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滚,别挡着本官逃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龙大人带着亲兵以及其他的中军将领撤出战场后,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剩下的明军就是彻底失去了指挥中枢。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里作战,部队的作战,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作战,是极度依赖于旗帜的,而双方主将的帅旗则是更为重要。
这不仅仅是用来激励士气,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指挥作用,帅旗在,代表着下属的将领和士兵们能够找到主心骨,他们回头看的时候能够看到自家的主帅,但是如果回头看不到帅旗了,那么就代表着主将已经跑了。
是的,并不是死,而是跑了!
因为在古代军队里,可没有什么斩杀了主将后,来一个句大吼某某已死,然后敌军就会崩溃的,人家是看是帅旗作战,至于主将死不死,下面的普通士兵还真不知道,不可能你说敌人的主将死了就真的死了。
但是帅旗倒下了,那可就真代表着主将死了或者跑了。
这个时候,部队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指挥,而一支没有统一指挥的部队,其下场是可以预知的。
就和之前的明军骑兵一样,他们就是缺乏了统一的指挥,数十股骑兵基本是各打各的,打起来混乱无比,谁都不听谁的,而这,还是他们实际上有一个名义上的指挥官。
然而这个指挥官只是临时的,那些骑兵不信任甚至不服他,战斗的时候这个明军骑兵将领根本就指挥不动下属的其他明军骑兵,只能是指挥本部以及少部分骑兵而已。
有了名义指挥官进行统一指挥的明军骑兵都这样了,如今明军的主力步兵彻底失去了统帅,接下来会发生何等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很关键的是,龙大人身为一个文官,他根本就没有和其他职业将领那样,对撤退做出详细的安排,比如说先撤出那支部队,后撤出那支部队。
他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撤退命令而已,至于怎么撤退?拜托,本官可是科举天才,你让我背四书五经,写一片八股文章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你问我怎么撤退,脑子秀逗了你,老子怎么可能去学那些粗鲁武夫的东西,简直是有辱斯文!
滚一边去,别碍着本官逃跑!
龙大人伤心绝望的走了,留下接近两万防线已经崩溃的明军!
而这支明军的防线已经是彻底崩溃,并且是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好几个前线的将领都试图重新组织起来,不管是抵抗也好逃跑也好,但是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把赵子龙、张飞之类的名将拿出来,怕也是无法挽回局面了。
部分前线明军高级将领的努力变成了徒劳,最后眼看着局势已经是彻底无法挽回,他们也只能是紧随龙大人之后,带着亲兵们先行撤退了,至于那些普通将士,这个时候他们也是管不了这些人的死活了。
反正对于这些高级将领而言,实际上普通士兵就是炮灰,更别提部队里过半都是临时征召的青壮和民夫了,把真正的核心,也就是他们各自的亲兵带走就行了。
随着众多明军高级将领率领亲兵撤退,明军的全面大崩溃就是上演了。
片刻时间不到,整条战线上已经是看不到明军有组织的抵抗,不管是高级将领们还是普通士兵,一个个都是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跑的不够快。
明军的全线崩溃,对于大唐新军来说也是一场考验,因为他们要尽可能的把这些明军给留下来,不管是把他们击杀还是把他们俘虏,都是需要尽可能的把他们给留下来,要不然的话,这些溃兵逃到北边之后,极有可能被明军将领重新组织起来。
到时候这些溃兵被重新组织起来,虽然士气不会太高,但总归是麻烦。
所以明军彻底崩溃的时候,大唐新军也是做出了相应的战术改变,从之前的密集无比,以步兵营为基本单位的步兵方阵迅速散开,组成以队为基本单位的小方阵,然后开始猎杀并俘虏明军士兵。
恩,基本上就是一边追上去一边喊着;缴械不杀,跪下不杀之类的话。
在大军彻底崩溃的情况下,很多已经跑不掉的明军士兵,为了保全性命会相当果断的扔下刀剑,然后跪跪在地上选择投降。
甚至会有一些中低级军官,率领着数十、数百人不等集体选择投降,甚至投降的过程之中以及后续,他们还会帮忙大唐新军维持俘虏的秩序。
这得益于大唐新军一向来优待俘虏的传统,众多明军投诚俘虏在大唐新军里都是混的好好的,不少大唐新军的军官,实际上就是早期投诚的明军军官。
而这种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曾子文了!
