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 木桁架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二十公分的杉木,算不得什么很好的材料,根本不算栋梁之材。可是,只要知道它的能力范围,就可以合理应用。脚手架的问题解决以后,李治就指挥着将作监泥瓦匠开始作混凝土版筑的施工。
那六根主柱的截面,并不是实心圆柱型,而是中空的圆管型。圆管的外径5米,内径09米。这个柱子的承载能力怎么样呢?对比一下混凝土和木材的材料特性:
抗压强度:混凝土0mpa,木材0mpa(是的你没错,它们的抗压强度其实差不多)
弹性模量:混凝土50gpa,木材0gpa
经过和上一章节同样的分析,这跟自重42吨的混凝土空心圆柱的载重能力是:
细长压杆载荷公式:59吨。(其实这个柱子的比例应当不属于细长压杆,这里只是做一个比较)
材料抗压强度公式:92吨。
所以扛起一个屋顶应该是毫无压力,绰绰有余了!
工匠们并不清楚这一切,他们只是按照李治的图纸,首先在地下挖开深坑,用混凝土浇灌好地基。然后在地基上搭脚手架,用木板围好空心圆柱体的柱形状,然后一截一截的倒入水泥混合碎石和河砂的砼浆,然后隔一段时间就浇水来促使混凝土的凝固。
就这样,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不到一百人就立起了六根宏伟的混凝土石柱。为了承载屋顶的大梁侧面的受力,还额外的在柱子十米高的地方,浇筑了角度三十度的斜撑。
接下来工人们在原来脚手架的基础上,搭建了更高的,四层到五层的脚手架。为即将建造的木桁架拱梁做准备。
至于这个木桁架拱梁长什么样子,可以参考一下英国牛津康河上一座古老的桥的样子。它的名字叫做“数学桥”(文后附图)。它修建于749年,是一个拱形的,由木材拼接为三角形稳定的桁架结构。也成为了后来广泛出现各种钢桁架结构的前身。
只不过钢桁架有着更稳固和更大的承载力,因此并不需要做成拱形,只需要做成和桥面一致的平直的形状就可以了。
有人说这桥是牛顿设计的,不过牛顿727年就死了。有人说这是从中国拱桥抄袭的。还有人说这个桥建成时一颗钉子也没有,后来有个教授拆下来想研究结果不会装回去,才敲上钉子。
但是剑桥大学官方页上对它的历史介绍可以清楚的出,这种桥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74年西敏寺桥的修建中,为了建造那个石拱,人们搭建了一个类似的木拱的脚手架——他们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
这个年代大英帝国常常公开向社会上招标,无数民间科学家蜂拥而上,设计出了很多种西敏寺桥的草稿。很多设计不乏超长木拱的方案。当然最后选中的就是现在到的那个坚固的连拱石桥方案。当时的设计是全长4米,有十五个拱券。单跨不到二十米。后来为了提高泰晤士河的通航能力重修,改为254米长,7个拱券,单跨在27到49米之间。时至今日,成为了英国伦敦的地标之一。在桥上可以把泰晤士河,英国议会大本钟,以及摩天轮“伦敦眼”以及滑铁卢火车站一览无余。
回到正题。当六根主柱和斜撑完工以后,李治便组织工匠按照设计图,把选好的三十公分粗,十五米长度的主材,拼接成跨度0米的桁架拱形。结合部位使用了多颗钢钉加固,每颗钢钉的粗细都由金手指系统计算了剪切应力的大小而确保安全。因为通过整个桁架结构相互钳制,给主梁提供了稳固的支撑,每一根主材的支撑能力达到了0吨。每一个单个木拱券的承载能力达到了52吨。
相比之下,屋顶的重量是多重呢?现代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一类屋顶,也就是最次的一类混凝土板屋顶的负载能力在每平米400公斤。自重大概在200公斤左右。那么整个坡度约在45度的大礼堂屋顶的面积大概900平米,也就是全重254吨。这三组拱券的承载能力完全足够。
