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李涛的愿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八三章李涛的愿景
看着眼前唱着双簧的这两个伙伴,林啸不禁有些好笑,但同时,他的内心也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对于杭州这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城来说,带走区区八千张吃饭的嘴,简直就如同杯水车薪,可就算这样,这俩家伙还是喜出望外,乐得跟过年吃饺子似的,可见他们内心的压力之大。
林啸知道,别看他们嘴上不说,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其实,他俩面临的局面必定十分困难,只不过都在拼命硬扛,不想让他林啸为难而已。
林啸自忖,自穿越到这个民不聊生、前路险恶的黑暗年代,要是没有这帮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老伙计,只靠自己单枪匹马,别说干一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不能顺利活下去,恐怕都是个问题。
夏博敏等老战友自不必多言,那都是当初就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过命兄弟,可是,李涛这个老情报员,不但年长自己十多岁,论起在后世的级别和资格,也要远强过自己。
可是,他硬是不显山不露水,甘当幕后帮手,默默地为稳定后方倾尽全力……
说实话,作为后世一名来自基层的专业军官,林啸的战略眼光,以及规划和组织能力、对于局势的掌控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
短短一年的时间,在战友们的协助下,他通过一连串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将一支区区数百人的队伍,急剧扩充到了拥有数万人的,一支作风优良的,具有强大力量的准现代化军队。
正因为林啸的果断决策,他们不仅在这片满目疮痍、饿殍遍地的国土上,很好的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甚至还有余力救济灾民,每到一地便赈灾放粮、恢复生产。
但是,在林啸的心目中,和李涛比起来,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自叹不如。
面对突然到来的,掌控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走向的机会,在众多穿越众中,除了领兵打仗,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确实无人及得上李涛。
这个在后世从事秘密工作,长期混迹于东西方各国,以不同面目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同各路大神都交过手的高级情报员,完全称得上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自广东接手土改以及后勤工作以来,李涛在政务方面的才华,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别的不说,在短短数月内,他就摸索出了一套,在眼下的华夏大地上最复杂,也最行之有效的军需后勤制度。
这是为了配合林啸,准备与清军、以及众多西方殖民者——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决战,而量身定制的“社会软件”,并借此探出了中国农业社会动员力的短期极限。
通过数月的土改和动员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李涛等人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一、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目标的驱动下,只有借助土改建立的基层组织,才能在短期内动员起来庞大的人力物力。
二、基于农业社会的短期动员成本巨大且不可持续,在真正的工业力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因此,下一阶段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全面工业化。
在李涛看来,中国,惟有弯道超车,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才能应对整个世界的大变局。
而在此之前,必须首先改造农村,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才能得到足够的变革力量。
李涛曾熟读《孙子兵法》,里面有句话就是说的军需后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关于“取用于国”,曹操有注:“兵甲战具,取用国中。”,宋人梅尧臣亦言:“军之须用取于国。”
其实这段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强调“国”必须有充足的“用”,才能够保证军需供应。
这一点,在近代世界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恰恰是近代中国所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作战装备的不断进步,是否有先进、完备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胜败至为重要。
很不幸,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无论在工业上、商业上,此刻都已经落后于西方各国,那么,即使动员起了奋发图强的精神,也必须先加强它自己的力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的国家进行竞争。
李涛认定,面对战争的威胁,要想保证国家的主权完整与国土安全,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工业,让国内的工业产量不断提高,一旦出现战事,才能够充分提供军事部门的各种基本需求。
李涛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全力以赴,集全国之力,保护那些在产业结构上,或在国家安全保障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产业,快速增进整体国力,服务于林啸规划的,未来的一系列扩张行为。
在李涛的愿景中,下一步的中原战役,以及在华北大地上的一系列反攻作战,将是对这一变革制度的总检阅,既是对农村力量动员的考验,更是为工业化积累资源的开始。
华夏新帝国,将就此完成奠基……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忙之中,林啸这边,对部队的整顿改编也没有止步。
林啸决心已下,除了总部的直属部队,刘旭磊的二团、祝俞嘉的三团、以及夏博敏的四团,在以老带新的基础上,立即着手整编、扩充为师级野战部队。
命令即将下发,林啸要求,以三个月为限,各师必须完成整编,每师以一万二千人为上限,多余的战士一律编入各地省级军区。
另外,林啸打算,以余成的钦州守备部队为独立一团;以冯素琹部为独立二团;以楚芳所部为独立三团,暂时戍守于现驻地,根据战事的发展,随时做好升级为主力部队的准备。
至于肖凯峰的老二团主力,林啸打算结束安南战役后,并入丁帅的第一团,整编为第一师,以丁帅为师长,专职中南半岛以及南海方向的陆地防御。
对于肖凯峰,这个手下唯一学员兵出身的军官,以及徐天石这个正牌狙击手,林啸准备召回国内。
