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蓄势待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年初冬季的时候,视野也拉回到南海的万顷波涛之上。
因为海路的烟波浩渺、隔绝消息,赵云的部队其实早在198年底的冬天,就对林邑国展开了军事行动。
但他战斗的发起、动手的经过,一直没有传回北方,迟迟不为刘备君臣所知。
如前所述,赵云南下交州、备伐林邑,那还是去年八月份的事情,后来是九月初抵达侯官、九月中抵达揭阳,算是海路行军到交州境内。
进入交州地界后,赵云也不着急,他知道林邑的军事实力不足为虑,关键还是后勤补给和环境适应,那才是灭林邑的最大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先让部队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
所以在揭阳短暂盘桓两日,赵云便第一时间召集鲁肃派来配合他的官员,询问蛮夷贼情、地理气候。
“大军远征,这次还得走海路,不得不慎。林邑人战力或许不足为惧,兵甲不坚利,最大的倚仗也只是战象,而我军已经掌握了破战象的战法。
所以最大的危险,还是不熟气候地理、毒虫瘴气。诸位久在鲁使君麾下任职,这两年子敬也多有安排打探,诸位觉得大军南下有什么该特别注意的,请务必知无不言。”
面对赵云的垂询,大部分鲁肃派来的交州后勤官员,倒也说不出非常明细的所以然来,只是大致含糊地说:
“赵将军,林邑瘴疠、毒虫,确实比交趾更为凶险。只要比照在交趾时的防备措施,再多加小心,便能应付。而林邑炎热,也是更过于交趾,如忧其酷暑,可争取尽量寒冷腊月作战、速战速决。”
赵云对这个答案挺不满意:“子敬督造福船已两年有余,先造的商船队,后造的战船,还让商船队假借行商实则打探夷情,你们拿回来的就是这种笼统说法?没有真知灼见、详实细节的么?
林邑毕竟在交趾郡更南千里之外,最远不知有多少纵深,我们若以对交趾的地理气候揣测林邑、筹备军需,说不定会陷大军于未知之境!”
部分交州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应付。他们这两年把南海的航线、风向这些搞清楚,觉得已经挺不错了,为大军渡海行军扫清了技术障碍。
主要是那些人真心觉得蛮夷没什么独到之处,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自然不会真的走心仔细观察,更不会细致到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防病习俗。
鲁肃在最初督造船只阶段,还是亲自诸事过问的,但从197年开始,因为跟孙策翻脸,鲁肃还要兼管给李素的部队提供军需后勤,也跟着北上了,这儿后续的事情没时间亲自用心。
下面的基层官员,也就因为看不起蛮夷,而略有懈怠。
这种优越感,就好比后世国内很多人看其他肤色的人种,都觉得同一类肤色的人种都长得差不多,懒得去分辨他们内部的细微差别。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此刻赵云对准备工作的精益求精,正好给了个别用心的年轻基层官员表现机会。
只见鲁肃手下一名负责督领某支福船商队、打探夷情的小官,越众而出向赵云禀报:
“禀将军,林邑除了比交趾更炎热瘴疠,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林邑国土狭长,沿着海岸分布,但其地远不如交趾郡,多有大河沼泽。旧都本为我大汉日南、象林等地,但旧都城边河流也不过数十里即入海,难以灌溉种稻。
唯有林邑国土最南之地,才有大江河入海的肥沃平原,比流经交趾郡的红河更大,是该国立国后主要种稻区域。自与我大汉交恶后,林邑王区氏、外戚范氏恐我大汉报复,在肥沃的大河入口另立陪都,以免旧都离边境太近,被我大汉一鼓尔破。
我之前曾航行抵达此大河河口,寻当地土人贸易,画下地理图本,回程后还特地请教过熟悉蛮务的滇州调任同僚,言此大河便是滇州的澜沧水、在流出滇州地界后,在崇山莽林中再蜿蜒不知三四千里,方抵林邑国新都。
