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谋反嫌犯张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子李治,长孙吏部和圣人正在甘露殿议事。不少人已经听到了风声。
“此事当真?”李世民虽然还不到五十岁,可是他的健康正在恶化。他坐在步辇上,眉头紧锁。肥胖的身躯压的木床吱吱做响。
“千真万确。”长孙无忌说道。“张亮一直就贪生怕死,胆小怕事。在东征辽东的时候,差点就坏了事。多亏手下副将和常何都在,给他镇住了场子。”
“还在相州的时候,他就开始蓄养义子。有一个叫做公孙节的义子就对他说,弓长之主当别都。相州是东魏,北齐的别都,张拆开正是弓长二字。张亮就信以为真,以为自己有了气运加身。”
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眼里不停的闪着凶光。
“舅舅,我有一事不解。”李治赶紧跳出来掺和一脚,抢在李世民下定决心之前,争取一些时机。
“如果张亮是一个贪生怕死,胆小怕事的人,他为什么会想起来要谋反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死罪吗?”
“雉儿,你还小。”长孙无忌摸摸胡子,“你不知道这年头多少人都有不臣之心。圣人的旨意,说过多少次等同谋反的事,他们不仅不怕,反而变本加厉的做。怕死,有不怕死的人吗?那都是穷凶极恶,走投无路的人,他们才不会去谋反。因为他反正连死都不怕,做别的事容易多了,何须造反呢?正因为张亮如此胆小怕死,因此才是一个忘恩负义,有造反之心的人。”
“朕不是下旨,说举报主人造反的人,一概不予受理吗?”李世民痛苦的摸着自己的脸,谁愿意天天管这些烂事,尤其是有人不停的告诉你:“有人要爆你家菊花了!”。
他执政之初,很多人家的奴婢部曲,因为与主人的矛盾,因此举报主人造反。但因为没有查实的事件太多,也让很多人不敢再养奴仆,因此李世民下令举报主人造反的也按造反论罪。
“举报的此人不是张亮家的奴仆,而是陕州人常德。”长孙无忌接着说案情,“常德原先与慎己和另外几个义子相交好,知道他们家里的事情。但后来他妹妹被慎己抢到张亮府中,被凌辱迫害,因此他才奋而血书举报。圣人要是人证,他兄妹二人已经在宫外候着了。”
“朕知道了。”李世民沉默良久,又说:“雉儿,你怎么?”他担心自己倒是次要的,因为他为帝多年,声望稳固,不是几个人想造反就能造成的。但是他的年幼的小儿子怎么办?不仅有不臣的大臣,还有凶残的兄弟。他能挺下来吗?
“耶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张亮,还有别的人,比如说侯君集吧,他们都已经做官做到这么大,丝毫不逊于皇家的待遇。可是为什么他们要造反,还有,他们打算怎么造反。”
这个问题,别人不能问。但是李治问,准没事。谁让他是皇子呢?!
私下问当然也是不行的。但是当面请教父亲,就没问题了。
造反对李世民来说,其实也是一件糗事。他父亲李渊是让李建成当的太子,因此这件事也成了一件历史上的著名案件。区别就是他反抗的不是皇帝本身,而是皇权的象征。并且夺得了皇位。
而李世民在位时期面临的造反案件,又有多少呢?至少是两件。一件就是李承乾造反案,一件就是张亮造反案。另外偏远地区的土匪头子造反也少不了。
后来李治也有至少两个造反案件,一件就是房遗爱谋反案,另一件是杭州农民的陈硕真起义。
造反案件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栽赃。处理造反案件,也充分反映了皇帝的治国手腕。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没有理会李治的提问,他只好自顾自的继续往下说。
“首先,他得有私兵。唐律规定了各个国公府的护卫人数,因此张亮一直以来,靠着收养义子,来给自己的私兵掩人耳目。第二,他得有兵器。光有弓箭和横刀,是不行的。造反必须稳准狠,有了强弩,就算是武艺不精的私兵也能有强大的战力。因此如果要造反,他肯定要有弓弩。”
“第三,他要收买人。光是左右执金吾的数量,就是他没办法搞定的。宫禁的卫戍,如果光靠这五百奇兵,肯定不能奏效。他唯一的机会,在于路上设伏,或者收买宫禁。如果他要造反,肯定可以找到他收买了那些人,他知道什么。他靠谁来获得圣人行踪的消息。”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都充满惊奇的望着李治。
“雉儿,这些是谁教你的?张行成没有这个本事吧?”长孙无忌问。
“这不是太傅教我的。是我自己想的。”李治一脸无辜,“当听到舅舅说张亮要造反的时候,我就想他要怎么做。这样推测出来的。我是不是说的不对?”
