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颂 > 第0137章 范仲淹(35)

第0137章 范仲淹(35)

作者:圣诞稻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范仲淹终究还是没敢跟寇季实话实说,他委婉的干笑道:“下官只是不明白,判官身为文官,为何跟刘亨、曹佾之流的武勋混迹在一起。”

    范仲淹这话说的委婉,可寇季却听出了他话里的深意。

    当即,寇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问道:“你是不是想问,本官为何会跟一群纨绔子弟混迹在一起?”

    范仲淹脸上的笑容一僵,干巴巴道:“下官不敢……”

    寇季晃了晃脑袋,幽幽道:“我以为你范仲淹与众不同,所以才提携你的,没想到你也是个俗人。”

    范仲淹一愣,心里有些不服气。

    他一个年仅三旬的中年人,被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鄙夷了,他如何能忍。

    当即,他沉声道:“下官不明白判官的意思。”

    寇季瞥向他,吧嗒着嘴道:“那本官就给你讲讲?”

    范仲淹直起身,拱了拱手,郑重的道:“愿闻其详!”

    他打算听一听,寇季能说出什么高谈阔论。

    寇季盯着他,质问道:“是谁告诉你,刘亨和曹佾是纨绔子弟的?”

    范仲淹一愣,喃喃道:“汴京城里的百姓……”

    他似乎觉得自己的表现有点不堪,于是又看向寇季,斩钉截铁的道:“百姓的话,总不会错的。”

    寇季失声笑道:“这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好听的笑话。本官问你,《管子·君臣上》篇中,那句‘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闻言,瞬间懂了寇季的意思,当即咬牙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寇季道:“对,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怎么能凭借汴京城里的百姓一面之词,就断定刘亨和曹佾是纨绔子弟呢?”

    范仲淹心里不服气,但并没有言语。

    寇季继续说道:“你之所以认定刘亨、曹佾是纨绔子弟,除了汴京城的百姓们的谣传外,更多的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打心眼里看不起纨绔子弟,所以每一个武勋世家出来的子弟,你都下意识的把他们当成纨绔子弟。

    当有百姓站出来,说他们是纨绔子弟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分辨,直接选择听信了百姓的话。

    但你有没有想过,百姓的话,有可能是谣传?

    也有可能是有心人的煽动?

    当然了,这也不是你的错。绝大多数文官,都是这么认为的。”

    范仲淹一愣,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

    寇季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接着说道:“你是官,提刑司的官,掌天下钱谷的官。若是你一味的听信百姓的话,很容易失去公允。

    没了公允,你还有什么当官?怎么为百姓做主?”

    范仲淹咬着牙,辩解道:“下官在提刑司,见到他二人每日在提刑司无所事事的,难道不是纨绔做派?”

    寇季讥笑道:“朝堂上无所事事的人多了,你去六部瞧瞧,上上下下全是无所事事的人。你再去汴京城里的烟花柳巷瞧瞧,全是六部的人。

    他们同样无所事事,为何你的目光没有落到他们身上,反而死盯着刘亨、曹佾不放?

    还不是因为那些人都是进士出身,都是读书人。

    而刘亨和曹佾是武勋出身。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对武勋有所偏见。”

    范仲淹张嘴要说话,寇季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掷地有声的道:“本官现在就告诉你,你口中那两个纨绔的真面目。

    曹佾,出任刑狱知事不过月余。

    先是梳理了刑狱一房上上下下的污吏,精简了刑狱一房的政务,让刑狱一房做到了一人一职。

    刑狱一房,在他的治理下,处理政务快了一倍不止。

    而且还帮朝廷省下了近千贯的俸禄。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翻出了三十六桩冤案,为三十四个人洗清了清白,救了三十四条人命。

    你去刑部大牢里问问,看看那一群死囚,是如何评价他的?”

