聚满了人。
今日是年关前最后一个大朝会,满朝文武都到了。
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高声讨论着要弹劾刘娥的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寇季对此置若罔闻,他推着寇准到了金水桥边上。
守在金水桥上的侍卫们自动让开了道路,寇季推着寇准过了金水桥,直接入了皇宫。
到了垂拱殿以后,赵祯、刘娥已经到了。
赵祯身穿一身十二章衮服,端坐在龙椅上。
十二章衮服,是标准的帝王服饰。
平日里很少穿,只有在大朝会等重要场合,才会穿戴。
衮服分玄衣纁裳,十二章中,八章在衣,分别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分别有藻、粉米、黼、黻。
刘娥穿戴着一身凤袍,坐在赵祯下首。
寇准祖孙入了殿内以后,简单施过了礼。
赵祯请寇准居于御阶的第二阶,等寇准坐定以后,才吩咐郭槐,鸣钟上朝。
待到皇城上的钟声敲响以后,百官们鱼贯而入,进了皇宫,随后分班站好,进入到了垂拱殿。
在郭槐宣读了上朝以后,百官们齐齐向赵祯、刘娥、寇准施礼。
礼毕。
郭槐并没有照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而是寇准开口道:“今日大朝会,乃年关之前,最后一个朝会,当先议参知政事人选,再由各部、各司、各衙,汇总呈报今岁的出入,最后再议诸事。”
“喏!”
百官齐声宣道。
见到百官们应允,寇准点了点头,又道:“经过百官推举,参知政事人选,在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中选定。
官家年幼,无法亲自裁定参知政事人选。
老夫跟太后商议过后,决定施行庭推。”
庭推,就是当庭推举参知政事人选。
类似于后世的投票选举,票多者获胜。
朝堂上一旦遇到了官家难以裁定的事情,又或者官家不变出面裁定的事情,就会出现庭推。
此前,庭推大多出现在内庭之中,就是三位宰相各持己见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庭推。
如今寇准、刘娥,把这一套搬到了朝堂上。
百官们对庭推的程序并不陌生。
所以寇准也没有多解释。
寇准摆了摆手,郭槐领着一群小宦官们,一人提着一个袋子,分别走到了百官们面前。
袋子里装的是豆子。
百官们每个人伸出手,伸进袋子里,取出一粒豆子,捏在了手里。
随后,宦官们搬来一张桌子,放在了御阶下,桌上放了三个碗,碗边上写着向敏中三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投票的方式。
只要百官们把手里的豆子,投进写着相应人名的碗里,就代表支持此人。
如此重大的事情,用如此简单的投票方式,或许有人会质疑。
但,越简单的方式,往往越有效。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寇准不咸不淡的道:“投吧!”
百官们手里捏着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投票的人。
人选有三个,豆子却只有一个,投了一个人,必然会得罪另外两个人。
谁当第一个出头鸟,谁就最容易被人家惦记上。
寇准瞧着百官们无人肯动,微微皱了皱眉头。
寇季看到这个僵局,微微上前一步,拱手道:“还请官家、太后、太师准许,请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回避。”
寇准闻言一愣,跟刘娥对视了一眼。
刘娥缓缓点了点头,寇准开口道:“准!”