当然,这三组拱券之间横向平面外还需要用多跟檩条加固,让它不至于在侧面偏倒。就这样,本来高达0米的跨度是无法通过单根主材作为梁架。可是在桁架结构的优势之下,完美的利用了细长木材的效能,搭建好了屋顶的骨架。完成了这一步以后,阎立德手下的工匠们就知道该如何铺设屋面的瓦片了。他们使用了唐代惯用的大斜面屋顶,虽然不是通过斗拱支撑起来,但他们效仿了主梁的桁架设计了挑檐,完善了四周屋檐的支撑。
最后,李治也没有忘了给这个长安城里目前最高的建筑顶上,装上了一整圈避雷针。好不容易修好的大屋顶,他可不愿意哪天一个雷劈过来就给烧了。
就这样,大礼堂的屋顶花了两个多月才逐步的装修完毕。这样一个庞大,优雅的建筑,自然成为了一处奇观。大礼堂的舞台有多大呢?足足能和人民大会堂的主舞台媲美。它宽0米,深20米,台上高达2米。人民大会堂的主舞台的尺寸是宽26米,深26米,净高2米。
舞台平时可以完全依靠自然采光。因为主要的支撑只是柱子,所以其它部分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可以让光线直接照射进来。晚上,还可以通过悬在半空的大火盆照明。
当然,它的观众席由于不象人民大会堂那样全在室内,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观众席分为七层,最高处高达20米,形成一个层层阶梯状。基座是砖石通过多层拱券结构,也就是类似罗马斗兽场的结构修建,然后用较次的木料组成通道台阶,观众席上还安装了简易的大长板凳作为座席。
工程临近结束的时候,李治再次来到此地巡视。之间屋顶安装好以后,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已经拆除的差不多了。地面也已经清扫掉多余的水泥木屑。整个主舞台的地面是上好的结实木板,涂上了一层红漆,显得十分醒目。水泥柱子则保留了天然的灰色和石料的斑驳色,显得十分粗犷。屋顶的木料同样也是用层层油漆防腐,显出红黑相间的条纹。瓦片用的是上好的青瓦。考虑到挡风和调节的需要,阎立德还在四周安装了重重的素白色的帷幔,需要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这样一个庞大空间就这样形成在两万人观众席的面前。
李治点点头,十分满意:“对,就是要这样简练,大气的效果,才能显出我泱泱大国的风度。老阎啊,你准备好大字和横幅,挂在舞台后面,要大的足以让最后一排观众都能见。然后孤想办法筹备一个大型的晚会,来庆祝它的落成。”
阎立德点头称是,问道:“殿下,横幅的字怎么写?”旁边的侍从心领神会,立刻递来纸笔。李治不知有诈,提笔写下“大礼堂落成典礼”几个字,然后说:“老阎你自己改写一遍,写好点。”
阎立德端详许久,才满足的回答道:“到太子殿下的字,老臣才又找回了一点人生的信心和尊严啊!”说罢这老头脚下生风,飞也般的逃走了。
这些二十公分的杉木,算不得什么很好的材料,根本不算栋梁之材。可是,只要知道它的能力范围,就可以合理应用。脚手架的问题解决以后,李治就指挥着将作监泥瓦匠开始作混凝土版筑的施工。
那六根主柱的截面,并不是实心圆柱型,而是中空的圆管型。圆管的外径5米,内径09米。这个柱子的承载能力怎么样呢?对比一下混凝土和木材的材料特性:
抗压强度:混凝土0mpa,木材0mpa(是的你没错,它们的抗压强度其实差不多)
弹性模量:混凝土50gpa,木材0gpa
经过和上一章节同样的分析,这跟自重42吨的混凝土空心圆柱的载重能力是:
细长压杆载荷公式:59吨。(其实这个柱子的比例应当不属于细长压杆,这里只是做一个比较)
材料抗压强度公式:92吨。
所以扛起一个屋顶应该是毫无压力,绰绰有余了!