    寇季细数着曹佾的功劳,这还真不是他吹出来的。

    惩治污吏,那是掌控刑狱一房必须要做的。

    曹佾要掌刑狱一房,自然得惩治那些污吏,躲不开的。

    至于那些冤案,那都是在惩治污吏的时候,从他们嘴里挖出来的。

    他们收了黑钱,帮人造了冤案。

    被曹佾抓住以后,审问了一番,就和盘托出了。

    可笑的是,张纶之前还言辞灼灼的称,他身边容不下有罪之人。

    殊不知,他在治理提刑司的时候,手底下有一大批的污吏在瞒着他仗势欺人。

    若不是寇府现在情形不妙,寇季还真想写信一封,让人送给张纶,刺激刺激他。

    范仲淹听到这话,徒然瞪大眼,一脸难以置信。

    寇季继续道:“还有刘亨,出任封桩知事,不足一月。先后梳理了封桩一房的污吏,查出的贪墨封桩库钱财的污吏十九人,贪墨数额,高达十六万贯。

    他不仅惩治了这些污吏,还帮朝廷追回了近十四万贯的赃款。

    你告诉本官,他是纨绔子弟吗?”

    范仲淹很想问一问,那两个在提刑司,酗酒作乐的家伙,真有寇季说的这么好?

    可他却没问出口。

    寇季既然敢当着他的面这么说,那么就不会有假。

    因为他本身就在提刑司,寇季说的这些话,他在提刑司随便一打听,就能打听到。

    所以寇季没必要跟他说谎。

    范仲淹在原地愣了许久,突然起身,向寇季躬身一礼,道:“下官知错了。”

    他实在想不出反驳的话,也没有强行反驳的心思。

    他果断的跟寇季认错。

    此事本就是他偏听再前,是他的错,再强辩下去,没多少意义,还会惹恼寇季。

    寇季是他的上官,他要是得罪了寇季,下场可不会太好。

    他也当了几年官了,官场上的规矩,自然懂一些。

    寇季见范仲淹认错,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知道范仲淹心里还有不服。

    似范仲淹这种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名臣,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自己的坚持。

    寇季既然要把他收到手下听用,自然就得让他心服口服。

    寇季摆摆手让范仲淹坐下,让丫鬟奉上了茶,笑道:“本官刚才的话,是不是有些重了?”

    范仲淹刚端起茶杯,听到寇季这话,赶忙放下茶杯,道:“判官的话,句句在理。错在下官,若不是判官训诫,下官恐怕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错了。

    说起来,下官应该谢过判官提点才是。”

    寇季闻言,失声笑道:“果然……当官久了,场面话说的都漂亮。”

    范仲淹尴尬的一笑。

    他为官数年,见过的上官不少。

    可是似寇季这种直来直去,把什么都摆在桌面上说的上官,他还真没怎么见过。

    即便是性子刚正的张纶,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也从没有这么直来直去过。

    猛然见碰到这么个人,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

    寇季瞧着范仲淹一脸尴尬,他淡然笑道:“你别瞧着刘亨、曹佾两个人在提刑司里无所事事的,其实该干的事情,他们一件事也不会少。

    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就是因为他们懂的用人,也舍得下本钱请人。

    当官做事,这是必然的。

    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

    当官,最重要的是识人善用。

    不然,你累死了,也做不完所有的政务。”

    范仲淹嘴角抽搐了一下,被一个比他小,且官龄比他底的人说教。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寇季说的话,他懂,他远比寇季懂。

    他之所以不愿意跟寇季、刘亨、曹佾深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

    他以前没往这方面想,如今被寇季点破以后。

    仔细回想起来,发现自己确实是有意识的在讨厌纨绔子弟。

    总是喜欢把纨绔子弟往坏处想。

    “下官受教了……”

    范仲淹硬着头皮回了一句。

    寇季见范仲淹神情,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他缓缓张口,疑问道:“范兄,你有没有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范仲淹一愣,愕然张大嘴。