“雉儿说的很好。”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好了很多。儿子有出息,做父亲的都高兴。“无忌啊,你就按照这个先行调查。既然你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朕立刻下令禁军包围张亮府,搜查所有相干人员。”
“还有张亮手里的所有产业,田庄,所有可以藏匿武器,私兵的地方。与张亮有密切联系的人,都要调查。”李治补充道。
“这个……恐怕牵连甚广。”长孙无忌的脸色却当时就变差了。
“牵连甚广又算什么事?难道谋反不是一件应该彻底调查的案件吗?”李治不放过这一点,只是心平气和的试图说服长孙无忌。
“雉儿说得好。哈哈哈,甚合我意。”到李治把长孙无忌问的手忙脚乱,李世民开心的笑了。“长孙吏部,你一直在修律,也非常认可谋反是十恶之首。像这样的重罪,怎能不调查清楚呢?”
“雉儿,你,你不觉得这种事情要快刀乱麻,重罪处置,才能震慑人心吗?这种事,可不能拖的太久,拖的太久,这些要作乱的臣子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要是他们纠结起来再揭竿而起……”长孙无忌赶紧试图挽回这个决定。
“别这样,舅舅。”李治面不改色,颇为豪气的说,“我记得我小时候,到宫女衣裙中春光乍泄,就会忍不住举枪而上,非弄上一番才肯罢休。”
长孙无忌听的一愣,不知道这有什么联系,当时就给弄糊涂了。
“这世人对谋反一事,也十分类似这个。谁都知道皇帝权利至高无上,坐拥**三千。谁不想过着这种掌控生死,胡作非为的日子呢?所以,他们一听到谋反,就如同一个没有尝过女人,饥渴难耐的少年一番,才会出现你所说的,有起哄作乱的事情。”
可是即便如此,起哄作乱也是无法容忍的。人类社会的秩序微妙而脆弱,一场大水,一场大旱,甚至流言蜚语,都可以让一个地区的治安崩溃,进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雉儿说的很有意思。但你又怎么能确保不乱呢?”李世民也加入进来这番讨论。
“乱不乱,我不管。”李治非常光棍非常痞气的说道,“只要有忠于圣人的禁军,确保对首都的控制,外地在乱,我都可以不慌不忙,徐徐图之。要知道,想谋反的人不少,可是想立功的人更多。只要我许之以利,授之以民。甚至连造反的队伍,我都可以招安过来,让他们自相残杀。”
“哎呦雉儿,你可千万不能这样想。”长孙无忌的救世情节又犯了。“圣人以仁德服天下,你要是这么不负责任的想,那说出去,大家,可都不觉得你是仁君啊!”
“舅舅,你为官多年,还不明白其中道理吗?只要不这么说,谁能指证你的这个手段?不管我多么的置臣民的安危和治安于不顾,错误始终再谋反的乱党,而不再我。圣人虽然为天下的主人,但不代表就要对天下的所有事情负责。天下大旱了,饿死人了。是你们不修水利又赶上旱年了,关我屁事呢?出现匪军了,是人民不务正业,意图不轨,关我屁事呢?朝廷可不是他们的父母祖宗,事事都要管。要真是这样,那就不是父母官,而是奴仆官了!”
长孙无忌被这样一番地痞无赖的言论震惊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李世民则听得眼睛一亮,仿佛想通的许多事情一样。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朕乏了,长孙吏部,你找上房玄龄,刘洎一起调查此案。你们退下吧。”
李世民说完,还仿佛在掩饰什么一样,打了个虚情假意的呵欠。其实他眼里精光直闪,哪里有困乏的样子。
长孙无忌和李治互一眼,都藏不住眼里的疑惑。
圣人这是要干啥呢?
