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初二,依然还是在长安城外竣工不久的侧视望楼上,只不过这次从城的西南角换到了东南角。
刘备带着李素最后亲自观摩了一番长安城内李傕军捉襟见肘的防守,顺便看看今天的佯攻效果,两人一致觉得正式总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望楼脚下,这几天还根据实战需要,立了几个烽火台,会烧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烟。
这玩意儿李素走的时候是没有的,也不是他亲自交代的,完全是实战过程中,诸葛亮突发奇想的发明。
起因还是由于刚开始佯攻时,内线敌军调度比较便利,某段城墙空虚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只要进攻方几分钟内没有对这段城墙发起进攻,敌人自己就发现堵上了。
后来诸葛亮发现主要是刘备军的传令兵传达让某支部队转入进攻的传递速度太慢了,就搞了这种烽火台。
他按照李素教他的数学原理,用类似于“二进制”的思路给各个墙段的攻城部队编了号,比如看到烽火台放的烟是三道同样颜色的“红红红”,那就是东城靠北第一墙段,“黑黑黑”就是第八墙段。用三个烟雾字节就表示了八种信息量。
如此一来,每个阵地段的军官们记住代表自己的颜色,看到对应颜色组合的烟就瞬间组织进攻,比传令兵沿着长安城城墙跑十几里路去传令快多了,城内的守军再调度堵漏方面自然是愈发猝不及防,捉襟见肘。
李素回来的时候,看到了诸葛亮自己发明的这个骚操作,也是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阿亮这是“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啊,哦不,应该说是“草木竹石皆可为数”。
物质载体已经不能制约诸葛亮对数学工具的随机应变应用了,烧几堆狼烟都能实践二进制信息载体的工程实践。
不愧是李素最得意门生的智商,教他一点东西都能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又是一场佯攻结束,刘备放下望远镜,得意说道:“之前数日血战下来,李傕军疲惫不堪,之前靠拉壮丁凑起号称四万余人的守城部队,如今消耗下来,应该不到三万五了,勉强剩三万出头。
观其旗号、军阵,绝大多数士卒都没有得到歇息,连骑兵都弃马上城准备了。我军加上段煨部,一共十余万,围着三万人打,完全可以轮流休息,还让民夫暂为疑兵,李傕士卒的精力快扛不住了。”
李素倒是没怎么为进展而惊喜,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定的计策大方向已经很好了,能够疲敌调动敌人应该是很轻松的,所以眼下这一切不是应得的优势么?
不过,跟着刘备了解了半天战况之后,他才知道其他诸将,在将他这个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做了多少有价值的具体工作。
这佯攻的几天,还真不是白白浪费的——诸葛亮克服的那些困难,暂且不论。单说刘备关羽因为没有开上帝视角,所以哪怕李儒一开始就中计了,还劝得李傕一起中计,刘备是不知道的。
刘备军只有通过实战观察敌军的真实调度反应,才能确认他们中计了,这就需要几天的血战试探。
其次,就算敌人中计了,他们一开始肯定也会抱有侥幸心理,不会真的一上来就把全部预备队都调动起来疲于奔命的。他们得实打实发现“不那么干真会漏洞百出,真会有失守风险”,才被逼着调动起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几句话,其实都是几千人的伤亡和搏战换来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哪有什么地图上随便画一画微操思路、就能保证顺利执行的。
此战的功劳,规划者和执行者,差不多是三七开吧,主要还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功劳。
……
下了望楼之后,刘备带着李素,又去城西偏北的一处攻城营地里巡视,那里埋伏着即将动用的攻打北横门的真正主力部队。
之所以攻打北门的部队不直接驻扎在北门外的营地,那也是为了麻痹敌人,让敌人觉得北门没多少兵,至少是没有重型攻城器械。
但实际上,刘备准备了一些已经可以在几个时辰内快速组装完成的配重式投石车半成品部件,可以在总攻当天,入夜之后就到工地上摸黑装起来,然后拂晓时分就发起火力准备。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配重式投石车的这种用法,此前当然是严格保密的,所以李傕李儒至今还以为,这些东西必须就地现造现用,不能造好了开过来。
而在攻城准备营地里,李素又看到了攻城将领们这几天自己琢磨出来的、为了攻打长安北门而因地制宜搞的新型拼凑式装备——
居然是十几头的战象,但是被拆掉了背后的轿厢和连弩,连竹制铠甲的负重都省了一部分,但是在象身上绑了沉重的硬树,树木尖端还加了重型冲城锤用的羊头铸铁。
很显然,这是考虑到人力推攻城锤行动缓慢,不利于奇袭,加上长安城北门难以彻底修复,缩了选了这种“攻击力低但反应相对快速”的临时性破城锤,用大象冲锋撞门和栅栏。
另外,根据之前高顺第一次攻北门失败的经验,李傕军应该是在北横门后面挖了堑壕堆了土墙、有多道工事层层迟滞。对于这种“量多、层次多、但单层防御力不足”的工事,上大象就很有优势了。陷马的陷坑没法陷大象,夯土墙也很容易被大象撞出缺口来。