    “这……这话是那位先贤说的……”

    由不得范仲淹不惊讶,这句话,跟他心里的为官之道,不谋而合。

    偏偏他读遍了典籍,也没看到过这句话。

    自然忍不住发问。

    寇季挑起了眉头,似笑非笑的道:“一个老乞丐说的,我见他说的这话有几分道理,就赏了他一些钱财,顺便记下了这句话。”

    范仲淹闻言,急了,“此人可是大才,怎会沦落成乞丐。判官还能不能找到他?判官若能提携此人,此人以后必定大有一番作为。”

    寇季吧嗒了一下嘴,感叹道:“我也想提携他啊,可是他不识趣啊。”

    范仲淹拍了拍矮几,长叹道:“可惜了……”

    寇季笑道:“放心吧……本官能找到此人,也会想办法提携他的。总不能浪费了人才。”

    范仲淹闻言,认真的道:“判官若是能找到此人,一定要为下官引见一下。”

    寇季心里笑着,嘴上却随口应付着,“放心放心,本官迟早会帮你引见此人的。”

    范仲淹拱了拱手,“下官多谢判官。”

    寇季摆了摆手,道:“言归正传……本官觉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合本官为官之道。本官也希望你记住这句话。

    我辈为官,为的是百姓,为的是天下。

    以后不论身处何位,都不能忘了本心。”

    范仲淹站起身,向寇季躬身一礼,郑重的道:“下官早已将这话,记在了心里。”

    范仲淹听到寇季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为为官之道,心里对寇季的偏见也淡了不少,隐隐有一种跟寇季深交的打算。

    寇季看出了范仲淹的心思,却没有开口跟他拉交情。

    今日他跟范仲淹说了这么多,已经足够范仲淹消化一段时间了。

    再多说,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过犹不及的道理,寇季还是懂得。

    范仲淹见寇季端着茶杯,不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在喝茶,他愣了愣。

    随后似乎想起了什么,赶忙道:“不知判官今日招下官过来,有何要事?”

    他们二人说了半天话。

    范仲淹还不知道寇季今天招他过来的目的呢。

    寇季放下了茶杯,笑道:“私底下的时候,你就别老是判官判官的称呼我了。你年长,我年幼。我托大称你一声范兄,你称我一声寇兄弟即可。”

    范仲淹一愣,有些不适应的拱了拱手,道:“寇兄弟……”

    寇季点头道:“范兄,今日找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

    “什么?”

    “想不想升官?”

    “什么?!”

    范仲淹猛然站起身,一脸惊愕。

    他刚升官没多久,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要升官。

    他有些不敢相信。

    以前他在外为官的时候,总是听同僚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升官就跟跑马似的,一会儿窜一节。

    以前他不敢相信,现在仍然不敢相信。

    他不明白,寇季为何对他这么好,刚帮他升了官,又要帮他升官。

    论交情,两个人在此之前没有什么交情,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

    论亲戚,两个人一个姓寇,一个姓范,一个是宰相长孙,一个是拖油瓶的出身,八杆子也打不到一撇。

    寇季摆摆手,让范仲淹坐下,提醒道:“别那么激动……我只是随口一问,能不能帮你升官,还得看你的造化。

    而且也不是现在,还得等许久。”

    听到寇季这话,范仲淹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以为寇季现在就要帮他升官。

    要真是如此的话,他肯定拔腿就跑。

    寇季跟他素不相识,偶尔听到了他的才能,随手提携他一下,他能理解。

    可寇季帮他火速提干的话,那他就不得不怀疑一下,寇季是不是对他有所图谋。

    他到了汴京城多日,多少也听到了一些有关于寇季的风声。

    有人传言称,寇季好男风,特地从死牢里救了一个长的比女人还俊俏的少年,纳入府中。

    虽说这传言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可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范仲淹之前不信这个传言,可寇季真要帮他火速提干的话,他估计就会信了那个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