他俩的任务,林啸也想好了,暂时让他们担任讲武堂教官,同时开始着手组建参谋部……
第四八三章李涛的愿景
看着眼前唱着双簧的这两个伙伴,林啸不禁有些好笑,但同时,他的内心也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对于杭州这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城来说,带走区区八千张吃饭的嘴,简直就如同杯水车薪,可就算这样,这俩家伙还是喜出望外,乐得跟过年吃饺子似的,可见他们内心的压力之大。
林啸知道,别看他们嘴上不说,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其实,他俩面临的局面必定十分困难,只不过都在拼命硬扛,不想让他林啸为难而已。
林啸自忖,自穿越到这个民不聊生、前路险恶的黑暗年代,要是没有这帮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老伙计,只靠自己单枪匹马,别说干一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不能顺利活下去,恐怕都是个问题。
夏博敏等老战友自不必多言,那都是当初就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过命兄弟,可是,李涛这个老情报员,不但年长自己十多岁,论起在后世的级别和资格,也要远强过自己。
可是,他硬是不显山不露水,甘当幕后帮手,默默地为稳定后方倾尽全力……
说实话,作为后世一名来自基层的专业军官,林啸的战略眼光,以及规划和组织能力、对于局势的掌控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
短短一年的时间,在战友们的协助下,他通过一连串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将一支区区数百人的队伍,急剧扩充到了拥有数万人的,一支作风优良的,具有强大力量的准现代化军队。
正因为林啸的果断决策,他们不仅在这片满目疮痍、饿殍遍地的国土上,很好的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甚至还有余力救济灾民,每到一地便赈灾放粮、恢复生产。
但是,在林啸的心目中,和李涛比起来,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自叹不如。
面对突然到来的,掌控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走向的机会,在众多穿越众中,除了领兵打仗,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确实无人及得上李涛。
这个在后世从事秘密工作,长期混迹于东西方各国,以不同面目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同各路大神都交过手的高级情报员,完全称得上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自广东接手土改以及后勤工作以来,李涛在政务方面的才华,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别的不说,在短短数月内,他就摸索出了一套,在眼下的华夏大地上最复杂,也最行之有效的军需后勤制度。
这是为了配合林啸,准备与清军、以及众多西方殖民者——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决战,而量身定制的“社会软件”,并借此探出了中国农业社会动员力的短期极限。
通过数月的土改和动员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李涛等人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一、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目标的驱动下,只有借助土改建立的基层组织,才能在短期内动员起来庞大的人力物力。
二、基于农业社会的短期动员成本巨大且不可持续,在真正的工业力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因此,下一阶段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全面工业化。
在李涛看来,中国,惟有弯道超车,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才能应对整个世界的大变局。
而在此之前,必须首先改造农村,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才能得到足够的变革力量。
李涛曾熟读《孙子兵法》,里面有句话就是说的军需后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关于“取用于国”,曹操有注:“兵甲战具,取用国中。”,宋人梅尧臣亦言:“军之须用取于国。”
其实这段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强调“国”必须有充足的“用”,才能够保证军需供应。
这一点,在近代世界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恰恰是近代中国所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作战装备的不断进步,是否有先进、完备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胜败至为重要。
很不幸,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无论在工业上、商业上,此刻都已经落后于西方各国,那么,即使动员起了奋发图强的精神,也必须先加强它自己的力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的国家进行竞争。
李涛认定,面对战争的威胁,要想保证国家的主权完整与国土安全,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工业,让国内的工业产量不断提高,一旦出现战事,才能够充分提供军事部门的各种基本需求。
李涛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全力以赴,集全国之力,保护那些在产业结构上,或在国家安全保障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产业,快速增进整体国力,服务于林啸规划的,未来的一系列扩张行为。
在李涛的愿景中,下一步的中原战役,以及在华北大地上的一系列反攻作战,将是对这一变革制度的总检阅,既是对农村力量动员的考验,更是为工业化积累资源的开始。
华夏新帝国,将就此完成奠基……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忙之中,林啸这边,对部队的整顿改编也没有止步。
林啸决心已下,除了总部的直属部队,刘旭磊的二团、祝俞嘉的三团、以及夏博敏的四团,在以老带新的基础上,立即着手整编、扩充为师级野战部队。
命令即将下发,林啸要求,以三个月为限,各师必须完成整编,每师以一万二千人为上限,多余的战士一律编入各地省级军区。
另外,林啸打算,以余成的钦州守备部队为独立一团;以冯素琹部为独立二团;以楚芳所部为独立三团,暂时戍守于现驻地,根据战事的发展,随时做好升级为主力部队的准备。
至于肖凯峰的老二团主力,林啸打算结束安南战役后,并入丁帅的第一团,整编为第一师,以丁帅为师长,专职中南半岛以及南海方向的陆地防御。
对于肖凯峰,这个手下唯一学员兵出身的军官,以及徐天石这个正牌狙击手,林啸准备召回国内。
他俩的任务,林啸也想好了,暂时让他们担任讲武堂教官,同时开始着手组建参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