哪怕大象死在满是鹿角拒马的陷坑里,以大象的庞大体积,死前估计能蹚掉几百根鹿角拒马,尸体还能顺便把坑填了,死一头象起到的破障效果,按照吨位来算,起码相当于死二十匹战马,这个交换比是绝对划算的,也正好把军中剩下的大象余热发挥一下。
而且如前所述,北门的闸门和吊桥是不可能在城外有部队监视的情况下修复的。北门吊桥附近的一些河段,在高顺那天试探性进攻的时候也被填塞破坏出了缺口,所以也不存在部队蜂拥导致塌陷的问题。
一切准备,似乎都是根据之前的失败教训针对性补强了。
“差不多了,就在这两日,随时可以再发动一次拂晓攻势。具体就看情报了,什么时候敌军最疲惫,我们就什么时候动手。”李素也点头表达了对准备工作的肯定,鼓励刘备下定决心。
刘备看麾下最得信赖的谋士都支持他正式总攻,心中也算一块石头落地,当晚就在北营内置酒相待,跟李素一起煮酒对酌,时机够好的话,就随时宣布出击。
另一方面,李素从刘协那儿回来之后,刘备也没逮住机会单独跟他私下聊政治,所以也趁着夜深人静,问问李素对刘协的看法,正式确定本阵营将来一两年内对皇帝的态度。
李素当然是知无不言,把他对皇帝的看法坦诚说了,甚至拿出一册《蔡李公问对》,挑重点段落让刘备秉烛夜读,他亲自给他讲解其中原理,希望刘备也坚持“不为乱天下首倡”的姿态,一以贯之。
刘备虽然这几年有了些野心,但毕竟是汉室为重,只是偶尔会飘一下。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情感也比较冷静,容易理性思考问题。加上他一贯知道李素知天命,所以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刘备也怕李素多想,起身拿着酒壶,另一只手拍拍李素肩膀:“伯雅,不要担心孤……不要担心为兄会贪图富贵,忘了本心。为兄是来匡扶汉室的,但尽人事,听天命。
这几年来,权倾一时之人接踵而起,何进、董卓、李傕,当其强盛之时,何等不可一世,而今安在哉?你说要顺天而为,咱就顺天而为。
自己的事情做到九成九,做好一切准备。最后一分天命,什么时候来咱就什么时候接住。若天命在孤,孤自当受命。就算天命一辈子不来,人事尽足还差那么一点,孤就一辈子做个周公又如何?”
李素听了这番话,心中倒是咯噔一下。
他忽然发现,似乎曹操那个“若天命在孤”,似乎也不像世人解读的那般,就是非要他儿子曹丕当皇帝了。
说不定,曹操也是因为见惯了兴衰,见惯了盛极一时的人最后身后湮没无闻,所以存了畏惧之心,天命不到位,就不敢强求。
那都是一种“99%的努力加1%的运气/灵感”的人生态度,1%不来,那就等着,真心不强求,不是说说的。
只不过,曹操说的是“周文王”,那是准备让儿子当武王改朝换代的。
而刘备即使如此有感而发,也只能说“周公”。周公辅成王嘛,都是宗室叔叔辅佐侄儿,而且周公辅成王好歹是善终的,不像其他位极一时的权臣,往后还被幼帝成年后猜忌清算。
所以,刘备就算要功成身退,他的下场肯定也比历史上的曹操要好得多,他是有退路的,没有逼到骑虎难下的猜疑链里。
一切,还要感谢周公和成王的互相成全。
这世上,是有人真心豁达到听天命的,刘曹都算。
“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但求英雄气,浩然骋丹青。大王之豁达,臣竟没能提前领会,惭愧,惭愧。”李素也是沉默良久,才如此喟然长叹。
刘备一愣,直接拿起温酒的酒壶灌了一点,痛快大叫:“快哉!孤素来不好文,不过伯雅这几句乐府,倒是通俗易懂,弥漫浩然英雄气,孤甚是喜欢。
来,把剩下这半壶喝了,你我君臣约定——天命不在孤,孤好歹陪你把这个‘首倡者必谴’的千秋伟论发扬光大,让后世千百代为君者,甚至是想要作乱者,都忌惮三分,行事前掂量掂量。
若真能为后世百代为君者师法,让后世百代纵有改朝换代、也少些战乱,孤自己为不为君,又有什么关系呢?岂不比自己为君更加彪炳千秋,名垂史册!但留人间一股英雄气,何其快哉!”
李素不擅饮酒,不过刘备都把醉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只好吨吨吨喝了。这样也好,至少君臣猜忌算是彻底说开了,刘备也不会再怀疑李素是否忠于刘协更多,反正刘备自己都看开了,也是彻底真心相信李素所知的是天命,不会害他的。
当神不比当皇帝爽。
……
今夜本不是决定要总攻的日子,还想等待一下时机,确保一击而中。
不过基本上也属于“只要侦查到敌军有漏洞,就能随时进攻”的备战状态了。
但是,还真别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似乎是上天都欣赏了李素和刘备这种“我只做好我自己,做到最充分,但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态度,天意就在今晚,给了他们一个特别优异的良机。
后半夜四更天过半,李素因为跟刘备谈心,喝了整整半壶的酒,宿醉在军帐之中,睡得比较沉。
结果,他忽然就被一阵剧烈的抖动给惊醒了。
李素懵逼了足足好几分钟,刘备都已经用冷水泼了把脸、披挂好盔甲,这才来扶李素起身,惊喜参半地对着李素大吼:“伯雅!这莫不是又地震了!”
194年,关中有三次地震,五月份这次最大,正月和十月有小震、余震,本来如此。刘备则因为正月二十七日那次,李素帮他伪造了一个“高皇帝托梦”的陈仓地震,现在遇到真地震反而不惊讶了,竟觉得有点理所当然。
李素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连忙披好袍服抄起折扇,夺门出帐,两人自言自语地互相说道:“快看看长安城防是否受损!守军是否陷入混乱!”