向敏中三人拱了拱手,退出了大殿。
等到三人走后,寇季二话没说,上去就把手里的豆子丢尽了写有向敏中名字的碗里。
他不怕得罪王钦若,也不怕得罪吕夷简。
他不怕当出头鸟,不怕被这两个人报复。
虽说向敏中三人已经回避了,但他当了出头鸟的事情,势必会传到王钦若、吕夷简的耳朵里,但他不在乎。
他之所以甘愿当出头鸟,就是为了给那些仍旧举棋不定的人一个信号。
让他们跟着他一起投向敏中。
因为他是太师寇准的孙子,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寇准的态度。
有了寇季带头,后面的人也跟着开始投起了票。
半个时辰后,垂拱殿里的官员们走了一圈,手里的豆子也丢进了相应的碗里。
至于殿外更多的官员,没人在意他们。
他们官职太低,还没有投票权。
刘娥瞧了瞧三个碗,脸色一黑,没有说话。
寇准瞧了一眼,摆了摆手,让郭槐把东西撤下去。
根本不用去数碗里的豆子,因为有一半的豆子,落入了向敏中碗里。
吕夷简、王钦若两个人碗里的豆子加起来,才勉强能赶上向敏中。
等到郭槐把东西撤下去以后,寇准淡淡的道:“召他三人入殿。”
向敏中三人在小黄门传唤下,再次出现在了垂拱殿里。
寇准当众宣布道:“内庭参知政事之位的空缺,由向敏中出任。”
向敏中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
王钦若只是皱了皱眉头。
吕夷简一脸不甘。
参知政事人选尘埃落定,向敏中成了最大的赢家。
若不是在垂拱殿上,百官们一定会凑上前恭贺他。
随后,由六部开始,汇报今岁六部出入,然后再是三司,最后才是三衙。
等到各部、各衙、各司汇报完了以后。
丁谓神色复杂的总结道:“启禀官家、太后、太师,经各衙门核算,今岁朝廷收支持平。”
此话一出,除了少数知情人外,其余的百官一片哗然。
自赵恒继位以后,朝廷每年的支出都会超额。
如今突然收支持平了,弄的百官们还有点不适应。
李迪在这个时候抱着朝笏,出班奏道:“启奏官家、太后、太师,经过户部点算,今岁朝廷之所以能收支持平,其最大原因,就是提刑司被罢黜。
从提刑司被罢黜至今,已经过了月余。
朝廷少支出了一份给各级提刑司衙门的俸禄,刚好弥补上了今岁朝廷超支的空额。”
两个人聊到了这里,就不在言语,各自怀着各自的心事,站在金水桥边上当侍卫。
过了没多久,寇准从宫里出来了,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
他到了寇季身边的时候,只说了两个字。
“回府!”
寇季有心追问寇准跟刘娥谈的如何,可寇准明显没有说话的意思,他就只能跟着寇准往府里走去。
陈琳在寇准祖孙离开以后,也悄然的返回了宫里。
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写了两个便条,通过两个年迈的老嬷嬷递了出去。
一个递给了东门药库,一个递给了器械监。
寇季跟着寇准回了寇府,一进府门,寇准就开口了,“刘娥的意思是,一动不如一静……”
寇季听到这话,气笑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居然就情愿干看着?”
寇准叹了一口气道:“刘娥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斗出一个结果以后,我们再插手。”
寇季讥笑道:“刘娥大概是觉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趁他病,要他命。可不论是西夏,还是辽国,纵然变成了病虎,也不是朝廷能轻易拿下的。
西夏若是落败,必然会成为辽国的藩属。到时候他们联手南下,谁拦得住?
辽国一旦落败,西夏必然势头大涨,到时候少不了攻入我大宋,掂量掂量我大宋的斤两。
一旦我大宋稍有败势,西夏就能借此立国,建立霸业。
所以,不趁着他们战事胶着的时候插手,等到战后再插手,纯粹是寻死。”
“哎……”
寇准又叹了一口气,幽幽的道:“兵权在刘娥手里,她不愿意出兵,老夫也无可奈何。”
寇季追问道:“许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的事情怎么说?”
寇准瞥向寇季,道:“刘娥不允,言称等西夏和辽国正式交手的时候,再做定夺。”
寇季听到这话,没有太大的失望。
刘娥在得知辽国欲征西夏的时候,会有如此反应,在寇季的预料之中。
刘娥若是有雄心,也不会在掌权期间,慢慢的看着西夏坐大。
“是时候推向敏中上位了。”
寇季幽幽的说。
他看向寇准,淡然道:“向敏中上位以后,虽然不会以祖父马首是瞻,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一定会跟祖父您站在一边。”
寇准闻言,缓缓点头。
顿了顿,他疑问道:“你准备怎么帮向敏中谋划?”
寇季一愣,摊开手道:“凭我给向敏中的那篇文章就够了。”
寇准沉吟道:“那文章虽好,可是不是太单薄了点?”