在明王朝的高级官员的口里,曾子文已经是成为了大大的明奸,竟然背叛朝廷投靠了伪唐贼军,而且还掉过头来成为伪唐贼军的一份子对明军作战,更关键的是,曾子文竟然还在伪唐贼军那边混的好好的,据说都被封爵了。
这样的曾子文,在很多有心思投诚,或者是被迫投降的明军军官眼里,就是最耀眼的指路明灯。
有了曾子文的例子在,他们会想着,投诚伪唐贼军兴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当不了朱家王朝的将军,当李家王朝的将军也是不错的嘛,兴许还能混一个爵位,过一过开国功臣,富贵家族几百年的瘾头。
溃败后投降,然后投身敌军反过头来和往日的友军作战,这对于诸多明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嗯,不仅仅是对于明军这样,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古代军队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
大唐新军也不例外!
大唐新军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投降的事,那是因为大唐新军还没有遇到这种大溃败的事,一旦遇上了,而且明军那边也能保证他们的性命的话,转投明军也是分分钟的事。
随着一队又一队的明军开始投降,大唐新军俘虏的明军数量也是开始不断的刷新记录。
两千、三千……
等到投降的明军总数超过了五千人的时候,大唐新军甚至已经是分不出足够的人手来看押这些俘虏了,因为此时大唐新军还是处于战斗状态呢。
部队正在追击前方溃逃的明军,不太可能分出太多人手来看押俘虏以及打扫战场!
最后只能是把收容、看押俘虏,打扫战场的事交给了之前并没有怎么参加战斗的第第五步兵团。
而其他的部队,则是持续追击溃逃明军,同时开始向其他方向散开,以保持对周围的警戒、防备。
追击敌军、收容俘虏,打扫战场,同时还得保持对周边地区的境界,以至于已经超过万人的大唐新军都是觉得自己人手不够用了,而且场面一度混乱!
没办法,部队已经是分的太散,而且任务繁重,这个时候即便是李轩这个全军统帅,也是忙的晕头转向,指挥起来都是觉得麻烦无比,甚至出现了同一个命令,传递给了两支部队的尴尬事。
也好在如今是处于战场收尾阶段,而不是最激烈的交战时期,所以才没有出现太过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样混乱情况下指挥困难的情况,也是让李轩生出了想办法改善指挥体系,尤其是通讯方式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是无比怀念能够有一个无线电指挥体系,如果有几十个对讲机的话,那么该多么美妙啊,就算没有对讲机,但是如果有无线电报机的话也好啊!
可惜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至少在他点亮无线电科技树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对讲机那玩意可是在后世二战时期才出现呢,而能够随部队机动的军用无线电报机,那也是在一战时期才大规模运用的。
在这之前,诸多将领都是困于落后的指挥体系啊!
为此想了诸多办法,其中最有效的短距战场指挥方式,无疑就是传统的旗语指挥了,稍微远距离的则是只能通过传令兵传递命令了。
旗语指挥的话,简单,把旗语普及下去,不仅仅要有大量专业的旗语兵,同时中低级军官也必须懂得旗语。
倒是传令兵的大量普及比较麻烦,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马匹紧缺。
一支军队之中,往往传令兵所乘骑的战马都是最优秀的,基本上和高级将官所乘骑的战马等一个等级。
比如近代日`军里,他们里最优先的战马,优先供应高级将官乘骑以及传令兵乘骑,接下来才是轮到炮兵以及骑兵。
李轩的中军营帐之内,向下属部队传递命令的任务,由亲卫营所负责,这一场大战里,专门为李轩所在的指挥中枢传递命令的传令兵就有二十几人。
而下属各部队里,也会有众多专业的传令兵,如果是算总数的话,大唐新军里,专业的传令兵就能够达到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不断的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传递着各种军情。
而这一百多人,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两百多匹甚至更多的马匹!
尤其是长距离的命令传递,为了赶时间,确保命令能够准时传递出去,传令兵往往都是轮换乘骑双马甚至三马的。
如果没有如此高效的命令传递体系,李轩根本不可能有效的指挥分散在各地,数量已经扩大到万人以上的大唐新军。
不过即便是现有的传令兵规模,依旧还是无法让李轩满足,如果以后大唐新军的规模持续扩大,占领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后,势必要有一个系统的命令传递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驿站。
没有驿站体系的话,是很难有效指挥规模越来越庞大,同时地盘也越来越多的部队的。
龙大人带着亲兵以及其他的中军将领撤出战场后,这也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剩下的明军就是彻底失去了指挥中枢。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里作战,部队的作战,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作战,是极度依赖于旗帜的,而双方主将的帅旗则是更为重要。
这不仅仅是用来激励士气,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指挥作用,帅旗在,代表着下属的将领和士兵们能够找到主心骨,他们回头看的时候能够看到自家的主帅,但是如果回头看不到帅旗了,那么就代表着主将已经跑了。
是的,并不是死,而是跑了!