关羽张飞的反应比他们更快,已经在动员北门外的预备攻城部队了,几分钟后,就确认了情况。
“原本就坏了的北横门被压塌了!城楼都有一部分陷到门洞里、直接倒塌在地上了!快攻城!”
数万士兵这几天原本就是在昼伏夜出调整生物钟,每天要求刚天色变暗,下午就睡觉,半夜要醒来,所以精神状态不错,听说城门塌损,立刻爆发出猛烈的欢呼,然后组织起全面进攻。
刚刚搭好的投石车也全部开始开火,但不是砸已经坏了的北横门和城楼,而是压制两侧城墙。
身上绑了攻城锤的大象,则是全部被驱赶着冲向塌损的缺口。
足足两三万先头步兵跟着大象蜂拥而上,或架设云梯往两翼散开,以确保第一时间有更多部队可以吸引敌人、进入城内展开。
……
还千万别觉得这事儿是老天爷在给李素开挂,因为这就是史实——《后汉书.献帝纪》载兴平元年(194)冬十月,长安数处市门(坊市)、宫城门自坏。原因估计是地震的余震。可见这一年的大地震和多次余震,确实对长安城的很多建筑构成了破坏。
《献帝纪》还明确写了,原本在这事儿当中,又有刚当上司徒的淳于嘉因此被灾异免职,然后因为年初的前一次地震被从司徒降到京兆尹的赵温,居然又回来当司徒了。所谓的“天人感应、大灾免三公”,简直如同儿戏,就是轮流上下,每次一地震当权的下来变成替补、替补的又上去变成当权,可见董仲舒那一套的可笑。
而长安城的北城门,按照后汉书记载,倒是确实不在被地震破坏之列。但问题是,长安城的城防,跟历史同期已经不一样了,北横门和北宫门都是被魏桀、沮俊在突围之前严重破坏过的了。本来就是丝血大残的状态,再来个地震,直接彻底震坏也不奇怪。
当然了,所谓的塌损,也不可能是全毁,毕竟就算全毁了,光城楼那几十万石的土方量塌陷下来,形成一个土坡,把门洞都埋了,部队要冲进去依然是不容易的。
所以攻城战的激烈厮杀程度,倒是丝毫没有因为城防的破坏而衰减,双方依然是誓死往里填人命。
没过多久,另外三门按说应该白天佯攻的部队,也陆续投入了攻势,尽量多拖住李傕军全部回防北城的速度。
这次的攻城步兵部队指挥官,就不仅仅是高顺这么低的级别了,而是换了张飞作为前方总指挥,先头部队一进城,还没站稳脚跟,张飞就跟着进去了,身先士卒冲杀,只有大象冲在比张飞更前面的位置。
毕竟这不是佯攻而是总攻,不止要投入陷阵营和蛮兵,需要全部兵种配合,至少要有关羽张飞级别的顶级心腹将领才镇得住那么大规模的部队。
一头头大象倒毙在宫墙外、陷坑中,但它们死前踩平了几十处陷坑、撞塌了几十处夯土墙缺口、几十处木栅栏,甚至还撞毁了北宫门附近的两处墙壁,也蹚掉了数以千计的鹿角拒马蒺藜等尖锐障碍物。
张飞带着几千步兵,从北宫门杀进未央宫,与李傕的亲卫部队战到一处,杀声震天。残肢断臂横飞,血如泉涌把未央宫里的鱼池都染红了。
张飞倒也机灵,一边攻打一边让士兵们疯狂高喊:“高祖皇帝又震怒降下灾异啦!天诛李逆!天兵降下地震助勤王军攻城!”
还别说,这个鼓舞士气的办法非常奏效,尤其是汉军士兵当中绝大多数人,三个半月前在陈仓战场上,都是听说过刘备操纵地震逆天改命的神迹的,现在居然又地震把守城方的工事震坏了,还不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暴涨?
饶是李傕的兵也是个个浑不怕死的亡命徒、只想死前及时行乐,但不代表他们不怕鬼神啊,这样疯狂的士气打击,自然是个个哆嗦颤栗。
就算平时武艺不错,此刻也得大打一个折扣,有些叛军士兵举着环首刀都觉得肌肉酸麻,使不出劲儿来,或者跟汉军士兵拼刀时发虚,直接被一刀砍死。
汉军士兵自然是越战越勇,一个个势如疯虎,有攻无守,狂斩猛杀。
……
李傕身边足有一两千亲卫,他当时正守在皇帝的偏寝殿钩弋殿内——也就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那个钩弋殿,是未央宫靠北侧的一个偏殿。因为宫内还有一进一进的宫门阻挡,所以北宫门被破时,李傕还能靠里面的门固守。
交战后不久,他就发现更北面外围的武台殿,和两侧的猗兰阁、无缘阁先后失守了。
李傕焦急万分,已经第三次训斥手下的传令官:“城东城南城西的守将为何还不来援?再不派大军堵口,怕是全城都要陷落了!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个个该死!”
外面的喊杀声居然渐渐有减弱的趋势,李傕就知道钩弋殿以北的两进内的卫军怕是多半战死了。
这时候,李儒也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来找——李儒之所以来得快,也是因为他如今也常住在皇宫里了,反正知道城破自己就是死,还有什么好放不开享乐的呢?
李儒哭喊着说:“大将军速速南退,咱先退到前三进的宣室殿或者麒麟殿、金华殿吧!这里肯定撑不到援军来的!”