所以,正因林邑国土少大河,故该国虽不缺水,但绝大部分国土多靠连日多雨、搜集雨水、天然蓄水湖泊供给百姓,而不靠江河取水。
林邑南部,虽然也广种水稻,但只是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城邑周边种植,便如前述澜沧水两岸。
其余乡野之地,尤其是漫长的沿海瘠薄之地,林邑人不修水利,少种稻谷,多种耐盐杂树。只事稼穑,却不灌溉施肥,任谷木自生自灭。
我军如若从海路攻入林邑,还要担心的一点,那就是当地百姓都少有食用林邑稻,稻米只是林邑富人用于收税、囤积财富的粮食,普通人则吃草木之实、果树木干之粉。
我军如果缴获不到他们的粮米,又吃不惯当地的木头,就只有速战速决,靠海船随军运去军粮。
不过,好在林邑自我大汉故地日南郡以南,所有城邑均无城墙,便是国都也只有木栅。所以不存在据城死守相持,只要野战歼灭敌军,便可决定胜局。”
这番话有条有理,有详有略,说完之后,不仅赵云眼前一亮,就连其他鲁肃手下的同僚官员,也对这个执掌一支商船队的年轻小官刮目相看。
虽然这些内容有点匪夷所思,与外人的刻板印象有很大不同。但细细想来,还是有很多干货,凭空编造不出来,至少是脚踏实地调研过了。
毕竟哪怕是21世纪的国人,一说起越南,都会有个刻板印象,觉得“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所以全境只要有平地,都是高产的水稻区”。
毕竟林邑稻/占城稻就是那儿传过来的嘛,发源地还能不擅长种水稻?
但事实上,后世的越南,也只是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九龙江冲积平原几个地方集中巨量产水稻。
大部分漫长贫瘠的、无大河注入的海岸线,哪怕有植被农耕区,也种不了水稻,都是种的相对耐盐碱的经济作物。说白了,就是地理环境多山缺河,所以国土才那么狭长——
历史上法国人19世纪来割殖民地的时候,割成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国土宽的地方地皮肥沃,值得深入内陆割占。
而割得窄的地方,就是因为贫瘠多山烂地,所以只割海岸线边一丁点,稍微深入内陆,白送给法国人一开始都不要(当然后来工业发达、过了几十年第二次来扩大殖民时又要了,那是后话,所以才有了老挝)。
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人,却能够克服这方面的“刻板印象”,打探到这个程度的敌国地理特征、后勤供给难点,并略加科学分析,已经挺不错了。
赵云听后,捻须嘉许:“汝乃何人?是何出身?现居何职?”
那个鲁肃手下管商船队打探情报的小官答道:“属下步骘,章武元年同宾贡科明算出身,十七岁入仕。中举后被司空府功曹暂代吏部除授,拨到荆州鲁使君帐下,分管部分海船通商,历任至今。”
按照朝廷法度,科举取仕是要吏部统一铨选分配官职的。不过两年多前第一科考试的时候,因为组织准备工作仓促,当时刘备在派李素到襄阳上任时,额外发了一道特旨。
临时授权那一年的南场科举取仕,录取来的候补官员,李素都能直接在他总督的南方各州境内授予官职。
这是一项非常大的人事特权,要不是特殊时期、第一次搞,刘备也不至于如此放权,因为这是很容易导致割据的。也就李素这么受刘备信赖的人,才事急从权偶尔为之。
于是乎,那一年帮忙建议授官的实权,就落到了司空府功曹从事张松、王累等几人手中。因为李素太忙,那些刚考中的候选小官具体怎么分配,李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亲自来拟。
只能是张松组织一个班子讨论,先按照哪些官位有缺、大致把人排进去,然后拿名单给李素看,李素最后拍板微调。
李素懒得微调的那些,就直接按张松等人草拟的意见发下去了。那一波,着实让张松捞到了一大票官场人情——
李素本人心里对这一点当然也是门清,但他就是念在张松在首届南场科举的组织中,帮他做了不少事情,平衡各方利益稳住局面。