因为在古代军队里,可没有什么斩杀了主将后,来一个句大吼某某已死,然后敌军就会崩溃的,人家是看是帅旗作战,至于主将死不死,下面的普通士兵还真不知道,不可能你说敌人的主将死了就真的死了。
但是帅旗倒下了,那可就真代表着主将死了或者跑了。
这个时候,部队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指挥,而一支没有统一指挥的部队,其下场是可以预知的。
就和之前的明军骑兵一样,他们就是缺乏了统一的指挥,数十股骑兵基本是各打各的,打起来混乱无比,谁都不听谁的,而这,还是他们实际上有一个名义上的指挥官。
然而这个指挥官只是临时的,那些骑兵不信任甚至不服他,战斗的时候这个明军骑兵将领根本就指挥不动下属的其他明军骑兵,只能是指挥本部以及少部分骑兵而已。
有了名义指挥官进行统一指挥的明军骑兵都这样了,如今明军的主力步兵彻底失去了统帅,接下来会发生何等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很关键的是,龙大人身为一个文官,他根本就没有和其他职业将领那样,对撤退做出详细的安排,比如说先撤出那支部队,后撤出那支部队。
他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撤退命令而已,至于怎么撤退?拜托,本官可是科举天才,你让我背四书五经,写一片八股文章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你问我怎么撤退,脑子秀逗了你,老子怎么可能去学那些粗鲁武夫的东西,简直是有辱斯文!
滚一边去,别碍着本官逃跑!
龙大人伤心绝望的走了,留下接近两万防线已经崩溃的明军!
而这支明军的防线已经是彻底崩溃,并且是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好几个前线的将领都试图重新组织起来,不管是抵抗也好逃跑也好,但是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把赵子龙、张飞之类的名将拿出来,怕也是无法挽回局面了。
部分前线明军高级将领的努力变成了徒劳,最后眼看着局势已经是彻底无法挽回,他们也只能是紧随龙大人之后,带着亲兵们先行撤退了,至于那些普通将士,这个时候他们也是管不了这些人的死活了。
反正对于这些高级将领而言,实际上普通士兵就是炮灰,更别提部队里过半都是临时征召的青壮和民夫了,把真正的核心,也就是他们各自的亲兵带走就行了。
随着众多明军高级将领率领亲兵撤退,明军的全面大崩溃就是上演了。
片刻时间不到,整条战线上已经是看不到明军有组织的抵抗,不管是高级将领们还是普通士兵,一个个都是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跑的不够快。
明军的全线崩溃,对于大唐新军来说也是一场考验,因为他们要尽可能的把这些明军给留下来,不管是把他们击杀还是把他们俘虏,都是需要尽可能的把他们给留下来,要不然的话,这些溃兵逃到北边之后,极有可能被明军将领重新组织起来。
到时候这些溃兵被重新组织起来,虽然士气不会太高,但总归是麻烦。
所以明军彻底崩溃的时候,大唐新军也是做出了相应的战术改变,从之前的密集无比,以步兵营为基本单位的步兵方阵迅速散开,组成以队为基本单位的小方阵,然后开始猎杀并俘虏明军士兵。
恩,基本上就是一边追上去一边喊着;缴械不杀,跪下不杀之类的话。
在大军彻底崩溃的情况下,很多已经跑不掉的明军士兵,为了保全性命会相当果断的扔下刀剑,然后跪跪在地上选择投降。
甚至会有一些中低级军官,率领着数十、数百人不等集体选择投降,甚至投降的过程之中以及后续,他们还会帮忙大唐新军维持俘虏的秩序。
这得益于大唐新军一向来优待俘虏的传统,众多明军投诚俘虏在大唐新军里都是混的好好的,不少大唐新军的军官,实际上就是早期投诚的明军军官。
而这种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曾子文了!