李傕却呆滞麻木,忽然像是求生意志萎缩一般,长叹一声:“要我为了多活一年半载,穷奢极欲,偶尔委屈一下也就罢了。今日之事,还能有生路么?往南逃,不过多活几个时辰而已。
文优,若是我死了,你不许对外宣布我的死讯便是。我们杀了那么多人,刘备怕是连我手下那些胡兵都不会放过的,让他们都轰轰烈类给我陪葬就是!大丈夫死也要轰轰烈烈,不枉富贵一场!”
李傕最后还是不肯为了多活几个时辰再怂,他反而把宣室殿等南侧三进宫室内的站岗士兵,统统召集到钩弋殿附近——当然也不是全部进殿,因为根本站不下。
一时间旁边几间宫殿内,居然密密麻麻集结了几千人的精兵,长枪林立,人口密度不是一般的高,好多都是他平时通过发宫女喂饱的羌族死士。
“轰隆!”几声巨响,钩弋殿的宫门也被撞开了,几头已经插满弓箭背着攻城锤的大象冲了进来,直接在密集的人堆里趟出一条血路来。
偏偏这些死士还非常悍勇,动辄数十杆甚至近百干长枪朝着大象密集攒刺,让大象如同撞在一堵枪枪上,被硬生生直接捅死,哪怕倒下去时惯性冲力压死七八个羌兵,羌贼们也毫不畏惧。
显然这些羌兵也知道,他们是睡过刘协宫女的罪人,刘备不可能放他们活下来的,但他们这辈子也活够本了。
张飞军中最后的几头战象,居然就这么硬生生全部战死在钩弋殿门口,里面的羌兵如同一个列了枪盾阵的刺猬,也不移动,也不打算活着离开,就这么对峙。
“放箭!快放箭!”张飞的士兵们稍稍吃了个亏之后,张飞就止住了之前因为热血上头而狂冲的士兵们,然后让弓弩手密集攒射。
对面因为结阵不能移动,也没打算移动,被射得惨嗥连连,纵然有盾墙,也免不了时时死伤。不过李傕军阵后也是有弓弩手的,只是没有视野,就抛射跟张飞军对射,张飞的部队站得相对松散,倒是不易被盲射所伤,但对战了一会儿之后,伤亡还是渐渐上升。
张飞一时热血上涌,竟然颇有决断,吼道:“绕过去!别管李傕的枪盾阵!先占后面的承明殿,阻挡东南西城的援军来救他!把承明殿跟钩弋殿之间的甬道宫墙复道全部拆断!放火!”
也亏得张飞是刘备的义弟,他觉得这个硬骨头要啃下来死伤必多,既然如此,反正未央宫里殿堂十几处,只要火势控制得住,稍微烧一座后宫小殿,大不了以后改成御花园就是了,那么残破的地方,直接修也费事儿。
好歹少死一两千条精兵的人命也好,把李傕最心腹的亲兵一锅端了。
部队立刻开始执行,不久之后张飞就迂回成功,控制住了皇宫的大部分地区。连他一开始没指望的宣室殿麒麟殿等前三进都拿下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李傕要集中兵力孤注一掷跟他一把赌完,把前面几进都撤了,所以迂回才那么成功。
张飞占据未央宫大部分区域之后,李进倒也带着几千士兵来增援了,但是张飞麾下的高顺和太史慈已经占住了未央宫的南宫门,反而抢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把李进的士兵成批成批射杀在未央宫南门外的广场上。尤其是宫门口的那两个高大的魏阙被太史慈抢了之后,组织精锐弓弩手密集火力覆盖,冲上来的都死伤惨重。
一场攻城战,反而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打成了李傕军的士兵们攻宫的局势,要承担不利地形的严重附加杀伤。
钩弋殿外,张飞的部队拆断墙构筑放火隔离带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大伙儿都是拿着死去战象背上的攻城锤,一段段把连接墙撞塌的。
然后,张飞就下令放火了,李傕的部队再也扎不住枪盾阵,疯狂冒火往外突围,全部被砍杀乱刺射杀。屠戮加烈火焚烧持续了整整小半个时辰,最后居然在钩弋殿里和周边,发现了四千多具以羌兵为首的叛军尸体。
李傕最后也是浑身带火挥舞着佩剑往外冲杀,张飞一直瞪着大眼在找他,看到李傕出现就一声暴吼策马冲杀上去,李傕格挡了张飞仅仅两招,手中兵刃就被全部挑飞,而且震得手臂酸麻、晕头转向。
张飞第三招就一气呵成,蛇矛狠狠捅进李傕胸口护心镜上,居然把护心镜都捅碎了,依然策马冲锋不止,直接把李傕的尸体钉在钩弋殿的一根石柱上,蛇矛刃口透背心而出,扎在石柱上入石数分,才止住去势。
“喝啊!”张飞跳下马背,力贯矛杆,往上一抛,把李傕的尸身贴着石柱往上扯起数尺,从胸到肩剖作两半,然后尸体才重重落回地面。矛刃在石柱上都擦出火星了,估计此战之后又得再铸造一把。
李傕的脑袋和脖子只挂在其中一侧肩上,浑如中了榴弹炮即将落入炼钢池的T1000液态金属终结者一般扭曲。
“国贼李傕,已被斩杀!”