张松当时还把得罪人的活儿揽过去了,就像法正为刘备本人做的那些背黑锅的操作一样。所以李素事成之后,要奖励张松,就给他这么一次隐性权力。
还别说,因为章武元年南场科举取上来的官,都是张松分配的职务,后来多年后总算是成为张松仕途上继续往上爬的一个助力。
张松后来也算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勉强爬到了上卿的级别,晚年还得到了荣誉性的三公职务。考虑到这一世的张松并未为刘备李素建立什么定鼎基业的奇功,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仕途很顺利了。
……
这些后话暂且不提,反正这步骘的出仕,也算是机缘巧合,阴差阳错。
就血统和家族而言,步骘和罪将桥蕤手下那个书记员的女儿步练师,还算是远房堂兄妹关系,比步练师年长几岁。
196年袁术覆灭时,步练师才九岁,被李素抓住之后,赏赐给了庞统,算是补偿“小桥宁死都不肯被丑男奴役”这事儿对庞统造成的伤害。
如果没有李素导致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历史上步骘和步练师等族人都该是袁术灭掉后南渡长江移民,才被孙权发掘,步骘还依靠过一部分裙带关系,才少年得官。
现在袁术的桥蕤系地盘都是刘备夺取的,这些人自然流落到了刘备的辖区。
好在步骘学问还行,这一世虽然没机会靠远房堂妹的裙带关系得到大人物的认识,但那年李素开了科举,而且对沦陷区的宾贡科,参考条件还比较宽松,不用太守举荐,也没法围标。
有真本事的人,只要能从同郡士人中间杀出重围,便能有官做,步骘就杀了出来。
来到鲁肃手下后,鲁肃当时正被李素交代,要搞“福船造船业”,先搞商船积累经验、探索南海商路,然后再造福船战船。因为是新拓展的业务,鲁肃手下有些人才缺口,就把分给他的稍微懂点数学和实务的都往这块事务上填。
这种新开辟的工作领域,是最容易让新人的才干显露冒头的。干了一两年,鲁肃发现步骘这人擅长处理夷务,跟蛮夷或者是外国人打交道——
毕竟历史上步骘在孙权手下,也是以抚察山越蛮夷事务著称,做到交州刺史。鲁肃挖掘出他这方面的特性后,最近一年,就让步骘负责了一支商船队。
去交州南部沦陷区甚至林邑国沿海,假借通商之名,打探南海情况,顺便刺探军情,搜集地理信息。
这才有了此刻在赵云面前献策、帮忙处理夷务的机会。
赵云通盘了解完步骘介绍的情况后,决定采用一个更持重的推进策略,做好万全准备:
“很好,那我们交州地界,那些已经与林邑人接壤的、或者被林邑人攻入沦陷的地方暂且不论,其余各郡县,可有地理气候、植被作物,与林邑尽量相近的所在?可供我大军暂时适应林邑南部环境的?”
其他鲁肃手下的文官,听了赵云这个问题时,也是暗暗懊悔。他们都知道,要是能帮赵将军解惑这个问题,那可是一个重大的露脸表现机会,等于是参赞了灭国之战的军机。
可惜,他们同样没准备这方面的资料。
步骘想了想,说道:“要在交州找与林邑气候、作物完全相似的地方,倒也困难。因为林邑之地普遍在交州以南千里,其国都更是距离交州南界两千里。
冬季交州任何地方都远不如林邑炎热,倒是春秋时日在林邑之北,部分时候冷热相似。
不过,要想找到百姓稼穑饮食与林邑风俗相若、并且也是缺河靠雨水的地方,倒是可以找到,便是南海郡最南段的朱崖县。
朱崖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大陆相连,为往南凸出的半岛,另一部分便是朱崖洲。朱崖洲上,地理与交州其余各郡皆不同。
交州其余各郡县,多沿郁水(珠江)及其支脉分布,百姓靠河水灌溉日用,沿海滩涂也多泥淖浑浊,为郁水冲积搅起海底淤浊所致,海鱼也因此繁杂。
朱崖洲南部,海岸漫长而缺河,又远离陆地,故而海水澄净,缺鱼缺灌。当地狸蛮(今黎族)也因此罕有种稻,靠草木之实与树干为食,近似林邑沿海诸蛮。”
赵云闻言,沉吟良久:“那就先过去看看,大军南下之消息也绝对别先暴露给林邑人知道。务必等大军彻底适应只用,再择机出击,务必一击而中。”
