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京!南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后,他决定一反常规,采用“东守西攻”之策,集中优势兵力于一路,重点突破云贵,直捣南明大后方,只有避实击虚,首先击溃大西军余部,夺取了他们的矿场,方能彻底遏制那支神秘队伍火器的优势。
若果能如此,那么,届时凭借兵力的优势,便能把区区数千精锐明军淹没,为此,哪怕东路暂时节节败退丢掉一些地盘,也在所不惜。
……
南京明故宫西侧,原明初五军都督府衙门内,洪承畴一行甫一抵达,便以此地为总督府,紧急召集各地将领前来议事。
南京,六朝古都,古称石头城,曾称秣陵、建业、建康、江宁、金陵。元朝时改称为集庆路,朱元璋攻占此地后,改为应天府,后决定定都于此,改称京师,以周边京畿地区为直隶,并以开封为北京,以老家凤阳为中都。
自此,南京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初时人口约有七十万,到明代中叶,人口更高达一百二十余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修造历时达二十七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城内玄武湖畔,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其中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明末的秦淮八艳名闻遐迩。
秦淮河两岸集市云集,人流如织,经济繁荣往往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明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后,改元永乐,十九年后,朱棣正式迁都北平,改称北京,将河北、天津一带称为直隶。
遂将南京改为留都,原直隶地区改为南直隶,设南京六部等机构,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行使双京制。
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后在访问北京之后,他将北京和南京作了一番比较:“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
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北京一地所有吃穿用度均由此地筹集起运,甚至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以此地为起点。
1644年二月,李自成急攻北京,有人建议明思宗朱由检迁都南京暂避,朱由检因对众臣失望而心灰意冷决意殉国,同年五月福王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了第一个南明政权。
次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改南京为江宁,将南直隶地区改称为江南省,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使明故宫建筑群遭到了很大破坏。
从此,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署驻地。
南京故宫,虽已年久失修,又被破坏,仍是一座极为庞大宏伟的建筑群,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在宫城前建有端门、承天门和金水桥,形成一个T字型广场,广场东侧为五部办公地(刑部除外),西侧则为五军都督府。
……
洪承畴很谨慎,不敢入宫居住,于是选择了五军都督府,作为自己的指挥部。
待邻近的各级重要将领抵达南京后,洪承畴与众将商议了一番,明确了战略设想,下达了作战部署令,并三令五申尽量减少劫掠,严禁再次屠城。
虽说麾下众将中好几位都是坐镇一方的诸王大吏,爵位远高于他,但因洪承畴手握上方宝剑,众王爷倒是很给他面子,纷纷领命离去。
这次,顺治确实很支持他,不仅答应他重新启用平西王吴三桂,与八旗将领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备战,还加派了满族勇士敬谨郡王尼堪前来助阵。
这位敬谨郡王尼堪,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本是亲王,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清军入关的时候,尼堪在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击败李自成平定河南之后,尼堪又跟从豫亲王多铎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很快攻破了南京,率军追击并且抓获逃到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随后又率军攻打江阴。
江阴全城百姓因抵制剃发令,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在二十多万清军携两百多门重炮围攻的情况下,杀死了清军三个王爷,十八名大将,共击毙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近十万百姓全部殉节,无一人投降,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加上清兵在城外屠杀的七万多人,此役共牺牲百姓十七万余,江阴城,由此而被誉为“忠义之邦”,而这个尼堪,正是当初参与屠城的清将之一。
顺治三年,尼堪又随豪格入陕,进攻汉中和四川,镇压张献忠部起义军,在西充斩杀了张献忠,与贝子满达海分兵平定了四川。
顺治五年,尼堪又同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平定天津一带的土寇,顺治六年,又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被晋封为敬谨亲王,不久却因为包庇阿济格私自藏匿兵器而不报,被降为郡王。
洪承畴把全军三十多万人分为三个集团,以西路军为进攻箭头,以中路军配合佯攻,借以牵制明军,而东路军,则以坚守属地为主。
其中,西路军吴三桂部,由一万多精锐满骑压阵,加上吴三桂自己的关宁铁骑以及众多杂牌汉奸队伍,总共纠集了十多万人,作为进攻主力,在肃清川西地区的反清势力的同时,兵锋直指贵州遵义。
中路军,则由敬谨郡王尼堪亲自出镇湖南长沙,麾下以一万满骑为主力,加上清协军也有十来万人,分兵驻于郴州、永州、遂宁一线,直接威胁桂北。
而东路军,则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帅,麾下共有广东驻军五六万人,另有三四万人驻守闽浙一带,以防守为主。