——
七千多字,算两更吧。今天一共一万三四千,算四更,还两更……
但我发现,我昨天是欠三更,今天猛还两更还是欠三更。
因为得再次感谢“马来西亚的张家辉”等书友的累计三个舵主打赏,感谢累计打赏人次达到三千次。
五月初二,依然还是在长安城外竣工不久的侧视望楼上,只不过这次从城的西南角换到了东南角。
刘备带着李素最后亲自观摩了一番长安城内李傕军捉襟见肘的防守,顺便看看今天的佯攻效果,两人一致觉得正式总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望楼脚下,这几天还根据实战需要,立了几个烽火台,会烧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烟。
这玩意儿李素走的时候是没有的,也不是他亲自交代的,完全是实战过程中,诸葛亮突发奇想的发明。
起因还是由于刚开始佯攻时,内线敌军调度比较便利,某段城墙空虚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只要进攻方几分钟内没有对这段城墙发起进攻,敌人自己就发现堵上了。
后来诸葛亮发现主要是刘备军的传令兵传达让某支部队转入进攻的传递速度太慢了,就搞了这种烽火台。
他按照李素教他的数学原理,用类似于“二进制”的思路给各个墙段的攻城部队编了号,比如看到烽火台放的烟是三道同样颜色的“红红红”,那就是东城靠北第一墙段,“黑黑黑”就是第八墙段。用三个烟雾字节就表示了八种信息量。
如此一来,每个阵地段的军官们记住代表自己的颜色,看到对应颜色组合的烟就瞬间组织进攻,比传令兵沿着长安城城墙跑十几里路去传令快多了,城内的守军再调度堵漏方面自然是愈发猝不及防,捉襟见肘。
李素回来的时候,看到了诸葛亮自己发明的这个骚操作,也是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阿亮这是“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啊,哦不,应该说是“草木竹石皆可为数”。
物质载体已经不能制约诸葛亮对数学工具的随机应变应用了,烧几堆狼烟都能实践二进制信息载体的工程实践。
不愧是李素最得意门生的智商,教他一点东西都能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又是一场佯攻结束,刘备放下望远镜,得意说道:“之前数日血战下来,李傕军疲惫不堪,之前靠拉壮丁凑起号称四万余人的守城部队,如今消耗下来,应该不到三万五了,勉强剩三万出头。
观其旗号、军阵,绝大多数士卒都没有得到歇息,连骑兵都弃马上城准备了。我军加上段煨部,一共十余万,围着三万人打,完全可以轮流休息,还让民夫暂为疑兵,李傕士卒的精力快扛不住了。”
李素倒是没怎么为进展而惊喜,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定的计策大方向已经很好了,能够疲敌调动敌人应该是很轻松的,所以眼下这一切不是应得的优势么?
不过,跟着刘备了解了半天战况之后,他才知道其他诸将,在将他这个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做了多少有价值的具体工作。
这佯攻的几天,还真不是白白浪费的——诸葛亮克服的那些困难,暂且不论。单说刘备关羽因为没有开上帝视角,所以哪怕李儒一开始就中计了,还劝得李傕一起中计,刘备是不知道的。
刘备军只有通过实战观察敌军的真实调度反应,才能确认他们中计了,这就需要几天的血战试探。
其次,就算敌人中计了,他们一开始肯定也会抱有侥幸心理,不会真的一上来就把全部预备队都调动起来疲于奔命的。他们得实打实发现“不那么干真会漏洞百出,真会有失守风险”,才被逼着调动起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几句话,其实都是几千人的伤亡和搏战换来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哪有什么地图上随便画一画微操思路、就能保证顺利执行的。
此战的功劳,规划者和执行者,差不多是三七开吧,主要还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功劳。
……
下了望楼之后,刘备带着李素,又去城西偏北的一处攻城营地里巡视,那里埋伏着即将动用的攻打北横门的真正主力部队。
之所以攻打北门的部队不直接驻扎在北门外的营地,那也是为了麻痹敌人,让敌人觉得北门没多少兵,至少是没有重型攻城器械。
但实际上,刘备准备了一些已经可以在几个时辰内快速组装完成的配重式投石车半成品部件,可以在总攻当天,入夜之后就到工地上摸黑装起来,然后拂晓时分就发起火力准备。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配重式投石车的这种用法,此前当然是严格保密的,所以李傕李儒至今还以为,这些东西必须就地现造现用,不能造好了开过来。
而在攻城准备营地里,李素又看到了攻城将领们这几天自己琢磨出来的、为了攻打长安北门而因地制宜搞的新型拼凑式装备——
居然是十几头的战象,但是被拆掉了背后的轿厢和连弩,连竹制铠甲的负重都省了一部分,但是在象身上绑了沉重的硬树,树木尖端还加了重型冲城锤用的羊头铸铁。
很显然,这是考虑到人力推攻城锤行动缓慢,不利于奇袭,加上长安城北门难以彻底修复,缩了选了这种“攻击力低但反应相对快速”的临时性破城锤,用大象冲锋撞门和栅栏。
另外,根据之前高顺第一次攻北门失败的经验,李傕军应该是在北横门后面挖了堑壕堆了土墙、有多道工事层层迟滞。对于这种“量多、层次多、但单层防御力不足”的工事,上大象就很有优势了。陷马的陷坑没法陷大象,夯土墙也很容易被大象撞出缺口来。