赵云决定让部队先适应一下林邑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再击破林邑。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年初冬季的时候,视野也拉回到南海的万顷波涛之上。
因为海路的烟波浩渺、隔绝消息,赵云的部队其实早在198年底的冬天,就对林邑国展开了军事行动。
但他战斗的发起、动手的经过,一直没有传回北方,迟迟不为刘备君臣所知。
如前所述,赵云南下交州、备伐林邑,那还是去年八月份的事情,后来是九月初抵达侯官、九月中抵达揭阳,算是海路行军到交州境内。
进入交州地界后,赵云也不着急,他知道林邑的军事实力不足为虑,关键还是后勤补给和环境适应,那才是灭林邑的最大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先让部队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
所以在揭阳短暂盘桓两日,赵云便第一时间召集鲁肃派来配合他的官员,询问蛮夷贼情、地理气候。
“大军远征,这次还得走海路,不得不慎。林邑人战力或许不足为惧,兵甲不坚利,最大的倚仗也只是战象,而我军已经掌握了破战象的战法。
所以最大的危险,还是不熟气候地理、毒虫瘴气。诸位久在鲁使君麾下任职,这两年子敬也多有安排打探,诸位觉得大军南下有什么该特别注意的,请务必知无不言。”
面对赵云的垂询,大部分鲁肃派来的交州后勤官员,倒也说不出非常明细的所以然来,只是大致含糊地说:
“赵将军,林邑瘴疠、毒虫,确实比交趾更为凶险。只要比照在交趾时的防备措施,再多加小心,便能应付。而林邑炎热,也是更过于交趾,如忧其酷暑,可争取尽量寒冷腊月作战、速战速决。”
赵云对这个答案挺不满意:“子敬督造福船已两年有余,先造的商船队,后造的战船,还让商船队假借行商实则打探夷情,你们拿回来的就是这种笼统说法?没有真知灼见、详实细节的么?
林邑毕竟在交趾郡更南千里之外,最远不知有多少纵深,我们若以对交趾的地理气候揣测林邑、筹备军需,说不定会陷大军于未知之境!”
部分交州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应付。他们这两年把南海的航线、风向这些搞清楚,觉得已经挺不错了,为大军渡海行军扫清了技术障碍。
主要是那些人真心觉得蛮夷没什么独到之处,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自然不会真的走心仔细观察,更不会细致到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防病习俗。
鲁肃在最初督造船只阶段,还是亲自诸事过问的,但从197年开始,因为跟孙策翻脸,鲁肃还要兼管给李素的部队提供军需后勤,也跟着北上了,这儿后续的事情没时间亲自用心。
下面的基层官员,也就因为看不起蛮夷,而略有懈怠。
这种优越感,就好比后世国内很多人看其他肤色的人种,都觉得同一类肤色的人种都长得差不多,懒得去分辨他们内部的细微差别。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此刻赵云对准备工作的精益求精,正好给了个别用心的年轻基层官员表现机会。
只见鲁肃手下一名负责督领某支福船商队、打探夷情的小官,越众而出向赵云禀报:
“禀将军,林邑除了比交趾更炎热瘴疠,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林邑国土狭长,沿着海岸分布,但其地远不如交趾郡,多有大河沼泽。旧都本为我大汉日南、象林等地,但旧都城边河流也不过数十里即入海,难以灌溉种稻。
唯有林邑国土最南之地,才有大江河入海的肥沃平原,比流经交趾郡的红河更大,是该国立国后主要种稻区域。自与我大汉交恶后,林邑王区氏、外戚范氏恐我大汉报复,在肥沃的大河入口另立陪都,以免旧都离边境太近,被我大汉一鼓尔破。
我之前曾航行抵达此大河河口,寻当地土人贸易,画下地理图本,回程后还特地请教过熟悉蛮务的滇州调任同僚,言此大河便是滇州的澜沧水、在流出滇州地界后,在崇山莽林中再蜿蜒不知三四千里,方抵林邑国新都。
