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战养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兴泉府,原知府衙门,现大唐王朝皇宫,李轩和前几天一样是待在前厅处理着几乎永无尽头的政务。
随着大唐王朝的扩张,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也是越来越多,哪怕是李轩已经筹建了新式的翰林院作为自己的秘书机构,用以协助自己处理越来越多的政务,但是在如今这个王朝扩张的初期,各种事是怎么也少不了的。
当然了,李轩想要偷懒的话到也是可以怎么事都不管,但是李轩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这大唐王朝的发展就会偏离他所制定的路线了。
没办法,谁让他的这个大唐王朝缺乏各种人才呢,纵观大唐王朝的诸多官员,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说实话就没几个天纵之才,连能力上等的都没有,大多都是能力平凡之辈。
自己放手,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们处理,让他们制定大唐王朝的各项重大政策的话,李轩敢保证,这大唐王朝不用一个月就得变得面目全非。
要想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唐王朝,在重大政策上亲力亲为,这是不可或缺的。
审阅完了一份税部呈递上来关于在连和县、白林县建立完善税务体制的报告后,李轩刷刷的写下了几句自己的意见,然后就是把这文件扔到了一边。
然后从案头上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看了起来,这份文件是农部那边送上来的,说是如今已经进入秋冬时节,为了明年的春耕能够顺利展开,请求对兴泉府三县的一些沟渠进行整修,以求明年能够有一个丰收年。
李轩再看详细的整修计划,农部那边竟然是列出了大小八条沟渠的整修计划,预计要耗银四千两。
要这么多银子还修个屁!
水利纵然关乎粮食收成,进一步说关乎国计民生,但是如今大唐王朝最重要的事就是扩军,然后派遣部队进行扩张,拿下兴泉府临近州府,迎战明军来袭的大军,哪有精力和资源去修什么水利啊!
当即就是毫不犹豫的写下了批复意见:“钱粮两缺,另行计议”
如果不是水利农桑的确关乎帝国根基,非常重要的,李轩都不说另行计议,而是直接批驳了。
反正如今大唐王朝是腾不出足够的经费来修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了,农部那边要兴建水利设施,让他们自己折腾去,能折腾成了最好,折腾不成也无所谓,反正是别指望国库会拿出一粒粮食,一两银子去。
如今大唐王朝的国库是入不敷出,为了扩军各种花费是大了去,仅仅是粮食这么一项就是难以解决。
而打造武器弹药所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几乎是耗尽了国库的最后一两银子,税部那边如今还在愁着官员以及士兵的薪饷该从哪里压榨出来呢,哪有多余的银子去搞什么建设啊。
缺人、缺粮、缺银,这是大唐王朝一直所面临的难题,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如此,这和大唐王朝的扩张速度无关,哪怕是大唐王朝占据了好几个省份后,这种状况也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因为规模越大,收入越多,支出也就越多。
税部那边难以解决粮饷的问题,军方那边的将领们却是没有太大的担心,因为刚拿下连和县后,大唐新军的将领们就已经是筹备着发动下一场战役了。
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的就要发动下一场战役,这里头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条自然是想要乘胜追击,趁着附近地区的明军被横扫一空,迅速以轻微的代价攻占其他的府县,扩大己方的战略缓冲区,避免明军来袭后直接就打到兴泉府城来了。
此外主动出击,也是能够分散明军的精力,不给他们从容集结兵力,然后直扑兴泉府城的机会。
说简单一点,曾子文等一群将领们是想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打乱明军集结、进攻的部署,避免战火直接在兴泉府这个大本营燃烧之余,还能够通过多线出击的方式迫使明军分兵进剿,然后一步一步的吃掉明军主力。
因为不管是李轩还是曾子文等人都已经可以猜到,如果等明军从容调集兵力,很有可能最终会汇集起来四五万甚至十几万的的军队来攻,而这样一来战略压力就太大啊。
哪怕是大唐新军有着武器和士兵素质上的优势,但是也很难通过一次两次的战略决战击溃明军十几万大军啊。
一旦被明军从四面八方围剿堵住的时候,大唐新军最后就只能困守兴泉府了,而到时候想要再获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此攻占了兴泉府城后,包括曾子文等将领们就是开始筹划着如何打出去了!
除了军事战略方面的缘故外,李轩以及众多军方将领们之所以打算打出去,还有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以战养战!