哪怕大象死在满是鹿角拒马的陷坑里,以大象的庞大体积,死前估计能蹚掉几百根鹿角拒马,尸体还能顺便把坑填了,死一头象起到的破障效果,按照吨位来算,起码相当于死二十匹战马,这个交换比是绝对划算的,也正好把军中剩下的大象余热发挥一下。
而且如前所述,北门的闸门和吊桥是不可能在城外有部队监视的情况下修复的。北门吊桥附近的一些河段,在高顺那天试探性进攻的时候也被填塞破坏出了缺口,所以也不存在部队蜂拥导致塌陷的问题。
一切准备,似乎都是根据之前的失败教训针对性补强了。
“差不多了,就在这两日,随时可以再发动一次拂晓攻势。具体就看情报了,什么时候敌军最疲惫,我们就什么时候动手。”李素也点头表达了对准备工作的肯定,鼓励刘备下定决心。
刘备看麾下最得信赖的谋士都支持他正式总攻,心中也算一块石头落地,当晚就在北营内置酒相待,跟李素一起煮酒对酌,时机够好的话,就随时宣布出击。
另一方面,李素从刘协那儿回来之后,刘备也没逮住机会单独跟他私下聊政治,所以也趁着夜深人静,问问李素对刘协的看法,正式确定本阵营将来一两年内对皇帝的态度。
李素当然是知无不言,把他对皇帝的看法坦诚说了,甚至拿出一册《蔡李公问对》,挑重点段落让刘备秉烛夜读,他亲自给他讲解其中原理,希望刘备也坚持“不为乱天下首倡”的姿态,一以贯之。
刘备虽然这几年有了些野心,但毕竟是汉室为重,只是偶尔会飘一下。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情感也比较冷静,容易理性思考问题。加上他一贯知道李素知天命,所以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刘备也怕李素多想,起身拿着酒壶,另一只手拍拍李素肩膀:“伯雅,不要担心孤……不要担心为兄会贪图富贵,忘了本心。为兄是来匡扶汉室的,但尽人事,听天命。
这几年来,权倾一时之人接踵而起,何进、董卓、李傕,当其强盛之时,何等不可一世,而今安在哉?你说要顺天而为,咱就顺天而为。
自己的事情做到九成九,做好一切准备。最后一分天命,什么时候来咱就什么时候接住。若天命在孤,孤自当受命。就算天命一辈子不来,人事尽足还差那么一点,孤就一辈子做个周公又如何?”
李素听了这番话,心中倒是咯噔一下。
他忽然发现,似乎曹操那个“若天命在孤”,似乎也不像世人解读的那般,就是非要他儿子曹丕当皇帝了。
说不定,曹操也是因为见惯了兴衰,见惯了盛极一时的人最后身后湮没无闻,所以存了畏惧之心,天命不到位,就不敢强求。
那都是一种“99%的努力加1%的运气/灵感”的人生态度,1%不来,那就等着,真心不强求,不是说说的。
只不过,曹操说的是“周文王”,那是准备让儿子当武王改朝换代的。
而刘备即使如此有感而发,也只能说“周公”。周公辅成王嘛,都是宗室叔叔辅佐侄儿,而且周公辅成王好歹是善终的,不像其他位极一时的权臣,往后还被幼帝成年后猜忌清算。
所以,刘备就算要功成身退,他的下场肯定也比历史上的曹操要好得多,他是有退路的,没有逼到骑虎难下的猜疑链里。
一切,还要感谢周公和成王的互相成全。
这世上,是有人真心豁达到听天命的,刘曹都算。
“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但求英雄气,浩然骋丹青。大王之豁达,臣竟没能提前领会,惭愧,惭愧。”李素也是沉默良久,才如此喟然长叹。
刘备一愣,直接拿起温酒的酒壶灌了一点,痛快大叫:“快哉!孤素来不好文,不过伯雅这几句乐府,倒是通俗易懂,弥漫浩然英雄气,孤甚是喜欢。
来,把剩下这半壶喝了,你我君臣约定——天命不在孤,孤好歹陪你把这个‘首倡者必谴’的千秋伟论发扬光大,让后世千百代为君者,甚至是想要作乱者,都忌惮三分,行事前掂量掂量。
若真能为后世百代为君者师法,让后世百代纵有改朝换代、也少些战乱,孤自己为不为君,又有什么关系呢?岂不比自己为君更加彪炳千秋,名垂史册!但留人间一股英雄气,何其快哉!”
李素不擅饮酒,不过刘备都把醉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只好吨吨吨喝了。这样也好,至少君臣猜忌算是彻底说开了,刘备也不会再怀疑李素是否忠于刘协更多,反正刘备自己都看开了,也是彻底真心相信李素所知的是天命,不会害他的。
当神不比当皇帝爽。
……
今夜本不是决定要总攻的日子,还想等待一下时机,确保一击而中。
不过基本上也属于“只要侦查到敌军有漏洞,就能随时进攻”的备战状态了。
但是,还真别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似乎是上天都欣赏了李素和刘备这种“我只做好我自己,做到最充分,但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态度,天意就在今晚,给了他们一个特别优异的良机。
后半夜四更天过半,李素因为跟刘备谈心,喝了整整半壶的酒,宿醉在军帐之中,睡得比较沉。
结果,他忽然就被一阵剧烈的抖动给惊醒了。
李素懵逼了足足好几分钟,刘备都已经用冷水泼了把脸、披挂好盔甲,这才来扶李素起身,惊喜参半地对着李素大吼:“伯雅!这莫不是又地震了!”
194年,关中有三次地震,五月份这次最大,正月和十月有小震、余震,本来如此。刘备则因为正月二十七日那次,李素帮他伪造了一个“高皇帝托梦”的陈仓地震,现在遇到真地震反而不惊讶了,竟觉得有点理所当然。
李素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连忙披好袍服抄起折扇,夺门出帐,两人自言自语地互相说道:“快看看长安城防是否受损!守军是否陷入混乱!”