所以,正因林邑国土少大河,故该国虽不缺水,但绝大部分国土多靠连日多雨、搜集雨水、天然蓄水湖泊供给百姓,而不靠江河取水。
林邑南部,虽然也广种水稻,但只是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城邑周边种植,便如前述澜沧水两岸。
其余乡野之地,尤其是漫长的沿海瘠薄之地,林邑人不修水利,少种稻谷,多种耐盐杂树。只事稼穑,却不灌溉施肥,任谷木自生自灭。
我军如若从海路攻入林邑,还要担心的一点,那就是当地百姓都少有食用林邑稻,稻米只是林邑富人用于收税、囤积财富的粮食,普通人则吃草木之实、果树木干之粉。
我军如果缴获不到他们的粮米,又吃不惯当地的木头,就只有速战速决,靠海船随军运去军粮。
不过,好在林邑自我大汉故地日南郡以南,所有城邑均无城墙,便是国都也只有木栅。所以不存在据城死守相持,只要野战歼灭敌军,便可决定胜局。”
这番话有条有理,有详有略,说完之后,不仅赵云眼前一亮,就连其他鲁肃手下的同僚官员,也对这个执掌一支商船队的年轻小官刮目相看。
虽然这些内容有点匪夷所思,与外人的刻板印象有很大不同。但细细想来,还是有很多干货,凭空编造不出来,至少是脚踏实地调研过了。
毕竟哪怕是21世纪的国人,一说起越南,都会有个刻板印象,觉得“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所以全境只要有平地,都是高产的水稻区”。
毕竟林邑稻/占城稻就是那儿传过来的嘛,发源地还能不擅长种水稻?
但事实上,后世的越南,也只是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九龙江冲积平原几个地方集中巨量产水稻。
大部分漫长贫瘠的、无大河注入的海岸线,哪怕有植被农耕区,也种不了水稻,都是种的相对耐盐碱的经济作物。说白了,就是地理环境多山缺河,所以国土才那么狭长——
历史上法国人19世纪来割殖民地的时候,割成这样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国土宽的地方地皮肥沃,值得深入内陆割占。
而割得窄的地方,就是因为贫瘠多山烂地,所以只割海岸线边一丁点,稍微深入内陆,白送给法国人一开始都不要(当然后来工业发达、过了几十年第二次来扩大殖民时又要了,那是后话,所以才有了老挝)。
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人,却能够克服这方面的“刻板印象”,打探到这个程度的敌国地理特征、后勤供给难点,并略加科学分析,已经挺不错了。
赵云听后,捻须嘉许:“汝乃何人?是何出身?现居何职?”
那个鲁肃手下管商船队打探情报的小官答道:“属下步骘,章武元年同宾贡科明算出身,十七岁入仕。中举后被司空府功曹暂代吏部除授,拨到荆州鲁使君帐下,分管部分海船通商,历任至今。”
按照朝廷法度,科举取仕是要吏部统一铨选分配官职的。不过两年多前第一科考试的时候,因为组织准备工作仓促,当时刘备在派李素到襄阳上任时,额外发了一道特旨。
临时授权那一年的南场科举取仕,录取来的候补官员,李素都能直接在他总督的南方各州境内授予官职。
这是一项非常大的人事特权,要不是特殊时期、第一次搞,刘备也不至于如此放权,因为这是很容易导致割据的。也就李素这么受刘备信赖的人,才事急从权偶尔为之。
于是乎,那一年帮忙建议授官的实权,就落到了司空府功曹从事张松、王累等几人手中。因为李素太忙,那些刚考中的候选小官具体怎么分配,李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亲自来拟。
只能是张松组织一个班子讨论,先按照哪些官位有缺、大致把人排进去,然后拿名单给李素看,李素最后拍板微调。
李素懒得微调的那些,就直接按张松等人草拟的意见发下去了。那一波,着实让张松捞到了一大票官场人情——
李素本人心里对这一点当然也是门清,但他就是念在张松在首届南场科举的组织中,帮他做了不少事情,平衡各方利益稳住局面。
张松当时还把得罪人的活儿揽过去了,就像法正为刘备本人做的那些背黑锅的操作一样。所以李素事成之后,要奖励张松,就给他这么一次隐性权力。