太子李治,长孙吏部和圣人正在甘露殿议事。不少人已经听到了风声。
“此事当真?”李世民虽然还不到五十岁,可是他的健康正在恶化。他坐在步辇上,眉头紧锁。肥胖的身躯压的木床吱吱做响。
“千真万确。”长孙无忌说道。“张亮一直就贪生怕死,胆小怕事。在东征辽东的时候,差点就坏了事。多亏手下副将和常何都在,给他镇住了场子。”
“还在相州的时候,他就开始蓄养义子。有一个叫做公孙节的义子就对他说,弓长之主当别都。相州是东魏,北齐的别都,张拆开正是弓长二字。张亮就信以为真,以为自己有了气运加身。”
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眼里不停的闪着凶光。
“舅舅,我有一事不解。”李治赶紧跳出来掺和一脚,抢在李世民下定决心之前,争取一些时机。
“如果张亮是一个贪生怕死,胆小怕事的人,他为什么会想起来要谋反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死罪吗?”
“雉儿,你还小。”长孙无忌摸摸胡子,“你不知道这年头多少人都有不臣之心。圣人的旨意,说过多少次等同谋反的事,他们不仅不怕,反而变本加厉的做。怕死,有不怕死的人吗?那都是穷凶极恶,走投无路的人,他们才不会去谋反。因为他反正连死都不怕,做别的事容易多了,何须造反呢?正因为张亮如此胆小怕死,因此才是一个忘恩负义,有造反之心的人。”
“朕不是下旨,说举报主人造反的人,一概不予受理吗?”李世民痛苦的摸着自己的脸,谁愿意天天管这些烂事,尤其是有人不停的告诉你:“有人要爆你家菊花了!”。
他执政之初,很多人家的奴婢部曲,因为与主人的矛盾,因此举报主人造反。但因为没有查实的事件太多,也让很多人不敢再养奴仆,因此李世民下令举报主人造反的也按造反论罪。
“举报的此人不是张亮家的奴仆,而是陕州人常德。”长孙无忌接着说案情,“常德原先与慎己和另外几个义子相交好,知道他们家里的事情。但后来他妹妹被慎己抢到张亮府中,被凌辱迫害,因此他才奋而血书举报。圣人要是人证,他兄妹二人已经在宫外候着了。”
“朕知道了。”李世民沉默良久,又说:“雉儿,你怎么?”他担心自己倒是次要的,因为他为帝多年,声望稳固,不是几个人想造反就能造成的。但是他的年幼的小儿子怎么办?不仅有不臣的大臣,还有凶残的兄弟。他能挺下来吗?
“耶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张亮,还有别的人,比如说侯君集吧,他们都已经做官做到这么大,丝毫不逊于皇家的待遇。可是为什么他们要造反,还有,他们打算怎么造反。”
这个问题,别人不能问。但是李治问,准没事。谁让他是皇子呢?!
私下问当然也是不行的。但是当面请教父亲,就没问题了。
造反对李世民来说,其实也是一件糗事。他父亲李渊是让李建成当的太子,因此这件事也成了一件历史上的著名案件。区别就是他反抗的不是皇帝本身,而是皇权的象征。并且夺得了皇位。
而李世民在位时期面临的造反案件,又有多少呢?至少是两件。一件就是李承乾造反案,一件就是张亮造反案。另外偏远地区的土匪头子造反也少不了。
后来李治也有至少两个造反案件,一件就是房遗爱谋反案,另一件是杭州农民的陈硕真起义。
造反案件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栽赃。处理造反案件,也充分反映了皇帝的治国手腕。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没有理会李治的提问,他只好自顾自的继续往下说。
“首先,他得有私兵。唐律规定了各个国公府的护卫人数,因此张亮一直以来,靠着收养义子,来给自己的私兵掩人耳目。第二,他得有兵器。光有弓箭和横刀,是不行的。造反必须稳准狠,有了强弩,就算是武艺不精的私兵也能有强大的战力。因此如果要造反,他肯定要有弓弩。”
“第三,他要收买人。光是左右执金吾的数量,就是他没办法搞定的。宫禁的卫戍,如果光靠这五百奇兵,肯定不能奏效。他唯一的机会,在于路上设伏,或者收买宫禁。如果他要造反,肯定可以找到他收买了那些人,他知道什么。他靠谁来获得圣人行踪的消息。”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都充满惊奇的望着李治。
“雉儿,这些是谁教你的?张行成没有这个本事吧?”长孙无忌问。
“这不是太傅教我的。是我自己想的。”李治一脸无辜,“当听到舅舅说张亮要造反的时候,我就想他要怎么做。这样推测出来的。我是不是说的不对?”