关羽张飞的反应比他们更快,已经在动员北门外的预备攻城部队了,几分钟后,就确认了情况。
“原本就坏了的北横门被压塌了!城楼都有一部分陷到门洞里、直接倒塌在地上了!快攻城!”
数万士兵这几天原本就是在昼伏夜出调整生物钟,每天要求刚天色变暗,下午就睡觉,半夜要醒来,所以精神状态不错,听说城门塌损,立刻爆发出猛烈的欢呼,然后组织起全面进攻。
刚刚搭好的投石车也全部开始开火,但不是砸已经坏了的北横门和城楼,而是压制两侧城墙。
身上绑了攻城锤的大象,则是全部被驱赶着冲向塌损的缺口。
足足两三万先头步兵跟着大象蜂拥而上,或架设云梯往两翼散开,以确保第一时间有更多部队可以吸引敌人、进入城内展开。
……
还千万别觉得这事儿是老天爷在给李素开挂,因为这就是史实——《后汉书.献帝纪》载兴平元年(194)冬十月,长安数处市门(坊市)、宫城门自坏。原因估计是地震的余震。可见这一年的大地震和多次余震,确实对长安城的很多建筑构成了破坏。
《献帝纪》还明确写了,原本在这事儿当中,又有刚当上司徒的淳于嘉因此被灾异免职,然后因为年初的前一次地震被从司徒降到京兆尹的赵温,居然又回来当司徒了。所谓的“天人感应、大灾免三公”,简直如同儿戏,就是轮流上下,每次一地震当权的下来变成替补、替补的又上去变成当权,可见董仲舒那一套的可笑。
而长安城的北城门,按照后汉书记载,倒是确实不在被地震破坏之列。但问题是,长安城的城防,跟历史同期已经不一样了,北横门和北宫门都是被魏桀、沮俊在突围之前严重破坏过的了。本来就是丝血大残的状态,再来个地震,直接彻底震坏也不奇怪。
当然了,所谓的塌损,也不可能是全毁,毕竟就算全毁了,光城楼那几十万石的土方量塌陷下来,形成一个土坡,把门洞都埋了,部队要冲进去依然是不容易的。
所以攻城战的激烈厮杀程度,倒是丝毫没有因为城防的破坏而衰减,双方依然是誓死往里填人命。
没过多久,另外三门按说应该白天佯攻的部队,也陆续投入了攻势,尽量多拖住李傕军全部回防北城的速度。
这次的攻城步兵部队指挥官,就不仅仅是高顺这么低的级别了,而是换了张飞作为前方总指挥,先头部队一进城,还没站稳脚跟,张飞就跟着进去了,身先士卒冲杀,只有大象冲在比张飞更前面的位置。
毕竟这不是佯攻而是总攻,不止要投入陷阵营和蛮兵,需要全部兵种配合,至少要有关羽张飞级别的顶级心腹将领才镇得住那么大规模的部队。
一头头大象倒毙在宫墙外、陷坑中,但它们死前踩平了几十处陷坑、撞塌了几十处夯土墙缺口、几十处木栅栏,甚至还撞毁了北宫门附近的两处墙壁,也蹚掉了数以千计的鹿角拒马蒺藜等尖锐障碍物。
张飞带着几千步兵,从北宫门杀进未央宫,与李傕的亲卫部队战到一处,杀声震天。残肢断臂横飞,血如泉涌把未央宫里的鱼池都染红了。
张飞倒也机灵,一边攻打一边让士兵们疯狂高喊:“高祖皇帝又震怒降下灾异啦!天诛李逆!天兵降下地震助勤王军攻城!”
还别说,这个鼓舞士气的办法非常奏效,尤其是汉军士兵当中绝大多数人,三个半月前在陈仓战场上,都是听说过刘备操纵地震逆天改命的神迹的,现在居然又地震把守城方的工事震坏了,还不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暴涨?
饶是李傕的兵也是个个浑不怕死的亡命徒、只想死前及时行乐,但不代表他们不怕鬼神啊,这样疯狂的士气打击,自然是个个哆嗦颤栗。
就算平时武艺不错,此刻也得大打一个折扣,有些叛军士兵举着环首刀都觉得肌肉酸麻,使不出劲儿来,或者跟汉军士兵拼刀时发虚,直接被一刀砍死。
汉军士兵自然是越战越勇,一个个势如疯虎,有攻无守,狂斩猛杀。
……
李傕身边足有一两千亲卫,他当时正守在皇帝的偏寝殿钩弋殿内——也就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那个钩弋殿,是未央宫靠北侧的一个偏殿。因为宫内还有一进一进的宫门阻挡,所以北宫门被破时,李傕还能靠里面的门固守。
交战后不久,他就发现更北面外围的武台殿,和两侧的猗兰阁、无缘阁先后失守了。
李傕焦急万分,已经第三次训斥手下的传令官:“城东城南城西的守将为何还不来援?再不派大军堵口,怕是全城都要陷落了!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个个该死!”
外面的喊杀声居然渐渐有减弱的趋势,李傕就知道钩弋殿以北的两进内的卫军怕是多半战死了。
这时候,李儒也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来找——李儒之所以来得快,也是因为他如今也常住在皇宫里了,反正知道城破自己就是死,还有什么好放不开享乐的呢?
李儒哭喊着说:“大将军速速南退,咱先退到前三进的宣室殿或者麒麟殿、金华殿吧!这里肯定撑不到援军来的!”