兴泉府终归是小了些,人口少,土地贫瘠,原本以为可以从兴泉府三十多万人口里拉起一支万人大军来。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的很,钱粮先不去说了,光光是士兵都招募不到这么多。
刚开始几天的时候,募兵的势头还算是比较喜人,但是后续几天每天来应募的士兵数量就是呈现了断崖式下跌的势头。
理由很简单,那些想要卖命吃兵粮的人基本上第一时间就去应募的,这些人在前几天内就会去应募,而等这一批人应募之后,剩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人了。
按照兵部那边的预计,拿下兴泉府城后,在白林县和连和县两地招募的兵力最多只有四千人,和预计的六千人差距相当大。
而这说起来还要怪宋志文,这个宋志文为了镇压剿灭伪唐贼军,过去一年来已经在兴泉府内大量招募了青壮。
这被宋志文先招募了一番青壮,大唐新军再来招募士兵的话,这数量自然就变少了。
要想真正的扩充到万人规模,势必要从其他州府招募兵员。
控制其他的州府后,不仅仅可以获得兵源,而且还可以得到赋税乃至各种战略物资。
此外还有一次性收入的战利品,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以战养战的。
打乱明军的部署,以战养战,这两个理由就是大唐新军的诸多将领们一心想要尽早打出去的最大理由。
至于开疆扩土,这说实话只是附带的!
为了筹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税部那边的银粮早就花的一干二净了,哪有多余的钱粮可以用来兴建水利设施搞建设啊。
没看到李轩的皇宫都只是略微修缮了一下吗?皇宫都没钱大规模翻修了,还想拿钱去修建水利设施,这是不可能的。
处理完案头上的一大堆内阁各部送上来的报告后,李轩才是离开椅子,然后走出了书房。
他刚出来呢,门外候着的一个年轻人就是快步走了上来,此人是刚改制不久的翰林院里的翰林,名为霍奇守,很年轻的一个读书人。
此人原本正泰县那边的一个地主子弟,准确的说是破落地主的子弟,早年他家也是个大地主了,有田百亩,但是奈何他和李轩一样,有个坑儿子的爹,他爹好赌,赌着赌着这家底就是越来越少,等他老爹挂了后,还留下一屁股债,俗话说父债子还,这还完了赌鬼老爹的债务,这百亩田地没啊,三进老宅也没了,未婚妻也退婚了,只剩下一个小丫鬟跟着他。
所幸的是他还是个读书人,虽然读书的天份只能算是一般般,这辈子估计顶天了也就只能考个秀才,但是好歹是读书人呢,平日里给人写写书信对联算算账什么的,倒也能养活自己和忠心小丫鬟。
后来大唐王朝强势崛起,横扫了正泰县,他和不少前程无望的人破罐子破摔,加入了大唐王朝。
当李轩见到他,并听闻了他的事迹后,差点就直接问他是不是也是从后世来的穿越者了,尼玛这人的模板,简直就是穿越小说里的典型主角模板啊:家道中落,还有大名鼎鼎的退婚剧情,再加上一个忠心耿耿的俏丫鬟,这要是被穿越了,李轩都能够想象得到他未来的剧情了:奋力读书,考中秀才,打脸退婚女,遇上潜居的朝廷大佬,并拜之为师,然后顺手再勾搭一下这个老师的孙女,有事没事做几首诗词,博得青楼幸名;再考中举人,进士,最后是当官进入翰林,最终实现人生逆转,成功的跪在了正德老儿的脚下。
可惜的是,经过李轩的观察,这人还真不是什么穿越者,就是一个倒霉透顶的读书娃而已。
此人进入大唐王朝后,辗转各部,最后是进入了改革后的翰林院,成为一名侍读学士,正五品。
不过大唐王朝的翰林院是典型的秘书机构,不仅仅是清贵养望之地,还拥有实权的,这侍读学士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名次,就是御前秘书。
天天跟在李轩屁股后头拎包倒茶!
霍守奇当即恭敬道:“陛下,方才宫务司那边来说,说是太后和皇后娘娘、淑妃的凤驾已经是在开始启程了,预计五天后抵达!”
李轩听罢微微点头:“让宫务司那边加快后宫的修缮,务必在她们抵达之前把屋子收拾出来!”