“雉儿说的很好。”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好了很多。儿子有出息,做父亲的都高兴。“无忌啊,你就按照这个先行调查。既然你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朕立刻下令禁军包围张亮府,搜查所有相干人员。”
“还有张亮手里的所有产业,田庄,所有可以藏匿武器,私兵的地方。与张亮有密切联系的人,都要调查。”李治补充道。
“这个……恐怕牵连甚广。”长孙无忌的脸色却当时就变差了。
“牵连甚广又算什么事?难道谋反不是一件应该彻底调查的案件吗?”李治不放过这一点,只是心平气和的试图说服长孙无忌。
“雉儿说得好。哈哈哈,甚合我意。”到李治把长孙无忌问的手忙脚乱,李世民开心的笑了。“长孙吏部,你一直在修律,也非常认可谋反是十恶之首。像这样的重罪,怎能不调查清楚呢?”
“雉儿,你,你不觉得这种事情要快刀乱麻,重罪处置,才能震慑人心吗?这种事,可不能拖的太久,拖的太久,这些要作乱的臣子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要是他们纠结起来再揭竿而起……”长孙无忌赶紧试图挽回这个决定。
“别这样,舅舅。”李治面不改色,颇为豪气的说,“我记得我小时候,到宫女衣裙中春光乍泄,就会忍不住举枪而上,非弄上一番才肯罢休。”
长孙无忌听的一愣,不知道这有什么联系,当时就给弄糊涂了。
“这世人对谋反一事,也十分类似这个。谁都知道皇帝权利至高无上,坐拥**三千。谁不想过着这种掌控生死,胡作非为的日子呢?所以,他们一听到谋反,就如同一个没有尝过女人,饥渴难耐的少年一番,才会出现你所说的,有起哄作乱的事情。”
可是即便如此,起哄作乱也是无法容忍的。人类社会的秩序微妙而脆弱,一场大水,一场大旱,甚至流言蜚语,都可以让一个地区的治安崩溃,进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雉儿说的很有意思。但你又怎么能确保不乱呢?”李世民也加入进来这番讨论。
“乱不乱,我不管。”李治非常光棍非常痞气的说道,“只要有忠于圣人的禁军,确保对首都的控制,外地在乱,我都可以不慌不忙,徐徐图之。要知道,想谋反的人不少,可是想立功的人更多。只要我许之以利,授之以民。甚至连造反的队伍,我都可以招安过来,让他们自相残杀。”
“哎呦雉儿,你可千万不能这样想。”长孙无忌的救世情节又犯了。“圣人以仁德服天下,你要是这么不负责任的想,那说出去,大家,可都不觉得你是仁君啊!”
“舅舅,你为官多年,还不明白其中道理吗?只要不这么说,谁能指证你的这个手段?不管我多么的置臣民的安危和治安于不顾,错误始终再谋反的乱党,而不再我。圣人虽然为天下的主人,但不代表就要对天下的所有事情负责。天下大旱了,饿死人了。是你们不修水利又赶上旱年了,关我屁事呢?出现匪军了,是人民不务正业,意图不轨,关我屁事呢?朝廷可不是他们的父母祖宗,事事都要管。要真是这样,那就不是父母官,而是奴仆官了!”
长孙无忌被这样一番地痞无赖的言论震惊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李世民则听得眼睛一亮,仿佛想通的许多事情一样。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朕乏了,长孙吏部,你找上房玄龄,刘洎一起调查此案。你们退下吧。”
李世民说完,还仿佛在掩饰什么一样,打了个虚情假意的呵欠。其实他眼里精光直闪,哪里有困乏的样子。
长孙无忌和李治互一眼,都藏不住眼里的疑惑。
圣人这是要干啥呢?