李傕却呆滞麻木,忽然像是求生意志萎缩一般,长叹一声:“要我为了多活一年半载,穷奢极欲,偶尔委屈一下也就罢了。今日之事,还能有生路么?往南逃,不过多活几个时辰而已。
文优,若是我死了,你不许对外宣布我的死讯便是。我们杀了那么多人,刘备怕是连我手下那些胡兵都不会放过的,让他们都轰轰烈类给我陪葬就是!大丈夫死也要轰轰烈烈,不枉富贵一场!”
李傕最后还是不肯为了多活几个时辰再怂,他反而把宣室殿等南侧三进宫室内的站岗士兵,统统召集到钩弋殿附近——当然也不是全部进殿,因为根本站不下。
一时间旁边几间宫殿内,居然密密麻麻集结了几千人的精兵,长枪林立,人口密度不是一般的高,好多都是他平时通过发宫女喂饱的羌族死士。
“轰隆!”几声巨响,钩弋殿的宫门也被撞开了,几头已经插满弓箭背着攻城锤的大象冲了进来,直接在密集的人堆里趟出一条血路来。
偏偏这些死士还非常悍勇,动辄数十杆甚至近百干长枪朝着大象密集攒刺,让大象如同撞在一堵枪枪上,被硬生生直接捅死,哪怕倒下去时惯性冲力压死七八个羌兵,羌贼们也毫不畏惧。
显然这些羌兵也知道,他们是睡过刘协宫女的罪人,刘备不可能放他们活下来的,但他们这辈子也活够本了。
张飞军中最后的几头战象,居然就这么硬生生全部战死在钩弋殿门口,里面的羌兵如同一个列了枪盾阵的刺猬,也不移动,也不打算活着离开,就这么对峙。
“放箭!快放箭!”张飞的士兵们稍稍吃了个亏之后,张飞就止住了之前因为热血上头而狂冲的士兵们,然后让弓弩手密集攒射。
对面因为结阵不能移动,也没打算移动,被射得惨嗥连连,纵然有盾墙,也免不了时时死伤。不过李傕军阵后也是有弓弩手的,只是没有视野,就抛射跟张飞军对射,张飞的部队站得相对松散,倒是不易被盲射所伤,但对战了一会儿之后,伤亡还是渐渐上升。
张飞一时热血上涌,竟然颇有决断,吼道:“绕过去!别管李傕的枪盾阵!先占后面的承明殿,阻挡东南西城的援军来救他!把承明殿跟钩弋殿之间的甬道宫墙复道全部拆断!放火!”
也亏得张飞是刘备的义弟,他觉得这个硬骨头要啃下来死伤必多,既然如此,反正未央宫里殿堂十几处,只要火势控制得住,稍微烧一座后宫小殿,大不了以后改成御花园就是了,那么残破的地方,直接修也费事儿。
好歹少死一两千条精兵的人命也好,把李傕最心腹的亲兵一锅端了。
部队立刻开始执行,不久之后张飞就迂回成功,控制住了皇宫的大部分地区。连他一开始没指望的宣室殿麒麟殿等前三进都拿下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李傕要集中兵力孤注一掷跟他一把赌完,把前面几进都撤了,所以迂回才那么成功。
张飞占据未央宫大部分区域之后,李进倒也带着几千士兵来增援了,但是张飞麾下的高顺和太史慈已经占住了未央宫的南宫门,反而抢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把李进的士兵成批成批射杀在未央宫南门外的广场上。尤其是宫门口的那两个高大的魏阙被太史慈抢了之后,组织精锐弓弩手密集火力覆盖,冲上来的都死伤惨重。
一场攻城战,反而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打成了李傕军的士兵们攻宫的局势,要承担不利地形的严重附加杀伤。
钩弋殿外,张飞的部队拆断墙构筑放火隔离带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大伙儿都是拿着死去战象背上的攻城锤,一段段把连接墙撞塌的。
然后,张飞就下令放火了,李傕的部队再也扎不住枪盾阵,疯狂冒火往外突围,全部被砍杀乱刺射杀。屠戮加烈火焚烧持续了整整小半个时辰,最后居然在钩弋殿里和周边,发现了四千多具以羌兵为首的叛军尸体。
李傕最后也是浑身带火挥舞着佩剑往外冲杀,张飞一直瞪着大眼在找他,看到李傕出现就一声暴吼策马冲杀上去,李傕格挡了张飞仅仅两招,手中兵刃就被全部挑飞,而且震得手臂酸麻、晕头转向。
张飞第三招就一气呵成,蛇矛狠狠捅进李傕胸口护心镜上,居然把护心镜都捅碎了,依然策马冲锋不止,直接把李傕的尸体钉在钩弋殿的一根石柱上,蛇矛刃口透背心而出,扎在石柱上入石数分,才止住去势。
“喝啊!”张飞跳下马背,力贯矛杆,往上一抛,把李傕的尸身贴着石柱往上扯起数尺,从胸到肩剖作两半,然后尸体才重重落回地面。矛刃在石柱上都擦出火星了,估计此战之后又得再铸造一把。
李傕的脑袋和脖子只挂在其中一侧肩上,浑如中了榴弹炮即将落入炼钢池的T1000液态金属终结者一般扭曲。
“国贼李傕,已被斩杀!”
——
七千多字,算两更吧。今天一共一万三四千,算四更,还两更……
但我发现,我昨天是欠三更,今天猛还两更还是欠三更。
因为得再次感谢“马来西亚的张家辉”等书友的累计三个舵主打赏,感谢累计打赏人次达到三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