但是霍守奇却是面露难色道:“宫务司那边说,修缮所需的银子税部那边还没给呢,所以……”
兴泉府,原知府衙门,现大唐王朝皇宫,李轩和前几天一样是待在前厅处理着几乎永无尽头的政务。
随着大唐王朝的扩张,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也是越来越多,哪怕是李轩已经筹建了新式的翰林院作为自己的秘书机构,用以协助自己处理越来越多的政务,但是在如今这个王朝扩张的初期,各种事是怎么也少不了的。
当然了,李轩想要偷懒的话到也是可以怎么事都不管,但是李轩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这大唐王朝的发展就会偏离他所制定的路线了。
没办法,谁让他的这个大唐王朝缺乏各种人才呢,纵观大唐王朝的诸多官员,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说实话就没几个天纵之才,连能力上等的都没有,大多都是能力平凡之辈。
自己放手,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们处理,让他们制定大唐王朝的各项重大政策的话,李轩敢保证,这大唐王朝不用一个月就得变得面目全非。
要想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唐王朝,在重大政策上亲力亲为,这是不可或缺的。
审阅完了一份税部呈递上来关于在连和县、白林县建立完善税务体制的报告后,李轩刷刷的写下了几句自己的意见,然后就是把这文件扔到了一边。
然后从案头上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看了起来,这份文件是农部那边送上来的,说是如今已经进入秋冬时节,为了明年的春耕能够顺利展开,请求对兴泉府三县的一些沟渠进行整修,以求明年能够有一个丰收年。
李轩再看详细的整修计划,农部那边竟然是列出了大小八条沟渠的整修计划,预计要耗银四千两。
要这么多银子还修个屁!
水利纵然关乎粮食收成,进一步说关乎国计民生,但是如今大唐王朝最重要的事就是扩军,然后派遣部队进行扩张,拿下兴泉府临近州府,迎战明军来袭的大军,哪有精力和资源去修什么水利啊!
当即就是毫不犹豫的写下了批复意见:“钱粮两缺,另行计议”
如果不是水利农桑的确关乎帝国根基,非常重要的,李轩都不说另行计议,而是直接批驳了。
反正如今大唐王朝是腾不出足够的经费来修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了,农部那边要兴建水利设施,让他们自己折腾去,能折腾成了最好,折腾不成也无所谓,反正是别指望国库会拿出一粒粮食,一两银子去。
如今大唐王朝的国库是入不敷出,为了扩军各种花费是大了去,仅仅是粮食这么一项就是难以解决。
而打造武器弹药所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几乎是耗尽了国库的最后一两银子,税部那边如今还在愁着官员以及士兵的薪饷该从哪里压榨出来呢,哪有多余的银子去搞什么建设啊。
缺人、缺粮、缺银,这是大唐王朝一直所面临的难题,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如此,这和大唐王朝的扩张速度无关,哪怕是大唐王朝占据了好几个省份后,这种状况也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因为规模越大,收入越多,支出也就越多。
税部那边难以解决粮饷的问题,军方那边的将领们却是没有太大的担心,因为刚拿下连和县后,大唐新军的将领们就已经是筹备着发动下一场战役了。
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的就要发动下一场战役,这里头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条自然是想要乘胜追击,趁着附近地区的明军被横扫一空,迅速以轻微的代价攻占其他的府县,扩大己方的战略缓冲区,避免明军来袭后直接就打到兴泉府城来了。
此外主动出击,也是能够分散明军的精力,不给他们从容集结兵力,然后直扑兴泉府城的机会。
说简单一点,曾子文等一群将领们是想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打乱明军集结、进攻的部署,避免战火直接在兴泉府这个大本营燃烧之余,还能够通过多线出击的方式迫使明军分兵进剿,然后一步一步的吃掉明军主力。
因为不管是李轩还是曾子文等人都已经可以猜到,如果等明军从容调集兵力,很有可能最终会汇集起来四五万甚至十几万的的军队来攻,而这样一来战略压力就太大啊。
哪怕是大唐新军有着武器和士兵素质上的优势,但是也很难通过一次两次的战略决战击溃明军十几万大军啊。
一旦被明军从四面八方围剿堵住的时候,大唐新军最后就只能困守兴泉府了,而到时候想要再获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此攻占了兴泉府城后,包括曾子文等将领们就是开始筹划着如何打出去了!
除了军事战略方面的缘故外,李轩以及众多军方将领们之所以打算打出去,还有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以战养战!