在明王朝的高级官员的口里,曾子文已经是成为了大大的明奸,竟然背叛朝廷投靠了伪唐贼军,而且还掉过头来成为伪唐贼军的一份子对明军作战,更关键的是,曾子文竟然还在伪唐贼军那边混的好好的,据说都被封爵了。
这样的曾子文,在很多有心思投诚,或者是被迫投降的明军军官眼里,就是最耀眼的指路明灯。
有了曾子文的例子在,他们会想着,投诚伪唐贼军兴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当不了朱家王朝的将军,当李家王朝的将军也是不错的嘛,兴许还能混一个爵位,过一过开国功臣,富贵家族几百年的瘾头。
溃败后投降,然后投身敌军反过头来和往日的友军作战,这对于诸多明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嗯,不仅仅是对于明军这样,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古代军队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
大唐新军也不例外!
大唐新军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投降的事,那是因为大唐新军还没有遇到这种大溃败的事,一旦遇上了,而且明军那边也能保证他们的性命的话,转投明军也是分分钟的事。
随着一队又一队的明军开始投降,大唐新军俘虏的明军数量也是开始不断的刷新记录。
两千、三千……
等到投降的明军总数超过了五千人的时候,大唐新军甚至已经是分不出足够的人手来看押这些俘虏了,因为此时大唐新军还是处于战斗状态呢。
部队正在追击前方溃逃的明军,不太可能分出太多人手来看押俘虏以及打扫战场!
最后只能是把收容、看押俘虏,打扫战场的事交给了之前并没有怎么参加战斗的第第五步兵团。
而其他的部队,则是持续追击溃逃明军,同时开始向其他方向散开,以保持对周围的警戒、防备。
追击敌军、收容俘虏,打扫战场,同时还得保持对周边地区的境界,以至于已经超过万人的大唐新军都是觉得自己人手不够用了,而且场面一度混乱!
没办法,部队已经是分的太散,而且任务繁重,这个时候即便是李轩这个全军统帅,也是忙的晕头转向,指挥起来都是觉得麻烦无比,甚至出现了同一个命令,传递给了两支部队的尴尬事。
也好在如今是处于战场收尾阶段,而不是最激烈的交战时期,所以才没有出现太过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样混乱情况下指挥困难的情况,也是让李轩生出了想办法改善指挥体系,尤其是通讯方式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是无比怀念能够有一个无线电指挥体系,如果有几十个对讲机的话,那么该多么美妙啊,就算没有对讲机,但是如果有无线电报机的话也好啊!
可惜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至少在他点亮无线电科技树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对讲机那玩意可是在后世二战时期才出现呢,而能够随部队机动的军用无线电报机,那也是在一战时期才大规模运用的。
在这之前,诸多将领都是困于落后的指挥体系啊!
为此想了诸多办法,其中最有效的短距战场指挥方式,无疑就是传统的旗语指挥了,稍微远距离的则是只能通过传令兵传递命令了。
旗语指挥的话,简单,把旗语普及下去,不仅仅要有大量专业的旗语兵,同时中低级军官也必须懂得旗语。
倒是传令兵的大量普及比较麻烦,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马匹紧缺。
一支军队之中,往往传令兵所乘骑的战马都是最优秀的,基本上和高级将官所乘骑的战马等一个等级。
比如近代日`军里,他们里最优先的战马,优先供应高级将官乘骑以及传令兵乘骑,接下来才是轮到炮兵以及骑兵。
李轩的中军营帐之内,向下属部队传递命令的任务,由亲卫营所负责,这一场大战里,专门为李轩所在的指挥中枢传递命令的传令兵就有二十几人。
而下属各部队里,也会有众多专业的传令兵,如果是算总数的话,大唐新军里,专业的传令兵就能够达到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不断的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传递着各种军情。
而这一百多人,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两百多匹甚至更多的马匹!
尤其是长距离的命令传递,为了赶时间,确保命令能够准时传递出去,传令兵往往都是轮换乘骑双马甚至三马的。
如果没有如此高效的命令传递体系,李轩根本不可能有效的指挥分散在各地,数量已经扩大到万人以上的大唐新军。
不过即便是现有的传令兵规模,依旧还是无法让李轩满足,如果以后大唐新军的规模持续扩大,占领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后,势必要有一个系统的命令传递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驿站。
没有驿站体系的话,是很难有效指挥规模越来越庞大,同时地盘也越来越多的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