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冯庸面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次带了这么多人过来,张雷的天字号舰队和郑芝龙的船队一起来围剿刘香,对于张雷来说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也就等于是这一次来就是看个热闹,现在热闹看完了,是到了要回去的时候了。<冰火#中文..
张雷将郑芝龙送出船去,然后浩浩荡荡地往广州返回,行了没多远,却是记起了海南岛,于是将乐秋给叫了过来,问道:“你们是刚刚换岗吧?海南岛那边怎么样了?”
乐秋说道:“那边情况还好吧,兄弟们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而且也没亏待他们,目前来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去那边生活也比较安稳。”
听到这个话张雷表示十分欣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这些药材在将来可都是有大用处的,叫他们好好管理。”
然后张雷他们回到广州湾,补给了燃料之后继续北上,到了松江府。这些宝船是不能够进京城去的,因为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能够给统治者带来威胁了。
舰队靠岸之后,整个码头周围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毕竟他们可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船挤在一个码头里,把这码头都给塞满了。
当然张雷不关心这些,因为他是驸马,任何时候,有权就会有特权。
船队回来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张氏商会,于是在张雷到了总部的时候,各个股东基本上都已经到来这里等候了。因为张雷荣升驸马爷和将军,连带着这些合作者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现在大家都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对张雷也就更加尊敬了起来。
已经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的张雷看到这么多股东也都在这里,便说道:“这可是今年第一次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真是不容易啊,来来来。你们说说看,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
面对张雷,大家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是因为张雷常年和上位者接触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气质。他虽然年纪不大,是在场的人里面最小的,但是大家都他都是毕恭毕敬,他这一问起来。众多合作者便一板一眼开始向他汇报起来了。
听说大家的生意都很不错,张雷十分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能够获取巨额的利润,而对于其他的合作者来说。有了张雷在后面撑腰,开拓市场显得易如反掌,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听取完大家的汇报之后。又把大家留下来吃了一顿饭。张雷这才有了闲工夫,他对冯庸说道:“很久没有关心过张氏商会的账目了,拿来给我看看吧。”
冯庸现在已经是张氏商会的超级大管家,举手投足之间都已经有了大户人家的气派,他将一本厚厚的账目交到张雷的手上,说道:“这些就是张氏商会所有的收入支出明细了。”
面对那一本有一个拳头那么厚的大书,张雷在心中顿时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特么也太多了,看这东西简直就是找虐啊。
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张雷没有办法,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地翻阅,不过看到后来的时候却也是来了兴趣,便看得更加仔细了。突然,他指着一处地方说道:“为什么这里的支出会突然多了这么多?”
冯庸凑过来一看,那里的数字是比平时要多出了很多倍,也难怪张雷会注意到,他说道:“现如今灾荒年年,许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这些支出都是拿去做善事去了,施粥买米什么的,您不是说这种事情不用禀报您的吗?所以我就自作主张了。你是不知道,张氏商会的这几年的最大的支出就是救灾了。”
他这么一说张雷就明白了,他知道冯庸是不会说谎的,一来因为张雷已经是驸马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敢欺瞒;二是救灾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隐瞒得了的,若是有心思的话一查就会知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好,看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你执行得很是彻底嘛,这个值得嘉奖。不过这灾荒有这么严重吗?最近几年老是出这样的问题,这不对啊,赈灾不是办法,得想个法子让老百姓们自力更生才是。”张雷对于崇祯年间的天灾估计严重不足。
冯庸说道:“您是不知道,现在大半个明朝都是颗粒无收啊,您看都多久没下过雨了?大家都是各自逃难,我都听说了好多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了,唉,真是老天爷不开眼啊。”
张雷转念一想觉得也是,如果不是实在逼得没有活路了谁会去造反啊?崇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最爱民的皇帝,若是生在治世,恐怕会有一番大作为,无奈老天爷开玩笑,冰川时代可不是那么好度过的。
“那既然粮食都颗粒无收了,那咱们的粮食是从哪来的?”张雷突然想起来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巢县,所有的粮食都是从巢县运送出去的,因为推广了高产作物,所以有剩余的粮食。而且这样的天气还不足以对这些粮食造成很大的影响。”冯庸说。
张雷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说道:“那按照你这么说的话,我如果将那些高产作物推广到全国,岂不是会大大增加粮食产量?”
