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派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昆仑”也来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是虚构的仙境之地。<ww。ieng>
《十洲记》中昆仑:
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
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于珉城,象网辅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覌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离合火生,而光兽生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于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于长洲。高风鼓于群龙之位,畅灵符于瑕丘。至妙玄深,幽神尽,真人隐宅,灵陵所在。**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摽末尔。
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于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觌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当心有覌于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剫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尔。
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昔也传授年限正同尔。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术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意也。
1.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唐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仑单舸接得阳迈。”唐张籍《昆仑儿》诗:“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昆仑奴”的省称。
唐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仑各二。”
.泛指奴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昆仑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昆仑奴”。
.特指昆仑奴磨勒。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昆仑秘术来传受。”清顾彩《髯樵传》:“女泣如雨,诉**状,愿公为昆仑。”参见“昆仑奴”。
.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阎氏,体黑麻面,故谓之阎昆仑。”
.指玉制酒器。
唐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
.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仑。”原注:“酒名。”参见“昆仑觞”。
.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昆仑。”《云笈七签》卷十七:“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梁丘子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
.山名。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指汉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昆仑道”。
.古障塞名、一名昆仑障。西汉置。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东晋南朝时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
《南齐书?王琨传》:“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按,昆仑,同“昆仑”。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中国古代泛称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以至东非之人为昆仑。
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竺芝《扶南记》、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古岛屿名。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
《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
《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8).广大无垠貌。昆,通“浑”。
汉扬雄《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司马光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族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回族视习武为“圣行”。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风水,星相)五类。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师张道陵)、全真南宗(祖师张伯端)、全真北宗(祖师王重阳)、真大宗(祖师张清志)、太一宗(祖师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与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近现代道教就纯宗教方面分之,主要分为五个派别——积善、经典(妙真道)、丹鼎、符箓、占验。而最有影响的则是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史上较有影响的有7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天师道、阁皂宗、闾山派、六壬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源于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净明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由卫州〔即今河南淇县〕人萧抱珍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上清派及其支派茅山宗
武当派:明代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
明朝以后,道教主要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除隐宗妙真道,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系谱共有八十七派,实际上有些只是系谱的续字,不是独立一派。(据教内所传应为36天教及72地教,总共应108教派。)
“昆仑”也来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是虚构的仙境之地。<ww。ieng>
《十洲记》中昆仑:
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
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于珉城,象网辅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覌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离合火生,而光兽生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于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于长洲。高风鼓于群龙之位,畅灵符于瑕丘。至妙玄深,幽神尽,真人隐宅,灵陵所在。**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摽末尔。
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于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觌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当心有覌于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剫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尔。
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昔也传授年限正同尔。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术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意也。
1.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唐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仑单舸接得阳迈。”唐张籍《昆仑儿》诗:“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昆仑奴”的省称。
唐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仑各二。”
.泛指奴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昆仑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昆仑奴”。
.特指昆仑奴磨勒。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昆仑秘术来传受。”清顾彩《髯樵传》:“女泣如雨,诉**状,愿公为昆仑。”参见“昆仑奴”。
.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阎氏,体黑麻面,故谓之阎昆仑。”
.指玉制酒器。
唐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
.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仑。”原注:“酒名。”参见“昆仑觞”。
.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昆仑。”《云笈七签》卷十七:“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梁丘子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
.山名。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指汉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昆仑道”。
.古障塞名、一名昆仑障。西汉置。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东晋南朝时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
《南齐书?王琨传》:“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按,昆仑,同“昆仑”。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中国古代泛称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以至东非之人为昆仑。
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竺芝《扶南记》、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古岛屿名。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
《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
《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8).广大无垠貌。昆,通“浑”。
汉扬雄《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司马光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族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回族视习武为“圣行”。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风水,星相)五类。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祖师张道陵)、全真南宗(祖师张伯端)、全真北宗(祖师王重阳)、真大宗(祖师张清志)、太一宗(祖师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与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近现代道教就纯宗教方面分之,主要分为五个派别——积善、经典(妙真道)、丹鼎、符箓、占验。而最有影响的则是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史上较有影响的有7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天师道、阁皂宗、闾山派、六壬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源于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净明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由卫州〔即今河南淇县〕人萧抱珍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上清派及其支派茅山宗
武当派:明代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
明朝以后,道教主要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除隐宗妙真道,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系谱共有八十七派,实际上有些只是系谱的续字,不是独立一派。(据教内所传应为36天教及72地教,总共应108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