寇季认真的道:“已经足够了。”
寇准见寇季主意已定,也不再多言。
寇季拱了拱手,道:“祖父,那我先会院子里待着去了。往后几日我就不上朝了,等出结果的时候,我再上朝。”
寇准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让寇季退下。
……
此后几日,寇季一直待在院子里,没出去,也没有去上朝。
除了赵祯送来了三份信笺,催他上朝外,没人关注他。
辽国欲征西夏的事情,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并没有被广泛传播,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也没人细心的去关注此事。
满朝文武的目光,皆被参知政事之位吸引。
他们很想知道,在年关之前,参知政事之位会花落谁家。
经过朝堂上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下来的参知政事候选人有三位。
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
吕夷简的呼声最高,呼声最大。
其次是向敏中。
至于王钦若,呼声虽然有,但并不大。
除了背地里投靠了赵元俨的一些官员外,朝堂上大部分官员,没人为他摇旗呐喊。
这也是他自己作的孽。
他出任宰相的时候,为了讨好赵恒,没少背地里向赵恒进谗言,陷害百官,百官们心里都记着仇呢,自然不会帮他摇旗呐喊。
就在三人竞争参知政事最激烈的时候,一则小故事,在汴京城里悄无声息的流传开了。
事关宫廷隐秘,所以传播的速度特别快。
短短三天,就已经闹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
故事的内容也简单,也是百姓们熟知的故事,只不过戏剧化了一部分,让它听着更动人了。
故事的名字,叫做狸猫换太子。
出自寇季手笔,由向敏中传出。
寇季把原有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删删减减了一部分,凑成了一个新的故事,传播给了百姓。
此故事一出,废除刘娥的呼声再次高喊了起来。
那些还沉浸在夺取了提刑司权力的窃喜当中的六部官员,以及御史言官们,終于清醒了过来。
他们此前在刘娥为先帝守灵的时候,谋划了四十九日的废除刘娥的弹劾,还没有上表。
于是乎,百官们弹劾刘娥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样飘进了皇宫。
刘娥被百官们弹劾的奏折,弄的焦头烂额。
才摆脱的危局,又一次被人掀起,刘娥再次陷入危局。
不仅如此,吕夷简身为刘娥的党羽,也跟着遭了殃。
原本他出任参知政事的呼声最高,可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传遍了汴京城以后,百官们弹劾刘娥的同时,也厌恶了他,他的呼声一下降到了最低点,比王钦若还不如。
向敏中出任参知政事的呼声,一下子盖过了他。
年关前最后一次大朝会。
决议参知政事人选的时候。
寇忠弓着腰敲响了寇季所在的院子里的门户。
“小少爷,起了吗?”
寇忠一边敲着门,一边低声呼唤。
“起了……”
门内传出了寇季的声音。
寇忠一喜,赶忙道:“老爷说,让您换上朝服,随他一起去上朝。”
“要出结果了吗?”
寇季幽幽的声音从门内传出。
“你且等等,等我换上朝服。”
话音落地,门内再也没传出寇季的声音。
寇忠恭谨的站在门外等着。
良久之后。
寇季打开了门户。
他穿戴着自己那一身朱红色的官服,迈步往外走去。
到了寇府门口的时候,寇准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寇季对寇准一礼。
寇准点了点头,道:“随老夫去上朝。”
随后,寇准就领着寇季,出了寇府,一路走到了东华门。
等他们到了东华门前的时候,东华门前已经聚满了人。
今日是年关前最后一个大朝会,满朝文武都到了。
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高声讨论着要弹劾刘娥的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寇季对此置若罔闻,他推着寇准到了金水桥边上。
守在金水桥上的侍卫们自动让开了道路,寇季推着寇准过了金水桥,直接入了皇宫。
到了垂拱殿以后,赵祯、刘娥已经到了。
赵祯身穿一身十二章衮服,端坐在龙椅上。
十二章衮服,是标准的帝王服饰。
平日里很少穿,只有在大朝会等重要场合,才会穿戴。
衮服分玄衣纁裳,十二章中,八章在衣,分别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分别有藻、粉米、黼、黻。
刘娥穿戴着一身凤袍,坐在赵祯下首。
寇准祖孙入了殿内以后,简单施过了礼。
赵祯请寇准居于御阶的第二阶,等寇准坐定以后,才吩咐郭槐,鸣钟上朝。
待到皇城上的钟声敲响以后,百官们鱼贯而入,进了皇宫,随后分班站好,进入到了垂拱殿。
在郭槐宣读了上朝以后,百官们齐齐向赵祯、刘娥、寇准施礼。
礼毕。
郭槐并没有照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而是寇准开口道:“今日大朝会,乃年关之前,最后一个朝会,当先议参知政事人选,再由各部、各司、各衙,汇总呈报今岁的出入,最后再议诸事。”
“喏!”