冯庸在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是全国都能够种植玉米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的话,应该是能够应付饥荒的。”
这个结果让张雷十分高兴,他开始对饥荒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本打算从巢县开始一点点铺开种植,这样会稳妥而且保险,最主要的是如果有了试点证明效果很好的话就不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了。
但是今天查账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可能再这样慢吞吞地推广下去了,必须全国大范围种植才能够满足粮食供应。而这个决定只有作为皇帝的崇祯能够下达。
想到这里,张雷决定上京城去找崇祯。他问冯庸道:“既然这些钱大部分都拿去赈灾了,应该会有赈灾的账本和有关高产作物收成的记录吧?”
“那是自然的,任何收入支出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我这就帮你拿过来。”冯庸赶紧说道。
张雷随意翻了翻他拿过来的账本,然后说道:“你跟着我去京城,我带你去见皇上。”
“啊?皇上?”一听到张雷居然要带自己面见皇帝,冯庸顿时吓得有些腿软。
张雷笑道:“就是皇上,而且是要上早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我要说服皇上在全国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你就负责将巢县的高产粮食种植发展的情况向皇上汇报汇报。你是我的大管家,以后少不了这样的机会,这第一次可不能给我丢脸。”
冯庸半是欣喜半是惶恐地答应了下来,然后便开始准备材料去了。张雷吩咐罗德曼和姜玉阳带着船只回去休整待命,过了几天的时间便让冯庸陪同着到京城去了。
京城的繁华让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冯庸大开眼界,跟在张雷的后面,他兴奋得左顾右盼,到了驸马府,看到眼前的大宅子,更是惊叹连连。
张雷将他引进屋里面去,首先看到的便是苏彤,对于她冯庸自然是认得的,不过却是不知道两人的关系,经过张雷的说明之后他才恍然大悟,赶紧跪下来叫道:“驸马夫人。”
苏彤笑吟吟地将他扶起来,然后亲自介绍徐敏和碧瑶,听说冯庸是张雷生意上面最得力的助手,碧瑶和徐敏也是对他十分恭敬。
天色已晚,张雷让下人准备了一大桌好饭菜招待了冯庸,又安排了客房给他歇息,三更天的时候便又差人去叫了他起来,洗漱完毕吃了早点便朝皇宫去了。
对于上早朝这件事情崇祯已经是给了张雷十分的特权了,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自大明朝建国以来恐怕他是第一个。
看到张雷带了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来,官员们显得十分好奇,有几个关系还算是不错的过来问了,张雷都故作神秘不回答,只是说待会儿上了朝就知道了。
崇祯是知道的,张雷没事不回上朝,一旦上朝肯定是有事的,这一次见他带了人来更是好奇,便顾不得其他的,首先问张雷道:“张爱卿,这位是何许人也?”
张雷回答道:“这位是张氏商会的管家,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是他在管理。”
“那张爱卿将他带到这里来的意思是?”崇祯问道。
张雷说道:“如今天下灾祸不断,饥荒更是严重,张氏商会一直在赈灾。冯庸,你把赈灾的情况说一下。”
冯庸赶紧跪在地上,将张氏商会赈灾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这其中还特别说明了是遵循张雷的指示。
对于张氏商会的行为,崇祯大加赞赏,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得好,做得更好,有了张爱卿,真的是省了朕不少的事情啊。”
张雷赶紧回答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皇上分忧,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崇祯饶有兴致地问道:“咱先不说这个,你带他过来可不仅仅是向朕汇报这么简单吧?”