工匠们并不清楚这一切,他们只是按照李治的图纸,首先在地下挖开深坑,用混凝土浇灌好地基。然后在地基上搭脚手架,用木板围好空心圆柱体的柱形状,然后一截一截的倒入水泥混合碎石和河砂的砼浆,然后隔一段时间就浇水来促使混凝土的凝固。
就这样,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不到一百人就立起了六根宏伟的混凝土石柱。为了承载屋顶的大梁侧面的受力,还额外的在柱子十米高的地方,浇筑了角度三十度的斜撑。
接下来工人们在原来脚手架的基础上,搭建了更高的,四层到五层的脚手架。为即将建造的木桁架拱梁做准备。
至于这个木桁架拱梁长什么样子,可以参考一下英国牛津康河上一座古老的桥的样子。它的名字叫做“数学桥”(文后附图)。它修建于749年,是一个拱形的,由木材拼接为三角形稳定的桁架结构。也成为了后来广泛出现各种钢桁架结构的前身。
只不过钢桁架有着更稳固和更大的承载力,因此并不需要做成拱形,只需要做成和桥面一致的平直的形状就可以了。
有人说这桥是牛顿设计的,不过牛顿727年就死了。有人说这是从中国拱桥抄袭的。还有人说这个桥建成时一颗钉子也没有,后来有个教授拆下来想研究结果不会装回去,才敲上钉子。
但是剑桥大学官方页上对它的历史介绍可以清楚的出,这种桥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74年西敏寺桥的修建中,为了建造那个石拱,人们搭建了一个类似的木拱的脚手架——他们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
这个年代大英帝国常常公开向社会上招标,无数民间科学家蜂拥而上,设计出了很多种西敏寺桥的草稿。很多设计不乏超长木拱的方案。当然最后选中的就是现在到的那个坚固的连拱石桥方案。当时的设计是全长4米,有十五个拱券。单跨不到二十米。后来为了提高泰晤士河的通航能力重修,改为254米长,7个拱券,单跨在27到49米之间。时至今日,成为了英国伦敦的地标之一。在桥上可以把泰晤士河,英国议会大本钟,以及摩天轮“伦敦眼”以及滑铁卢火车站一览无余。
回到正题。当六根主柱和斜撑完工以后,李治便组织工匠按照设计图,把选好的三十公分粗,十五米长度的主材,拼接成跨度0米的桁架拱形。结合部位使用了多颗钢钉加固,每颗钢钉的粗细都由金手指系统计算了剪切应力的大小而确保安全。因为通过整个桁架结构相互钳制,给主梁提供了稳固的支撑,每一根主材的支撑能力达到了0吨。每一个单个木拱券的承载能力达到了52吨。
相比之下,屋顶的重量是多重呢?现代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一类屋顶,也就是最次的一类混凝土板屋顶的负载能力在每平米400公斤。自重大概在200公斤左右。那么整个坡度约在45度的大礼堂屋顶的面积大概900平米,也就是全重254吨。这三组拱券的承载能力完全足够。
当然,这三组拱券之间横向平面外还需要用多跟檩条加固,让它不至于在侧面偏倒。就这样,本来高达0米的跨度是无法通过单根主材作为梁架。可是在桁架结构的优势之下,完美的利用了细长木材的效能,搭建好了屋顶的骨架。完成了这一步以后,阎立德手下的工匠们就知道该如何铺设屋面的瓦片了。他们使用了唐代惯用的大斜面屋顶,虽然不是通过斗拱支撑起来,但他们效仿了主梁的桁架设计了挑檐,完善了四周屋檐的支撑。
最后,李治也没有忘了给这个长安城里目前最高的建筑顶上,装上了一整圈避雷针。好不容易修好的大屋顶,他可不愿意哪天一个雷劈过来就给烧了。
就这样,大礼堂的屋顶花了两个多月才逐步的装修完毕。这样一个庞大,优雅的建筑,自然成为了一处奇观。大礼堂的舞台有多大呢?足足能和人民大会堂的主舞台媲美。它宽0米,深20米,台上高达2米。人民大会堂的主舞台的尺寸是宽26米,深26米,净高2米。
舞台平时可以完全依靠自然采光。因为主要的支撑只是柱子,所以其它部分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可以让光线直接照射进来。晚上,还可以通过悬在半空的大火盆照明。
当然,它的观众席由于不象人民大会堂那样全在室内,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观众席分为七层,最高处高达20米,形成一个层层阶梯状。基座是砖石通过多层拱券结构,也就是类似罗马斗兽场的结构修建,然后用较次的木料组成通道台阶,观众席上还安装了简易的大长板凳作为座席。
工程临近结束的时候,李治再次来到此地巡视。之间屋顶安装好以后,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已经拆除的差不多了。地面也已经清扫掉多余的水泥木屑。整个主舞台的地面是上好的结实木板,涂上了一层红漆,显得十分醒目。水泥柱子则保留了天然的灰色和石料的斑驳色,显得十分粗犷。屋顶的木料同样也是用层层油漆防腐,显出红黑相间的条纹。瓦片用的是上好的青瓦。考虑到挡风和调节的需要,阎立德还在四周安装了重重的素白色的帷幔,需要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这样一个庞大空间就这样形成在两万人观众席的面前。
李治点点头,十分满意:“对,就是要这样简练,大气的效果,才能显出我泱泱大国的风度。老阎啊,你准备好大字和横幅,挂在舞台后面,要大的足以让最后一排观众都能见。然后孤想办法筹备一个大型的晚会,来庆祝它的落成。”
阎立德点头称是,问道:“殿下,横幅的字怎么写?”旁边的侍从心领神会,立刻递来纸笔。李治不知有诈,提笔写下“大礼堂落成典礼”几个字,然后说:“老阎你自己改写一遍,写好点。”
阎立德端详许久,才满足的回答道:“到太子殿下的字,老臣才又找回了一点人生的信心和尊严啊!”说罢这老头脚下生风,飞也般的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