百官齐声宣道。
见到百官们应允,寇准点了点头,又道:“经过百官推举,参知政事人选,在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中选定。
官家年幼,无法亲自裁定参知政事人选。
老夫跟太后商议过后,决定施行庭推。”
庭推,就是当庭推举参知政事人选。
类似于后世的投票选举,票多者获胜。
朝堂上一旦遇到了官家难以裁定的事情,又或者官家不变出面裁定的事情,就会出现庭推。
此前,庭推大多出现在内庭之中,就是三位宰相各持己见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庭推。
如今寇准、刘娥,把这一套搬到了朝堂上。
百官们对庭推的程序并不陌生。
所以寇准也没有多解释。
寇准摆了摆手,郭槐领着一群小宦官们,一人提着一个袋子,分别走到了百官们面前。
袋子里装的是豆子。
百官们每个人伸出手,伸进袋子里,取出一粒豆子,捏在了手里。
随后,宦官们搬来一张桌子,放在了御阶下,桌上放了三个碗,碗边上写着向敏中三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投票的方式。
只要百官们把手里的豆子,投进写着相应人名的碗里,就代表支持此人。
如此重大的事情,用如此简单的投票方式,或许有人会质疑。
但,越简单的方式,往往越有效。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寇准不咸不淡的道:“投吧!”
百官们手里捏着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投票的人。
人选有三个,豆子却只有一个,投了一个人,必然会得罪另外两个人。
谁当第一个出头鸟,谁就最容易被人家惦记上。
寇准瞧着百官们无人肯动,微微皱了皱眉头。
寇季看到这个僵局,微微上前一步,拱手道:“还请官家、太后、太师准许,请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回避。”
寇准闻言一愣,跟刘娥对视了一眼。
刘娥缓缓点了点头,寇准开口道:“准!”
向敏中三人拱了拱手,退出了大殿。
等到三人走后,寇季二话没说,上去就把手里的豆子丢尽了写有向敏中名字的碗里。
他不怕得罪王钦若,也不怕得罪吕夷简。
他不怕当出头鸟,不怕被这两个人报复。
虽说向敏中三人已经回避了,但他当了出头鸟的事情,势必会传到王钦若、吕夷简的耳朵里,但他不在乎。
他之所以甘愿当出头鸟,就是为了给那些仍旧举棋不定的人一个信号。
让他们跟着他一起投向敏中。
因为他是太师寇准的孙子,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寇准的态度。
有了寇季带头,后面的人也跟着开始投起了票。
半个时辰后,垂拱殿里的官员们走了一圈,手里的豆子也丢进了相应的碗里。
至于殿外更多的官员,没人在意他们。
他们官职太低,还没有投票权。
刘娥瞧了瞧三个碗,脸色一黑,没有说话。
寇准瞧了一眼,摆了摆手,让郭槐把东西撤下去。
根本不用去数碗里的豆子,因为有一半的豆子,落入了向敏中碗里。
吕夷简、王钦若两个人碗里的豆子加起来,才勉强能赶上向敏中。
等到郭槐把东西撤下去以后,寇准淡淡的道:“召他三人入殿。”
向敏中三人在小黄门传唤下,再次出现在了垂拱殿里。
寇准当众宣布道:“内庭参知政事之位的空缺,由向敏中出任。”
向敏中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
王钦若只是皱了皱眉头。
吕夷简一脸不甘。
参知政事人选尘埃落定,向敏中成了最大的赢家。
若不是在垂拱殿上,百官们一定会凑上前恭贺他。
随后,由六部开始,汇报今岁六部出入,然后再是三司,最后才是三衙。
等到各部、各衙、各司汇报完了以后。
丁谓神色复杂的总结道:“启禀官家、太后、太师,经各衙门核算,今岁朝廷收支持平。”
此话一出,除了少数知情人外,其余的百官一片哗然。
自赵恒继位以后,朝廷每年的支出都会超额。
如今突然收支持平了,弄的百官们还有点不适应。
李迪在这个时候抱着朝笏,出班奏道:“启奏官家、太后、太师,经过户部点算,今岁朝廷之所以能收支持平,其最大原因,就是提刑司被罢黜。
从提刑司被罢黜至今,已经过了月余。
朝廷少支出了一份给各级提刑司衙门的俸禄,刚好弥补上了今岁朝廷超支的空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