这一次带了这么多人过来,张雷的天字号舰队和郑芝龙的船队一起来围剿刘香,对于张雷来说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也就等于是这一次来就是看个热闹,现在热闹看完了,是到了要回去的时候了。<冰火#中文..
张雷将郑芝龙送出船去,然后浩浩荡荡地往广州返回,行了没多远,却是记起了海南岛,于是将乐秋给叫了过来,问道:“你们是刚刚换岗吧?海南岛那边怎么样了?”
乐秋说道:“那边情况还好吧,兄弟们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而且也没亏待他们,目前来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去那边生活也比较安稳。”
听到这个话张雷表示十分欣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这些药材在将来可都是有大用处的,叫他们好好管理。”
然后张雷他们回到广州湾,补给了燃料之后继续北上,到了松江府。这些宝船是不能够进京城去的,因为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能够给统治者带来威胁了。
舰队靠岸之后,整个码头周围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毕竟他们可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船挤在一个码头里,把这码头都给塞满了。
当然张雷不关心这些,因为他是驸马,任何时候,有权就会有特权。
船队回来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张氏商会,于是在张雷到了总部的时候,各个股东基本上都已经到来这里等候了。因为张雷荣升驸马爷和将军,连带着这些合作者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现在大家都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对张雷也就更加尊敬了起来。
已经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的张雷看到这么多股东也都在这里,便说道:“这可是今年第一次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真是不容易啊,来来来。你们说说看,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呢?”
面对张雷,大家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是因为张雷常年和上位者接触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气质。他虽然年纪不大,是在场的人里面最小的,但是大家都他都是毕恭毕敬,他这一问起来。众多合作者便一板一眼开始向他汇报起来了。
听说大家的生意都很不错,张雷十分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能够获取巨额的利润,而对于其他的合作者来说。有了张雷在后面撑腰,开拓市场显得易如反掌,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听取完大家的汇报之后。又把大家留下来吃了一顿饭。张雷这才有了闲工夫,他对冯庸说道:“很久没有关心过张氏商会的账目了,拿来给我看看吧。”
冯庸现在已经是张氏商会的超级大管家,举手投足之间都已经有了大户人家的气派,他将一本厚厚的账目交到张雷的手上,说道:“这些就是张氏商会所有的收入支出明细了。”
面对那一本有一个拳头那么厚的大书,张雷在心中顿时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特么也太多了,看这东西简直就是找虐啊。
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张雷没有办法,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地翻阅,不过看到后来的时候却也是来了兴趣,便看得更加仔细了。突然,他指着一处地方说道:“为什么这里的支出会突然多了这么多?”
冯庸凑过来一看,那里的数字是比平时要多出了很多倍,也难怪张雷会注意到,他说道:“现如今灾荒年年,许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这些支出都是拿去做善事去了,施粥买米什么的,您不是说这种事情不用禀报您的吗?所以我就自作主张了。你是不知道,张氏商会的这几年的最大的支出就是救灾了。”
他这么一说张雷就明白了,他知道冯庸是不会说谎的,一来因为张雷已经是驸马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敢欺瞒;二是救灾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隐瞒得了的,若是有心思的话一查就会知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好,看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你执行得很是彻底嘛,这个值得嘉奖。不过这灾荒有这么严重吗?最近几年老是出这样的问题,这不对啊,赈灾不是办法,得想个法子让老百姓们自力更生才是。”张雷对于崇祯年间的天灾估计严重不足。
冯庸说道:“您是不知道,现在大半个明朝都是颗粒无收啊,您看都多久没下过雨了?大家都是各自逃难,我都听说了好多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了,唉,真是老天爷不开眼啊。”
张雷转念一想觉得也是,如果不是实在逼得没有活路了谁会去造反啊?崇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最爱民的皇帝,若是生在治世,恐怕会有一番大作为,无奈老天爷开玩笑,冰川时代可不是那么好度过的。
“那既然粮食都颗粒无收了,那咱们的粮食是从哪来的?”张雷突然想起来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巢县,所有的粮食都是从巢县运送出去的,因为推广了高产作物,所以有剩余的粮食。而且这样的天气还不足以对这些粮食造成很大的影响。”冯庸说。
张雷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说道:“那按照你这么说的话,我如果将那些高产作物推广到全国,岂不是会大大增加粮食产量?”