兴泉府终归是小了些,人口少,土地贫瘠,原本以为可以从兴泉府三十多万人口里拉起一支万人大军来。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的很,钱粮先不去说了,光光是士兵都招募不到这么多。
刚开始几天的时候,募兵的势头还算是比较喜人,但是后续几天每天来应募的士兵数量就是呈现了断崖式下跌的势头。
理由很简单,那些想要卖命吃兵粮的人基本上第一时间就去应募的,这些人在前几天内就会去应募,而等这一批人应募之后,剩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人了。
按照兵部那边的预计,拿下兴泉府城后,在白林县和连和县两地招募的兵力最多只有四千人,和预计的六千人差距相当大。
而这说起来还要怪宋志文,这个宋志文为了镇压剿灭伪唐贼军,过去一年来已经在兴泉府内大量招募了青壮。
这被宋志文先招募了一番青壮,大唐新军再来招募士兵的话,这数量自然就变少了。
要想真正的扩充到万人规模,势必要从其他州府招募兵员。
控制其他的州府后,不仅仅可以获得兵源,而且还可以得到赋税乃至各种战略物资。
此外还有一次性收入的战利品,这些都是可以用来以战养战的。
打乱明军的部署,以战养战,这两个理由就是大唐新军的诸多将领们一心想要尽早打出去的最大理由。
至于开疆扩土,这说实话只是附带的!
为了筹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税部那边的银粮早就花的一干二净了,哪有多余的钱粮可以用来兴建水利设施搞建设啊。
没看到李轩的皇宫都只是略微修缮了一下吗?皇宫都没钱大规模翻修了,还想拿钱去修建水利设施,这是不可能的。
处理完案头上的一大堆内阁各部送上来的报告后,李轩才是离开椅子,然后走出了书房。
他刚出来呢,门外候着的一个年轻人就是快步走了上来,此人是刚改制不久的翰林院里的翰林,名为霍奇守,很年轻的一个读书人。
此人原本正泰县那边的一个地主子弟,准确的说是破落地主的子弟,早年他家也是个大地主了,有田百亩,但是奈何他和李轩一样,有个坑儿子的爹,他爹好赌,赌着赌着这家底就是越来越少,等他老爹挂了后,还留下一屁股债,俗话说父债子还,这还完了赌鬼老爹的债务,这百亩田地没啊,三进老宅也没了,未婚妻也退婚了,只剩下一个小丫鬟跟着他。
所幸的是他还是个读书人,虽然读书的天份只能算是一般般,这辈子估计顶天了也就只能考个秀才,但是好歹是读书人呢,平日里给人写写书信对联算算账什么的,倒也能养活自己和忠心小丫鬟。
后来大唐王朝强势崛起,横扫了正泰县,他和不少前程无望的人破罐子破摔,加入了大唐王朝。
当李轩见到他,并听闻了他的事迹后,差点就直接问他是不是也是从后世来的穿越者了,尼玛这人的模板,简直就是穿越小说里的典型主角模板啊:家道中落,还有大名鼎鼎的退婚剧情,再加上一个忠心耿耿的俏丫鬟,这要是被穿越了,李轩都能够想象得到他未来的剧情了:奋力读书,考中秀才,打脸退婚女,遇上潜居的朝廷大佬,并拜之为师,然后顺手再勾搭一下这个老师的孙女,有事没事做几首诗词,博得青楼幸名;再考中举人,进士,最后是当官进入翰林,最终实现人生逆转,成功的跪在了正德老儿的脚下。
可惜的是,经过李轩的观察,这人还真不是什么穿越者,就是一个倒霉透顶的读书娃而已。
此人进入大唐王朝后,辗转各部,最后是进入了改革后的翰林院,成为一名侍读学士,正五品。
不过大唐王朝的翰林院是典型的秘书机构,不仅仅是清贵养望之地,还拥有实权的,这侍读学士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名次,就是御前秘书。
天天跟在李轩屁股后头拎包倒茶!
霍守奇当即恭敬道:“陛下,方才宫务司那边来说,说是太后和皇后娘娘、淑妃的凤驾已经是在开始启程了,预计五天后抵达!”
李轩听罢微微点头:“让宫务司那边加快后宫的修缮,务必在她们抵达之前把屋子收拾出来!”
但是霍守奇却是面露难色道:“宫务司那边说,修缮所需的银子税部那边还没给呢,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