还别说,因为章武元年南场科举取上来的官,都是张松分配的职务,后来多年后总算是成为张松仕途上继续往上爬的一个助力。
张松后来也算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勉强爬到了上卿的级别,晚年还得到了荣誉性的三公职务。考虑到这一世的张松并未为刘备李素建立什么定鼎基业的奇功,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仕途很顺利了。
……
这些后话暂且不提,反正这步骘的出仕,也算是机缘巧合,阴差阳错。
就血统和家族而言,步骘和罪将桥蕤手下那个书记员的女儿步练师,还算是远房堂兄妹关系,比步练师年长几岁。
196年袁术覆灭时,步练师才九岁,被李素抓住之后,赏赐给了庞统,算是补偿“小桥宁死都不肯被丑男奴役”这事儿对庞统造成的伤害。
如果没有李素导致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历史上步骘和步练师等族人都该是袁术灭掉后南渡长江移民,才被孙权发掘,步骘还依靠过一部分裙带关系,才少年得官。
现在袁术的桥蕤系地盘都是刘备夺取的,这些人自然流落到了刘备的辖区。
好在步骘学问还行,这一世虽然没机会靠远房堂妹的裙带关系得到大人物的认识,但那年李素开了科举,而且对沦陷区的宾贡科,参考条件还比较宽松,不用太守举荐,也没法围标。
有真本事的人,只要能从同郡士人中间杀出重围,便能有官做,步骘就杀了出来。
来到鲁肃手下后,鲁肃当时正被李素交代,要搞“福船造船业”,先搞商船积累经验、探索南海商路,然后再造福船战船。因为是新拓展的业务,鲁肃手下有些人才缺口,就把分给他的稍微懂点数学和实务的都往这块事务上填。
这种新开辟的工作领域,是最容易让新人的才干显露冒头的。干了一两年,鲁肃发现步骘这人擅长处理夷务,跟蛮夷或者是外国人打交道——
毕竟历史上步骘在孙权手下,也是以抚察山越蛮夷事务著称,做到交州刺史。鲁肃挖掘出他这方面的特性后,最近一年,就让步骘负责了一支商船队。
去交州南部沦陷区甚至林邑国沿海,假借通商之名,打探南海情况,顺便刺探军情,搜集地理信息。
这才有了此刻在赵云面前献策、帮忙处理夷务的机会。
赵云通盘了解完步骘介绍的情况后,决定采用一个更持重的推进策略,做好万全准备:
“很好,那我们交州地界,那些已经与林邑人接壤的、或者被林邑人攻入沦陷的地方暂且不论,其余各郡县,可有地理气候、植被作物,与林邑尽量相近的所在?可供我大军暂时适应林邑南部环境的?”
其他鲁肃手下的文官,听了赵云这个问题时,也是暗暗懊悔。他们都知道,要是能帮赵将军解惑这个问题,那可是一个重大的露脸表现机会,等于是参赞了灭国之战的军机。
可惜,他们同样没准备这方面的资料。
步骘想了想,说道:“要在交州找与林邑气候、作物完全相似的地方,倒也困难。因为林邑之地普遍在交州以南千里,其国都更是距离交州南界两千里。
冬季交州任何地方都远不如林邑炎热,倒是春秋时日在林邑之北,部分时候冷热相似。
不过,要想找到百姓稼穑饮食与林邑风俗相若、并且也是缺河靠雨水的地方,倒是可以找到,便是南海郡最南段的朱崖县。
朱崖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大陆相连,为往南凸出的半岛,另一部分便是朱崖洲。朱崖洲上,地理与交州其余各郡皆不同。
交州其余各郡县,多沿郁水(珠江)及其支脉分布,百姓靠河水灌溉日用,沿海滩涂也多泥淖浑浊,为郁水冲积搅起海底淤浊所致,海鱼也因此繁杂。
朱崖洲南部,海岸漫长而缺河,又远离陆地,故而海水澄净,缺鱼缺灌。当地狸蛮(今黎族)也因此罕有种稻,靠草木之实与树干为食,近似林邑沿海诸蛮。”
赵云闻言,沉吟良久:“那就先过去看看,大军南下之消息也绝对别先暴露给林邑人知道。务必等大军彻底适应只用,再择机出击,务必一击而中。”
赵云决定让部队先适应一下林邑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再击破林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