冯庸在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是全国都能够种植玉米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的话,应该是能够应付饥荒的。”
这个结果让张雷十分高兴,他开始对饥荒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本打算从巢县开始一点点铺开种植,这样会稳妥而且保险,最主要的是如果有了试点证明效果很好的话就不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了。
但是今天查账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可能再这样慢吞吞地推广下去了,必须全国大范围种植才能够满足粮食供应。而这个决定只有作为皇帝的崇祯能够下达。
想到这里,张雷决定上京城去找崇祯。他问冯庸道:“既然这些钱大部分都拿去赈灾了,应该会有赈灾的账本和有关高产作物收成的记录吧?”
“那是自然的,任何收入支出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我这就帮你拿过来。”冯庸赶紧说道。
张雷随意翻了翻他拿过来的账本,然后说道:“你跟着我去京城,我带你去见皇上。”
“啊?皇上?”一听到张雷居然要带自己面见皇帝,冯庸顿时吓得有些腿软。
张雷笑道:“就是皇上,而且是要上早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我要说服皇上在全国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你就负责将巢县的高产粮食种植发展的情况向皇上汇报汇报。你是我的大管家,以后少不了这样的机会,这第一次可不能给我丢脸。”
冯庸半是欣喜半是惶恐地答应了下来,然后便开始准备材料去了。张雷吩咐罗德曼和姜玉阳带着船只回去休整待命,过了几天的时间便让冯庸陪同着到京城去了。
京城的繁华让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冯庸大开眼界,跟在张雷的后面,他兴奋得左顾右盼,到了驸马府,看到眼前的大宅子,更是惊叹连连。
张雷将他引进屋里面去,首先看到的便是苏彤,对于她冯庸自然是认得的,不过却是不知道两人的关系,经过张雷的说明之后他才恍然大悟,赶紧跪下来叫道:“驸马夫人。”
苏彤笑吟吟地将他扶起来,然后亲自介绍徐敏和碧瑶,听说冯庸是张雷生意上面最得力的助手,碧瑶和徐敏也是对他十分恭敬。
天色已晚,张雷让下人准备了一大桌好饭菜招待了冯庸,又安排了客房给他歇息,三更天的时候便又差人去叫了他起来,洗漱完毕吃了早点便朝皇宫去了。
对于上早朝这件事情崇祯已经是给了张雷十分的特权了,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自大明朝建国以来恐怕他是第一个。
看到张雷带了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来,官员们显得十分好奇,有几个关系还算是不错的过来问了,张雷都故作神秘不回答,只是说待会儿上了朝就知道了。
崇祯是知道的,张雷没事不回上朝,一旦上朝肯定是有事的,这一次见他带了人来更是好奇,便顾不得其他的,首先问张雷道:“张爱卿,这位是何许人也?”
张雷回答道:“这位是张氏商会的管家,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是他在管理。”
“那张爱卿将他带到这里来的意思是?”崇祯问道。
张雷说道:“如今天下灾祸不断,饥荒更是严重,张氏商会一直在赈灾。冯庸,你把赈灾的情况说一下。”
冯庸赶紧跪在地上,将张氏商会赈灾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这其中还特别说明了是遵循张雷的指示。
对于张氏商会的行为,崇祯大加赞赏,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得好,做得更好,有了张爱卿,真的是省了朕不少的事情啊。”
张雷赶紧回答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皇上分忧,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崇祯饶有兴致地问道:“咱先不说这个,你带他过来可不仅仅是向朕汇报这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