一应部署定当,洪承畴令人把那名神秘的人物请进来,这是他此次出征极为重要的一枚棋子。
最后,他决定一反常规,采用“东守西攻”之策,集中优势兵力于一路,重点突破云贵,直捣南明大后方,只有避实击虚,首先击溃大西军余部,夺取了他们的矿场,方能彻底遏制那支神秘队伍火器的优势。
若果能如此,那么,届时凭借兵力的优势,便能把区区数千精锐明军淹没,为此,哪怕东路暂时节节败退丢掉一些地盘,也在所不惜。
……
南京明故宫西侧,原明初五军都督府衙门内,洪承畴一行甫一抵达,便以此地为总督府,紧急召集各地将领前来议事。
南京,六朝古都,古称石头城,曾称秣陵、建业、建康、江宁、金陵。元朝时改称为集庆路,朱元璋攻占此地后,改为应天府,后决定定都于此,改称京师,以周边京畿地区为直隶,并以开封为北京,以老家凤阳为中都。
自此,南京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初时人口约有七十万,到明代中叶,人口更高达一百二十余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修造历时达二十七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城内玄武湖畔,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其中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明末的秦淮八艳名闻遐迩。
秦淮河两岸集市云集,人流如织,经济繁荣往往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明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后,改元永乐,十九年后,朱棣正式迁都北平,改称北京,将河北、天津一带称为直隶。
遂将南京改为留都,原直隶地区改为南直隶,设南京六部等机构,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行使双京制。
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后在访问北京之后,他将北京和南京作了一番比较:“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
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北京一地所有吃穿用度均由此地筹集起运,甚至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以此地为起点。
1644年二月,李自成急攻北京,有人建议明思宗朱由检迁都南京暂避,朱由检因对众臣失望而心灰意冷决意殉国,同年五月福王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了第一个南明政权。
次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改南京为江宁,将南直隶地区改称为江南省,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使明故宫建筑群遭到了很大破坏。
从此,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署驻地。
南京故宫,虽已年久失修,又被破坏,仍是一座极为庞大宏伟的建筑群,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在宫城前建有端门、承天门和金水桥,形成一个T字型广场,广场东侧为五部办公地(刑部除外),西侧则为五军都督府。
……
洪承畴很谨慎,不敢入宫居住,于是选择了五军都督府,作为自己的指挥部。
待邻近的各级重要将领抵达南京后,洪承畴与众将商议了一番,明确了战略设想,下达了作战部署令,并三令五申尽量减少劫掠,严禁再次屠城。
虽说麾下众将中好几位都是坐镇一方的诸王大吏,爵位远高于他,但因洪承畴手握上方宝剑,众王爷倒是很给他面子,纷纷领命离去。
这次,顺治确实很支持他,不仅答应他重新启用平西王吴三桂,与八旗将领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备战,还加派了满族勇士敬谨郡王尼堪前来助阵。
这位敬谨郡王尼堪,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本是亲王,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清军入关的时候,尼堪在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击败李自成平定河南之后,尼堪又跟从豫亲王多铎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很快攻破了南京,率军追击并且抓获逃到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随后又率军攻打江阴。
江阴全城百姓因抵制剃发令,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在二十多万清军携两百多门重炮围攻的情况下,杀死了清军三个王爷,十八名大将,共击毙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近十万百姓全部殉节,无一人投降,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加上清兵在城外屠杀的七万多人,此役共牺牲百姓十七万余,江阴城,由此而被誉为“忠义之邦”,而这个尼堪,正是当初参与屠城的清将之一。
顺治三年,尼堪又随豪格入陕,进攻汉中和四川,镇压张献忠部起义军,在西充斩杀了张献忠,与贝子满达海分兵平定了四川。
顺治五年,尼堪又同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平定天津一带的土寇,顺治六年,又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被晋封为敬谨亲王,不久却因为包庇阿济格私自藏匿兵器而不报,被降为郡王。
洪承畴把全军三十多万人分为三个集团,以西路军为进攻箭头,以中路军配合佯攻,借以牵制明军,而东路军,则以坚守属地为主。
其中,西路军吴三桂部,由一万多精锐满骑压阵,加上吴三桂自己的关宁铁骑以及众多杂牌汉奸队伍,总共纠集了十多万人,作为进攻主力,在肃清川西地区的反清势力的同时,兵锋直指贵州遵义。
中路军,则由敬谨郡王尼堪亲自出镇湖南长沙,麾下以一万满骑为主力,加上清协军也有十来万人,分兵驻于郴州、永州、遂宁一线,直接威胁桂北。
而东路军,则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帅,麾下共有广东驻军五六万人,另有三四万人驻守闽浙一带,以防守为主。
一应部署定当,洪承畴令人把那名神秘的人物请进来,这是他此次出征极为重要的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